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的织构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选用不同硅含量的工业用无取向硅钢热轧板作为研究对象,采用X射线衍射Schulz背反射法对热轧板进行了分层织构测量.结果表明,高硅热轧板表层织构以((-1)10)[001]为主,并有少量((-3)31)[5(-5)3],板中心部位以(001)[1(-1)0]为主;低硅热轧板表层含有少量的((-1)10)[(-1)(-1)1]、((-1)10)[(-2)(-2)1]和((-5)51)[11(-1),而板中心部位主要为(001)[1(-1)0]织构,但强度比高硅热轧板低;织构沿厚度方向的分布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即表层附近织构以((-1)10)[001]为主,中心处织构以(001)[1(-1)0]为主,只是强度有差异;热轧温度变化时,织构的强弱有明显的变化,热轧温度对不同硅含量热轧板织构的影响是不同的.  相似文献   

2.
通过对低温高磁感取向硅钢热轧板通电加热处理,发现将热轧板以55℃/s从室温加热到1 000℃后降温,在1 000~950℃降温过程中保持时间2~5 s,可以获得与常化工艺等效的热轧板织构组分,根据所得结果,讨论了在热轧轧机后段增加电加热装置,从而代替常化工艺生产高磁感取向硅钢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3.
郝百川  冯运莉 《钢铁钒钛》2021,42(1):150-154
采用OM、EBSD检测分析技术研究了铌对低温取向硅钢热轧组织与织构的影响,探索是否应在低温取向硅钢中加入铌.结果表明,含铌相较于不含铌取向硅钢热轧板晶粒更加细小,沿板厚方向组织梯度更加明显;铌元素的加入优化了取向硅钢热轧板织构,含铌比不含铌取向硅钢热轧板中的旋转立方织构取向密度小,而高斯织构和γ取向线密度大,其中高斯织...  相似文献   

4.
采用配备了X射线能谱分析仪的Tecnai F20场发射透射电子显微镜对CSP流程生产的低牌号无Al成分体系硅钢析出物类型、形貌和尺寸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表明:无铝成分(Al的质量分数小于0.01 %)体系的50W1300和50W800的析出物主要为CuXS/MnS,但有铝成分体系中,除含有CuXS/MnS外,还含有大量Ti(CN)、AlN析出物;且采用无铝成分体系的50W1300和50W800中析出物平均尺寸仅为51 nm和90 nm,比有铝成分体系的69 nm和182 nm明显细小。  相似文献   

5.
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常化过程中的织构演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浩  赵宇  喻晓军  连法增 《钢铁》2008,43(9):79-0
 通过对取向分布函数(ODF)的分析,研究了无取向硅钢热轧板在常化过程中不同厚度位置的织构演变情况。结果表明,热轧板内部在常化过程中发生再结晶,不同位置的织构变化不同,表层处织构变化不明显,各组分混乱分布且强度不高;1/4板厚处热轧板和常化板的高斯织构都比较强,但900 ℃常化后高斯织构强度有所降低;中心层常化前后织构发生明显变化,{111}<112>织构强度增强。  相似文献   

6.
桂攀 《电工钢》2021,3(5):15
采用OM、EBSD、XRD分析研究了含Cu低温加热取向硅钢组织、织构的演变特征,研究结果表明:热轧板中存在铁素体层和珠光体层彼此交替的带状组织,且显微组织在厚度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热轧板中{001}〈110〉、{112}〈110〉织构以及{110}〈001〉织构在板厚方向上分布不均匀;经过冷轧后,铁素体晶粒被严重拉长,形成了沿轧向伸长的纤维状组织,冷轧板织构类型主要是α织构和γ织构;脱碳时基体发生回复再结晶,显微组织为单一的铁素体等轴晶粒,织构主要为γ织构;二次冷轧板经渗氮后织构仅从强度上有所降低,其织构类型变化不明显。成品二次再结晶组织发展比较完善,晶粒尺寸约为10~20 mm。织构类型为锋锐的Goss织构。成品磁感B800达到了1.926 T,铁损P1.7/50为1.047 W/kg。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Ti、S元素对高牌号无取向硅钢热力学参数平衡态的第二相析出物的影响,并结合工业生产中实例样品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平衡态下,随着Ti、S含量的增加,Ti(C,N)、MnS的开始析出温度及稳定析出量均增加;工业生产中,常化板的高Ti低S的样品两种析出物的平均尺寸和面密度均大于低Ti高S的样品,而成品板析出物的平均尺寸和面密度均小于低Ti高S的样品。  相似文献   

8.
冷轧无取向硅钢的织构和组织性能分析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分析和讨论了国内外牌号为50W800和50W600,50H1300,50A1300的4种普通冷轧无取向硅钢的成分、组织、织构对磁性的影响。根据织构取向分布函数(ODF)分析结果,得出为获得高的无取向硅钢磁性能,硅钢除具有高的纯净度,低的夹杂物含量,组织均匀、晶粒细小外,应控制产品形成{HKL}面织构,尤其是{100}面织构,以便同时降低铁损和提高磁感。  相似文献   

9.
选用含铌0.09%和不含铌的两种铸坯,将铸坯分别加热至不同温度,并保温30 min后进行淬火处理,利用JEM-2011透射显微镜对试样的显微组织进行观察,同时在扫描电镜下确定铸态组织中黑色物质的形貌,通过观察析出物在不同温度下的数量分布情况,分析比较取向硅钢在含Nb和不含Nb两种状态下析出物的固溶温度。结果表明:含铌取向硅钢铸坯的晶粒尺寸与不含铌铸坯的晶粒尺寸相比更加均匀细小,铌元素有阻碍晶粒长大的作用;含Nb取向硅钢中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在1 250~1 300℃,不含Nb的析出物完全固溶温度在1 300℃以上,说明Nb能够明显降低析出物的完全固溶温度。  相似文献   

10.
王茹玉 《电工钢》2020,2(2):11-16
研究了热轧加热温度对Si的质量分数3.0 %的无取向硅钢的热轧和常化组织及析出物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热轧组织沿厚度方向存在组织梯度、析出物呈球状和不规则形状分布在晶内;随着热轧加热温度的提高,中间层纤维状变形带宽度变窄;加热温度为1 150 ℃时,小于100 nm的AlN析出粒子数量增加。热轧板经900 ℃常化后,为完全再结晶铁素体组织,组织均匀性提高、析出物聚集和粗化;提高热轧板加热温度,常化组织的平均晶粒尺寸降低,大于100 nm的析出物和20~100 nm的 AlN、AlN+Ti复合析出相数目逐渐增多。  相似文献   

11.
In surface, sub- surface and center layer of low temperature grain- oriented silicon steel, the primary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 and GBCD(Grain Boundary Character Distributions) based on HE (High Energy) and CSL (Coincidence Site Lattice) grain boundary theories were studied by EBSD(Electron Backscattered Diffraction).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imary recrystallization textures are mainly ?? fiber and {114}??418?? texture. Goss grains are mainly distributed on the surface and subsurface layer and the average grain size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surface to the central layer. The misorientation distribution between the matrix and the Goss grains is mainly concentrated in the 20??-45?? which can form the high energy grain boundary, and the Goss grains in the sub- surface layer has the highest proportion of misorientation in 20??-45??. The type of CSL grain boundary is mainly ??3 and a little ??5, ??7, ??9 boundaries could be found in matrix.  相似文献   

12.
王黎光  王书桓  段阳会  李杰  冯运莉 《钢铁》2022,57(1):119-125
以含铌取向硅钢铸坯低温加热制备高磁感取向硅钢为研究目标,通过研究铌对低温取向硅钢初次再结晶行为的影响,达到获得有利于二次再结晶发展的初次再结晶组织目的,采用OM和EBSD技术主要对比了 0.055%铌和不含铌对低温取向硅钢中间退火板的初次再结晶组织、织构和晶界特征的影响.结果表明,铌的加入,使硅钢基体中形成了细小弥散的...  相似文献   

13.
对低温加热工艺生产的以AlN为主抑制剂的高磁感取向硅钢高温退火过程进行中断实验,借助电子背散射衍射技术对高温退火过程中高斯晶粒的演变进行了研究.在升温过程中高斯晶粒平均尺寸先减小再增大.800℃时取向分布函数图出现高斯织构组分,但强度很弱,高斯晶粒偏离角在10o以上;900℃时高斯晶粒平均生长速率超过其他晶粒;950~1000℃时高斯晶粒异常长大,偏离角3o~6o;在1000℃之前高斯取向晶粒相比于其他晶粒没有尺寸优势.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低温取向硅钢在625~850℃的等温退火过程,根据Avrami方程建立了其初次再结晶动力学模型,并利用EBSD技术对初次再结晶织构演变过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退火温度为850℃时保温5s即可发生完全再结晶;而在625℃下保温1.7h以上再结晶才能进行完全。当退火温度在625~700℃时,Avrami指数n在0.82~0.89之间,当退火温度在750~850℃时,n值在1.25~1.27之间,相对应的再结晶激活能QRX分别为239.3、160.4kJ/mol。初次再结晶早期主要发生在高储存能的γ纤维织构上,而中后期则主要发生在低储存能的α纤维织构上。初次再结晶完成后织构类型主要是以{111}112组分为主的γ织构、{114}418织构及少量分布在次表层的Goss织构。  相似文献   

15.
李良 《钢铁研究》2006,34(6):39-42,46
介绍川威集团研发Stw22热轧带钢生产工艺过程控制情况.炼钢工序脱氧合金化采用二步处理,强调吹氩控制和钢水用钙对夹杂变性处理,有效地解决了连铸浇注水口结瘤问题,保证连铸生产顺行.在950轧制时,采用提高粗轧压下量,精轧压下量10 %~20 %,控制层流冷却速度和卷取温度,改善了钢带表面质量和组织性能.  相似文献   

16.
对取向硅钢冷轧过程出现的断带缺陷进行了跟踪,明确了从起皮到形成孔洞,再到断带的演变过程,采用扫描电镜对翘皮缺陷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翘皮缺陷中主要元素是Fe、Si、Al,与基体一致,另外还有微量的Ca、Mg、K、Na等元素。冷轧起皮、断带主要是由于热轧边裂缺陷遗传而成。热轧过程部分边部掉肉飞溅至热轧板表面被压入,在冷轧过程由于伸长率与基体不一致而起皮剥落。通过降低铸坯加热温度、缩短高温段在炉时间、优化轧制模型,有效抑制了热轧板边裂的产生,从而解决了冷轧断带问题。  相似文献   

17.
吴进  万方潜  张庆春 《电工钢》2021,3(2):11-15
针对含铜取向硅钢牌号判级标准提高,通过控制其热轧关键工艺,制定有效的精轧速度控制优化模式,降低精轧纯轧时间和提高精轧终轧温度,显著提升了牌号合格率.研究结果表明:较高的终轧温度下,含铜取向硅钢热轧板中产生更多的弥散析出相、热轧板1/4层处{110}面织构明显增多,生产实践中有效的精轧速度控制优化模式对磁性能提升有明显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