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酶生物传感器具有高选择性是由于酶对底物高选择性和反应产物指示无干扰性.这为在大量常规分析中进行快速实时分析提供了可能.自从Clark等首次报道了可以将酶固定在电化学检测器表面制成酶电极以来,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得到了迅速地发展,电化学传感器被认为是21世纪最具有前途的研究领域之一.  相似文献   

2.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是由生物体成分或生物体本身作为分子识别元件,电极作为信号转换器,以电势、电流等为特征检测信号的传感器。它集特异结合、信号产生、信号检测为一体,具有选择性好、结构紧凑、使用方便、灵敏度高、成本低、  相似文献   

3.
生物传感器的应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生物传感器是一种以生物活性单元为敏感元件,结合化学、物理转换元件,对被分析物具有高度选择性的装置,它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速度快、操作简便、成本低、可进行连续动态监测等优点。在介绍生物传感器发展现状、组成及工作原理的基础上,对生物传感器在生命科学、医学、环境检测、食品工程及军事等领域中的应用研究进行了综述,并探讨了生物传感器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4.
化学传感器由识别元件和换能元件所构成。识别元件可以对所检测的不同化合物(待分析物)进行识别和感知;换能元件则可以产生一个其数值与待分析物浓度呈函数关系的信号。化学传感器中还包含了一类能对生物化学物质和生物反应进行识别的生物传感器。生物传感器应用生物元件(例如生物体、酶、抗体、组织和细胞)作为感受器,因而有别于传统的化学传感器。一般来说,依据待分析物的物相不同可将化学传感器  相似文献   

5.
论述了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生物材料的开发应用现状,生物材料的元件化,生物元件的改良,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电极式、热敏式、光敏式、声波检测器式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动向,最新成果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6.
以戊二醛作为交联剂,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生物载体--鱼鳔膜及竹腔膜上制成固定化酶.利用酶反应中氧对[Ru(dpp)3][(4-Clph)4B]2荧光猝灭制成荧光葡萄糖传感器.该文研究了这两种传感器的最佳测定条件、线性范围、重现性、选择性及稳定性,结果表明这两种生物支持体固定的葡萄糖酶传感器都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7.
论述了具有分子识别功能的生物材料的开发应用现状,生物材料的元件化,生物元件的改良,生物传感器的原理及电极式、热敏式、光敏式、声波检测器式生物传感器的研究开发动向,最新成果及未来展望。  相似文献   

8.
基于分子印迹的电化学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分子印迹技术是制备对特定分子具有选择性识别的聚合物的技术.将分子印迹技术与分析传感技术相结合,有可能弥补生物识别元件的不足,为传感技术的发展开辟新的途径.该文综述了分子印迹聚合物用作电化学仿生传感器识别元件的研究进展,分析了存在的困难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9.
气体传感器研究的新动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气体传感器研究的新动态孙良彦(吉林大学教授)气体传感器和其它传感器一样,近来发展迅速.在气敏机理及新材料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开发出新型气敏元件及其传感器.研究的重点还是如何提高气敏元件的灵敏度、选择性及长期稳定性等方面。国外研究的主要动向如下:1.探索...  相似文献   

10.
本文提出了一种用于血糖测定的光生物传感器,该传感器是将固相酶技术与光电子技术相结合而构成的生物光电三极管.它对于血糖的测定有很高灵敏度和选择性,线性范围为10~(-2)~10~2mg/100mL,检测下限为0.1ppb.  相似文献   

11.
生物组织中有丰富的酶源。由于酶的底物专一性,因此利用动、植物组织可研制对生物物质选择响应的组织传感器。自从 Rechnitz 等报道了对谷氨酰胺响应的猪肾组织传感器以来,近十年中已开发了多种类型的生物组织传感器。为了制备性能良好的组织传感器及扩大它们的应用,必须对生物组织传感器的动力学响应机理进行研究。目前,对酶传感器响应机理的研究尚有报道,例如,对酶传感器的稳态及暂态响应特性的研究,pH、酶量及底物溶液中的搅拌对酶传感器响应时间的影响等方面的研究。有关传感器中酶促反应动力学方面的研究,则报道较少。有关直接研  相似文献   

12.
酶传感器是电化学生物传感器中研究最早、应用最广的一类传感器,也是近年来生物传感器研究的热点.简要介绍了酶传感器的发展历程,着重介绍酶传感器在食品工业、环境监测、生物医学、军事领域等方面的应用,并对酶传感器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3.
微型生物传感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过去二十几年中,生物学与其它学科融合,产生了一代新的传感元件——生物传感器,并在临床诊断、工业发酵及环境监测等方面发挥了很大的作用。由于在许多研究工作中,特别是动植物生理,生化的研究,要求传感器可在体内定位测定,有时所能提供的样品量极少(如脑脊液等),因此生物传感器的微型化工作正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  相似文献   

14.
很多酶生物传感器是利用氧化酶将底物氧化,同时产生过氧化氢,通过在电极表面检测过氧化氢的量来达到检测的目的。碳纳米管用于修饰电极,可降低化学物质氧化还原反应的过电位,改善生物分子氧化还原可逆性,达到提高检测的灵敏度和稳定性的目的。本文介绍了酶生物传感器及碳纳米管修饰酶生物传感器,并综述了近几年来碳纳米管修饰酶生物传感器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5.
压电生物传感器是结合了压电效应的高灵敏性和生化反应的高特异性的一种生物传感器,在生物技术、临床诊断、环境监测、食品卫生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该文介绍了压电生物传感器的基本原理、分类及应用领域,同时重点对基于电极表面修饰技术、纳米材料、酶催化等压电生物传感器的信号放大技术做了较为系统全面的综述.  相似文献   

16.
由于受到尿酸、抗坏血酸等干扰物质的干扰,胆固醇生物传感器很难满足临床需要.因而制备了以二茂铁为电子媒介体,明胶为载体的特异选择性胆固醇生物传感器用来抑制干扰物质的干扰作用,并选用丝网印刷电极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胆固醇生物传感器的抗干扰作用强、电化学特性良好,其检测线性范围为2.84×10-4~4g/L,相关系数为0.99745,灵敏度为261.6nA/(g·L-1),响应时间为9s,具有良好的生产与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7.
细胞传感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引言 细胞传感器是微生物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微生物传感器依据微生物响应机理的不同可分成如下两种:一种是利用微生物体内的各种酶系及代谢系统来检测相应底物,这类统称为间接型微生物传感器;另一种是利用微生物本身能直接在电极上反应的特性来检测某一物质量,这类称为直接型微生物传感器.前者微生物起到了生物催化剂的作用,后者微生物与电极真正建立了电化学关系.为了同间接法区别,我们称之为细胞传感器.从广义上讲,细胞传感器除微生物传感器外,还包括动物细胞传感器及植物细胞传感器.  相似文献   

18.
1967年 Updike 和 Hick 根据 Clark 等人提出的酶和电极相结合测定酶底物的原理,应用酶固定化技术研制出世界上第一支以氧电极为基础的葡萄糖传感器,开拓了一个新的生物传感器研究领域。其后相继发展出组织、微生物、免疫和细胞等生物传感器。其中基于电化学原理进行测定的生物电化学传感器是生物传感器的一个重要分支。依据生物电化学传感器电信号测定方式的不同,一般可分为电流式、电位式和电导式三类,电流式和电位式占主导地位。电流式电化学生物传感器的基础电极一般是 O_2、H_2O_2、H_2电极。现已经研制出多种不同的电流式生物传感器,且许多已商品化,广泛地应用在国民经济各个领域,许多学者作了这方面的详细综述。  相似文献   

19.
<正> 本文介绍磁性细菌微粒及其应用,并与人工磁性微粒相比较。它在传感器上的应用,是将磁性微粒与酶或抗体结合,作为固定的敏感元件,将光纤及荧光方式作为转换元件,组成新型生物传感器。 一 关于磁性细菌微粒 超磁性细菌是美国R.P.Blakemore于1975年首先发现的。趋磁性细菌的菌体内含有直径为500~1000(?)的磁性单晶体。每个这样的菌体内有10~20个连结的磁性微粒,呈单磁区构造。此磁性单晶体磁力矩非常大,其自身形状均一,并在其周围有数+(?)厚的有机膜均为覆盖。  相似文献   

20.
基于纳米材料的化学与生物传感器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纳米材料由于其量子尺寸效应和表面效应,可以有效地提高化学或生物传感器的性能.同时,通过对纳米材料的进一步功能化设计与改造,可以研究开发超高灵敏度、超高选择性的新型传感器件.该文主要就金利通课题组近年来基于纳米材料修饰的化学与生物传感器方面的研究工作进行介绍并对该领域的发展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