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施晨  刘开昌  杨刚 《机械制造》2008,46(4):29-31
在分析3种新型低脉动度脉动发生机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速性能的分析,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其进行虚拟运动仿真分析,以选择其中一种性能最好的结构作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脉动发生机构。  相似文献   

2.
在分析三种新型低脉动度脉动发生机构结构的基础上,通过调速性能的分析,运用虚拟样机技术对其进行虚拟运动仿真分析,以选择其中一种性能最好的结构作为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脉动发生机构。  相似文献   

3.
脉动式无级变速器以其结构简单、传动可靠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文章详细的综述了目前国内外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发展现状及趋势。根据脉动发生机构的性能要求、结构特点和过去机构存在的不足,据此提出了采用凸轮连杆组合机构作为脉动发生机构。对对心式样机进行了性能测试和分析样机存在不足并提出改进。实验数据验证了设想可行性,效果明显优于过去产品。  相似文献   

4.
利用Visual Basic面向对象以及包含协助开发环境的事件驱动为机制的可视化程序设计的特点,进行无级变速器脉动发生机构的运动仿真。从运动仿真中对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机构性能进行研究。已探讨出了一种四边形的高效率脉动发生机构。  相似文献   

5.
对一种新型脉动发生机构的结构特点与运动特性进行了分析,建立其凸轮理论廓线、摇杆摆动和杆件尺寸之间的解析关系,运用Pro/Engineer软件的CAD、CAE功能,对该发生机构进行虚拟装配和运动仿真,验证了输出转速特性.  相似文献   

6.
《机械传动》2017,(1):116-121
针对现有齿轮泵流量脉动大的问题,提出一种低脉动齿轮泵齿轮齿廓的主动设计方法,即通过控制齿轮泵的流量脉动系数,主动控制齿廓形状。根据齿轮啮合原理,在引入极距和压力角函数的基础上,推导齿轮泵的瞬时流量和脉动系数的数学表达式,建立低脉动齿轮泵主动设计的数学模型,推导流量脉动系数的临界条件,给出了其设计流程。并通过具体实例,详细说明了低脉动齿轮泵的主动设计过程,分析了低脉动齿轮泵的特性,并与相同参数的渐开线齿轮泵进行了对比,研究成果可为降低齿轮泵的流量脉动、提高齿轮泵的工作平稳性和寿命,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7.
基于运动链的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机构型综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现有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拓扑构型,总结出7点脉动式无级变速器的设计要求,并通过类配综合计算出满足设计要求的运动链。对找到的运动链中构件和运动副逐一赋权,得到多种新型和部分现有的脉动式无级变速器机构构型,进而证明基于运动链的机构型综合方法和新构型的有效性和合理性。从多种新构型中比较选择,最终确定了基于齿轮连杆组合机构的脉动式无级变速器作为优选机构。  相似文献   

8.
针对柱塞泵引起的压力脉动问题,运用脉动交换技术将脉动传递至喷雾蒸发制盐系统,实现双效节能.为了研究其脉动转换规律,运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在不同弹簧弹性系数、脉动相对振幅与频率下,进口平均脉动压力逐渐增大时脉动能交换器内部管路脉动压力与活塞做功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在高压、高脉动振幅及较高脉动频率条件下脉动能转换成机械能的效果较好.当弹簧弹性系数越小时,脉动能转换效果越好.当脉动平均压力增大时,管路脉动率随着压力的升高而降低,随着相对振幅及频率的增加而上升;脉动转换效果与平均压力、相对振幅及频率均呈正相关,活塞相对行程最大可达18.5%.  相似文献   

9.
内置式脉动无级变速机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推出的内置式脉动无级变速机构是根据超越离合器原理实现的,独立于U34和U35之外的第三类型脉动无级变速机构。该机构具有无级调速范围宽,工艺性好,结构紧凑新颖等特点。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0.
本文推出的内置式脉动无级变速机构是根据超越离合器原理实现的、独立于U34、U35之外的第三类型脉动无级变速机构。文章概述了机构的组成、工作原理及过程、特点和演变型。该机构具有无级变速范围宽、工艺性好、结构紧凑新颖等特点。该技术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11.
本文通过研究与开发,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系列的CAD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的主传动机构—可调六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构参数优化;零部件及其整机的三维几何造型和参数驱动式零件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研究与开发,建立了一个相对独立的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系列的CAD系统。该系统主要包括Z-M型脉动无级变速器的主传动机构—可调六杆机构的运动学分析;机构参数优化;零部件及其整机的三维几何造型和参数驱动式零件图的绘制。  相似文献   

13.
液压脉动滤波器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分析了液压系统振动与噪声产生的原因及其危害,设计制造了一种基于流体-结构( Fluid-structure)耦合振动的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在液压脉动滤波试验台上,通过测试滤波器前后的动态压力,得出液压脉动的的波动幅度和脉动率,验证了结构共振式液压脉动滤波器的使用效能和不足,为液压系统振动控制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4.
选择双液压泵串联的组装方式,可达到泵高速运转并获得高压力效果,充分减小回路的节流损失。该结构完成压力分级叠加,获得更大的液压系统动力源输出压力,采用此动力源能够满足高压力与大流量的液压系统使用要求,进一步通过仿真方式对其脉动和能耗优化展开分析。结果表明:当负载增大后,串联泵控液压系统的流量脉动区间减小。串联泵控液压系统流量脉动随着负载增加变动不明显,表明本系统设计具有很好的稳定性。对电机转速进行调整后,串联泵控液压系统相对单泵系统的齿轮泵发生流量脉动显著降低;可使系统承受更高负载,使液压泵达到更低的输出流量;可以利用功率叠加的过程达到通过低功率电机获得大功率输出的目的。  相似文献   

15.
旋涡泵作为低比转速泵越来越多地应用于船舶、航天航空和化工等领域。但是旋涡泵内部的流体压力脉动会引起泵和装置的振动噪声问题,成为高性能旋涡泵设计应用过程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数值模拟和试验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分析一台旋涡泵的压力脉动特性,并探讨通过非等距叶片分布方式以降低压力脉动的方法。结果表明:叶片均布条件下,叶频是压力脉动的主要频率,且在阻隔面附近叶频的幅值最大。与均布叶片旋涡泵相比,非等距分布叶片旋涡泵在不影响其性能的同时能够显著降低在叶频处的脉动峰值,但在叶频两侧产生了附加的频率,而振动总级有明显的下降。该研究为减小旋涡泵的压力脉动和泵体振动提供了一个可行方案,对含旋涡泵系统的减振降噪具有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为了实现润滑脂在管路中输送的无流量脉动,研制了一种低流量脉动泵。介绍了该泵的结构和工作原理,并分析了其流量脉动降低的原因。试验表明,该泵能有效地减少压力脉动,可近似达到无管路压力脉动的目的。  相似文献   

17.
杜力  符亮 《机械设计》2012,29(9):66-68,72
运用ADAMS软件对三相并联曲柄摇块(GUSA)型脉动式无级变速器运动链结构形式和实际机构运动简图的分析和研究,表明GUSA型变速器结构设计满足运动学要求且提高了机构的动力学性能.通过ADAMS的参数化建模,详细讨论了曲柄和机架长度改变对机构的运动学特性和传力特性的影响,为其调速机构设计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18.
液压泵脉动式的流量输出流经管路后会产生压力脉动,采用液压脉动衰减器能衰减液压泵出口的压力脉动.通过改变自身参数来适应随时改变的压力脉动的随动液压脉动衰减器成为研究的热点,随动液压脉动衰减器能够精确有效衰减系统的压力脉动,使液压脉动衰减器的衰减性能发挥到最大化.重点介绍了现有的随动液压脉动衰减器的结构、设计方法和原则以及...  相似文献   

19.
叶轮形式对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特性影响试验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是影响水泵机组运行稳定性的关键因素之一.为研究叶轮形式对双吸离心泵压力脉动的影响,对5种方案的叶轮进行压力脉动同台试验.通过在吸水室和压水室壁面布置压力脉动传感器,采集各个测试流量下的压力脉动信号,并进行混频幅值和频谱分析,得到吸水室和压水室的压力脉动分布规律.结果表明:双吸离心泵普遍存在叶片通过频率、泵轴旋转频率和低于轴频的低频脉动成分.相对于传统双吸叶轮,两侧叶片交错布置后可改善压力脉动特性;调整叶片出口边形状,增加叶片后盖侧的包角,可明显降低压水室叶片通过频率的脉动幅值,减轻动静干涉的危害;采用长短叶片形式可改善叶轮进口流态,降低吸水室的压力脉动,改善小流量工况下压水室的压力脉动特性.  相似文献   

20.
利用基本方程并结合国外文献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得出了水泵在小流量、低进口压力工况下,发生汽泡脉动时的稳定性判据,利用这一判据所得的脉动发生区域,比文献所用传递矩阵法得出的结果更接近试验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