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历史文化街区的发展面临肌理断裂及传统风貌趋同的问题,通过空间基因概念的植入及空间基因技术体系的应用,探讨历史街区中空间要素原真性的保留。以济南将军庙作为典型案例,提取具有代表性的三类空间基因,解析评价街区要素的价值并探讨街区内存在的活力丧失、空间秩序失衡等问题,提出了维持街道格局、延续区域肌理、恢复建筑风貌等三个层次的基因传承策略,为提升历史文化街区认同感、推动街区原真性保护提供更具针对性的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诠释"广义原真性"并构建其评价体系,考察成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利用工作中代表不同理念的三代案例,对前两代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得失做出多层面的评判,并展望第三代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的进步,提出原真性的取舍不应有统一标准,而需在各实践案例中甄别。  相似文献   

3.
阐述了历史文化街区的概念,介绍了我国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发展的历程,通过分析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的原真性与综合价值,提出了华光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发展建议。  相似文献   

4.
在历史街区保护中,基础设施提升是其中的重要工作。本文以江西抚州文昌里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为例,以"遗存"的视角看待街区内的传统排水系统,强调从更加广泛的文化背景中认知街区基础设施提升行为,在功能提升与文化延续的基础上,探索了对传统排水系统的保护和利用。在提升街区基础设施水平的同时,避免了对街区环境的影响、保护了街区风貌的原真性,有利于实现街区的有机更新和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历史文化街区的色彩调研方法及保护原则,从个性色彩与整体景观两方面,调查分析了无锡市南长街的建筑色彩现状,并提出了一些保护建议,使历史街区的建筑色彩既保留其原真性,又与周边环境色彩相互融合统一。  相似文献   

6.
骆锋 《广东建材》2009,32(6):232-234
太平街历史文化街区是长沙仅存保留完好的历史街区,规划制定历史街区的保护整治目标和保护范围,对历史街区的历史文物、历史建筑及院落进行分级保护。历史文化街区一期工程完善了街区一期市政基础设施,实现历史街区传统商业的复兴、历史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和市井生活气息的延续、传统建筑风貌的原真性保护;并探讨历史街区风貌景观整治恢复的设计方法及其可持续操作模式。  相似文献   

7.
原真性保护一直是历史街区复兴改造中的重点问题,以往针对历史街区声环境的研究大多集中在噪声控制和声景方向,较少将声景与噪声地图结合进行研究。本文以哈尔滨市中华巴洛克历史街区为例,利用Cadna/A噪声地图软件,采用"声景目标"+"噪声地图"的模式来研究历史街区原真性保护与复兴问题。分别从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更新、特征人文活动及文脉保护、历史街区场景的活力复兴三方面得出模拟研究结论,并有针对性地提出原真性保护的途径和方法。  相似文献   

8.
通过考察肇庆宋城墙周边的历史文化街区,分析了其历史价值,并针对古城改造难题,提出了原真性、整体性、多样性和可持续性等古城改造保护策略,促使其展现出传统文化街区应有的魅力,从而提升岭南古城及周边历史文化街区形象。  相似文献   

9.
孙媛媛 《山西建筑》2009,35(34):40-41
分析了南通寺街—西南营历史街区的保护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应当以保持街区的“原真性”为前提,适当考虑旅游商业开发,改善生活设施,进一步挖掘街区人文价值等观点。  相似文献   

10.
该文选取"南京1912"商业街区为研究对象,从背景认知、街区定位、空间布局、原真性、造型要素等多个方面进行一系列公众评价调研,通过分析公众的评价视角,比较公众与设计者在街区认知上的异同,揭示出了公众评价的采集和反馈在历史街区改造建设中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蒋楠  杨红波 《建筑与文化》2011,(11):120-121
基于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理念的解读,以海安东大街历史街区保护更新规划为例,探讨了历史街区整体保护框架的构成要素,并从街区、建筑、环境等方面提出有机更新的策略。  相似文献   

12.
毛文  周云 《山西建筑》2014,(34):1-2
为了对历史街区文化资源进行更好的保护和利用,采用简单相关性分析、层次分析法、市场调研修正等方法构建了历史街区文化资源价值评估体系,得到提升街区价值的重要影响因素,为历史街区的保护更新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王耀兴 《重庆建筑》2006,(10):27-30
历史街区的保护工作顺利开展需要结合历史街区的利用即对其中各种资源的利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市场机制的引入为历史街区的保护利用带来了机遇但同时更是挑战。本文在系统地认识历史街区的价值基础上,分析了保护与利用的关系。在研究当前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中存在的问题基础上,探讨了市场经济条件下历史街区的利用原则,以此来指导历史街区资源利用工作的开展。  相似文献   

14.
地下空间开发对于城市历史文化街区保护与发展有着特殊的优势,对其进行资源质量评估是利用地下空间开发保护历史文化街区的重要条件之一。文章通过对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建立历史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指标体系。针对定性指标和定量指标各自不同的特征,利用隶属度表和隶属函数法,确定单项指标的隶属度,采用多层次、加权平均型模糊数学综合评价方法,构建了历史文化街区地下空间资源质量评估模型,并以扬州老城区东关历史街区为实例进行了应用示范。  相似文献   

15.
随着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文化自信",有关历史街区的研究不断拓展,"非保护类历史街区"首次在2016年提出,但在近四年的发展中,其相关研究较少.因此,文章从历史街区相关概念及发展历程入手,对比性地提出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概念,运用文献对比分析法,对历史街区和非保护类历史街区进行对比研究,进一步得出现阶段历史街区与非保护类历史街区的差异性可体现为以下几方面:(1)概念界定的差别;(2)街区规模范围的差别;(3)街区情感认知的差别;(4)街区所处地域差别.  相似文献   

16.
文章从文化、历史及艺术3个层面研究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价值,提出整体性、原真性、多样性及以人为本四大保护原则,以赣州市姚衙前历史文化街区为例,通过文献研究、实地调研及类比研究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探讨,进而提出保护与更新策略,使得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街巷空间之间达到交融共生,也为其他类似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更新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任璐  王勇 《南方建筑》2024,(4):20-31
分析评价抽象的地方性,结合游客与原住民多元主体的感知提出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提升策略,为历史文化街区开发与保护工作提供参考。依托雷尔夫提出的组成地方性感知维度,以苏州平江历史文化街区为例,利用扎根理论从游客感知内容中提取、结合历史街区特性,建立包括物质景观、人的行动与地方意义三个维度的地方性评价结构方程模型。实证探究发现:平江历史街区地方性呈现空间割裂、符号冗杂导致的地方意义的不完全表达。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与利用中应对空间和社会各层面不和谐要素进行规范,才能准确传递地方意义。  相似文献   

18.
刘文敬  方瑜 《山西建筑》2009,35(4):43-44
针对历史街区保护与更新提出了开发权转移的开发模式,总结了开发策略,结合重庆市长寿区三倒拐历史街区的保护规划,对现状特征要素进行了分析,提出了适宜三倒拐历史街区可持续发展的开发模式,以指导街区的规划布局。  相似文献   

19.
自2019年国家提出建设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以来,运河遗产的相关保护和规划工作进入新的阶段,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作为运河聚落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原真性"保护受到诸多挑战.文章首先探讨了运河历史文化街区(名镇)"原真性"保护的内涵,选取"原置、重构、转换、介入"4类典型的更新模式,从空间感知和图文感知两个角度构建"...  相似文献   

20.
胡冬冬 《山西建筑》2009,35(17):16-18
阐述了遗产保护的背景,分析了国外传统街区的复兴要素,介绍了国外传统街区的复兴策略,探讨了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策略,以完善我国历史街区的保护,更好地促进城市建设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