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卢卡奇的总体性辩证法中体现了对人的命运的关注和对人的价值的强调,从总体性辩证法的提出目的、论证内容、与马克思主义辩证法的相同点三个方面剖析了其固有的价值态度和人文关怀取向。目的是在人们的人生信念和价值态度发生戏剧性变化的今天,为其找到新的价值支点,不断推进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  相似文献   

2.
文学创作离不开创造性思维 ,但是创造性思维无模式可循 ,它是作家在创作中积极思考的态度。唯物辩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和质的多样性 ,从而诱发作家在复杂的矛盾冲突中发生想象、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3.
文学创伤离不开创造性思维,但是创造性思维无模式可循,它是作家在创作中积极思考的态度,唯产证法作为科学的方法论揭示了事物的矛盾性和质的多样性,从而诱发作家在复杂的矛盾中发生想象、锐意创新。  相似文献   

4.
从哲学方法论角度分析评判辩证法理论的完全方法论意义的基本标准,并在此基础上,反思先前辩证法理论性质的批判性。运用马克思的哲学根本思维方式——实践思维方式,对努力构建马克思辩证法合理形态与科学形态相统一的实践辩证法的理论性质和理论内容进行探讨和论证。  相似文献   

5.
当前我国学界出现了一种以实践辩证法取代传统教科书上的唯物辩证法的情形,唯物辩证法遭遇挑战。为了澄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唯物辩证法而非实践辩证法,一方面,必须明确马克思是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辩证法倒立在唯物主义的基石上,而非"实践辩证法"派论者所主张的"实践";另一方面,必须认清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包含了整个自然界的辩证法,不仅仅涵盖"实践辩证法"派论者推崇的"人化自然"辩证法,而且同样涵盖了其忽视或鄙弃的"自在自然"辩证法。马克思主义辩证法是一种科学的世界观,而唯物辩证法并非与实践辩证法水火不容,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  相似文献   

6.
在列宁提出了辩证法也就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光辉思想,认为在认识过程中,从最简单的东西开始,具体分析事物发展过程中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这种方法就是辩证的方法;认识中的任何一个简单命题,都包含着辩证法的一切要素,因而认识过程中存在着个别与一般的辩证关系。同时,认识又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辩证发展过程。坚持辩证法和认识论一致的观点,无疑具有极其重大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7.
老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思想全面地反映了他的自然观、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他提出了一系列颇为独特的观点,其主导方面不乏朴素的辩证法观点.本文着重论述他的治国之术、处世之道和修身之本的辩证法思想的进步性、局限性及其时代根源和阶级根源.  相似文献   

8.
环境保护辩证法是随着环境科学和环境保护实践的深入发展而提出的研究课题。本文对论了它的研究对象,内容和意义,提出要确立辩证的环境观,人类环境系统的协调发展观,环境保护的科学实践观等基本思考。  相似文献   

9.
评述《历史与阶级意识》关于马克思主义正统、总体性辩证法和物化的论述。认为卢卡奇关于总体性辩证法的论述恢复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批判价值功能,但其理论忽视客体的独立性,带有人本主义的痕迹。  相似文献   

10.
马克思的新哲学是标志西方哲学意识发展中现代实践转向的实践哲学。实战辩证法走马克思实践哲学的辨证法属性和功能。实践思维方式是马克思新辩证法的根本思维方式,不仅在辩证法的发展史中具有划时代的意义,而且对于当前我们坚持"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也具有重要的哲学理论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卢卡奇把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作为辩证法的根本规定,在此基础上只承认历史辩证法,而否认自然辩证法,卢卡奇这一思想有助于我们从主客体的相互关系理解社会发展的规律性,但如果不立足于人的感性活动,反而会使辩证法成为一种纯主观的辩证法,至于在自然辩证法上马克思和恩格斯之间的对立则是根本不存在的。  相似文献   

12.
在面向实践性教学的教育背景下,当代文学史的写作应当从学生主体出发,打破研究型、教学型的简单对立,将学术研究的思考过程引入教学,让学生在体验文本的同时培育问题意识,从而获得真正属于中文专业学生的实践能力。正是从这一认识出发,当代文学史写作中经典选择的难题才能转化成丰富的实践性资源。  相似文献   

13.
本文对中西文论发展现状作了相同和相异的宏观比较研究,并提出世界文论下的中国文论发展对策。文章认为,当前,我们必须整合中西方文论,上升到一般理论;适应建设创新型国家的要求,提高文艺学创造力;追求哲学精神,转变思维方式;深化文艺体制改革,充分调动文艺学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走自己的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文艺学。只有这样,才能从后殖民主义情节中解脱出来,形成自己的文论创新机制和创新能力,创造出属于自己话语权利的优秀文论。  相似文献   

14.
滑铁卢战役是19世纪的历史事件之一。它不仅影响了历史的发展,也影响了作家的创作。不仅被历史学家归入档案,也被传记作家载入史册,更被文学家揽入画卷。史学与文学就这样交融在一起,以不同的文本留下不同的总结和不同的思考。  相似文献   

15.
文学的大众性是文学的一个重要特征.文章试图结合网络文学、青春文学等多种形式来讨论文学大众性特征在当代文学中的表现及其变异,探讨文学大众化与市场化的关系,以期还文学大众性以真实的原貌理解.  相似文献   

16.
在当下大众文化语境中,网络文学、短信文学、影视文学等大众文学样式蕴含着新的审美特征和审美空间。网络文学的审美特征是自由性、游戏性和互动性;短信文学的审美特征是“短”为贵、“文学性”为上、“快捷性”为佳;影视文学的审美特征是审美感知的综合性、审美感受的逼真性和审美接受的流动性。  相似文献   

17.
阐述学生毕业论文阶段利用文献管理的必要性,延伸文献检索课程教学成果。旨在提高学生的信息素质,推动学校教学、科研的发展。  相似文献   

18.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古代道路的开辟与管理,在世界道路史上居于领先的地位。中国古代文学对与先秦先民密切相关的道路有相当多的记载,文章分析了古代文学中关于先秦道路的相关记载。  相似文献   

19.
论文学革命倡导时期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成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17年《新青年》杂志初步开展文学革命问题的讨论始起,至1920年,以陈独秀、李大钊、鲁迅等为代表的革命文学的倡导者们和一大批具有强烈的现实主义精神的知识精英,在外来新思想、新思潮的影响和刺激下,积极顺应时代的潮流,在对本民族传统文化的批判和继承的基础上,通过对外国现实主义文学思潮的引进、吸收、总结和改造,以及大力的倡导,最终导致了现实主义文学思潮在我国的产生和发展。现实主义从此成为我国进步文学和无产阶级文学创作的主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