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张淑肖  缑思佳 《建筑》2014,(24):67-69
本文阐述现代社会住宅交往空间的重要性,分析了住宅交往空间的几个层次,结合邯郸几个居住小区的设计实践,提出了住宅交往空间的设计策略,并总结设计原则。  相似文献   

2.
中国武汉里分住宅的系列研究之一,主要居民于里分社区巷道空间的活动,了解巷道空间平日与假日活动差异与活动的特征,并进一步归纳里分社区巷道作为邻里交往空间的特徵及原因,作为里分住宅未来保存与再利用之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3.
高层住宅是当今建筑发展的主流,针对现阶段高层住宅匮乏的公共交往空间的状况展开分析,在充分了解高层住宅公共交往空间设计人性化,生态性等基本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高层住宅"立体式多层次"公共交往空间的设计方法,为以后高层住宅的公共交往空间设计提供理论依据,倡导建筑设计师创造出更舒适、生态、安全的公共交往空间。  相似文献   

4.
鉴于对交往活动认识不够或对交往空间的本质缺乏必要的了解,教育建筑交往空间的设计常常不尽如人意。主要论述了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并试图探索、总结教学建筑中交通空间的交往性设计手法。  相似文献   

5.
邻里交往已成为居住生活的重要组成.文章分析了旧居区的公共活动,以旧居住区的现状为切入点,提出了交往空间的创立原则,并探讨了交往空间的产生以及建设途径.为居民交往创造良好的空间场所和环境氛围.  相似文献   

6.
巷道,作为城市和村落共有的一种交通路径和建筑组织方式,已经在历史中存在了几千年,而在当今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的城市中,巷道本身的价值却被忽视了。本文尝试寻找巷道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被忽视以至慢慢消失的原因,并分析巷道这种空间类型在城市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7.
巷道,作为城市和村落共有的一种交通路径和建筑组织方式,已经在历史中存在了几千年,而在当今以汽车为主导的交通方式的城市中,巷道本身的价值却被忽视了。本文尝试寻找巷道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被忽视以至慢慢消失的原因,并分析巷道这种空间类型在城市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8.
廖杰 《江苏建筑》1999,(4):39-42
1 “巷道”的中国文化特性 中国的建筑遗产可谓源远流长,而“巷道”作为一文化特征更是光彩照人。到过皖南或苏州的朋友,肯定不会忘记那迷人的小巷,曲折逶迤的小巷不仅带来了邻里间的和睦的气氛和精神归宿感,也为诗人们嗅出了其中的文化气质,戴望舒的“雨巷”就为我们描绘了一个发生在小巷的故事,“撑着油纸伞,走在一条悠长悠长的小巷……”其中拥有多少精神空间的内涵。事实上,巷道本身确实凝结着许多中国文化的精髓。中国的建筑规划设计崇尚自然界整体性及事物内在关系的“有机”,讲究阴阳相合,主从有序,把人与自然,自我和宇宙加以统一。象“雨巷”中创造出的“人、巷合一”的空间美感,正是巷道精神空间的外现。当你在宛如迷宫般的皖南巷  相似文献   

9.
大型矿山通常有复杂的巷道系统,传统的平面设计难以清晰表达巷道之间的空间关系,使工程技术人员不能直接获取巷道系统的空间分布特征。本文尝试采用三维建模进行巷道的空间优化布置,将其分解为断面设计和轴线设计,采用拖拉的方法生成巷道的三维实体模型。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中的空间分析方法,建立巷道模型与轴线、断面之间的连接关系,借助该连接关系,提出一种三维巷道的空间最短距离的近似计算方法,即先计算轴线之间的空间最短距离,然后再减去两端截取部分,可得到空间任意巷道之间近最短近似距离。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安徽某煤矿工程。  相似文献   

10.
《景观设计》2007,(3):64-71
为了在社区中设置足免的公共文化交流空间,广州时代玫瑰园邀请荷兰建筑师库哈斯在时代玫瑰园第三期组团内设计广东美术馆时代分馆,邀请家琨设计工作室设计公共文化交流空间系统及景观,这些设计将成为一个整体。服务于小区居民和城市公众。[第一段]  相似文献   

11.
《世界建筑》2010,(8):82-85
<正>在温哥华最古老的街区当中,紧密地排布着维多利亚式的独栋住宅。一些单独被植入的项目已经开始在此萌芽。而其中大多数都会追随周围建筑的语言特征。  相似文献   

12.
巷道注浆加固合理滞后时间的确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理论分析和试验研究,建立了巷道围岩裂隙系数与巷道轮廓位移量之间的相关关系.介绍了采用注浆锚杆兼作注浆滞后时间指示锚杆的方法和原理,分析了开始注浆时巷道围岩裂隙系数的合理取值范围,给出了确定巷道轮廓位移量的诺模图.  相似文献   

13.
围岩位移是反映地下结构稳定性的重要参数。而锚杆工作荷载是围岩与锚杆相互作用的集中体现,并且它能够利用动态无损检测方法确定。简要论述了锚杆支护作用原理和锚杆工作荷载的动态测定技术,通过相似模拟试验数据分析,初步探讨了围岩变形和锚杆工作荷载二者的对应关系,由此对巷道围岩稳定性进行了评价。  相似文献   

14.
金川二矿区采场巷道围岩与充填体收敛变形监测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金川二矿区深部开采过程中采场围岩及充填体的稳定性是二期安全生产中的关键技术问题.随着开采深度的增加,采场面积扩展和地压增大,采场围岩及充填体潜在着严重的屈服破坏和整体失稳的可能.为了进行采场及充填体稳定性预测,金川矿区对此进行了多种手段和全方位的变形监测.收敛监测是其主要监测手段之一.简要介绍了巷道收敛监测网布设、监测方案以及监测结果,并给出了监测所获得的一些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