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门窗》2014,(7)
城市边缘区是一个复杂的、动态的、对城市依附性很强的特殊区域。其住区发展会直接影响边缘区其他方面的发展,甚至整个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本文分析了成都市双流县住区的现状,探索适合于成都边缘区的住区发展模式,指出城市边缘住区应当是开放的、混合的、能够融入城市空间肌理和多层次城市生活的新型住区。  相似文献   

2.
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向乡村过渡的生态交错带,是城市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矛盾冲突的区域,也是住区发展的新空间。应用生态学的原理和方法加强城市边缘住区环境的生态化建设,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分析城市边缘住区的生态特征,阐明边缘住区生态规划设计的意义,并结合南京康辰别墅区环境设计方案,从现状生境调查、基地适宜性分析、景观生态格局构建以及对环境生态措施的考虑等方面,探讨基于生态理念的边缘住区环境、住区设计与实施方法。  相似文献   

3.
伍锡论  曾珣 《山西建筑》2008,34(6):80-82
以苏州苏福路周边地区社区发展规划为例,结合苏州边缘住区在城市发展历程中的三个阶段,分析其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其规划设计的策略,以促进边缘住区建设的完善和有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陈东田 《住宅科技》2000,(12):14-17
基于对当前城市住区景观环境现状的简要分析,探讨了市场经济下城市住区的景观环境问题,并分析了可持续发展城市住区景观环境的规划对策及支持保障,希望我国城市住区的规划、建设和管理能得到持续、健康、良性的发展,创造可持续发展的城市住区景观环境。  相似文献   

5.
在我国生态文明建设背景下,城市住区建筑工业化进入了全新的发展时期,其健康发展对城市住区可持续建设具有重要意义。运用SWOT-AHP 模型对城市住区建筑工业化的发展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得出优势、劣势、机遇、威胁权重及各项评价指标权重,构建策略四边形,并根据分析结果初步拟定了城市住区建筑工业化发展策略选择为SO(优势机遇)组合及ST(优势威胁)组合,并据此提出城市住区的建筑工业化可持续发展对策和建议。  相似文献   

6.
在分析了城市生态住区的产生背景和主要特征的基础上,对国内外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现状进行了总结,并展望了我国城市生态住区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7.
选取我国4个不同城市具有不同边缘特征的住区进行研究,通过对其声环境的实测调查以及对比分析,总结出目前我国城市边缘住区的声环境特征以及所采取的改善住区声环境质量的相关技术措施,并对其加以评价,以探讨改善住区环境质量的适宜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8.
靳薇  张铉 《城市开发》2023,(8):104-106
<正>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发展迅速,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城市基础设施与公共服务的提升成为一项紧迫而重要的任务。在这一背景下,既有城市住区智慧化升级改造成为改善居民生活品质、提升城市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举措。既有城市住区面临的问题和改进思路既有城市住区作为智慧城市组成的基本单元,是发展智慧城市必不可少的一个部分。目前,既有城市住区存在基础数据治理难、公共安全管控弱、街道综合治理难、居民日常生活不便等四大类问题。  相似文献   

9.
今天,信息技术革命已经广泛地渗透到人们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改变着城市和城市住区的面貌。本文试从信息化社会中城市日常生活以及城市住区功能空间的新变化人手,分析信息化社会城市住区空间属性、功能结构与空间形态等的新特征;简述信息化背景下,信息技术对城市住区规划理念的影响;最后,针对住宅设计、公共设施、交通流线组织等住区规划中的规划要素提出了几点思考,提出规划师应积极应对信息化发展的冲击,设计符合信息化发展趋势的居所。  相似文献   

10.
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收入人群在某些城市住区的空间聚集导致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并引发城市低收入住区发展及其居民生活和发展等方面的一系列社会问题。文章对国内、外有关城市低收入住区的产生机制及其影响等方面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并指出中国城市低收入住区未来研究需要关注的主要方向和问题。  相似文献   

11.
鞠伟  马兰 《华中建筑》2008,26(3):116-118
该文从城市边缘可持续发展的全新角度提出了城市建设对边缘地区的关注。并通过对“大有恬固”居住区人文自然环境的分析,以及对规划建筑与环境相协调的设计理念的介绍.阐释了城市边缘居住区的发展特征.  相似文献   

12.
齐宝崇 《山西建筑》2005,31(3):21-22
介绍了我国城市居住地建设的客观状况.就居住区向城市边缘拓展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结合阳泉市居住用地及住宅建设现状,提出了城市边缘住区规划设计的思路,以利于城市居住地健康发展。  相似文献   

13.
以古城西安为例,从空间分析的角度总结了城市边缘区的空间、自然、历史环境特征,针对其住宅建设现状,提出具有地域特色的边缘区住宅开发模式,对科学利用边缘地区空间以及西部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4.
随着城市新区规划建设进入成熟稳定阶段,新型城镇化对"人的城市化"的重视,社区将是未来中国规划师工作的主要场所之一。该文以厦门市兴旺社区为例,探讨位于城市边缘区、居住和产业园区融合的社区规划,构建多方参与的"社区工作坊",以企业和居民共同参与的编制创新,提出"物质-管理-认同"三个层次的社区规划策略,并以社区发展的具体项目为抓手落实行动计划。  相似文献   

15.
德国住宅及居住区发展的经验和特点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秦洛峰 《新建筑》2006,(2):41-44
工业化的发展导致城市人口激增和大规模的住宅建设。在欧洲,大城市的扩张体现在城市外围的居住区和新区的建设上。与此同时,城市改造更新日益成为城市发展的重点。总结了德国居住区在20 世纪,特别是二战以后的发展,对不同时期的居住区和住宅发展的经验和教训进行了分析和介绍。对我国目前及今后的住宅及居住区的发展提供一些借鉴。  相似文献   

16.
论述了全球化、国际化背景下高雄的发展方向及目前高雄市轨道交通建设的迫切性,并对伴随轨道交通的城市发展策略、重要建设计划和住宅、商业、工业的空间整合进行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7.
The farmland conversion process in a polynucleated metropolis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The conversion of farmland to urban land uses is analyzed for a study area on the fringe of Chicago (USA) for the period between 1975 and 1990. Several geographic information system databases are developed to examine the amount and quality of farmland being lost to urban development. The results show that “edge cities” are redefining the landscapes of the urban fringe where low-density residential uses are replacing prime farmland at a rapid rate. A national-level database is used to compare the Chicago area results with other large urban areas of the USA's Midwest. Most large cities of the Midwest reveal a similar pattern of development replacing prime farmland on the urban fringe.  相似文献   

18.
罗长海  华晨 《中国园林》2005,21(6):37-39
在市场机制下,大规模的城郊住区开发带来了一些突出的城市问题,景观资源的私有化问题便是其中之一.在简要分析了城郊大盘的形成机制后,分别从社会、市场、政府行政3个层面寻找景观私有化问题的根源,并相应地提出应摆脱社会小农意识、积极引导市场运作以及改善行政方面的对策.  相似文献   

19.
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区太阳能资源利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敏 《山西建筑》2010,36(19):237-238
首先对北方寒冷地区城市居住小区的太阳能资源进行了研究,得出该地区居住小区有较丰富的太阳能资源,据此,对北方寒冷地区居住建筑利用太阳能的形式进行了探讨和分析,从而推进太阳能在住宅中利用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20.
《Planning》2015,(4)
This paper introduced the concept of soundscape, investigated sound environment of old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and explored soundscape elements and soundscape designs. In view of current sound environment features of old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and different population groups' preferences for different sound elements, this paper proposed soundscape design methods to improve sound environment of old urban residential district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