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董学文  陈白宁 《机电信息》2011,(30):142-143
在PLC高速脉冲输出功能控制步进电机的基础上,分析了步进电机的控制特点,利用光栅尺作为步进电机的位置检测装置及反馈装置,通过PLC程序算法实现对步进电机位置的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PLC和触摸屏(POD)的特点,以及触摸屏与PLC组成的步进电机控制系统的构成与功能.重点阐述触摸屏界面设计、PLC控制电机和PLC高速计数功能.  相似文献   

3.
高速计数模块的组态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深入分析了PLC高速计数模块的工作原理和位移、转速的测量方法.给出了对PLC高速计数模块进行初始组态的基本步骤和参数设置方法,并总结了M/T法测速时设置检测周期的规律.  相似文献   

4.
基于双光栅尺的高速高精度位移测量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提出了一种基于双光栅尺的高速高精度位移测量方法。在分析光栅尺测量原理的基础上,探讨双光栅尺信号的切换合成;通过对莫尔条纹电子细分计数脉冲切换误差的分析,研究减小切换合成误差的方法;采用可编程逻辑器件FPGA设计信号处理电路,并通过逻辑、时序仿真,验证了本方法的可行性。实验结果表明:此方法在光栅尺移动速度>1 m/s时,具有10 nm分辨率,可满足新一代运动定位系统对高速高精度位移测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针对当前工业控制中高速脉冲计数的需求,设计了一种PLC控制系统中的高速计数器。首先介绍了高速计数器常用的3种模式,之后设计了系统的整体结构,并对高速计数模块和中断控制进行了实现。经过实践证明,本系统脉冲计数的准确性好,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一种位置的闭环控制方法。它利用旋转编码器、变频器速度卡和PLC组成闭环系统.由PLC中的高速计数器来检测位置。文中以电梯为例详细介绍了控制方法的硬件组成并设计了绝对计数方式的位置控制程序。  相似文献   

7.
设计了基于PLC和现场总线技术的物流控制系统,采用变频器控制物流装置下层传送带速度,利用高速计数模块实现机械手闭环精确位置控制,克服了步进电机开环控制的不足。基于Vi-sual Basic开发了上位机监控系统,并给出了PLC和上位机通信的详细编程方法。  相似文献   

8.
焊膏印刷机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系统控制精度直接影响表面贴装印刷电路板(PCB)的质量。开发了基于总线结构的全自动视觉焊膏印刷机控制系统,系统的人机交互、PCB板自动传输、视觉定位、上网板纠偏以及刮刀控制等功能分离,分别由上、下位控制机完成,保证了控制系统的稳定性以及响应速度。控制系统中,上网板纠偏控制采用了伺服系统,视觉相机的定位是通过PLC的高速口对光栅尺计数,保证了系统的定位精度。实验结果表明,控制系统上网板找正定位精度达到了10μm,印刷节拍时间为15 s。  相似文献   

9.
设计了一套基于S7-200 PLC的步进电机位置控制系统,由软件和硬件两部分组成。使用PLC高速脉冲输出功能,控制步进电机运动。旋转编码器作为系统的检测元件,其输出脉冲信号反馈到PLC,利用PLC的高速计数功能,实现位置的半闭环控制。  相似文献   

10.
触摸屏与PLC组成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介绍了触摸屏和PLC的特点,并从系统的构成和功能方面介绍了触摸屏与PLC组成的伺服电机控制系统,着重讲述了触摸屏画面的设计,以及如何利用PLC控制电机的转动和PLC的高速计数器进行高速计数。触摸屏作为人机界面,系统界面友好,简单直观,易于操作。  相似文献   

11.
基于PLC的数控齿条磨齿机控制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立杰  冯清秀  汤漾平 《机电工程》2010,27(10):74-76,105
为了提高齿条磨齿机加工精度和效率,提出了齿条磨齿机数控化方法。数控齿条磨齿机控制系统以可编程控制器为基础,完成砂轮的旋转运动、工作台的直线运动和液压缸的纵向进给运动;应用光栅尺显示砂轮的垂直进给量和反馈机床分齿运动,采用人机互动界面输入控制命令和加工数据,并实时反映机床运动情况。给出了控制系统结构框图,详细介绍了系统的硬件设计和软件设计。数控齿条磨齿机试用结果表明该控制系统运行平稳,加工精度符合要求。  相似文献   

12.
葛勤 《装备制造技术》2011,(11):104-105,122
运用力传感器、光栅尺、电动拧紧机、PLC等自动监测和控制装置,通过模拟装配进行装配技术和监测技术研究,从而确定较佳的装配工艺、工艺参数和过程控制方法,并将研究成果运用到新投入的装配生产线中,通过实践运行证明,工艺成熟可靠,有效地保证产品装配品质,同时提升了生产管理能力。  相似文献   

13.
采用分布式控制(DCS)的方法,用小型可编程逻辑控制器(PLC)替代中型PLC,提出了镀膜真空的13个子过程概念,实现了基于国产部件的真空过程自动化。以国产光控为核心,采用组态软件和控制软件结合的方法,通过经典和现代滤波技术,实现了光控自动判停,采用监控信号变化率dR/dt来控制薄膜的蒸发束率,制作了相应的分光膜和宽带增透膜,在低成本前提下提高了光学薄膜监控的精度。  相似文献   

14.
国产光栅尺的动态性能和精度均达不到数控机床的要求,而影响光栅尺精度的关键步骤是光刻,光刻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包括机床安装的垂直度和抗干扰度,机床轨道的表面精度和水平度以及环境温度等等,其中对环境温度影响却少有研究。为了能更好的提高光栅尺的精度,本文基于Matlab对光刻过程中的曝光灯热辐射做了数据模拟分析,发现曝光灯的热辐射对光刻时的子光栅刻度等距性有很大影响,而控制这个热辐射数值目前在国内可行性更高,因为无论对于这个控制系统的复杂程度还是所需成本,相比于高精度的温度梯度微环境控制,都有一定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研制基于PLC控制的四自由度气动光盘搬运机械手,设计相关的气动回路与PLC控制系统,分析了机械手中PLC控制系统的特点。PLC控制系统由于其简单易于实现,可靠性好,是代替继电器控制系统有效的方法。通过对PLC程序设计的研究,采用顺序功能图设计方法是实现气动机械手动作路线及其他复杂顺序动作系统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介绍了以PLC(可编程控制器)为核心的计量装置及控制系统的设计。利用PLC发送脉冲,驱动步进电机,带动螺旋输送器的转动,使粉体物料落入电子天平的托盘中;同时电子天平发出关于粉体质量的反馈信号给PLC,PLC根据粉体质量的变化高速脉冲的发了频率以控制步进电机的转速,进而控制粉体的输出质量。当粉体质量达到规定的质量时,步进电机停转,最终使粉体质量满足要求,并且把误差控制在极小的范围内。  相似文献   

17.
董禄  严义  邬惠峰 《机电工程》2012,29(7):856-860
针对"使用梯形图等编程方式编写PLC运动控制程序,在调试和优化过程中,需要不断修改PLC控制程序和调整参数而导致开发效率低"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在PLC上构建数控语言的方法。详细介绍了构建数控语言的实现过程,包括数控指令的设计与实现、数控程序的编译和执行;重点说明了如何采用PLC模块化编程方式实现数控指令的功能,同时给出了数控程序解析执行控制算法;最后在可定制嵌入式PLC上构建了数控语言层,并通过具体实例进行了验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利用该方法能够方便地进行运动控制序列的调整和参数的设置,并且可以有效减少PLC控制程序的代码量,从而提高开发效率;此外,还可针对不同的实际应用,快速定制出相应的数控语言,满足灵活多变的控制要求,适合在工业生产中使用。  相似文献   

18.
张永平 《衡器》2011,40(3):18-20,23
根据铜鼓风炉配料系统的特点,对块状物料选用料斗秤静态计量,湿粉状物料采用全悬浮式的电子皮带秤动态计量.在此基础上建立起分布式现场总线控制系统,选用性价比高的SIEMENS PLC作为主控制站,由PLC控制给料设备,利用PROFIBUS-DP总线技术将分布的设备连成整体,采用组态软件对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实现了微机自动控制...  相似文献   

19.
为提升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的系统性和科学性,提出了基于公理化设计原理的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法,并建立了设计过程模型.该过程模型把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设计分为系统层设计和软件层设计两个设计层次,每个层次都基于公理化设计理论进行设计.两个设计层之问通过层级映射关系进行连接,实现了公理化设计理论与可编程序控制器控制系统传统设计知识的有效结合.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20.
Liang G  Li Z  Li W  Bai Y 《ISA transactions》2012,51(1):170-180
Communication efficiency is lowered and real-time performance is not good enough in discrete control based on traditional WorldFIP field intelligent nodes in case that the scale of control in field is large. A soft PLC system based on WorldFIP fieldbus was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Link Activity Scheduler (LAS) was integrated into the system and field intelligent I/O modules acted as networked basic nodes. Discrete control logic was implemented with the LAS-integrated soft PLC system.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composed of configuration and supervisory sub-systems and running sub-systems. The configuration and supervisory sub-system was implemented with a personal computer or an industrial personal computer; running subsystems were designed and implemented based on embedded hardware and software systems. Communication and schedule in the running subsystem was implemented with an embedded sub-module; discrete control and system self-diagnosis were implemented with another embedded sub-module. Structur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was presented. Methodology for the design of the sub-systems was expounded. Experiments were carried out to evaluate the performance of the proposed system both in discrete and process control by investigating the effect of network data transmission delay induced by the soft PLC in WorldFIP network and CPU workload on resulting control performances. The experimental observations indicated that the proposed system is practically applicable.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