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CdS纳米粒子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CdS纳米粒子作为一种十分重要的光电功能材料,近年来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各种各样的制备方法也由此应运而生。因制备方法不同,所得CdS纳米粒子的粒径、粒度均匀性、纯度及相结构等也各不相同,并进而会对它们的属性(如光电性质)产生很大的影响。如何以材料的形式付诸应用,依据功能的需求,实现对半导体纳米粒子的粒径、形状、粒度均匀性分布以及纯度等的控制是目前CdS纳米粒子制备方法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
文章根据国内外近几年的研究成果,综述了水热(或溶剂热)合成法、溶胶-凝胶法和膜模拟技术三种常用的CdS制备方法及其与体材料的复合与组装研究进展,并从生物监测、发光材料、传感器和光电转换、光催化四个方面介绍了纳米CdS的应用研究。  相似文献   

3.
聚乙烯吡咯烷酮硫脲修饰CdS纳米粒子的制备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用硫脲为表面修饰剂,并用PVP(聚乙烯吡咯烷酮)为稳定剂在乙醇水溶液中合成了粒径分布均匀、性能稳定、有机物修饰的CdS纳米颗粒.重点分析了硫脲的引入对CdS纳米粒子晶体结构、粒径分布、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红外光谱、光致荧光光谱(PL)的影响.发现硫脲修饰使得CdS纳米粒子的粒径更小,粒径分布更加均匀,并且有效地抑止了PVP对CdS荧光淬灭,在PL光谱上观察到了CdS的带隙发光.  相似文献   

4.
目的 研究表面化学修饰对纳料粒子光学非线性的影响 .方法 采用简并四波混频 (DFWM)方法测量了表面用 2 ,2 ' -联吡啶 (bpy)进行化学修饰的 Cd S纳米粒子 (记为Cd S/ bpy)有机深胶的三阶非线性光学响应 ,并考虑一个双光子吸收的修正因子 ,用最小二乘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拟合 .结果 求得每个 Cd S/ bpy粒子的三阶超极化率的实部γIR=-0 .42× 1 0 -2 7esu,虚部 γ1 I=2 .0 2× 1 0 -2 7esu.结论 较大的虚部表明双光子吸收导致的共振增强作用对 DFWM信号有重要贡献 .另外 ,还用表面效应解释了表面修饰 Cd S纳米粒子相对于裸的 Cd S纳料粒子 (水溶胶 )三阶非线性增强的原因  相似文献   

5.
张海明  邹开顺  李淑红  崔艳  钟宏杰 《功能材料》2004,35(Z1):2704-2706
采用杯[8]衍生物的LB膜成功制备了尺寸可控的CdS纳米微粒.并用AFM、吸收谱、PL谱对其表面形貌和光学性能进行了研究.吸收谱表明循环1次时CdS纳米粒子的吸收边为425nm,这个值同体材料的520nm相比发生了明显的蓝移.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CdS纳米粒子的吸收边逐渐红移,当循环3次时,其吸收边已经移到475nm,这表明纳米粒子的粒径在逐渐长大.CdS纳米粒子的PL谱表明,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其发射峰值逐渐红移,这可能是由于量子尺寸效应造成的.  相似文献   

6.
室温下将Na2S溶液滴加到聚乙二醇(PEG)水溶液与CdCl2的混合溶液中,搅拌6 h后经处理得CdS细粉.IR检测显示,随PEG浓度的增加,红外吸收峰发生蓝移;XRD检测表明,PEG分散所得纳米CdS的粒径为十几纳米;TEM检测验证了XRD的粒径计算结果,并显示15%PEG分散所得颗粒具有较好的分散性.  相似文献   

7.
水热-溶剂热法制备纳米CdS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硫化镉(CdS)是典型的半导体材料之一,因其在光电、光学和催化方面的应用前景,引起了广泛的重视.文中结合水热法和溶剂热法,在高压釜中形成以水和正已烷为溶剂的两相溶剂,并借助超声分散,以氯化镉(CdCl2)和硫代乙酰胺(TAA)为原料,在不同的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条件下成功制得CdS纳米粒子和纳米棒,并用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镜(HRTEM)、扫描电镜(SEM)、能谱及荧光光谱(LS)对其晶型、形貌、尺寸、组成进行了袁征,结果表明,制得的CdS纳米粒子与纳米棒尺寸分布均匀,分散性好;加热时间和加热温度是CdS晶型的主要影响因素,即较低的温度有利于CdS立方晶的形成,较高的温度有利于六方晶的形成;同时,延长加热时间有利于晶型的完善,但颗粒粒径会随之增大.  相似文献   

8.
半导体纳米粒子/聚合物复合材料及制备方法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林原  江畹兰 《功能材料》2000,31(3):243-246
半导体纳米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是一类新型功能材料。由于它有着特殊的光电物理特性 ,无论是从基础研究的角度或是就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言 ,均引起了科学家们的极大关注。本文介绍了半导体纳米粒子 /聚合物复合材料的概念、结构性能 ,对其制备方法的进展进行了总结 ,并展望了其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的表面用吡啶修饰的CdS纳米粒子电解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用反胶束方法合成了表面修饰吡啶(Py)的CdS纳米粒子,由于粒子表面富Cd^2+和表面修饰剂为电中性分子,导致粒子周围吸附反离子作为平衡电荷,这种复合CdS纳米粒子在稀溶液中具有类强电解质的电导行为。  相似文献   

10.
以AOT为表面活性剂,硫脲及乙酸镉为原料,磷酸二氢钾为相转移剂,分别在水相和有机相中制备了CdS纳米粒子.UV-Vis光谱表明,CdS纳米粒子具有明显的量子尺寸效应.FTIR光谱分析表明,水相中AOT分子的-S=O、-C-O、-C=O基团指向溶剂,-CH2-基团堆砌在CdS纳米粒子表面,而有机相中则相反.TEM测试结果表明,有机相球形CdS纳米粒子具有较好的自组装行为,其尺寸为5~10nm且分布较窄.  相似文献   

11.
采用溶剂热法,在密闭容器内,以丙酮-水为分散介质,过硫酸钾为引发剂引发甲基丙烯酸甲酯(MM A)和苯乙烯(S t)共聚,制得了粒径约为31nm的均分散无皂纳米胶乳粒子。探讨了丙酮、引发剂用量、单体比和温度对粒子粒径、均分散性和乳液稳定性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随着丙酮的增加和MM A比例的升高,粒径减小,均分散性下降;随着温度的升高和引发剂浓度的增大,粒径先减小后增大,均分散性先下降后升高。  相似文献   

12.
纳米银粒子对聚合物激光离解方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激光飞行时间质谱研究了添加纳米银粒子的聚合物PS和PMMA的激光离解方式的变化,发现纳米银粒子导致聚合物炭化。在两相界面有诱导石墨化的作用;而且纳米银粒子的这种作用与两相的界面相互作用和结构有关,热处理导致纳米银粒子与PMMA的界面反应会改变激光能量的转化方式。从而减弱其激光炭化作用。  相似文献   

13.
富勒烯制备方法研究的进展   总被引:7,自引:4,他引:7  
评述了近几年来富勒烯物质的发展过程。论述了不同形态的富勒烯的各种制备方法及其提纯分离工艺,并对各种制备工艺进行了分析和探讨性研究,在此基础眩指出了每种方法的优缺点,就富勒烯的基础研究、宏量制备和应用研究提出了一些看法,并简述了本研究小组采用电子束辐照法,金属纳米微粒诱发催化非晶炭膜转变成泮葱头状富富勒烯的工作。  相似文献   

14.
利用溶胶一凝胶法在玻璃基底上成功制备了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SEM、TEM和XRD的表征分析表明Ag是以单晶纳米颗粒的形态均匀分散在SiO2基质中,形成了多孔状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从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光吸收谱发现,该复合薄膜中鲰纳米颗粒具有较强的等离子共振吸收峰,峰位在430nm附近,随着复合薄膜中Ag、Si摩尔比的逐渐增大,等离子共振吸收峰不断增强且发生蓝移,蓝移量可达30nm;研究Ag—SiO2复合纳米颗粒薄膜的光敛发光特性发现,当激发波长为220nm时,复合薄膜分别在330nm和375nm处出现了两个发光带,随着复合薄膜中Ag、Si摩尔比增大到0.11,两发光带均逐渐增强,继续增加Ag、Si摩尔比,两发光带又逐渐减弱,且375nm处的发光带变化尤为显著。  相似文献   

15.
本文研究了一种新型的BA/MMA/AA三元共聚丙烯酸酯类离子聚合物的结构与制备方法的关系。结果表明,沉淀法制得的离子聚合物仅有单一的玻璃化温度(T_g),直加法可制得T_g不同的离子聚合物;用透射电镜(TEM)观察了离子聚合物的相态结构,发现染色法得到的离子簇相区尺寸为10~1~10~2,但加入法却得到了分布均匀的10~4级的离子簇相区。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一种金属粉末样品的金相制样方法。实践表明,在金属粉末的检验过程中,一定技巧性的常规镶嵌方法,对于粉末颗粒外形的确定、内部显微组织的分析及显微硬度的测试,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7.
Mo纳米晶热学特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Mo纳米晶的制备过程及用自动扫描量热法(DSC)测量热学参数的结果,在实验基础上,用计算机对比热曲线进行模拟,确定热力学函数,探讨结构相变问题。  相似文献   

18.
纳米粒子的表面包覆技术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纳米粒子表面包覆的方法与特点,尤其对有机高分子包覆中的聚合化学反应法和自组装高分子法,以及无机物包覆中的沉降与表面化学反应法、声化学法和纳米粒子自组装法给予较为详细的介绍,同时.对生物大分于包覆方法也进行了简要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纳米粒子粒径的测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X射线衍射法(谢乐法)与透射电子显微镜法(TEM法)对纳米粒子粒径的测量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该两种方法都可用于纳米粒子粒径的的测量与表征,且两者的测量结果相当一致;纳米粒子实际平均粒径似应在两种方法测定结果之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