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论述了影响转炉法中碳铬铁含硫量的主要因素,指出了降低转炉法中碳铬铁含硫量的措施。  相似文献   

2.
镁质捣打料用于中碳铬铁电炉炉底的试验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王首元  牟学忠 《铁合金》1998,29(3):32-39
文中详细介绍了高铁高钙镁质捣打料理化性能、显微结构、试验情况。通过剖炉分析以及对样品的研究,揭示了镁质捣打料导致炉底长寿的原因所在。  相似文献   

3.
4.
用炉外摇包精炼法代替冷装电硅热法生产中碳锰铁,电耗从1883kw.h/t降至823kw.h/t,锰回收率由61.34%提高到80.02%。炉外精炼时,终渣碱度控制在1.1~1.25,低硅硅锰合金含硅量控制在11%~13%范围内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5.
郭军 《铁合金》2012,43(5):1-6
介绍了利用氩氧精炼技术生产中低微碳铬铁合金的原理及过程。对传统的电硅热法工艺与氩氧精炼新工艺进行了全面对比分析,并通过多次氩氧炉精炼中低微碳铬铁合金的新工艺实验,摸索出了5 t AOD炉氩氧精炼铁合金新工艺的流程。  相似文献   

6.
周虎 《昆钢科技》2006,(3):18-20
本文分析了三炼钢厂溅渣护炉工艺条件和影响溅渣护炉效果的主要因素,提出了相应的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7.
8.
本法将经典的高氯酸脱水重量法分析硅改为钼蓝光度法快速测定硅含量。试样用稀硫酸(1+17)及少量盐酸溶解后,在微酸性溶液中,正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离子,然后用硫酸亚铁铵将生成的黄色硅钼酸络离子还原成硅钼蓝,其蓝色的强度与硅含量成一定比例关系,借此可用光度法测定硅的含量。  相似文献   

9.
转炉生产中碳铬铁和中碳锰铁的技术研究与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晓斌  韩永光 《铁合金》2008,39(1):15-19
初步研究了转炉吹氧法生产铁合金技术,并与传统的电硅热法进行了对比.通过在2.5 t转炉上进行试验,取得较好效果,达到了投资少、能耗低,并大幅度降低碳含量的效果.  相似文献   

10.
11.
利用碳饱和溶解度数据处理的方法,计算了Fe-C-Cr熔体的热力学性质,得到了Cr对C的活度相互作用与温度的关系式,并分析了高碳铬铁转炉法吹炼中低碳铬铁时吹氧脱碳的热力学行为。  相似文献   

12.
描述了我国现存的大量中小型转炉的现状,在中小型转炉车间应用精炼设备所要注意的问题,并对几种比较适合的精炼方法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将经典的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改为钼蓝光度法快速分析硅含量。试样溶解后,在0.1~0.6mol/L的微酸性溶液中,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离子,然后用硫酸亚铁铵还原剂将生成的黄色硅钢络离子还原成硅钼蓝,其蓝色的强度与硅含量成一定比例关系,借此可用光度法测定硅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缩短了分析周期,提高工效24倍。  相似文献   

14.
15.
鞍钢第二炼钢厂90t转炉留渣操作工艺的实践与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贸渣操作工艺的实践及对比分析,证明此法具有改善化渣、增强钢水脱磷、脱硫能力,降低号钢成本等优越性。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转炉中采用高拉碳法冶炼中高碳钢的方法.针对转炉脱磷率低、喷溅控制困难、炉底波动大等问题,莱钢炼钢厂根据自身的生产条件,在冶炼中高碳钢(wC >0.4%)时,采用高拉补吹工艺.通过对不同的枪位、氧压、加料时机、拉碳时机进行试验,得到了冶炼中高碳钢的操作模型.通过采用高碳出钢调渣工艺,终点渣况得到明显改善,解决了冶炼中后期炉渣“返干”、炉底波动过大等问题,达到了高碳低磷出钢的目的.终点平均碳质量分数由0.11%提高到0.25%,终点磷质量分数平均小于0.023%.  相似文献   

17.
18.
王秋霞  贺世成 《炼钢》1996,12(5):14-18
炉外钢水温降数据是制定工艺,质量控制及生产组织的重要参数,文中通过对炼钢现场生产情况的调查和分析,系统地测试和分析了各种因素对温降的影响,初步得到了25t转炉炉外钢水温降规律并针对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进措施。  相似文献   

19.
20.
将经典的高氯酸脱水重量法测定硅改为钼蓝光度法快速分析硅含量。试样溶解后,在0.1~0.6mol/L的微酸性溶液中,硅酸与钼酸铵作用生成黄色的硅钼酸络离子,然后用硫酸亚铁铵还原剂将生成的的黄色硅钼络离子还原成硅钼蓝,其蓝色的强度与硅含量成一定比例关系,借此可用光度法测定硅的含量。该法操作简便、快速,结果准确,缩短了分析周期,提高工效24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