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的制备和研究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水为悬浮介质,用悬浮共聚合反应制备了苯乙烯-N苯基马严酷一胺共聚物。用元素分析法确定了共聚物内氮含量背地里 组成比间的关系,进而计算出两单体的竞聚率,并计算出相应的Q、e值。动态力学分析结果显示,当单体组成比在一定范围内变化时,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基本恒定。综合各实验参数,表明用水悬浮法制备的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在一定的单体组成比范围内,该共聚物具有交替共聚结构 相似文献
2.
合成了N-[4-(4-邻苯二甲腈基)苯氧基]马来酰亚胺(1)和N-[4-(3-邻苯二甲腈基)苯氧基]马来酰亚胺(2)两种含氰基的N-取代苯基马来酰亚胺化合物。用FT-IR,1H-NMR和EA对其结构进行了确认。利用DSC和TGA等手段,初步研究了1和2的热行为。DSC研究结果显示:1和2发生马来酰亚胺双键的热自由基聚合反应峰比传统化合物二苯甲烷双马来酰亚胺(BMI)高;TGA研究结果表明,在氮气氛下305℃前,1和2热失重,800℃的残炭率高于BMI,分别达到了50%和57%,证明分子结构中引入腈基可有效降低马来酰亚胺在高温下的热分解引起的热失重,提高材料的耐热性能。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由乳液聚合得到的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丙烯腈三元共聚物热塑性塑料的力学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不仅各组份的用量对材料的冲击强度,硬度,弯曲强度有明显的影响,而且聚合工艺对材料力学性能也有显著的影响,采用一定的组成,选用合适的聚合工艺得到组成较为均一的共聚物是提高材料性能的关键。 相似文献
4.
5.
以过氧化苯甲酰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苯乙烯/α-甲基苯乙烯/马来酸酐四元共聚物。保持马来酸酐单体质量分数为5%,N-苯基马来酰亚胺单体质量分数为30%,改变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合成系列四元共聚物。采用红外光谱、核磁共振和凝胶渗透色谱对四元共聚物的化学结构和相对分子质量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四元共聚物对ABS树脂耐热性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α-甲基苯乙烯和苯乙烯的投料比为1∶1,数均相对分子质量为2.50×10~4左右的四元共聚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_g)最高达到253.3℃,5%热分解温度可达到351℃。该共聚物可使ABS共混物T_g升高到124.7℃,且具有较好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6.
以N-苯基马来酰亚胺(N-PMI)、马来酸酐(MAH)为单体,过氧化苯甲酸叔丁酯(TBPB)为引发剂,采用溶液聚合法在80~120℃合成了新型耐热改性剂N-苯基马来酰亚胺-马来酸酐二元共聚物(NMA)。通过核磁共振氢谱、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对NMA进行了结构表征,证明在80~120℃之间均能制备NMA二元共聚物;采用凝胶渗透色谱法、碱液滴定法、热重分析及差示扫描量热分析对NMA二元共聚物相对分子质量、马来酸酐含量及热性能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当合成温度为110℃时,NMA的相对分子质量最高,相对分子质量分布最均一,热稳定性最佳;且NMA的玻璃化转化温度(Tg)随着合成温度的升高呈下降趋势。故当合成温度为110℃时,有助于N-PMI均聚结构转换为与MAH共聚结构,得到NMA二元共聚物。 相似文献
7.
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乳液共聚物的热分析表征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通过乳液聚合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丙烯腈-N-苯基马来酰亚胺三元共聚物,由DSC、DMA及TG热分析方法对共聚物的性能进行了对比表征。实验结果表明,DMA方法能更好地表征N-PMI组分对共聚物耐热性能的影响,它一方面可以确定玻璃化的变化,另一方面可以测定材料模量的变化情况。 相似文献
8.
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乙烯乳液共聚物与PVC共混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通过乳液共聚合的方法合成了N-苯基马来酰亚胺/甲基丙烯酸甲酯/苯惭纳三元共聚物,将其与PVC共混得到耐热PVC共混物,研究了共聚物组分含量对PVC共混物的力学性能,流变性的影响,用TBA,TGA对共混物的耐热性进行了表征,同时考察了共混物的微观结构与形态。 相似文献
9.
10.
分别使用无机蒙脱土和有机蒙脱土用乳液插层的方法制备了苯乙烯-N苯基马来酰亚胺共聚物/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并用FT-IR、XRD、DSC、TGA对其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两种蒙脱土在St-NP-MI共聚物基体中,均已达到纳米分散,而且复合材料的热稳定性较纯St-NPMI共聚物有很大提高,尤其是有机蒙脱土纳米复合材料,其Ta提高60℃以上。 相似文献
11.
测定了N-对本基马来酰亚胺与苯乙烯、乙酸乙烯酯、甲基丙烯酸甲酯共聚物膜的动态接触角(DCA),得出表面的极性顺序为copolymerI〈copolymerⅡ〈copolymerⅢ。这与其共聚单体的侧基的极性顺序一致,另外,将马来酸酐与苯乙烯共聚物与5种不同取代芳胺进行氨解反应,成膜后用DCA法并结合ESCA测定膜的表面性质。实验结果表明,氨解产物在DMF中成膜后,膜表面N/C含量比明显高于本体,由 相似文献
12.
含聚氧乙烯链段的嵌段共聚物和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及性能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谢洪泉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程》2001,17(1):1-6
综述了由聚氧乙烯链段与聚二烯烃、聚异丁烯、聚乙烯基吡啶、聚丙烯腈、聚丙烯酰胺或聚丙烯酸链段组成的各种嵌段共聚物及接枝共聚物的合成,并对其各种性能,包括两亲性质、络合碱金属离子性及微观相分离等进行了总结。 相似文献
13.
稳定自由基存在下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合成了一系列不同分子量,分子链末端带有稳定自由基(2,2,6,6-四甲基-1-哌啶氧化物,TEMPO)的聚苯乙烯大分子引发剂,分别引发甲基丙烯酸丁酯(BMA),甲基丙烯酸乙酯(EMA),甲基丙烯酸甲酯(MMA),甲基丙烯酸辛酯(OMA),醋酸乙烯酯(VAc),二甲基丙烯酰胺(DMA),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DAEA)等7种极性单体形成两嵌段共聚物,聚苯乙烯-聚甲基丙烯酸酯嵌段共聚物的分子量可控,分子量分布较窄,单体转化率较高,醋酸乙烯酯和丙烯酸二甲胺基乙酯在相同条件下的嵌段共聚难以达到高转化率,嵌段共聚物经GPC和1H0NMR表征。 相似文献
14.
利用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方法合成了端羧基聚苯乙烯,然后与4-氨基苯乙酮反应,生成末端为乙酰基的聚合物,以P2O5为催化剂,将功能化乙酰基的聚合物与5-乙酰基-2-氨基二苯甲酮共聚,合成出刚柔嵌段共聚物聚苯基喹啉-b-聚苯乙烯(PPQ-b-PS),用IR1、H-NM 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并对PPQ-b-PS嵌段共聚物的热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PPQ-b-PS在空气中的失重有两个明显的过程,PPQ-b-PS在空气中的起始分解温度为275℃,但在275℃~400℃失重很少,在400℃时,其质量百分比为87.5%,在500℃~600℃迅速失重,到625℃时彻底分解。PPQ-b-PS在氩气中的起始分解温度为325℃,PPQ-b-PS的热稳定性高。 相似文献
15.
聚酯-聚醚嵌段共聚物的合成及抗静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和分析了PEG分子量、加料次序、反应时间和温度、物料比例、分散剂和固相缩聚等因素对PET-PEG嵌段共聚物分子量和耐水性的影响。合成的嵌段共聚酯醚与PET共混纺丝可以显著改善PET纤维的抗静电性能。 相似文献
16.
由茂基三苄氧基苯[CpTi(OBz)3]和甲基铝氧烷(MAO)组成的催化体系对苯乙烯与乙烯通过先预聚合乙烯和先预聚合苯乙烯进行嵌段共聚合,研究了第一单体的预聚合时间对总催化效率的影响,通过萃取分离可得到嵌段共聚物PE-b-sPS和sPS-b-poly(S-co-E)。嵌段共聚物的微观结构、热行为及结晶行为用^13C NMR`DSC及WAXD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7.
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备ABA型嵌段共聚物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以α,α’-二溴代二甲苯为引发剂,CuBr/2,2‘-联吡啶为催化体系,制备了双溴端基的分子量分布窄的聚苯乙烯(MWD=1.21)。再以此作为大分子引发剂,实现了甲基丙烯酸甲酯的原子转移自由基聚合,制得了分子量可控且分子量分布窄的ABA型嵌段共聚物,即聚甲基丙烯酸甲酯-b-聚苯乙烯-b-聚甲基丙烯酸甲酯。 相似文献
18.
采用阴离子聚合反应合成了可作为纤维增强聚合物复合材料界面改性偶联剂的苯乙烯/丁二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及苯乙烯/异戊二烯/乙烯基三乙氧基硅烷嵌段共聚物,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核磁共振氢谱(1H-NM R)等分析手段对合成产物进行了表征,并采用透射电镜(TEM)、动态激光光散射(DLLS)等技术研究了嵌段共聚物在溶剂中的组装行为。结果表明,反应合成了预定结构的嵌段共聚物偶联剂,该共聚物在选择性溶剂中能形成以可溶性链段为壳、难溶性链段为核的胶束结构,胶束的粒径与共聚物分子链及各嵌段的长度有关。 相似文献
19.
综述了双亲水性嵌段共聚物的生物矿化模拟研究进展,介绍了其分子结构、合成方法以及生物矿化模拟研究。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