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轮系传动啮合效率计算方法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平 《现代机械》1998,(1):6-9,15
本文针对一般周转轮系齿轮机构,考虑各构件间相对运动分析计算齿轮相互间啮合功耗,推导啮合功耗计算公式;说明定轴轮系只是其中一种特殊情况,并应用该方法推导了新型传动——卫星轮系的效率计算公式,从而形成一种轮系效率计算新方法.  相似文献   

2.
赵玉剑  乔雪涛 《机械传动》2011,35(8):38-39,48
提出了一种基于啮合点的复杂轮系传动比快速计算方法.将复杂轮系分解为若干个轮系单元,根据“转化机构”法的基本原理,列出每个轮系单元的啮合方程,从而通过求解联立方程组计算出轮系传动比.分别讨论了定轴轮系、3K型周转轮系、2K-H型周转轮系及复杂轮系传动比的计算,并得出了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之间的关系,把定轴轮系和周转轮系传动...  相似文献   

3.
在工程实际中广泛应用着封闭式周转轮系.传动效率计算是衡量封闭式周转轮系性能的一个重要指标,而确定转化轮系中功率流向,判断封闭式周转轮系中有无封闭功率流,是计算传动效率前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利用差动轮系中基本构件的传动比与转化轮系的传动比,推导出了确定功率流向、判断有无封闭功率流和传动效率计算的简化公式.所推公式简单实用,避免了繁琐的计算,为封闭式周转轮系的分析和设计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4.
探讨了轮系传动比计算过程中复合轮系中基本轮系的划分,单一周转轮系数目的确定;分析了3K型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以及如何选择方程式使周转轮系的计算过程最为简单;介绍了双重系杆周转轮系传动比的计算方法,希望能对以后的学习者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5.
本文提出了求周转轮系效率的新方法,找出了周转轮系正反向运转效率之间的联系,解决了用相应的行星轮系效率表示差动轮系效率的问题。一、用行列式求行星轮系的效率设有—2K—H行星轮系如图1,轮b固定,  相似文献   

6.
《机械传动》2013,(10):46-48
双重周转轮系具有双重杆系,目前对其结构分析和传动比计算多采用周转轮系的转化机构传动比公式计算,其传动比计算过程复杂。通过对双重周转轮系进行深入分析,将其分解成若干个并联的周转轮系,运用杠杆法将轮系的周转运动转化成杠杆的直线运动,轮系的传动比计算就可以采用杠杆图上相似三角形的边长比获得,直观、简单,是分析双重周转轮系的一种较好方法。  相似文献   

7.
轮系是由一系列齿轮组成的传动系统,根据齿轮系运转时齿轮的轴线位置相对于机架是否固定,将齿轮系分为定轴轮系、周转轮系.本文主要论述如何正确识别轮系类型,计算轮系传动比,正确判断轮系中主、从动轮的转向关系.  相似文献   

8.
周转轮系创新设计方法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最简单的周转轮系是 K-H型轮系,以这种轮系为单元体,采用搭积木的方法可以构成新的周转轮系,组合的方法不同,将得到不同特性的轮系。有的存在循环功率流,传动效率较低,还可能发生自锁;有的无循环功率流,传动效率较高。本文分析了 K-H型轮系的结构参数iHab、运动特性和功率流向之间的关系,初步找到了组合的方法,能够控制所构成周转轮系的功率流特性。  相似文献   

9.
复杂多排行星传动效率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多排行星传动效率计算西安交通大学朱孝录,刘鹄然用行列式计算周转轮系效率是一种新方法.具有简便明了的特点.还可方便地解决复杂多排行星传动的效率计算。图1所不为美M-113坦克传动系统所采用的多排行星轮系的传动简图.A为主动轴.B为输出轴;T1制动得...  相似文献   

10.
滚动轴承的结构犹如一个周转轮系,轴承的内、外圈相当于中心轮,滚动体运动时具有自转与公转相当于行星轮,只需将保持架改为转臂即构成摩擦周转轮系。单个滚动轴承组成行星轮系由于传动比有限应用受限制,用两个滚动轴承组成封闭行星轮系(又称C—Ⅰ轮系),可获得大的传动比。由于轴承元件既是传动件又是支承件,组成的传动装置可具有最简单、最紧凑的结构。 通常的滚珠式行星减速器是由两个滚动轴承,以定轴传动一差动传动的形式组成封闭行星轮系,图1为轮系的运动简图,以转臂为输出轴,结构上需有一个转臂的支承,结构稍复杂,轴向尺寸大,其结构参阅有关资料,该轮系传动比计算式为:  相似文献   

11.
2K-H型封闭式周转轮系的效率计算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周欣 《机械设计》1998,15(3):39-41
本文研究了2K—H型封闭式周转轮系的效率与有关传动比的关系,导出了利用其差动轮系转化机构的传动比和两封闭构件间的传动比计算该种轮系效率的公式。  相似文献   

12.
周转轮系的离散分析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 ,复杂周转轮系的功率流分析、传动比和啮合效率的计算既困难又繁复 ,而应用离散分析法可以改变这一局面。本文首先介绍了离散图的画法 ,然后应用离散图和反映基本周转轮系特性的方程式 ,对一个复杂的周转轮系进行了分析 ,列出线性方程组并求解。应用表明 ,离散分析法简明直观 ,使复杂周转轮系的分析不再困难  相似文献   

13.
周欣  赵德滨  张秀华 《机械设计》2007,24(12):24-27
研究了H封闭式周转轮系总传动比、基础传动比与封闭传动比之间的关系及其对效率的影响,得到了在满足许用效率的条件下基础传动比边界区域表达式,绘出了边界曲线.给出了根据给定的总传动比和许用效率确定基础传动比合理选择范围的曲线图法,并提供了设计示例.曲线图法可以非常直观地揭示H封闭式周转轮系效率与各有关传动比之间的关系,为合理确定该种轮系的结构型式,并在此基础上进行优化设计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4.
双级NGW型行星轮系的优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按各级径向尺寸协调和外啮合接触强度相等的原则对双级NGW型行星轮系的总传动比进行优化分配 ,将双级行星轮系的优化设计转变成单级行星轮系的优化设计。以太阳轮、行星轮和内齿圈体积之和最小作为优化目标 ,建立了优化数学模型 ,应用复合形法求解数学模型择取最优参数方案。通过实例计算 ,取得了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5.
行星变速器分析的新方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2K H型差动轮系是构成行星变速器的核心 ,本文提出一种新的分析方法。用这种基本周转轮系 3个基本构件之间的传动比关系式推导行星变速器各挡位的传动比计算公式 ,用基本构件之间的功率比关系式分析变速器中各基本构件的输入输出特征 ,绘出功率流向图并确定啮合功率的流向 ,最后用传动比法导出啮合效率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6.
为了解决人字齿周转轮系加工、装配的难题,提出利用3D打印技术制造免组装人字齿周转轮系的新工艺。通过理论推导,建立变位系数、齿侧间隙与齿轮基本参数之间的关系。利用建立的关系式,对行星轮进行负变位,设计具有微量齿侧间隙的2K-H型人字齿周转轮系。利用熔融沉积成型实验平台使设计的人字齿周转轮系成型,成型后的人字齿周转轮系齿轮啮合传动正常,设计、制作相应辅件,将其装配成减速步进电机。结果表明,通过合适的间隙设计,可以利用3D打印技术实现人字齿周转轮系的免组装制造,为小尺寸、一体式人字齿周转轮系个性化定制提供了一种具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全新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17.
H封闭式周转轮系效率计算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研究了 H封闭式周转轮系的效率、啮合功率流动方向与有关运动参数之间的关系 ,得到了依据差动轮系及封闭传动链的有关传动比判断啮合功率流向的简捷方法 ,解决了用啮合功率法计算效率的难点问题 ;并在此基础上 ,推导出 H封闭式周转轮系的效率计算的统一公式 ;此外 ,还分析了 H封闭式周转轮系的自锁条件  相似文献   

18.
杨实如 《机械设计》2003,20(8):46-47
目前,卫星齿轮传动的功率流分析、传动比和啮合效率计算,既难又繁。在此,首先将卫星齿轮传动分解成几个基本周转轮系单元,并绘出离散图,然后按离散图逐个对这些单元进行运动分析和功率流分析,最后对传动比法进行了改进。这种新的分析法简明易懂,深入浅出地解决了以上难题。  相似文献   

19.
周转轮系创新设计的基本单元组合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了基本周转轮系的功率流、3个基本构件之间的传动比和结构参数 i Hab之间的关系 ,并将这种关系制成模块图 ,然后用这些模块图组合新轮系。这种方法直观且便于对轮系进行运动分析、功率流分析和效率计算  相似文献   

20.
为解决汽车座椅调角器自锁性能不稳定的问题,研究具有齿侧间隙的一齿差2K-H摆线针轮行星传动的正、逆传动机械效率的计算方法。通过对该行星机构的转化机构实际啮合传动过程的力学分析,建立转化机构瞬时效率和平均效率计算的精确数学模型。利用该模型所求出的转化机构效率计算了2K-H行星轮系的机械效率,并开发效率计算的应用程序。调角器产品的效率计算和试验测试结果证明该模型的正确性。运用该程序,还研究机械效率与各运动学参数及结构参数之间的关系,得出增加摩擦因数、减小偏距、减小两针轮齿数差、增加同时啮合轮齿对数及改变作用力分布,改变双片摆轮中心的初始相对转角均可以提高自锁性能的结论,并用以指导汽车座椅调角器自锁性能的改进。该数学模型的建立能够为进一步研究一定加工精度下2K-H摆线针轮的传动效率、机构的优化设计和齿廓修形后的传动性能提供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