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The present work investigated the formation of three toxic aldehydes, malondialdehyde (MDA), 4-hydroxy-hexenal (HHE) and 4-hydroxy-nonenal (HNE), during deep-frying of different foods in corn oil (CO), rapeseed oil (RO) and linseed oil (LO). Besides, their contents in French fries (FF) and fried chicken breast meat (FCBM) were also explored.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MDA/HHE/HNE levels in frying groups were all lower than those in control, indicating the incorporation into the fried foods. Apart from the different levels, MDA/HHE/HNE in FF and FCBM possessed similar variation tendencies, revealing the matrix-mediated distribution. The combined exposure assessment based on the threshold of toxicological concern (TTC) levels was conducted, and risks of exceeding the limitation values (1.5 μg kg bw−1 day−1) for HNE in CO and HHE in LO were exhibited. The consumption of both FF and FCBM should be regulated, considering the levels of MDA, HHE and HNE these fried foods may contain.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甲酸、磷钨酸和磷钨杂多酸季铵盐3种催化剂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的环氧化.考察了氧源、溶剂和催化剂的不同组合、表面活性剂和工艺条件对不饱和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的影响.结果表明,表面活性剂和适宜溶剂可缓解体系的非均相特性,显著加快受传质控制的脂肪酸甲酯环氧反应速率.对于碘值(I)为105 g/100 g的混合脂肪酸甲酯环氧化,磷钨杂多酸季铵盐催化体系所得产品环氧值最高,达5.78%,磷钨酸体系次之,为4.76%,甲酸体系仅为4.25%.  相似文献   

3.
脂肪酸氯丙醇酯是食用植物油加工过程中形成的一类污染物,进入人体胃肠道后在脂酶作用下可水解释放出具有潜在致癌性的氯丙醇类物质,食用油中氯丙醇酯污染已成为新出现的热点食品安全问题之一。建立准确、可靠、高灵敏的检测食用油中氯丙醇酯含量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目前氯丙醇酯的检测方法有直接法和间接法两种,直接法不破坏氯丙醇酯结构直接检测,间接法将氯丙醇酯转化为游离氯丙醇,以测得的氯丙醇含量反推计算出样品中氯丙醇酯的含量。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氯丙醇酯检测技术的研究概况,对各种检测方法的基本原理、操作步骤、仪器条件及各自的优缺点进行了比较分析,最后展望了氯丙醇酯检测方法的发展趋势和检测结果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5.
严俊安 《中国油脂》2021,46(6):130-136
对比3种色谱柱对多种脂肪酸甲酯混标的分离效果,为快速准确地测定脂肪酸提供参考。分别建立HP-88、SP-2560、DB-23色谱柱分离37种脂肪酸甲酯混标的方法,并以此方法对13种反式脂肪酸甲酯、4种亚油酸甲酯和8种亚麻酸甲酯同分异构体进行分析。结果表明:3种色谱柱分离37种脂肪酸甲酯所需的时间分别为47、35、25 min,色谱峰间的分离度均大于1.0;3种色谱柱均能将顺反异构的单不饱和脂肪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同分异构体分离开,而对于亚麻酸甲酯同分异构体和双键在不同位置的异构体,HP-88分离效果优于SP-2560和DB-23,但均不满足单独定量的要求。在实际样品分析时,可根据样品中脂肪酸种类选择合适的色谱柱,避免样品色谱峰的重叠。  相似文献   

6.
气相色谱法测定生物柴油中多种脂肪酸甲酯   总被引:20,自引:1,他引:20  
研究了生物柴油中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的气相色谱分析方法,确立了最佳分析条件.实验以水杨酸甲酯为内标,采用Hp-1大口径毛细管色谱柱,不分流进样,使生物柴油中多种脂肪酸甲酯得到良好分离,建立了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生物柴油测定方法.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亚油酸甲酯的平均回收率为95.00%~99.27%(n=5),相对标准偏差为0.64%~3.05%(n=5).  相似文献   

7.
采用液相色谱法分离,液相色谱—质谱联用及标准品对照法对由菜籽油制备生物柴油中各种脂肪酸甲酯进行定性,并利用外标法建立准确测定生物柴油中各种脂肪酸甲酯组成及含量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利用该法,生物柴油中各脂肪酸甲酯均能达到基线分离,且线性关系良好,相关性系数均在0.998以上,回收率达95.4%~104.1%;该法简单快速、准确性好。  相似文献   

8.
采用热重分析法研究了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在氮气气氛中的热分解特性,并采用Coats-Redfern积分法对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和亚油酸甲酯的热分解过程进行动力学分析,建立热分解模型。结果表明:硬脂酸甲酯和油酸甲酯的热分解过程表现为简单的一步分解,而亚油酸甲酯则呈现出较复杂的两步分解过程;随着升温速率提高,热分解区间向高温区移动,热分解活化能和指前因子呈现出较好的动力学补偿效应,且在不同升温速率下具有不同的热分解反应机理函数;模拟计算的热分解率与实验数据误差基本在10%左右。动力学模型能够很好地预测各脂肪酸甲酯热分解过程,为进一步扩大试验和生物柴油应用中的高温热分解衰变模型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9.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和气体SO3在降膜磺化器中进行磺化反应,然后用NaOH溶液中和,制备了不同磺化度的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S),并对其基本物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磺化度的增加,FMES浊点升高,耐碱性提高,临界胶束浓度、泡沫体积增加,润湿性、乳液稳定性变差;在FMEE分子中引入磺酸基后,钙皂分散力降低,而不同磺化度的FMES之间钙皂分散力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10.
采用强极性色谱柱Wondacap-wax、Rt-2560及中等极性色谱柱Rt-1701对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进行分离、条件优化、结果比对,得出最优条件并对茶籽油样品进行了检测。结果表明,改变柱温、升温程序以及升温速度等条件,是可以改善混合标准品分离度。强极性色谱柱比中等极性色谱柱更适应用于油脂中脂肪酸分离检测,对于脂肪酸有较好的分离效果。三种色谱柱中Rt -2560色谱柱对37种脂肪酸甲酯混合标准品进行分离效果最好,其次为Wondacap-wax柱,中等极性色谱柱Rt-1701可能更适合分离部分功能性脂肪酸成分,不适合用于脂肪酸37种标准品的分离。   相似文献   

11.
索氏提取法提取了大豆、不同产地葵花籽、白花生、黑花生、白芝麻、黑芝麻、油菜籽和棉花籽的油脂,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了这9种植物油中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结果表明,不同种类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相对含量各不相同,同种类植物油脂肪酸组成一致,相对含量基本吻合,尽管植物油的产地和品种不同。除油菜籽油外,植物油中相对含量最高的两种脂肪酸为9,12-亚油酸和9-油酸,仅从这两种脂肪酸的相对含量之和也可区分不同种类的食用植物油。按我国推荐的食用植物油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和多不饱和脂肪酸的推荐摄入量比,花生油最吻合。   相似文献   

12.
三种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市售大豆油、花生油、菜籽油等常见食用植物油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进行调查,调查结果表明:80个大豆油、花生油和菜籽油三种食用植物油样品中,不饱和脂肪酸的含量不符合相应国家标准规定的样品分别占相应品种调查数量的6.38%、7.14%和47.37%,部分食用植物油中存在掺杂现象。在符合国家标准规定的67个食用植物油样品中,含量较高的不饱和脂肪酸组成为大豆油中的亚油酸,花生油中的油酸和菜籽油中的油酸,平均含量分别为51.54%、42.20%、38.87%。  相似文献   

13.
以脂肪酸甲酯为原料、离子液体为催化剂,以碘值为指标考察硫酸化脂肪酸甲酯反应条件.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通过正交实验确定了硫酸化脂肪酸甲酯合成的最佳工艺条件:离子液体用量1.0%(以甲酯质量为基准),浓硫酸用量30%,反应温度25℃,反应时间3h.在最佳工艺条件下,硫酸化脂肪酸甲酯的碘值(Ⅰ)可达最低,为42.45 g/100 g.通过红外分析,证明了目标产物的生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28种功能性食用油脂的脂肪酸组成,包括8种国家新食品原料(新资源食品)目录油脂。方法采用气相色谱-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gas chromatography-flame ionization detection,GC-FID)方法对28种油脂的脂肪酸组成进行研究。在GC-FID图谱基础上,得出了所测的28种植物油脂中37种脂肪酸的指纹图谱。根据脂肪酸的保留时间和峰面积进行定性和相对定量,进而分析饱和脂肪酸(saturated fatty acid,SFA)、不饱和脂肪酸(unsaturated fatty acid,UFA)、多不饱和脂肪酸(polyunsaturated fatty acid,PUFA)、单不饱和脂肪酸(monounsaturated fatty acid,MUFA)组成,从而分析样品的脂肪酸组成。结果在28种功能性油脂中,芍药籽油、芥花油、美藤果油、文冠果油、星油藤种子、翅果油等10种油脂UFA含量都在90%以上;MUFA含量最高为澳洲坚果油80.3%,其中,PUFA含量以美藤果油最多,达到82.0%,星油藤种子油次之,为81.1%,二者亚油酸(C18:2)和亚麻酸(C18:3)均含量高达40%;漆树种仁油、毗黎勒油、秋葵籽油、油瓜油的SFA含量均超过30%。结论该研究对探讨利用脂肪酸指标评价新型功能性油脂的营养价值及其开发利用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食用植物油是人类不可或缺的重要食品之一,不仅富含人体所需三大营养物质之一的脂肪,而且还能提供其他多种营养成分,因而与人们的饮食和健康息息相关。食用植物油的保质保量供应事关国家食品安全。食用植物油种类众多,不同食用植物油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为脂肪酸组成的差异。对我国主要食用植物油和小品种食用植物油的生产开发现状、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以及主要食用植物油脂肪酸组成的改良进展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张文超 《中国油脂》2021,46(4):68-71
以紫苏籽油、芝麻油、胡麻油、青花菜籽油、大豆油、花生油、玉米油、葵花籽油8种植物油为研究对象,比较不同种类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多酚含量和抗氧化性。结果表明:8种植物油脂肪酸组成比例各不相同,其中花生油中油酸含量最高,为43.98%,葵花籽油中亚油酸含量最高,为6500%,紫苏籽油中亚麻酸含量最高,为63.89%;8种植物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强弱顺序为芝麻油>大豆油>玉米油>青花菜籽油>胡麻油>花生油>紫苏籽油>葵花籽油,与其多酚含量一致;8种植物油的铁离子还原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芝麻油>大豆油>青花菜籽油>花生油>胡麻油>玉米油>紫苏籽油>葵花籽油。  相似文献   

17.
植物油的营养和如何在加工中减少反式酸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左青 《中国油脂》2006,31(5):11-13
介绍了油脂脂肪酸对人体的关系及反式脂肪酸对人体的负面作用。在油脂加工过程中,反式酸含量的增加主要在脱臭工段和氢化工段,为了降低油脂中反式脂肪酸含量,在脱臭段设计填料和板式相结合的脱臭塔,要控制操作条件。在我国间歇氢化过程中,反式酸增加量超过20%,要总结影响因素并加以控制反式酸的含量。超声波氢化、电化学催化氢化和生物酶技术可以减少油脂中反式酸含量。  相似文献   

18.
目的 对比基于脂肪酸指标的调和植物油与纯种植物油的品质.方法 利用气相色谱归一法测定2类植物油中8个样品的脂肪酸组成,建立相应的指标,对比分析其品质.结果 以脂肪酸种类为评定指标,调和植物油1#、2#脂肪酸种类总数最多,无反式脂肪酸检出,含有二十二碳六烯酸组分;以饱和脂肪酸、单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比值为评定指标...  相似文献   

19.
Countercurrent supercritical fractionation of the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from butteroil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main objective of the present study was to obtain extracts rich in short- and medium-chain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To that end, transesterification of the original butteroil was used to transform the triacylglycerols into the corresponding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Then, several supercritical fluid extractions were carried out at pressures ranging from 8.9 to 18.6 MPa and at 2 different temperatures (48 and 60°C). The flow ratio of CO2 to butteroil was 15. Composition and yield of short- and medium-chain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was evaluated at different extraction conditions. Extracts containing ∼70% short- and medium-chain fatty acid ethyl esters were obtained at 101 bar and 60°C, and can be used as starting material for the production of highly valuable functional lipids.  相似文献   

20.
11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与抗氧化活性比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刘颖 《中国油脂》2020,45(10):52-56
对4种新资源食品油、2种高端食用油和5种普通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研究,以评价不同类型植物油的质量。采用气-质联用色谱法测定了11种植物油的脂肪酸组成,应用DPPH、ABTS、FRAP法对不同植物油的全油以及极性部位的抗氧化活性进行测定。结果显示:新资源食品油(茶叶籽油除外)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均大于65%,其中α-亚麻酸高达38%以上,而普通植物油以及牛油果油和橄榄油中α-亚麻酸含量仅有0.11%~8.67%; 11种植物油对DPPH·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杜仲籽油美藤果油玉米油大豆油葵花籽油牡丹籽油菜籽油橄榄油牛油果油花生油茶叶籽油;对ABTS+·的清除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橄榄油菜籽油杜仲籽油大豆油玉米油美藤果油花生油牛油果油茶叶籽油牡丹籽油葵花籽油;对FRAP Fe3+-TPTZ还原能力从大到小依次为杜仲籽油美藤果油菜籽油橄榄油玉米油花生油大豆油牡丹籽油葵花籽油牛油果油茶叶籽油。在脂肪酸组成方面,新资源食品油有较大优势,DPPH、ABTS、FRAP 3种方法所得的每种植物油的抗氧化活性不同,但杜仲籽油、美藤果油、菜籽油和玉米油在3种方法中均表现出较好的抗氧化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