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宽带雷达网的结构模型与传输实时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首先介绍了宽带雷达网的结构模型,对不同模型的骨干网技术、接入网技术作了简要的分析和比较。基于雷达信号高速传输的要求,对传输实时性进行了重点分析,建立了雷达信号在宽带雷达网中的传输延时模型,并用小型专用网进行了仿真,初步验证了模型的正确性。本文模型对构建宽带雷达网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2.
基于宽带网的雷达信号远程传输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以高性能警戒/引导雷达为模型,研究了适合雷达信号宽带远程传输的协议体系,重点对应用层协议进行了设计,并用Visual C 开发实现了专用通信软件,基于专门构建的宽带网络平台对软件进行了测试仿真,结果表明其传输性能良好,满足雷达信号宽带远程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3.
以高性能警戒-引导雷达为模型,研究了适合雷达信号宽带远程传输的协议体系,重点对应用层协议进行了设计,并用Visual C++开发实现了专用通信软件。而后基于专门构建的宽带网络平台对软件进行了测试仿真。仿真结果表明其传输性能良好,可满足雷达信号宽带远程传输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施宏  郝英川 《无线电工程》2007,37(4):42-44,64
针对卫星通信宽带射频信号地面和舰船上有线传输距离短、传输损耗大的问题,提出了利用线性光纤技术传输卫星通信宽带射频信号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分析了线性光纤与数字光纤的传输模型。介绍了线性光纤技术在宽带射频信号有线传输领域的特点和优势,并对线性光纤技术在国内外的应用现状和前景进行了分析说明。  相似文献   

5.
采用复杂信号传输一体化集成设计技术,设计了一种高集成、小型化、高可靠雷达信号传输网络,其具备射频信号(14G鄄18G)功率分配合成、波控控制信号分配传输、电源分配等功能。同时还通过射频、数字信号协同仿真技术对网络进行EMI(电磁干扰)及SI(信号完整性)分析和优化,显著改善了在复杂电磁环境下,Ku 波段宽带射频信号传输网络易谐振,控制信号反射和串扰明显的现象,提升了信号传输质量,实测结果验证了仿真的精确有效。文中所阐述的设计方法是对传统雷达阵面技术的革新,符合现代雷达阵面高集成、小型化、电磁环境复杂、可靠性要求高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研究地面监视雷达网综合评价方法和单部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 ,根据雷达网在探测能力、频域对抗能力和信号对抗能力上的特点 ,给出了用雷达网探测覆盖系数改善因子、频域覆盖系数和信号覆盖系数进行雷达网综合抗干扰能力评价的一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7.
叙述了宽带图像信号光纤传输组件的设计及其应用,介绍了宽带图像信号光纤传输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实现。概述了宽带图像信号光纤传输的特点。指出传统电信号传输存在的弊端以及光纤传输带来的传输性能的变化。重点介绍了宽带图像信号光纤传输中高分辨率图像信号的数字化处理、图像数字信号的高速复接和分接技术以及宽带高灵敏度光探测器技术。  相似文献   

8.
地面监视雷达网抗干扰能力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研究地面监视雷达网综合评价方法和单部雷达抗干扰能力评价方法的基础上,根据雷达网在探测能力、频域对抗能信号对抗能力上的特点,给出了用雷达网探测覆盖系数改善因子、频域覆盖系数和信号覆盖系数进行雷达网综合抗干扰能力评价的一种研究模型。  相似文献   

9.
0612355 基于宽带网的雷达信号远程传输[刊,中]/谢跃权//雷达科学与技术.-2005,3(6).-336-341(D) 以高性能警戒-引导雷达为模型,研究了适合雷达信号宽带远程传输的协议体系,重点对应用层协议进行了设计,并用Visual C++开发实现了专用通信软  相似文献   

10.
针对传统的电缆传输系统不能满足日益复杂的雷达信号传输需求的问题,根据光纤技术的特点,提出了雷达信号光纤传输系统中同步复分接电路的设计方案,介绍了电路设计的关键技术,运用MAXPLUS对关键部分的模块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电路能使雷达信号高效、可靠地传输。  相似文献   

11.
分布式遥控雷达中基于宽带网的信息传输技术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提出了一种基于专用宽带网的分布式遥控雷达结构 ,介绍了目前宽带网的发展现状 ,论证了用宽带网传输雷达视频信号及其它相关信号的可行性 ,最后利用一个公用宽带局域网对信号传输的过程进行了仿真 ,得到了比较满意的结果  相似文献   

12.
宽带综合业务HFC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在宽带综合业务接入网中,HDSL和ADSL技术受到双绞线性能的限制,不能满足高质量服务要求,只是一种过渡性的技术,以HFC为基础的CATV宽带接入网既能满足近期要求,经过升级亦能满足将来全数字宽带接入网的要求,在设计宽带接入网时,要解决网络中系统的双向传输,接口技术,信号变换,调制解调,频谱安排,网管等一系列技术问题,要设计符事宽带服务要求的前端,光节点及终端设备。目前一些技术已经可供网络升级使用  相似文献   

13.
雷达组网是扩大雷达探测范围、提高雷达“四抗”能力的重要途径。随着装备技术的发展,指挥模式的变化,雷达组网技术得到迅猛发展,如:雷达情报信息量迅速增大、传输节点大量增加、雷达情报网络化传输成为趋势等。通信技术、数据融合技术、新体制雷达等的发展促进了雷达组网技术的发展。该文探讨了如何在宽带雷达通信网中传输宽带雷达情报数据,首先分析了宽带雷达通信网的信息流量、网络拓扑结构以及目前军用网络常用的接入技术,然后分析了采用因特网技术的资源预留协议(RSVP,Resource Reservation Protocol)在保障雷达情报的高速、实时、低误码率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Future mobile radio networks will aim at achieving ‘broadband access for all’, anywhere. The performance of a radio network vitally depends o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ransmission path between the user terminal and the access point and the degree of network coverage. In urban areas, full broadband radio coverage is difficult to provide, causing a high variation in the link quality and making broadband services hard to realize. In rural regions, massive deployment costs prevent a full broadband coverage. Most of the time users have to settle for UMTS‐like wide area networks. For mobile users accessing services, such as video streaming, which require continuous broadband connectivity, it virtually results in intermittent network connectivity. The frequent disruption of the broadband link and its replacement with no or only low‐performance connections is a problem that should be addressed. This article introduces a new technique called Smart Caching (SC), which is able to mitigate variations in the network performance so that non‐real‐time and non‐interactive services' quality is substantially improved. SC supports pre‐fetching from a server and buffering data at the edge of the core network, in the so‐called Smart Cache. It transmits data with extremely high speed to be buffered in the mobile terminal when it is in the service range of an access point. This allows for the provisioning of data‐intensive services even in the case of patchy wireless broadband network coverage and intermittent connectivity. The performance of the SC service is evaluated with two different sophisticated queuing models, both based on the Markov arrival process. The benefit of the new technique is discussed and dimensioning issues are outlined. Furthermore, a comparison with legacy network setups is given. Copyright © 2009 John Wiley & Sons, Ltd.  相似文献   

15.
介绍了数字家庭网的组成和技术进展,提出了采用无源光网络(PON)技术实现光纤到户后,利用超宽带(UWB)无线通信技术构建数字家庭网的解决方案.阐述了PON的关键技术和UWB的关键技术,给出了支持PON协议和UWB传输协议的宽带网关设计思想.  相似文献   

16.
通信组网技术的快速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煦 《电信快报》2000,(1):8-10
简单回顾通信业务发展过程,着重阐述骨干网组网技术的主要倾向是使电话为重心的传统网进化至数据为重心的宽带分组网,并详细解释光纤和对绞铜线在宽带接入网高速数据传输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7.
随着宽带网络和宽带流媒体应用的兴起,内容分发网络(CDN)作为一种提高网络传输内容,特别是流媒体内容传输的服务质量、节省骨干网络带宽的技术,在国内外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CDN是一个建立在不同区域的节点服务器组成的虚拟网络,CDN可以实现把互联网上的内容高效、稳定地发送到离网民最近的地方。这里总结介绍CDN出现的原因,CDN的技术基础及其分层模型,流媒体CDN的性能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