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1 毫秒
1.
中国目前每年自产铜精矿不到90万吨,占工业需求量不足四分之一。另外所需要的四分之三铜生产原料需要依赖国外进口。所以,原料短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约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2.
中国目前每年自产铜精矿不到90万吨,占工业需求量不足四分之一。另外所需要的四分之三铜生产原料需要依赖国外进口。所以,原料短缺已成为当前和今后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制约我国铜工业发展的最大瓶颈。  相似文献   

3.
去年下半年起,铜精矿加工费触底反弹,迅猛回升。年度合同加工费从当初的每吨48美元,上涨到112美元。而现货铜精矿加工费从最低的15美元,上涨到年中最高的220美元。这个数字对于冶炼商来说,意味着丰厚利润,引发了国内新建扩建冶炼厂巨大兴趣,造成上半年国内精铜大致过剩10万吨。由于再生铜加工费利润空间不大,冶炼产能扩建项目基本以铜精矿作为原料来源。中国自产精矿含铜量只有60万吨左右,目前铜精矿75%都是依赖进口,产能扩建后,铜精矿从国外进口比例将再次上升。今年以来,非洲、美洲等地矿产商相继遭遇因工资、福利或人权等问题引起的罢工…  相似文献   

4.
预计2009年全年精炼铜产量为41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9.8%;铜材产量为86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15.5%;铜精矿含铜量为95万吨左右,同比增长2%。  相似文献   

5.
最近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累计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136.1万吨,同比增长50.5%;3月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6.2万吨,环比2月减少2.2万吨,是继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5个月进口量运行于40万吨以上的高位。  相似文献   

6.
目前,我国铜冶炼能力远远大于矿山能力,铜资源的短缺已严重制约铜工业的发展,因此,铜企业必须将进口铜精矿经营战略作为企业发展的首要问题来抓。如何利用国际国内市场上的保值工具和手段、采用合适的保值措施回避风险,尽可能捕捉市场机会,应当成为铜企业精矿贸易操作的核心。现就铜企业铜精矿进口经营策略作一初步探讨。 铜精矿供需现状 从全球情况看,铜精矿的消费略大于生产,已连续4年出现短缺现象。我国铜行业发展深层次的问题是铜产品消费需求的增长与国内铜矿产资源产出不足的矛盾。国内铜冶炼所需的铜原料一半以上  相似文献   

7.
最近海关总署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今年一季度累计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136.1万吨,同比增长50.5%;3月进口未锻造铜及铜材46.2万吨,环比2月减少2.2万吨,是继去年11月以来连续第5个月进口量运行于40万吨以上的高位. 但从铜进口贸易商的口中记者得知:在繁荣交易的背后,是铜进口贸易商们平均每吨要付出逾3000元、最高可达每吨4000元亏损的代价.非常耐人寻味.  相似文献   

8.
国内废杂铜制杆技术现状与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国铜资源人均储量相当于世界人均水平的18%.2008年中国进口铜精矿517万吨,进口废杂铜555万吨,进口精铜1 25.1万吨,进口铜材96万吨,进口仍是解决国内铜资源供需矛盾的主要手段.从2003年到2008年,中国的精铜产量从占全球12%提高到20%,利用废杂铜生产精铜从35.2万吨增加到102.6万吨.  相似文献   

9.
<正>本文从铜精矿市场基本面、进口作价机制、采购风险点等方面,探索铜精矿采购对铜冶炼企业损益的影响。中国已发展成为世界级铜消费和铜冶炼工业大国,但同时也是一个铜资源严重缺乏的国家,铜资源仅占全球总量的3%,铜资源供应“大头在外”,对外依存度高。从当前的基本面来看,铜精矿产量供应跟不上冶炼产能增长的步伐,精炼铜产量增长跟不上铜消费增长的步伐。  相似文献   

10.
<正>我国铜冶炼业实现更高质量增长会面临许多挑战,应按“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总要求,保持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2023年,在我国铜精矿含量同比下降3.92%的情况下,铜冶炼企业精炼铜产量和利润分别增长13.53%和15.1%的好成绩,虽然成绩来之不易,但仍不能满足“稳增长”需要。2023年,我国净进口精炼铜345.79万吨,占国外精炼铜总产量24.89%。保持铜产品产量平稳增长,既是《有色金属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工信部联原[2023]130号)主要目标之一,也是“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的必然要求。  相似文献   

11.
张希忠 《资源再生》2003,(11):15-18
中国再生铜工业在最近的十年中得到了快速的发展,2002年利用废杂铜生产的电解铜、铜材和铜合金达到100-120万吨,大约占精炼铜产量的63%,占消费量的36%.2002年国内产生并得到回收的废杂铜大约为56万吨,进口含铜实物量300多万吨,含铜大约60-70万吨.  相似文献   

12.
据中国海关总署8月8日公布的数据显示,7月份,我国铜进口量延续了今年5月份以来的强劲增长态势:未锻造铜及铜材进口总量为41万吨,较上年同期增长12.04%,为2012年9月份以来的最高水平。与此同时,LME及上海期货交易所两市铜库存也出现了有趣的变化。6月底以来,LME铜库存持续减少,由6月25日的高点接近68万吨降至目前不足60万吨。更为反常的是,在尚未  相似文献   

13.
2007年中国铜市场分析精铜、铜精矿产量增幅回落据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07年1月~8月份中国的精铜产量为220.6万吨,同比增长了12.48%,低于上年同期的21.5%。不过,8月份的产量突破30万吨,达到31.5万吨,同比增长了23.0%。  相似文献   

14.
铜是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原材料。到2000年,全国形成采选产铜能力50万吨,粗铜冶炼能力105万吨,电解铜冶炼能力170万吨。现已形成包括矿山、冶炼、地质勘探、设计研究等完整的铜工业生产建设体系。据国家统计局资料,2000年全部国有及销售收入在500万元以上的非国有有色金属工业企业共有1700家,其中铜采选企业111家,冶炼企业181家。  相似文献   

15.
一、铜工业现状及存在的 主要结构性矛盾 1.概况 铜工业是有色金属工业的支柱行业。建国以来,国家重视铜工业的发展,现已形成采选产铜能力43万吨,冶炼产铜能力121万吨,铜加工综合能力258万吨,包括矿山、冶炼、加工企业和地质勘探、科研教育、设计建设队伍等完整的铜工业生产建设体系已经建立。 铜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应用十分广泛,是电气、轻工、机械制造、交通运输、信息通讯、国  相似文献   

16.
尚福山 《资源再生》2006,(11):15-17
尽管我国已成为世界铜生产和消费大国,但由于资源限制,自产铜精矿不足已经成为制约我国铜冶炼发展的瓶颈."十一五"规划纲要中对原材料行业提出了这样的要求:按照控制总量、淘汰落后、加快重组、提升产业水平的原则,加快调整原材料工业和布局,降低消耗,减少污染,提高产品档次、技术含量和产业集中度…….那么,我国铜工业该如何达到这一要求和目标呢?  相似文献   

17.
近期,国际市场上现货铜精矿加工费曾一度下跌到接近于0,目前TC/RC为7.0美元/吨和/0.7美分/磅左右。而同期粗铜的加工费报价却上涨到了500美元/吨左右,但国内基本没有实际进口成交量。在电解铜的冶炼过程中,铜精矿是原始材料,粗铜是经铜精矿冶炼以后的中间产品。那么市场上出现原料比产品价格高的情形是否合理?企业又为何宁愿进口亏损幅度更大的铜精矿而不是进口粗铜?  相似文献   

18.
《中国贵金属》2021,(3):1-1
2020年,我国铜行业运行总体平稳,价格震荡上升,贸易总额同比增长,行业效益有所改善。一、产童平稳增长,价格震荡上升。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0年,精炼铜、铜材产量分别为1003万吨、2046万吨,分别同比增长7.4%、0.9%。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统计,2020年,铜价经历“V型”走势.  相似文献   

19.
动态     
N海关总署公布中国2010年12月铜、铝进出口数据统计中国海关总署公布的初步数据显示,中国未锻造铜及铜材2010年12月进口34.5万吨,2010年1~12月累计进口429.2万吨,累计同比不变;废铜2010年12月进口43万吨,2010年1~12月累计进口436万吨,累计同比增长9.2%。  相似文献   

20.
近期,国际市场上现货铜精矿加工费曾一度下跌到接近于0,目前TC/RC为7.0美元/吨和/0.7美分/磅左右。而同期粗铜的加工费报价却上涨到了500美元/吨左右,但国内基本没有实际进口成交量。在电解铜的冶炼过程中,铜精矿是原始材料,粗铜是经铜精矿冶炼以后的中间产品。那么市场上出现原料比产品价格高的情形是否合理?企业又为何宁愿进口亏损幅度更大的铜精矿而不是进口粗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