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塔河油田三叠系阿四段是碎屑岩油藏的重点研究层系,目前面临的难题是沉积环境及沉积微相认识不清,注水开发后层内、层间矛盾突出,影响开发效果。本文通过岩芯描述、粒度分析、测井分析、相序分析等研究认为塔河油田TK7226井区三叠系阿四段油藏为滨浅湖亚相滩坝砂微相沉积,为油藏改善开发效果,提高油藏采收率提供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2.
碳酸盐岩油藏储集空间复杂、次生变化大,强烈的非均质性严重制约了井间连通性,而井间连通性研究是正确认识油藏、开发油藏的关键。在大量文章检索的基础上,概述了碳酸盐岩油藏井间连通性研究方法;指出结合多方资料作出的连通性分析可靠性较大。  相似文献   

3.
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以微裂缝、溶蚀孔隙、裂缝及溶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缝洞关系分布复杂,地层非均质性严重。定容体油藏是没有纵深断裂沟通深部大水体的封闭缝洞系统,能量保持程度低,衰减速度快,在定容体油藏井进行井下作业过程中普遍存在漏失现象,随着漏失量的增大,定容体油藏能量得到补充,出现又漏又涌现象,压井难度大。简要分析了塔河油田奥陶系定容体的油藏特征及压井难点,并结合现场压井经验对此类油藏的压井技术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塔河油田10区油藏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储集空间发育有孔隙、裂隙和溶洞,油水关系复杂,对后期生产造成一定影响,正确划分缝洞单元和搞清楚井间连通关系能够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常规连通性分析需要储层、流体等静态数据作支撑,数据不易获取,可操作性差。针对10区的七口井,本文主要利用动态干扰特征,验证各井间的连通性。  相似文献   

5.
TK916井时塔河油田九区奥陶系油藏的一口高压、高产气、高含硫化氢的三高井井,该井地层发育,作业中地层漏失严重,前两次完井漏失压井液均在1700m3左右,不仅造成了地层污染,还大幅增加了压井液成本。本文采用液面时时监测技术,较好的解决了该类井的压井液漏失以及防止硫化氢溢出的安全问题,为类似井的修井安全提供了一个较好的思路,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6.
为了搞清高76区块油水井连通情况,找出井间存在的大孔道或高渗层,弄清油藏平面与纵向上的非均质性,在该区块开展了示踪剂井间监测,为下步开展区块精细注水开发提供比较确切的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7.
新疆塔河油田工区地处塔里木盆地,是我国第一个古生界海相碳酸盐岩油田,其油藏主要分布在三叠系、石炭系、奥陶系三个层位,在其探明石油地质储量中,奥陶系占到95.32%。塔河油田也拥有世界上最深的碳酸盐岩油藏,这里油气井井深一般都在6000m左右,普遍裸眼完井,自喷井较多,而且油藏普遍含有硫化氢气体,大大提高了修井作业井控技术的要求。油井压井技术是否有效首先关系到整个作业过程的安全性、环保性,其次压井方式的选择不当直接会影响作业工期。在塔河工区多年修井施工中总结的经验,结合塔河工区碳酸盐岩油藏普遍存在的定容性的特点,总结出了一套针对塔河油田油井修井作业行之有效的压井方法。  相似文献   

8.
张军杰 《辽宁化工》2015,(3):325-328
塔河油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埋藏深、地层压力大、温度高,部分区块原油密度大,粘度高;储层发育有孔隙、裂缝和溶洞,非均质性较强,部分井在钻井过程中出现放空和漏失后可以直接测试完井,钻遇未漏失井则需进行储层改造。本文结合塔河油田深井稠油油藏特征和流体性质,探索出了漏失井压井工艺、防凝管替液诱喷工艺、掺稀生产配套工艺和酸压完井试油工艺,逐步形成了具有塔河特色的超深稠油井高效完井试油技术  相似文献   

9.
TK1123井是塔河油田盐膏层的一口井,该井盐膏层位于石炭系巴楚组,属于滨海相沉积,其主要地质特征为盐岩纯而厚,埋藏深度大(5220m5470m),盐膏层的塑性蠕变速率较快,达0.58mm/h以上,为固井施工带来一定隐患。本文针对塔河油田盐膏层固井技术及应用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TK263井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2区施工的一口开发直井。自2012年03月10日21:00开钻,至2012年05月25日24:00完钻,设计完钻井深5600m,实际完钻井深5615m。采用先期裸眼完井方式完井。该井圆满完成甲方要求的钻井地质任务,建成合格的开发井;探索奥陶系中深部地层的储层发育特征及含油气性;取全取准钻井录井测井测试等各项基础资料。本井井身质量优秀,固井质量优秀,安全环保和油气层保护合格,全井安全无事故,因钻井周期超出设计,西北油田分公司综合评定为良好,基本完成井队提速提效目标。  相似文献   

11.
将实体膨胀管技术应用到塔河油田TK1051井,实现了裸眼井钻井技术与实体膨胀管技术的完美结合,创造了国内实体膨胀管施工最深(5194m)和最长(630.45m)的记录,为塔河油田高效开发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12.
古岩溶洞穴型碳酸盐岩储集层是塔河油田奥陶系油藏重要的储集层类型之一。本文以静态资料划分的三套洞穴系统为基础,利用动态资料来验证静态资料对洞穴系统的划分,综合分析了塔河4区9口井的压力及生产动态资料,通过单井原始地层压力、折算压力、干扰试井、压力降落特征、油藏压降特征、新井投产与相邻井变化特征等6种方法,研究了塔河4区东北部岩溶旋回Ⅰ、Ⅲ时期的洞穴系统中各井洞穴层之间的连通关系,初步研究证实了静态资料所划分的洞穴系统的连通性,探索了利用动态资料研究洞穴系统连通关系的思路及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本文首先分析了东区南热采区由于泥质含量高、注汽压力高、多轮次吞吐后井间形成了热连通等因素的影响,导致了该井区增油效果变差,在此基础上对油藏进行再认识并实施了综合治理措施,提高了该井区的开发水平。  相似文献   

14.
哈萨克斯坦B油田是浅层普通稠油油藏,主要采用直井注水开发,目的层为白垩系和侏罗系油藏,其中白垩系发育透镜状砂岩油藏,分布范围小,难以形成有效的直井注采井网,直井开发效果差,油层厚度大,直井间剩余油富集。通过本次研究,在直井间部署了挖潜水平井,初期日产油是直井的3.3倍,取得喜人的开发效果,在同类油藏开发中具有很好的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15.
根据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类型以及油井产能变化情况,建立了3个缝洞型油藏的试井解释模型,即:溶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缝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孔缝洞与井筒连通的试井解释模型,并研究了三种渗流模式下的渗流数学模型的求解方法,通过分析得到了三种渗流模式下的渗流特征。试井模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大类,分别是:双重介质模型、复合油藏模型和视均质类油藏模型。  相似文献   

16.
近年来,塔河油田套损井数量呈大幅上升趋势,其中部分套损井套损位置在井口附近,严重缩短了油气井开发寿命,且造成了很大的安全隐患。本文通过分析井口套管损坏原因,结合TK718井在取换套管过程中运用千斤顶取套管悬挂器工艺的介绍,浅谈了几点认识,对同类套损井治理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7.
塔里木油田轮古构造带和塔河油田在近年的勘探过程中相继发现了埋藏深度达5700m的稠油层,由于储层类型复杂,试油工艺和技术配套程度低,勘探工作受到很大程度的限制,超深层稠油油气藏的勘探一直没有大的突破,针对塔里木和塔河油田超深层稠油特点和油藏性质,结合在吐哈鲁克沁稠油油藏试油过程中开发应用的深层稠油试油技术,经过对储层特性、原油性质和工艺技术分析研究,开发应用了一套适合于塔里木地区超深层稠油试油技术,成功的完成了轮古15井、TK 612井、轮古41井等稠油井试油,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轮古构造的开发做出了应有的贡献。  相似文献   

18.
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试井数据进行解释,不但可以获取油藏地层压力及生产井产能资料;而且还可以分析井筒附近地层是否存在污染、地层能量补给情况、含水上升情况及井间干扰等更深层的地层信息。本文介绍了试井解释的原理,分析水平井试井解释曲线显现的特征信息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19.
将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应用于商二区沙二上断块油藏,以评价井间连通性、解释高渗通道参数,为油田挖潜增效提供依据&该技术采用定性分析和定量计算的方法并结合油藏的静%动态资料,对注水井与采油井间连通性和高渗通道的参数进行综合分析,提出合适的解释结论,应用结果表明:同位素示踪剂井间监测技术在分析低渗透油藏中井间连通性,识别高渗通道,解释高渗通道参数方面非常有效。  相似文献   

20.
在油气井生产过程中,通过对试井数据进行解释,不但可以获取油藏地层压力及生产井产能资料;而且还可以分析井筒附近地层是否存在污染、地层能量补给情况、含水上升情况及井间干扰等更深层的地层信息。本文介绍了试井解释的原理,分析水平井试井解释曲线显现的特征信息并得出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