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郑东升 《宽厚板》2016,(6):23-27
基于南钢板材生产线的超快冷系统及技术特点,成功开发并工业化生产低合金减量化Q345升级板、高强钢及在线淬火钢等TMCP钢种,实现了低成本减量化生产和简化工艺流程。  相似文献   

2.
蔡晓辉  刘旭辉  刘振宇 《钢铁》2011,46(10):57-60,65
研究了超快冷方式下热轧双相钢的生产工艺,采用分段冷却方式,介绍了空冷温度、空冷保温时间、卷取温度、过钢速度等工艺参数的制定原则,结合相变理论,采用模拟计算方法,得到各个参数的参考值范围。该工艺应用于热轧现场获得良好性能的双相钢,其抗拉强度达到700MPa。  相似文献   

3.
探讨了轧后冷却的柔性化控制,建立了CCT曲线与喷水冷却集管之间的对应关系,实现冷却规程的自动执行和调整.这一柔性生产策略在HP295钢的屈强比降低工业实验中得到了充分应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实验室对Q345微合金化钢轧后冷却过程中通过不同的冷却路径得到了不同的组织和性能.  相似文献   

4.
针对原有层冷控制系统在生产厚规格产品时,时常出现温度控制异常的现象,引进了超快冷技术。以2 150 mm热轧生产线为例,利用前置快速冷却方式对其进行升级改造,提升了冷却温度控制精度,取得明显的控制效果。  相似文献   

5.
6.
包钢CSP生产线生产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在包钢CSP生产线研制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的工业化生产试验.采用C-Mn钢为原料,分别利用原层流冷却能力和超快冷设备,通过控制轧制和控制冷却工艺,成功开发出540 MPa级热轧双相钢160 t.试制的钢带具有屈服强度低、屈强比小、伸长率大、n值高及低温冲击韧性良好等特点,并具有拉伸曲线无屈服平台、马氏体呈岛状均匀分布在铁素体晶界上等典型双相钢的特征.经汽车制造厂试用,制成了汽车横梁和重型翻斗车护板等构件.  相似文献   

7.
武志强 《宽厚板》2021,27(4):45-48
国内某钢厂进行产线升级改造,以提高产品质量和扩展产品种类,新建轧后超快冷系统.超快冷系统是整个生产线工艺控制的关键工序之一,其水系统的合理设计则是超快冷系统良好使用的基础,对钢板冷却的均匀性、冷却能力、自动化控制都有较大影响.通过水系统工艺优化设计、设备合理配置、全自动变频控制调节,在实际生产应用中供水在0.2 MPa水压条件5 s内稳定,0.5 MPa水压条件10 s内稳定,流量稳定精度为±5 m3/h,实现了超快冷用水稳定、高效的目标.  相似文献   

8.
河钢宣钢针对轴承钢产品出现的网状碳化物问题,引进了穿水冷却工艺,并实施了GCr15轴承钢轧后快速冷却。通过优化冷却工艺,GCr15轴承钢Φ22~32 mm产品的网状级别≦2. 0级,小规格轴承钢网状碳化物均达到国家标准要求。  相似文献   

9.
介绍了包钢CSP线"超快冷"系统的建立和运行情况.在包钢CSP线采用轧后层流冷却和"超快冷"工艺,开发出厚度4~11 mm的590 MPa级C-Mn低成本热轧双相钢.主要力学性能优良,抗拉强度590~620 MPa,屈强比0.62~O.67,伸长率26%~36%,,n值0.21.简要分析了"超快冷"工艺对双相钢组织形成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620 mm生产工艺流程及超快冷工艺设备.使用超快冷后,通过控制冷却,Q235板坯轧制可以达到Q345B性能,带钢冷却能力可达到230℃,通条温度偏差控制在±15℃以内,可以满足部分钢种使用要求,同时使用超快冷后,带钢表面质量较好.  相似文献   

11.
 超快速冷却工艺作为热轧钢板生产的核心技术,对改善板材产品组织形态、提升产品性能具有重要意义。在中厚钢板的超快速冷却过程中,心部与表面之间的冷却速度差异使得钢板在厚度方向上形成内外温度差,而超快速冷却中钢板表面的换热机制较为复杂,两者综合提升了中厚板冷却机制的界定难度。为提升中厚板超快冷模型计算精度,完善其换热体系,建立了中厚钢板轧后超快速冷却过程中等效换热系数反求法的数学模型。该模型依托离散解析法,基于导热微分方程及物体正规阶段的状态特点,将求得的超越方程根转化为等效换热系数,并将此作为超快冷温度场模型的边界条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超快速冷却温度场仿真模型,验证了20 mm钢板超快速冷却机制下的温度场。结果表明,等效换热系数反求法的数学模型能够适用于中厚钢板的超快冷工艺。  相似文献   

12.
郑小根  柳莹  胡茂林 《武钢技术》2010,(6):15-17,39
热连轧中,精轧设定直接关系着成品带钢的尺寸和性能等,因此显得尤为重要,但是因为其涉及到压力、速度、流量、温度等大量物理参数而难度很大。国内一直依赖进口的精轧设定模型。武钢热轧1700 mm生产线在2008—2009年技术改造过程中,独立开发了完整的具有知识产权的精轧设定模型。  相似文献   

13.
针对武钢热轧二分厂厚板层流冷却控制中尾部温度陡降的问题,详细分析了"Flying Carpet"模式下因速度测量系统的切换而产生的速度抖动现象对层流冷却前馈控制造成的干扰,结合现场实际情况,提出了1套反馈速度优化方案,实际控制效果表明:带钢尾部温度陡降现象消失,由此产生的性能改判和卷取机停车问题得到彻底解决,提高生产稳定性,保证产品质量。  相似文献   

14.
对宝钢2050热轧机架间原冷却控制模型进行了分析,对阀门开启模型以及冷却水控制模型进行了修改,提高了带钢的终轧温度精度,模型投入后7个月内减少性能废钢超过3300t,为同类型轧机机架间冷却模型的改进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张凯  陈翔 《武钢技术》2009,47(4):46-48
消息中间件技术用于热轧过程控制系统中,不仅有效地缓解了工业以太网的通讯压力,提高了过程控制自动化和基础自动化之间的数据通讯的可靠性;还屏蔽了TCP/IP底层网络通讯的复杂性,使热轧自动化控制的工程师可以将注意力集中于轧线设备的控制设定和模型设定,从而极大地提高了轧钢程序的开发效率。  相似文献   

16.
针对国内某钢厂大断面轴承钢棒材连铸连轧后(棒材直径≥60 mm)先共析碳化物网状等级超标问题,通过对前期的研究工作进行归纳总结,在保证连铸连轧的基础上设置新型水冷系统并进行超快速冷却工业化试验,检验冷却到室温后棒材微观组织性能和先共析碳化物网状等级。试验结果表明:通过高温终轧后设定合理的超快速冷却工艺参数可以显著提高棒材表层以及芯部的冷却速率,抑制强碳化物形成元素的晶界处偏析。超快冷后棒材的室温微观组织均为片层珠光体。晶界处先共析碳化物的网状析出得到消除,仅在棒材芯部有少量碳化物呈弥散分布,碳化物网状等级符合行业标准。  相似文献   

17.
胡浩平  伍清河  费庆 《冶金能源》2006,25(1):21-23,61
简要描述了在带钢冷却中的各种物理现象及其数学模型。在模型的实现过程中,为了计算不同的热交换机制,采用了组合热力学和统计/经验公式的处理方法。同时还简单阐述了在冷却过程中预计算和自适应的算法,实践证明采用这样的方法能够较准确的预测带钢卷取温度。  相似文献   

18.
贾玉萍  吴迪  郭娟  赵宪明  王培文  杨栋 《钢铁研究》2006,34(2):38-40,48
从原理、结构以及现场应用效果方面,介绍由东北大学轧制技术及连轧自动化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设计和制造的H型钢气雾冷却装置.通过对控冷设备现场应用的研究和对轧后产品进行分析,从控冷后产品表面状况、显微组织、力学性能以及成吕形状几个方面的改善说明了气雾冷却装置在现场的成功应用.  相似文献   

19.
介绍了控轧控冷工艺原理及其在生产SWRCH08A(Φ6.5)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生产中控轧控冷工艺的具体参数.  相似文献   

20.
位移传感器对于保证热轧机的轧制精度有重要作用.介绍了位移传感器的原理、控制系统的检测方法以及位移系统在轧机中的应用等.通过改造,位移传感器成功安装在某中试工厂400 mm热轧机上.一段时间的运行表明,位移传感器工作稳定,完全满足带钢轧制的要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