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Martini & Malis MPLS的综合业务平台原理及应用研究(下)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1995年以来,IP数据业务量爆炸性增长。IPv4技术在给互联网业务带来辉煌的同时,其缺点也日渐暴露出来。位于2.5层的MPLS(多协议标签交换)技术为解决IPv4的QoS(服务质量保证)、快速转发、流量工程、网络安全等方面提供了切实有效的手段。基于Martini&MalisMPLS的技术继承了2.5层MPLS技术的优点,并进行了创新,在此基础上研制出综合业务平台(以下简称M-MPLS综合业务平台)。介绍其原理及在城域网方面的应用,认为该技术在未来通信网络NGN(下一代软交换网络)及3G(第三代移动通信网络)建设中能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文章介绍了中国联通的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包括多业务服务质量(QoS)保障的融合的承载平台、融合的软交换核心控制架构、多业务QoS保障的城域综合业务网络和基于IPv6的网络承载技术.依据中国联通在下一代网络(NGN)方面的实践,文章对多业务统一网络平台的先进性、效果与效益进行了总结,并指出了存在的问题.文章指出:由于未来NGN技术将向基于IP多媒体子系统(IMS)的NGN方向继续演进,同时网络承载层技术将逐步从IPv4过渡到IPv6,因此中国联通将积极探索基于IMS的NGN网络架构与组网模式,努力开展面向IPv6的应用实验与推广工作,特别是移动IPv6业务的开发和推进.  相似文献   

3.
基于的IP网络技术是目前国内外主流运营商的一致选择。从今后的整体网络定位和业务发展趋势来看,逐步向网络边缘扩展的MPLS是面向传统和新型业务的核心承载技术,是实现网络融合的统一基础承载平台。随着技术及应用的发展,需要在MPLS网络中逐步部署MPLS OAM功能。MPLS主要用来提供成熟的BGP/MPLS方式的三层VPN和Martini方式的二层VPN业务。在全网统一的策略前提下,  相似文献   

4.
主要讨论从IPv4到IPv6的网络过渡问题。首先介绍了IPv4/IPv6过渡的内容,然后针对网络过渡问题介绍了隧道方式、双协议栈、MPLS IPv6,专用IPv6网络和纯IPv6网络多种目前流行的过渡技术和方案。最后分析了它们的优缺点及应用环境,并从运营商的角度分析了网络过渡的阶段性和策略。  相似文献   

5.
徐标 《电信科学》2003,19(11):U012-U014
本文简述了中兴通讯对宽带数据网络技术的研究和展望,并结合相关产品介绍了其在IPv6、10Gbit/s以太网、MPLS及软交换技术方面取得的成果。  相似文献   

6.
网络和业务正在趋向于进一步的融合,用一个网络完成电信网、计算机网、广电网的各种业务通信,一直是人们追求的目标。这种融合一定程度上更加依赖于统一的网络技术平台的建立,IPv6技术无疑是代表未来的。广电行业在启动数字电视建设的同时,更应该关注IPv6技术的发展。就IPv6技术的中间件、IPv4向IPv6的过渡和实施、IPv6的典型应用、IPv6技术的标准化等方面进行介绍。  相似文献   

7.
MPLS的价值     
多协议标记交换(MPLS)技术日趋成熟。应该在下一代网络(NGN)的IP承载层中引入MPLs,不仅因为MPLS具有ATM那样的流量工程和二层虚拟专用网(VPN)业务支持能力,SDH那样的保护切换能力,而且具有原来所有技术都不具备的支持三层VPN业务的能力等。  相似文献   

8.
在MPLS网络中如何保证VoIP的Qo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以IP为基础的网络中,IP网络上传送语音(VoIP)成为新一代语音系统的代表,但其业务质量因由IP网络承载而受到限制.多协议标签交换(MPLS)是当前被普遍看好的高速骨干网络技术,通过MPLS,第三层的路由可以得到第二层技术的很好补充,以保证端到端的服务质量(QoS).将MPLS的QoS特性与区分服务(DiffServ)相结合,可实现更优化的网络业务QoS.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四个构成层次阐述了电力企业下一代网络通信平台的构建:采用以MSTP技术对电力传输网进行改造;建设IP+MPLS数据网络,保证网络平稳过渡到IPv6;以软交换为核心,促进网络融合,拓展新业务;利用3G业务助力电力行业  相似文献   

10.
SRv6技术探讨     
SR技术通过扩展IGP协议实现segment信息的交互,进而实现基于业务、拓扑等的SR-TE流量工程,基于TI-LFA FRR可保障任意网络拓扑的高可靠性。SR在数据平面支持MPLS和IPv6 2种封装方式,既继承了MPLS技术的优势,又能适应IPv6、SDN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降低了网络协议部署的复杂度。分析了基于IPv6协议的SRv6源路由技术,并探讨了SRv6的组网方案,为未来IPv6-only网络发展演进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