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发展 ,使我们更加重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通过对上海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 ,提出了提高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2.
上海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大城市地铁建设的加快发展,使我们更加重视地铁站域地下空间的开发.本文通过对上海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地铁站域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3.
当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以地铁站为依托,开发地下及其上部空间成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的有效途径。本文以上海市中心城区地铁站地区为研究对象,探讨地铁站与周边地下空间结合开发的五种类型,在分析上海地铁站地下空间开发的现状基础上,提出整合式开发模式将会成为地铁站周边地下空间的发展重点。  相似文献   

4.
浅议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龙 《山西建筑》2007,33(23):41-42
介绍了地铁发展的趋势,分析了地下空间物业开发的新时机,阐述了地铁站与地下空间物业的结合方式,论述了地铁沿线地下物业开发的现状,指出了地铁与地下物业开发相结合的方向,以缓解地面日益增长的商业用地需求。张龙  相似文献   

5.
地铁车站及周边地上、地下空间城市设计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当前国内城市地铁建设方兴未艾.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地下空间大规模开发将揭开新一轮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序幕.文章以上海静安寺地区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分析当前地下空间开发中存在的问题.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整合的方法.最后概括出创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对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方法论及其意义.  相似文献   

6.
吴昊 《华中建筑》2009,27(9):59-61
当前武汉城市地铁建设逐步展开,以地铁站为中心的周边城市区域开发以及地下空间的开发将引领新一轮的城市建设。该文首先对地铁站综合开发的一些理论进行了研究,然后以中南路地铁站及其周边的开发为例.通过结合相关理论以及分析区域现状,从城市设计的视角探讨了地铁站及周边地区地上、地下空间开发以及整合的方法。  相似文献   

7.
地铁站作为城市、市民和地铁交通的连接点,是人们乘坐地铁的必经之地,而地铁站地下空间已经成为市民日常出行和生活的场所之一。文章针对城市大型地铁交通枢纽站,调研市民在地铁站地下空间中的不同行为类型,以人群行为和物质空间的构成与关系为研究主线,探讨交通人流影响下的地下生活空间设计,提出在满足交通和安全的基本前提下,有针对性地定位与设计,扩大非付费空间所占的比例,以及充实多元复合的功能设施等方式,提升和完善地铁站地下生活空间的设计和建设。  相似文献   

8.
陈炜 《建筑知识》2006,26(6):53-56
地铁站点地下空间有系统的综合利用开发,将把地铁站与周边地区的建设联结成为一个统一、集约、高效的有机整体。本文介绍了地铁站点综合开发利用的意义,分析了白云新城区域情况,并对白云新城四站点如何进行地下空间综合开发提出了设想。  相似文献   

9.
以地铁为代表的地下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是城市地下空间大规模综合开发的重要基础,交通功能已成为地下空间开发的主导功能,围绕地铁站形成的地下步行交通系统是城市立体交通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往的地下空间规划更多的是采用"经验判断""定性分析"等方法进行设计,对地下空间交通主导功能的研究缺位,导致地下空间建设在完成之后才发现交通功能不全、交通空间不足及交通组织混乱等问题,尤其是在地铁站等交通敏感地区,无法实现交通引导地下空间综合开发的初始理念。文章重点关注地铁站使用者的需求,运用"以行定形"的规划理念,通过交通数据分析和行人微观仿真两大技术手段,构建满足地铁站周边交通功能需求以及行人高效舒适体验的地下步行系统。  相似文献   

10.
我国已进入地铁建设的高潮期,地铁带动的地下空间开发潜力巨大。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作为站点功能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城市核心区的地铁站而言更是必不可少。面对地下空间常常给人带来消极空间感受、并且一旦建成很难改造优化等问题,就需要在建设之初便做到人性化设计。本文基于环境行为学的研究方法,选取上海人民广场站、南京新街口站为例,针对功能布局、业态配置、空间结构、环境氛围四个维度,借助问卷调查、人群活动观察等手段获取使用者空间使用偏好的一手数据,并通过案例对比分析和多途径分析结论的相互印证,归纳总结出地铁站地下商业空间人性化设计的要点,为今后建设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黄超 《四川建筑》2010,30(1):34-35
随着城市地铁建设的快速发展,使得地铁的商业开发形式也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地下空间也越来越重要。通过对地铁沿线车站和周边地下空间开发现状的分析,提出了提高地铁地下空间开发水平需重视的若干问题。  相似文献   

12.
基于科学技术的有力支持以及建筑空间设计手法的灵活运用,城市空间格局正趋向于利用地下空间进行集约化土地建设,以创造便捷生活的人居空间环境。地铁的开发利用是城市可持续发展、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重要途径和主要手段。合理规划和建设地铁站,并以此为契机,对城市用地进行地上、地下的空间立体开发,对改善城市空间环境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日益加快,地铁的发展缓解了城市交通拥挤的压力,为人们提供了舒适便利的出行环境。地铁站地下公共空间设计在地铁建设中尤为重要。从三个方面调查研究了石家庄地铁站地下公共空间的设计,分析总结出目前两条地铁线地下公共空间各个要点的设计表现,希望为石家庄地铁未来的建设提供一些经验。  相似文献   

14.
任洁  于洛 《江苏建筑》2024,(1):19-23
地铁作为一种便捷的出行方式,受到了广大市民的青睐。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的活力度和便捷度直接影响人们的出行和生产生活质量。当下由于前期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前期规划不合理、政策依据薄弱、功能定位不明确、交通流线组织紊乱、缺乏特色等影响其基本运行和发展的工程案例层出不穷。文章针对这类情况,梳理此类空间开发的原则及意义,从政策层面、功能定位及交通组织3个关键维度进行分析,并结合南京新街口地铁站德基广场地下商业空间成功案例,明确如何合理利用地铁站域地下土地资源,打造出一个吸睛宜人、可良性持续发展的地铁站点区域地下商业空间。  相似文献   

15.
在分析沈阳地铁线网优化目标的基础上,通过梳理沈阳地铁沿线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问题,借鉴国内外站城一体化案例的成功经验,以地铁沿线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角度,提出沈阳地铁线网优化应采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地铁站作为城市重要的交通节点,在发达城市商业中心区的站点多与周边商业建筑地下空间相互连通,为城市核心商业区输送大量的步行人流,从而带来更多商业机遇。选取我国典型中心商业区地铁开发模式的广州北京路商圈及其附近的公园前地铁站为例,通过实地调研测量统计步行人流量、轨迹等数据,运用行为模拟、空间分析等方法,讨论公园前地铁站域的地下空间建设对北京路商圈地面人流的再分配作用,进而分析地铁站各地面出入口的商业表现、服务范围与功能,对该站点建设之于商业发展的促进作用做出初步评估。通过对公园前地铁站域以及其主要服务的北京路商业区的案例深入解读,希望为其他城市传统中心商业区的站点交通发展或新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随着城市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地铁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方式。伴随着TOD模式的开发,越来越多地铁站与地下商业空间直接相连。该连接空间不仅承担着疏散人流的作用,也能为地下商业区提供客流量。本文以江苏省南京市新街口地铁站为例,通过文献归纳、问卷调查、IPA分析法等方法,分析连接空间环境与人群行为需求之间的矛盾,总结出连接空间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8.
<正>纵贯南北的地铁17号线将于2020年建成通车,有望今年启动建设。根据规划,未来科技城这段的地铁站将实现地下空间一体化开发,届时在地下就可实现地铁、公交、人流和车流的接驳。"地铁17号线未来科技城这段地下空间一体化的设计已经获得批准。"据未来科技城管委会规划建设处副处长彭仲宇介绍,初步设计方案已经完成正在审批中。今年,昌平将确保轨道交通昌平线二期通车运营,并保障地铁17号线如期开工,同时优化公交线  相似文献   

19.
地铁站环境人性化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天津地铁站的实地考察,结合国内外地铁环境特征,总结消除人们在地下空间不安感的多种人性化环境设计手段,以促进我国地铁站的充分利用和综合开发。  相似文献   

20.
蒋蓉  陈乃志 《四川建筑》2006,26(6):11-12,16
地铁地下空间功能多种多样,编制地铁地下空间规划必须关注地铁地下空间综合功能。在地铁地下商业空间的开发中商业开发量应建立在一定分析的基础上确定,才能为地铁站点地下空间的设计和开发利用提供依据,文章在成都地铁1号线南段地下空间开发规划基础上,侧重论述地铁地下空间的功能与商业开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