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许琛 《中国科技博览》2014,(16):353-353
书籍承载着人类文明的历史与智慧的结晶,随着人们对书籍设计的认识从视觉形态到精神内涵要求的不断提升,书籍设计的艺术形式也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重视。在信息化和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西方文化与本土文化进行着激烈交汇,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设计也面临更多的问题与考验。邱陵的书籍装帧艺术以及他对书籍装帧艺术性的执著精神,对于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有着不可替代的感召力和启示性,对于解决当代书籍装帧艺术所面临的问题具有深远意义。  相似文献   

2.
沙建红 《包装工程》2011,32(14):20-22
通过对目前书籍装帧设计现状的分析,结合李渔的设计观念,论述了在书籍装帧设计中功能性与艺术性的结合、崇尚简朴与主张创新的艺术表现、身体力行的设计方法、以及艺术与技术之间的联系与价值等。提出了现代书籍装帧设计应将这些设计思想进行有效运用,从传统文化和艺术形式中汲取营养,由心而生,达到形式和内容的完美统一,从而使书籍的装帧设计实现功能与精神品位上的完美追求。  相似文献   

3.
曹戈 《包装世界》2006,(2):63-67
书籍装帧是一门综合性艺术,从属于书籍,是书籍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以艺术的表现形式发映原作精神;以艺术的感染力去征服读者.它是时代的产物.书籍装帧设计的艺术性和时代感是它的生命.  相似文献   

4.
史亚丽 《中国包装》2009,29(3):39-41
书籍装帧设计是一门艺术,它具有实用和审美双重功能,日趋成熟的消费市场对书籍装帧设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从事设计者具有一定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在书籍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人性化设计、本土化设计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在创意性思维的过程中,概括、提炼出书的本质精神,从而体现书籍作品的魅力,通过所运用的视觉元素,为读者烘托出舒适、愉悦的阅读氛围。  相似文献   

5.
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双重性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易中华 《包装工程》2011,32(4):33-35
以视觉传达的角度为切入点,从文字的识别功效、文字体现书籍内涵方面,分析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识别性;从文字在书籍装帧中的设计表现、审美特征、艺术魅力方面,分析文字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审美性。在此基础上,提出书籍装帧中的文字设计只有借鉴和吸收优秀文化,融汇先进的设计理念和现代表现形式,才能更好地体现文字设计的艺术魅力,促进书籍装帧设计不断发展。  相似文献   

6.
姜靓 《包装工程》2018,39(24):88-92
目的 从社会背景、历史原因、文化诉求、艺术环境等方面分析和研究晚明时期书籍装帧设计的独特性。方法 结合文化传承、政治背景、社会经济、艺术美学、科学技术等多方因素,探析晚明书籍装帧的艺术风格的来源及其形成原因。结论 论述晚明时期“尚奇”的美学理念和设计思想对书籍装帧设计的影响,在体现与宋元文化一脉相承的同时,敢于打破古代经典、大胆创新的独特之处。晚明书籍具有“奇特”书名和内容、“多样”的装帧形式和“新颖”的版式设计,犹如现代书籍形态的雏形。  相似文献   

7.
传统的书籍形式已不能满足新时代的需求,数字化媒介、电脑网络媒介等新媒体对书籍装帧设计产生了重要影响,基于新时期书籍装帧设计需求,书籍装帧设计形态创新需从互动性、多维化、动态化、人性化、展销多元化、概念书等多角度进行探索研究,促使书籍装帧设计展现出多元化的艺术效果和艺术内涵,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状态,以适应世界多元化发展新形势与新挑战。  相似文献   

8.
书籍装帧设计的文化内涵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应艳 《包装工程》2014,35(22):81-84
目的探究书籍装帧设计中的文化内涵。方法从书籍装帧设计的内容入手,通过具体的案例,分析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意义,探讨出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内涵的具体体现。结论书籍装帧设计体现在书籍设计的多个方面,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书籍的文化价值和文化内涵。把握好书籍装帧设计的要点,就能够很有效地体现书籍设计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9.
王鑫  赵聪寐 《包装工程》2018,39(4):217-219
目的探究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应用。方法结合版式设计的重要性,总结出版式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3个应用方向。结论设计师应挣脱传统思想的束缚,不断丰富和创新版式设计的表现形式,对不同类型的书籍进行不同版式的装帧,这有利于将书籍的艺术性和功能性完美结合。  相似文献   

10.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的基本形式。书籍装帧从属于书籍的内容,但是这种从属性是主动而不是被动的。无疑,书籍装帧是向读者推销商品的一种艺术,是沟通书籍与读者的一道桥梁,它将书籍的内容转化为一种生动的设计样式,以期在琳琅满目的书架中脱颖而出,吸引读者的目光。同时,它又体现了设计者对书籍本身特质特定的品味和价值的特殊理解,它体现了设计者的审美倾向,显示了设计者在形式处理上的创造性。因此,书籍装帧是一个复杂的思维形象活动的过程:对于设计者而言,书籍装帧的优劣。  相似文献   

11.
书装设计中易被忽视的几个元素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提出了在当代的书籍装帧整体设计中一些容易被设计师所忽视的环节。以其中书籍切口设计和书籍页码的编排设计为例,讨论如何在书籍设计过程中对于这些元素加以重视和创意表达以及对一些优秀设计案例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书籍装帧是一门具有功能性的视觉传达艺术,在当今社会发展中书籍仍然是人们获取和传播信息的重要途径。书籍设计即要满足受众的适用需求又要满足审美的需求。在书籍装帧的设计元素中,色彩是在书籍装帧设计过程中运用成功与否的关键,而个性色彩是最具表现力的元素。"个性"就是具有人们对色彩的认知性及趋向性,又包含人的主观能动性。我们对于书籍装帧设计不能仅仅局限于色块的搭配和文字间的转换,更需要探讨个性色彩对书籍装帧设计风格的形式所起的作用。  相似文献   

13.
欧咏梅 《包装工程》2010,31(4):82-84,94
通过对民国时期中国书籍装帧的大量史料的梳理、鉴别和剖析,以点面结合的方法,论证民国时期中国书装艺术风格形成的主要原因,挖掘其成功经验,以作为目前书籍装帧艺术发展和文化发展的滋养和借鉴。  相似文献   

14.
书籍装帧是书籍存在和视觉传递的重要形式,它是一门设计艺术,具有审美的、功能的、工艺的多元化本质,从外在形态上它具有整体性,从内涵上它是一门表现艺术。优秀的装帧设计都是充分发挥其各要素之间的关系,达到一种由表及里的完美。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审美情趣的变化,书籍仅以功能形式的出现已经不能满足社会和市场的需要,人们不仅注重书的实用功能,而且日渐重视它的美观价值。因而,要发展我国的书籍装帧艺术首先要研究和探索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特性。  相似文献   

15.
鹿耀世 《中国包装》2001,24(4):95-95
国运通,艺术兴。漫步今天的图书市场,真是繁华似锦,绚丽多彩,中国书籍装帧艺术已由八十年代初的程式化图解走向多元化表现。随着国家体制的改革和经济建设的发展,国外的科学技术、文化艺术以及无数装帧考究、工艺精良的出版物被介绍进来,使我们开阔了眼界,更新了观念。20年来,国内无数艺术家们创作的一批又一批文学、戏剧、美术、音乐、舞蹈、摄影、工艺美术等优秀作品,又激发了装帧设计家们的奋争精神。方寸之地的创作,既依存于书籍,又可以成为相对独立的艺术作品。凡是蕴含书稿特性的、具有中国气派和现代精神的装帧必然是出色…  相似文献   

16.
书籍,是人类精神财富的载体和传播工具,它给读者带来丰富的信息,把人们引入不同时空的各个领域。人们之所以能看中某一本书.并不是因为一眼就看透了它的精彩内容,而是被最先进入视线的书籍装帧艺术形式所吸引。由此可见,书籍这种传达思想、传播知识、传递信息的重要工具,既要有精彩的内容,又要有与其内容相适应的精彩的装帧形式。可以这样说.书籍装帧设计必须讲求艺术性、书卷气、广告味的统一。  相似文献   

17.
徐磊 《包装工程》2012,33(10):137-139
提出鲁迅在书籍装帧领域曾从事过大量艺术设计实践,从而成为我国现代书籍装帧艺术的开创者。以鲁迅现代书籍装帧作品和设计思想为例,讨论了其独到的现代艺术设计理念,对于当代学界的鲁迅研究和20世纪现代书籍装帧设计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学术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8.
汪开庆  黄荣敏 《包装工程》2006,27(2):217-219
书籍设计的美感和魅力已不仅表现在"封面"的创新上,更重要的是表现在书籍装帧设计的整体性、精神性和人性化上,当代中国书籍设计把握着这个时代特征,促进我国书籍装帧设计更好、更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从古至今,材料和技术都是书籍装帧设计的载体,是书籍设计不可或缺且极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从而也吸引着当代书籍设计师的关注和重视。如今,数字媒体在人们生活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面对这一巨大挑战,现代书籍设计正逐步走向多元化,打破了传统书籍设计的材料和技术的单一性。本文列举和分析了新材料与新技术在书籍装帧设计中的应用,旨在向读者介绍不同于传统书籍的创新设计,并展望书籍设计的新未来。  相似文献   

20.
田玥 《上海包装》2023,(7):43-45
书籍是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是知识得以延续发展的纽带。装帧设计作为书籍外在形式的表现,反映出书籍特有的文化属性及人文精神。在信息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书籍装帧设计呈现出更为多样化的发展趋势。通过对书籍装帧设计中文化性的体现进行分析,探讨新时代背景下书籍装帧的文化表现形式,以期对推动现代书籍装帧文化发展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