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总结了阴离子型改性聚醚硅油(如羧基改性聚醚硅油、磷酸酯盐改性聚醚硅油、硫酸酯盐改性聚醚硅油)、阳离子型改性聚醚硅油(如氨基改性聚醚硅油、季铵化聚醚硅油)及两性离子型改性聚醚硅油的制备方法,介绍了改性聚醚硅油在纺织工业、日化工业、造纸和皮革工业、农药助剂等方面的应用情况,并对其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
江慧华 《广州化工》2022,(23):48-50
聚醚改性硅油兼具聚醚亲水性和硅油的疏水性,表现出良好的表面活性,现聚醚在改性硅油中有广泛的应用,已成为学者的研究热点之一。本文总结了了聚醚改性硅油的制备方法,包括缩合法和氢硅化法,并介绍了单一型聚醚、多结构型聚醚、聚醚与其他物质共改性硅油的研究状况及聚醚硅油在纺织行业、化妆品行业、造纸行业中的应用情况,对聚醚硅油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3.
以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氧基硅烷和环氧基聚醚(醇封端)为原料,合成了氨基聚醚;以氨基聚醚和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为原料合成了氨基聚醚改性硅油,对产物进行了红外图谱分析并对氨基聚醚改性硅油进行性能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氨基聚醚改性硅油在碱性条件下不稳定,在酸性条件下较稳定;氨基聚醚改性硅油吸水性较好,氨基聚醚改性硅油10吸水性好于氨基聚醚改性硅油04。  相似文献   

4.
以端烯丙基聚醚和含氢硅油为原料,采用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水溶性聚醚改性硅油,再将其作为硅橡胶的亲水改性剂,通过聚合物共混制备了表面呈亲水性的改性硅橡胶。添加聚醚改性硅油会降低硅橡胶的拉伸强度并提高其拉断伸长率。经其改性的硅橡胶表面出现明显的聚醚链段堆积,表现出优良的亲水性,水静态接触角可降至50°以下。亲水改性的效果与聚醚改性硅油的品种和用量有关,聚醚改性硅油中的环氧乙烷链节更有利于硅橡胶的表面亲水性;当聚醚改性硅油用量为10%时,即表现出亲水改性效果;聚醚改性硅油用量为30%,聚醚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的量之比为15. 32、浊点54. 3℃的聚醚改性硅油改性的硅橡胶表面水静态接触角可降至45. 9°。  相似文献   

5.
二甲基硅油及其衍生物在消泡帮领域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甲基硅油由于其良好的化学惰性和低表面张力,广泛应用于消泡剂领域。聚醚改性硅油和氟改性硅油作为二甲基硅油的两种主要衍生产物,具有更强的消、抑泡能力。本论文重点介绍了二甲基硅油消泡剂、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氟改性硅油消泡剂的特性、制备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6.
二甲基硅油由于其良好的化学惰性和低表面张力,广泛应用于消泡剂领域。聚醚改性硅油和氟改性硅油作为二甲基硅油的两种主要衍生产物,具有更强的消、抑泡能力。本论文重点介绍了二甲基硅油消泡剂、聚醚改性硅油消泡剂、氟改性硅油消泡剂的特性、制备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7.
将端含氢硅油与烯丙基聚氧烷乙基环氧基醚进行加成反应,再使用端氨基聚醚对其进行氨化反应,得到聚醚嵌段改性硅油。并用于全棉织物、涤棉织物的整理。结果表明:经聚醚嵌段改性硅油整理后的织物具有良好的亲水性、手感、白度等。  相似文献   

8.
选用聚醚硅油采用化学接枝方法对聚氨酯(PU)形状记忆材料进行改性,探讨聚醚硅油用量对PU力学性能和形状记忆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聚醚硅油的加入使PU的力学性能、形状记忆性能、耐热性能均得到提高;当聚醚硅油的用量为6 phr时,改性PU的拉伸强度和断裂拉伸应变分别达到33.0 MPa和724%,回复到150°用时120 s,与未加入聚醚硅油的PU相比,分别提高了13.4%,9.8%,48.9%。  相似文献   

9.
纸张用氨基改性聚醚硅油柔软剂的合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以氯铂酸为催化剂,利用含氢硅油(PHDS)与烯丙基聚醚(APE)的硅氢加成反应,合成出聚醚改性硅油;然后用乙醇胺进行胺化反应,制成纸张用氨基改性聚醚硅油柔软剂,硅氨加成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为:PHDS与APE的质量比为1:8,时间为4h,温度90~120℃,使用氨基改性聚醚硅油后,纸张的柔软度增加,但强度下降。  相似文献   

10.
本文将端含氢硅油(α,ω-PHMS)与烯丙基聚烷氧基环氧基醚/烯丙醇聚氧烷基醚加成反应制得端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中间体A。然后八甲基环四硅氧烷与复合型氨基硅烷偶联剂在碱性催化剂条件下制成氨基硅油中间体B。最后将端环氧聚醚改性硅油中间体A、氨基硅油中间体B混合升温,反应制备出一种新型网状氨基改性硅油,此种产物在氨基改性硅油的基础上又引入端环氧聚醚有机硅聚合物,由于产物具有聚醚基团与特殊的网状结构,不但可以赋予织物松软与弹挺性能,且产物拥有良好的吸湿性能及耐洗性。研究了端含氢硅油含氢量、复合硅烷偶联剂HD121与HD103的比例对网状氨基改性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当含氢量为0.03%,HD121与HD103的物质的量比例为1∶1.2时,合成的产物的蓬松、弹挺及柔软性能最佳。  相似文献   

11.
特殊结构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续)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黄文润 《有机硅材料》2005,19(3):48-51,54
介绍了阴离子型有机硅表面活性剂、含酚基或芳氨基的聚醚改性硅油、反应性聚有机硅氧烷/聚内酯共聚物、含糖基的有机硅表面活性剂的特点、结构、合成方法及应用。  相似文献   

12.
用线性硅油(WS-62M)、N-(β-氨乙基)-γ-氨丙基甲基二甲基硅烷(DB-602)和活性聚醚(ZC-16)为原料,通过酯交换、开环和聚醚改性反应制得了具有自乳化功能的亲水性氨基硅油。考察了亲水性氨基硅油的应用性能,通过与市售的柔软剂相比表明,该产品具有优良的整理性能。  相似文献   

13.
以端环氧基硅油、聚醚胺和端环氧基聚醚为主要原料,合成了线性聚醚氨基嵌段有机硅柔软剂;乳化后用于织物的整理。考察了线性聚醚氨基嵌段有机硅柔软剂对织物的白度、摩擦牢度、防水性能和撕破强力等的影响,并用FT-IR表征了产物结构。结果表明,与采用传统有机硅柔软剂氨基硅油和亲水聚醚改性硅油整理的织物相比,经线性聚醚氨基嵌段有机硅柔软剂整理织物的白度、摩擦牢度、防水性能和撕破强力等具有明显的优势,并可很好地平衡手感和亲水性之间的矛盾,具有优良的性能。  相似文献   

14.
聚醚改性有机硅季铵盐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11,自引:5,他引:11  
从低含氢硅油出发,通过加成、开环和季铵化反应合成了阳离子型聚醚改性有机奎铵盐香波调理剂,用化学滴定法测定未反应活性氢的质量分数,从而确定聚醚硅氧烷反应的转化率,对聚醚改性有机硅季铵盐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及对香波体系发泡力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发现聚醚改性有机硅季铵盐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配伍性良好,在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溶液中发泡良好。  相似文献   

15.
硅烷偶联剂改性水性聚氨酯的合成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聚醚210、异佛尔酮二异氰酸酯(IPDI)为主要原料,二羟甲基丙酸(DMPA)为亲水性扩链剂,胺类硅烷偶联剂为后扩链剂,按不同配比合成了系列有机硅改性水性聚氨酯分散体。主要考察了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对水性聚氨酯乳液的稳定性、乳液粒径以及胶膜吸水性和耐热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硅烷偶联剂质量分数的增加,乳液粒径增大,分散稳定性良好,胶膜的耐水性明显提高;胶膜的耐热性能明显提高,并且发生了交联反应;胶膜的ATR红外显示体系中形成的脲键随硅烷偶联剂的质量分数增加而增多。  相似文献   

16.
通过烯丙基聚醚与含氢硅油的硅氢加成反应制备聚醚硅油。保持含氢硅油摩尔质量基本不变,考察含氢硅油的活性氢质量分数,即聚醚侧链的密度对硅氢加成反应及聚醚硅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含氢硅油中活性氢质量分数的增加,反应体系变澄清所需要的时间变长;含氢硅油的活性氢质量分数为0.25%时,聚醚硅油的浊点最高;活性氢质量分数为0.2%时,多种浓度的聚醚硅油水溶液均呈现较高的表面张力;同一结构的聚醚硅油水溶液的表面张力随着聚醚硅油浓度的增加快速下降,质量浓度大于0.02 g/L后表面张力下降缓慢。含氢硅油较佳的活性氢质量分数是0.25%,用此含氢硅油制备的聚醚硅油在质量浓度为0.10 g/L时,其水溶液的表面张力下降至44.8 mN/m。  相似文献   

17.
以不同含氢量的含氢硅油分别与2种聚醚反应,得到亲水性、疏水性不同的聚醚改性有机硅共聚物,经复配自乳化制得复膜胶用聚醚改性有机硅消泡剂。通过对反应各影响因素的考察,确定了反应的较优条件:n(S—H)∶n(CC)=1∶1.3,反应温度为120℃,反应时间为6 h,催化剂用量为20μg/g。通过对消泡剂进行涂刷及抑泡性测试并对其稳定性的考察,结果表明:固定抑泡组分m(SP018)∶m(SP024)∶m(SP050)=1∶1∶1不变,乳化组m(SE018)∶m(SE024)∶m(SE050)=1∶2∶2,m(抑泡组分)∶m(乳化组分)=1∶1条件下制得的消泡剂稳定且对复膜胶乳液具有较好的消抑泡效果。  相似文献   

18.
以含氢硅油和烯丙基聚醚为原料,在氯铂酸螯合物的催化作用下,通过无溶剂硅氢加成反应合成了聚醚改性硅油。通过正交实验测定反应的转化率,探讨了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催化剂用量以及反应物比例对反应的影响,并得出较适宜的反应条件为:反应时间为8h,反应温度为130℃,催化剂用量为20μg/g,反应物配比[n(Si-H)∶n(C=C)]为1∶1.2。在该条件下,含氢硅油中Si-H的转化率达94.45%。由此制备的流平剂能有效降低表面张力,且具有优良的流平性能。讨论了含氢硅油与烯丙基聚醚的结构差异对产品的表面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