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碾压混凝土筑坝以其快速、经济的特点,受到坝工界的欢迎和青睐,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作为全国水电行业的综合甲级设计院,贵阳设计院为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探索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贵阳院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方面所取得的成就和筑坝技术的发展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2.
徐宝善 《水利水电技术》2003,34(7):90-92,96
从蔺河口水电站工程设计特点、环境气候特征、配合比设计与坝体的温控防裂等几方面,阐述了筑坝材料在碾压混凝土施工中的重要性,介绍了蔺河口水电站碾压混凝土拱坝筑坝材料选型和碾压混凝土配合比参数的选定,对碾压混凝土的特性及相关性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
棉花滩大坝碾压混凝土在吸取国内先进碾压混凝土施工经验的基础上,对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工艺和施工技术进行大胆创新,形成棉花滩大坝碾压混凝土施工自己的特色,得到国内碾压混凝土方面专家的肯定。一些科学实用的机具和装置的应用,进一步提高了碾压混凝土的施工质量,笔对棉花滩大坝碾压混凝土的施工技术进步初步总结分析,以期进一步提高碾压混凝土筑坝的施工技术水平。  相似文献   

4.
碾压混凝土筑坝以其快速、经济的特点,受到坝工界的欢迎和青睐.该坝型在我国得到广泛应用的同时,其技术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目前已处于世界领先水平.中国水电顾问集团贵阳勘测设计研究院从1986年天生桥二级水电站采用碾压混凝土筑坝开始,一直积极开展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研究与应用,至今已完成近20座碾压混凝土坝的设计,从工程实践中形成了一套碾压混凝土筑坝的经验,为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的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本文就该院在碾压混凝土筑坝方面所取得的成果和筑坝技术作简要介绍.  相似文献   

5.
【本刊讯】为了总结和交流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经验,进一步推广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成果,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碾压混凝土筑坝专业委员会、中国水利学会碾压混凝土筑坝专业委员会在福建省棉花滩水电开发公司、中国水利水电闽江工程局和福建省水电学会施工专业委员会支持下,于2000年10月31日至11月4日在厦门召开了2000年度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交流会,与会代表共140人,是近年来专委会组织召开的,人数较齐、规格较高的一次会议,收到设计、施工、科研、管理以及外加剂生产等方面会议论文共46篇、其中22篇论文参加大会交流。经过5天的大会交…  相似文献   

6.
本文详尽系统地阐明了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以及在我国的研究和应用情况。应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可实现混凝土坝的快速经济施工。积极推广应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对我国水利水电技术工程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7.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我国经十几年的发展,已取得长足进步,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的设计、材料研究和施工技术都日益成熟,并成为我国混凝土重力坝的一种首选方案,在国际上已形成一种具有中国特色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随着碾压混凝土重力坝筑坝技术的成熟,国内外先后开始了碾压混凝土的拱坝方面的应用。国内外已建成了几座碾压混凝土重力拱坝或拱坝,但尚未建成100mm以上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八五”我国针对沙牌132m单曲拱坝的一些关键技术问题进行了科技攻关,取得了一些可喜成果。“九五”期间在结合沙牌碾压混凝土薄拱坝“八五”科技攻关成果的基础上,设立了4个国家重点科技攻关子题,针对100m以上的碾压混凝土薄拱坝筑坝材料进行更深一步的研究,研制具有高抗裂性的碾压混凝土,为我国100m级碾压混凝土薄拱坝的建设积累经验。本文即为对“高抗裂碾压  相似文献   

8.
自20世纪80年代起,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在中国得到广泛研究和快速推广,无论是建坝数量、坝体规模还是筑坝工艺、技术创新都处于世界领先水平。本文全面统计了中国当前已建及在建的碾压混凝土坝工程,从建设年代、地域分布、结构型武等方面系统分析了中国碾压混凝土坝建设的基本特征和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特点,也以此反映中国在研究、推广、应用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上所取得的显著成就。  相似文献   

9.
龙华口水电站工程碾压混凝土大坝施工中,不仅采用了较为成熟和先进的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而且在入仓口、碾压、切缝、冬季施工等工艺方面进行了改进和创新,使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水平得到进一步提高。  相似文献   

10.
碾压混凝土筑坝技术及其新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世界上第一座碾压混凝土筑坝在1981年建成后,采用妇展很迅速,在近20年期间已建成的碾压混凝土筑坝达200多座,在设计、科研、施工和技术中已有不少新的进展,通过对碾压混凝土筑坝施工技术成熟经验的总结,将对进一步发展碾压混凝土筑坝的建设具有指导和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1.
近年来,随着中央对于农业和水利行业的重视,对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逐步加大,一大批新建灌区及老灌区的节水改造工程进入实施阶段。黑龙江省在大规模现代粮食生产实践过程中,产生一些新的耕作和灌排方式。随着新材料和新技术的推广和使用,很多新的结构型式被自发地应用到生产实践中。这些新技术、新材料、新措施,值得设计人员学习和借鉴。  相似文献   

12.
通过弹塑性有限元数值模拟,分析了软基条件下考虑新老路基相互作用的高速公路拓宽变形性状。计算结果表明:①新路基填筑使路基沉降呈现老路中心沉降小、拓宽路基沉降变形大的反盆形分布形式;②随填土高度的增加,路基沉降增大,路基顶部最大沉降点逐渐外移,在新路基顶面相对位置由新路基中心向新路基路肩移动;③随着路基加宽宽度的增大,路基沉降增大,新路基最大沉降点逐渐外移,在新路基顶面相对位置由新路基路肩向新路基中心移动;④新路基预压期越长,路基工后沉降越小;⑤新路基填筑速率越大,路基工后沉降越大。深入了解加宽路基的沉降变形性状,有助于确定合理的软基处理和路基拼接方案,为路基拼接优化处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新时期我国农田水利存在问题及发展对策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农田水利出现了一些新情况、新问题,要求建立农田水利发展新机制。在简要分析我国农田水利发展历程的基础上,总结了新时期农田水利面临的主要问题,从财税政策、劳动力配置、法制环境、工程技术、土地经营制度等方面剖析了问题产生的原因,并从农田水利工作方针、管理体制、投入责任、统筹机制、能力建设、法规建设等方面提出相应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14.
介绍了一种用于加固既有施工基坑加深开挖的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并使用有限元方法对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变形与基坑整体稳定性进行了深入研究。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新旧支护桩间距增大,新桩与旧桩最大水平位移均减小;随着新桩支护高度增加,新桩最大水平位移增大,而旧桩最大水平位移基本不变。基坑整体稳定性安全系数随着新旧支护桩间距增大而增大,而与新桩支护高度基本无关,新旧支护桩间距对基坑滑裂面形式起控制作用。既有施工基坑加深开挖采用复合桩锚支护结构加固时,可通过增大新旧支护桩间距和减小新桩支护高度来控制基坑变形和提高基坑整体稳定性。监测数据表明该基坑支护结构加固设计方法是可行的,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李虎章 《人民长江》2009,40(10):62-62
武警水电部队开展的以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新设备为内容的“四新”技术推广活动,目的在于提高施工技术水平和市场竞争力。活动中存在着制度不完善、优势发挥不够,人才队伍薄弱等问题。论述了在活动中应采取提高认识,建立健全技术管理体系,完善绩效评价制度,建立人才资源和开发体制等措施,促进科技创新。  相似文献   

16.
阐述了在全球环境日益恶化、中国缺油少气,发展新能源和清洁能源已刻不容缓的形势下,化工行业所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提出开发研制新能源的新工艺和技术;提供高性能低成本的材料满足技术上的需求;借助化工工艺和设备,在新能源和清洁能源的辅助工序上提供解决方法等助推中国新能源发展的措施。  相似文献   

17.
祁雷 《人民长江》2011,42(17):69-71
提出了一种直接计算空间弯管转折角的新公式。为了验证新公式的正确性,将传统的解析计算公式进行恒等变形后所得出的公式与新公式进行了比较分析,证明了新公式具有计算简便、涉及参数少、实用性强等优点。以宝鸡市石头河水库引水工程为例,将新公式与传统公式进行了对比计算分析,进一步证实了新公式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8.
阐述了现代系统科学中的一些新思维、新方法应用于工程地质研究的进展概况。内容涉及若干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地质与工程的密切关系,以及岩土测试方面的新技术。这方面的研究推动了工程地质学的发展,显示了工程地质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贤鉴 《水力发电》1999,(10):61-64
新中国成立50年来,随着水电建设的蓬勃发展并结合水电站特点,对水电站电气新技术、新设备的开发与应用,不断提高新课题,新要求;特别是一批大型水电站的兴建,一些特圾的新如大容量,大电流、超高压等逐步呈现出来,通过设计工作者和有关单位的共同努力和科技攻关,逐目光 这些难题。整个新与新设备的开发应用,经过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落后到先进的发展过程,并且通过已建,在建的上百座水电站的设计实践和运行考验,显  相似文献   

20.
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问题的准确、快速求解,是水利学科领域需解决的基本问题。针对该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多策略人工蜂群算法。为更好地平衡算法的全局搜索与局部搜索能力,新算法在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解搜索策略基础上,对其融合构成新的搜索策略,同时保留了原有的两个解搜索策略。新算法的三个候选解搜索策略,增强了对各类优化问题求解的适应性。为验证新算法的适应性及可行性,不仅在经典的基准测试函数中对其进行测试,并且将其应用于梯级水电站优化调度问题。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具有适应性强、收敛速度快等优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