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宽厚板》2017,(6)
针对Q345R钢板探伤不合格问题,从生产过程、金相检验、扫描电镜检测等方面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钢中的夹杂物、中心裂纹是造成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相关的生产工艺,可以避免探伤不合格现象的产生,对提高Q345R钢板探伤合格率起到关键作用。  相似文献   

2.
为找出20~40 mm Q345B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在探伤检测不合格部位取样,采用金相等分析方法,对试样的金相组织和化学成分进行了分析,认为锰元素偏析和轧后钢板冷却速度过快是探伤不合格的原因。对此问题,采取提高钢水纯净度、加强连铸保护浇铸、改善铸坯中心偏析等措施后,该规格Q345B钢板探伤合格率由72.6%提高到94.8%,取得了显著效果。  相似文献   

3.
刘军  何烈云  靳星  赵亚娟  王攀峰  聂真来 《炼钢》2013,29(1):15-18,27
针对14~22 mm厚度Q345R钢板出现的探伤合格率下降情况,采取Z向拉伸检测和扫描电镜分析对探伤不合格钢板进行研究,结果显示中心偏析、偏析处MnS夹杂和裂纹等内部缺陷是造成Q345R钢板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分析了影响Q345R探伤合格率的主要因素.通过采取低过热度浇铸、降低硫含量、增加铸坯堆垛缓冷时间等措施有效地提高了Q345R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4.
针对南阳汉冶特钢有限公司250mm×1 650mm断面连铸坯生产的低合金Q345B钢板探伤不合格现象,通过对不合格钢板取样进行电镜检测分析,得出中心锰偏析、硫化锰夹杂、氧化铝夹杂是导致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通过优化成分来降低钢中锰元素质量分数、提高钢水洁净度、降低钢水硫质量分数、优化连铸二冷制度、严控铸机开口度等措施,铸坯中心偏析得到了改善,轧后钢板探伤质量合格率得到了提高。  相似文献   

5.
南钢采用原辅料验收→铁水预处理→配料→转炉冶炼→LF精炼→RH精炼→连铸→铸坯检验→步进式加热炉→4700轧机轧制的工艺路线生产Q460E钢,经超声波探伤发现,部分钢板存在探伤不合格的情况。通过对探伤不合格的缺陷部位扫查定位,并取试样进行金相、扫描电镜分析,最终确认了连铸机的拉坯速度快、RH钢液真空循环脱气的时间短,是造成该Q460钢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6.
针对公司2 800 mm机组生产Q345E中厚板时出现探伤不合格情况,通过低倍、金相显微镜、电镜扫描等手段对钢板探伤不合格部位的内部缺陷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偏析、MnS等夹杂物、内部裂纹是导致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在确定关键影响因素后,通过相关炼钢和轧钢工艺控制,可有效提高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7.
河北敬业集团Q345R压力容器钢从开发生产至今,钢板伸长率不合情况时有发生,分析原因为钢板夹杂物含量偏高造成。结合生产实际,对现有转炉冶炼、LF精炼、连铸工艺操作进行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Q345R产品存在的质量缺陷,提高了质量合格率。  相似文献   

8.
八一钢铁公司生产的部分Q345D风电钢超声波探伤检测不合格。对探伤不合格的钢板进行取样,进行金相组织检验,研究Q345D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钢板中心存在着带状组织、硫化物偏聚及贝氏体和马氏体组织,在热应力、组织应力和有害元素偏聚的联合作用下,引起内部裂纹,导致Q345D钢板探伤不合格。通过优化连铸工艺,改进轧制冷却工艺,可减少带状组织及中心马氏体的形成。  相似文献   

9.
通过成分分析、低倍、金相、扫描电镜及轧制数据的分析,找出特厚规格的Q345E-Z25钢超声波探伤不合格的影响因素有偏析、夹杂物、心部裂纹等。通过加强铁水脱硫、RH脱氢、缓冷钢坯、加大压下率、钢板缓冷等工艺措施,改善钢板内部质量,特厚Z向钢板的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90.3%提升到99.5%以上。  相似文献   

10.
为找出20~60 mm规格Q345B钢板超声波探伤不合格原因,在检测缺陷部位取样,利用金相?扫描电镜和能谱等检测手段,对钢板探伤不合格部位的组织和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探伤不合格的主要原因是组织中存在着条状硫化锰和锰元素的偏析以及由异常组织粒状贝氏体引起的微裂纹。针对以上原因,探讨了一些改进措施,比如提高钢质纯净度、控制浇注温度和拉速、适当增大比水量、降低锰元素的含量、加硅钙线、实行铸坯和钢板下线迅速堆冷、延长铸坯加热时间、后4道次实行小压下量轧制等,通过这些措施可以使该规格段的Q345B超声波探伤合格率由攻关前的65.8%提高到91.7%。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重庆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低合金钢Q345R硫氢比与钢板探伤合格率关系的综合分析,得出随着硫氢比的提高、钢板探伤合格率呈上升趋势的基本结论。  相似文献   

12.
采用金相、电子探针等手段,对Q345C探伤不合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中心偏析、内部裂纹和夹杂物是造成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采取针对性的冶炼及轧制工艺改进措施,有效提高了探伤合格率。  相似文献   

13.
丁梅 《宽厚板》2012,18(5):35-37
南钢在3500mm炉卷轧机上成功开发了(5~15)mm×3200mm宽薄规格Q345E钢板,其性能与板型均符合标准要求,尤其是-40℃低温冲击性能良好。并对南钢提高Q345E钢板性能合格率的工艺控制过程进行了重点介绍。  相似文献   

14.
梁英  苗钊 《宽厚板》2003,9(1):13-15
Q345级钢的传统生产工艺是采用钒微合金处理,提高强度,达到所需性能。本文结合济钢16MnK钢板的生产探讨Nb微合金化Q345B钢的生产工艺及控轧工艺对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李春梅 《宽厚板》2014,20(5):34-37
运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镜等手段,对济钢生产的70 mm厚度规格Q345D-Z25钢板进行显微组织分析。结果表明,钢板中心存在的裂纹、Mn S夹杂物以及组织偏析是造成此次钢板探伤不合的主要原因。通过提高钢水纯净度、铸坯以及钢板内部质量,探伤合格率得到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16.
针对邯钢Q345RT中厚板生产中出现的钢板探伤不合格缺陷,并且在钢板缺陷处取样,断口有时存在层状现象.采用化学分析、气体含量检验、铸坯低倍检验、金相组织分析和扫描电镜、断口形貌分析等方法,分析钢板探伤不合格的原因.结果表明:铸坯中心偏析严重,因偏析产生的少量马氏体、贝氏体组织导致轧后应力集中,在冷却速度较快的条件下钢板产生微裂纹,以条状MnS和CaO-A12O3为基体的硫化物夹杂和硅酸盐类夹杂物较高,铸坯中氢含量偏高引起氢致裂纹,均可导致钢板探伤不合格.通过控制炼钢工艺过程,减少了铸坯中的夹杂物和氢含量,该中厚板探伤合格率由92%提高到98.2%.  相似文献   

17.
Thebuildingswithsteelstructurehavebeenen couragedtodevelopsince 1998inChina .Inordertoacquiregoodweldability ,ductility ,toughness ,fireresistanceandzdirectionperformanceofstructuralsteel,twobasiccharacteristicsarerequired .Firstly ,thechemicalcompositionshouldconformtotherequirementofcarbonequivalentandcrack sensitivi tytomeetthedemandofwelding .Secondly ,thesteelcleanlinessshouldbeimprovedforgoodductili tyandtoughness ,whichmeansthattheamount ,morphology ,compositionandsizedistributionofnon …  相似文献   

18.
闫魁 《甘肃冶金》2009,31(6):7-9
介绍了在济钢ASP1700生产线上采用低成本工艺生产低合金高强度钢Q345B的工艺和产品性能。研制的Q345B低合金钢化学成分方面采取低硅高锰低磷硫,不采用Nb、V等微合金化,通过合理设计成分,采用控轧控冷工艺,生产出性能完全满足要求的产品。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莱钢炼钢厂通过采用转炉顶底复吹模式、制定生产冷轧用低合金Q345B钢各工序窄成分控制标准、改进LF精炼工序铝脱氧和钙处理工艺、优化连铸保护浇注工艺、设计Q345B专用保护渣等手段优化工艺流程.生产实践表明,Q345B钢种的成品磷、硫质量分数分别控制在0.025%、0.010%以下,铸坯全氧稳定在0.004%以下,提高了钢水洁净度,降低了夹杂物级别,满足了用户的质量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