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前驱物颗粒的形貌对钴粉形貌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研究了球形草酸钴、球形Co(OH)2的制备方法及其颗粒形貌和晶体结构,并以此为前驱物还原制备金属钴粉,对钴粉颗粒形貌与其前驱物颗粒形貌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讨论。  相似文献   

2.
新型超细钴粉的制备及添加剂对其性能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以自制Co(OH)2为原料,利用高温液相多元醇还原法制备超细钴粉。重点考察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其性能的影响。利用SEM、XRD、BET和激光粒度分析仪,对钴粉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多原醇还原的钴粉为球形,以面心立方晶体为主,钴粉粒度分布较窄,平均粒径小于0.7μm,比表面积为3.46 m2/g,钴含量>99.5%。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氯化钴溶液为原料,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用液相法制备前驱体碳酸钴,着重考查了碳酸钴合成过程中氯化钴溶液浓度、反应温度、加料速度、络合剂加入量及酸碱度等因素对碳酸钴的成核、生长的影响,煅烧温度、氢还原温度、还原时间对钴粉松比、粒度、氧含量等性能的影响,通过以上条件的优化选择,当反应终点p H值为6.8~7.0,NH3:Co(摩尔比)为(1.4~1.5):1,反应时间为120~150 min时合成理想的碳酸钴晶体,碳酸钴微观形貌为球形或类球形,粒度(D50)≤5.0μm,前驱体经洗涤、过滤、烘干,在600~700℃煅烧成氧化钴,用氢气在470~500℃将氧化钴还原4~6 h后制备成钴粉,钴粉Fsss粒度小于1.0μm,松装比重大于0.8 g/cm3,氧含量小于0.5%,微观形貌为球形或类球形,通过控制前驱体的合成以及氢还原过程,可以控制钴粉的粒度及松装比重。  相似文献   

4.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为分散剂,抗坏血酸为还原剂,采用液相化学还原法制备颗粒均匀的球形银粉。考察了m(PVP)/m(AgNO_3)对银粉形貌、晶体结构、粒径分布及电阻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m(PVP)/m(AgNO_3)增大,银粉形貌逐渐接近球形,粒径减小,电阻率增加,晶体结构基本无变化;当m(PVP)/m(AgNO_3)为0.6时,球形银粉电阻率为367Ω·mm~2/m。  相似文献   

5.
以Co(At)2·4H2O为原料,采用高压水热合成法,于氧分压4 MPa、200℃下水热反应20 h制备纳米氧化钻粉末.采用比表面积分析仪、X射线衍射仪(XRD)、透射电镜(TEM)等对产物进行分析和表征.结果表明,产物为单一相成分的立方相尖晶石结构Co3O4,比表面积平均粒径为52.7 nm,具有球形形貌特征.Co3O4的高压水热合成机理是钴离子水解产物中部分Co2+的羟基配合物被氧化成Co2+的羟基配合物,形成[Co(OH)4]2-与[Co(OH)6]3-配位多面体生长基元,随后生长基元通过缩聚反应形成近程有序的Co3O4原子团.Ac-的表面吸附有效地阻碍了Co3O4的各向异性生长与连续晶粒长大.  相似文献   

6.
以四氧化三钴为原料,采用15管多管式还原炉氢还原制备钴粉.研究了原料、还原温度对上、下舟钴粉FSSS、PSD、形貌、成分、氧含量、松装密度等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同一还原温度下,上、下舟皿钴粉成分相同,形貌均为类球形,还原温度越低,钴粉FSSS及PSDD50越小,钴粉氧含量越高;上舟皿的氧含量均低于下舟皿,但FSSS、...  相似文献   

7.
通过化学沉淀法在球形氢氧化镍表面包覆了一层Co(OH)2,对包覆后球形氢氧化镍进行SEM、松装密度、比容量、EDS分析,发现表面包覆量及反应体系pH值对包覆效果有很重要的影响。在反应中经综合考虑各影响因素,可获得表面Co(OH)2包覆均匀、比容量高的覆钴球形氢氧化镍。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以氯化钴为钴源,采用碳酸钠、氢氧化钠、碳酸氢铵沉淀体系制备Co_3O_4。以碳酸氢铵为沉淀剂制备前驱体,煅烧后制得四氧化三钴。结果表明,物质的量比是影响前驱体物相的主要因素:碳酸氢铵与氯化钴物质的量比≤3∶1时,前驱体为碱式碳酸钴(Co(CO_3)_(0.5)(OH)·0.11H_2O);碳酸氢铵与氯化钴物质的量比为4.5∶1时,前驱体为碳酸钴(CoCO_3)和复合碱式碳酸钴((NH_4)_2Co_8(CO_3)_6(OH)_6·4H_2O)的混合物。采用该体系,在物质的量比4.5∶1,氯化钴质量浓度13 g/L、反应温度60℃、反应时间10 h条件下,所得Co_3O_4粉体粒度分布均匀且范围窄,D_(50)为9.08μm,形貌为类球形。  相似文献   

9.
以氯化钴、碳酸氢铵为原料,吐温80(Tween-80)为表面活性剂,通过湿式沉淀法合成氧化钴的前驱体,再通过热分解制备四氧化三钴。采用扫描电镜、激光粒度仪、X射线衍射仪、热分析仪分析了碱式碳酸钴前驱体和钴氧化物的微观形貌、晶体结构和热分解等特征。结果表明:以碳酸盐为沉淀剂制得的钴氧化物前驱体为碱式碳酸钴,前驱体于600℃煅烧4 h后可得到粒径分布均匀、无团聚、平均粒径(D50)为4.48μm,钴质量分数为72.11%的球形立方四氧化三钴。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以硫酸钴为原料、硼氢化钠为晶核引发剂、水合肼为还原剂、PVP为分散剂,通过液相还原法制备纳米钴粉,考察了体系pH、温度、硫酸钴浓度等对钴粉粒径的影响,借助X射线衍射仪、扫描电子显微镜、原子力显微镜对纳米钴粉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在Co~(2+)浓度为0.03~0.04 mol/L、硼氢化钠质量浓度为0.4g/L、温度为40~45℃、体系pH=10条件下,制得的纳米钴粉粒径在40~90nm之间。  相似文献   

11.
以钨酸铵和硝酸钴为原料,经化学沉淀后煅烧,然后在真空气氛下直接还原碳化制得超细WC-Co复合粉。考察了化学沉淀过程中料液浓度、反应温度和反应后母液的pH值等因素对所得前驱体氧化物粒度及收率的影响。用XRD和扫描电镜对所得超细WC-Co复合粉进行了分析和观察。结果表明,采用这种方法可以制取形貌规则,分散性良好的超细WC-Co复合粉,并且此法原料成本低,工艺简单,过程易控。  相似文献   

12.
以甲基纤维素作分散剂制备高分散超细银粉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以AgNO3为原料,抗坏血酸为还原剂,甲基纤维素为分散剂,采用化学液相还原法制备超细银粉,研究温度、分散剂用量、pH值等对银粉分散性、粒度和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对银粉形貌有很大的影响,当温度为25和30℃时,银粉为不规则的类球形;当温度为40、50和60℃时,银粉均为树枝状。分散剂用量越大,银粉的分散性越好。pH值对银粉粒度有很大的影响,随pH值增加,银粉粒度逐渐减小,当pH值从2增加至10时,所得银粉粒度分别为2.26和0.053μm。最佳工艺为:温度为25℃,pH值为2,分散剂与抗坏血酸质量比为0.02,所得银粉分散性良好,平均粒度为2.21μm。  相似文献   

13.
喷雾干燥法制备PSZ—3Y粉末的粒度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林振汉  张玲秀  林钢  林红  吴亮 《稀有金属》2001,25(5):336-339
用激光衍射法和BET法(Brunner-Emmett-Teller Method)研究了用喷雾干燥法制备的PSZ-3Y粉末的粒度性能。用喷雾干燥法能制得粒度均匀性好的球状PSZ-3Y粉末。影响粒度的主要因素是料液中(ZrO2 Y2O3)的浓度,其次是送料速度。从颗粒形貌图看出,颗粒表面布满了裂纹,所以这样的粉末经二次处理后,可获得超细粉末。  相似文献   

14.
以偏钨酸铵(AMT)、柠檬酸(CA)、乙二醇(EG)为原料,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纳米WO3粉体。通过热重-差热分析(TG-DSC)、X射线衍射(XRD)、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红外分析仪(FTIR)、比表面积测试(BET)等分析测试手段对粉体的结构、颗粒形貌和粒径进行表征,重点研究了pH值以及焙烧温度对粒径及形貌的影响。结果表明:当pH=1时,所制备出的WO3粉体呈多面体或球状,颗粒间的团聚较弱,在600℃烧结制备出的WO3粉体颗粒大小均匀,其平均粒径为40 nm左右。  相似文献   

15.
分别采用液相还原改性法和微乳液法制备超细铁颗粒,用乙醇-水体系制备镍包覆铁颗粒的Fe/Ni双金属颗粒,用来进行硝酸盐的降解实验,并用扫描电镜(SEM)和X射线衍射(XRD)分析超细粉末的物相结构及形貌.结果表明:通过液相还原改性法制备的超细铁粉,颗粒形状不规则,颗粒大小在0.2~0.3 μm之间;而用乙醇-水体系制备的铁/镍粉颗粒为等轴晶粒,颗粒大小也在0.2~0.3 μm之间;加入PEG-6000可改善液相改性法和醇-水法制备的铁粉的分散性.微乳液法制备的铁粉为球形颗粒,存在较明显的团聚现象,颗粒大小在0.5~ 1μm之间.在相同条件下,不同方法制备的超细铁粉降解硝酸盐的能力由高到低依次为:微乳液法制备的铁粉>乙醇-水体系法制备的Fe/Ni双金属粉>液相还原改性制备的铁粉>不加PEG的乙醇-水体系制备的铁粉.  相似文献   

16.
王林  龙红明  张浩 《中国冶金》2019,29(12):75-79
以乙二醇与三乙醇胺为原料、无水乙醇为溶剂配制复合助磨剂。将复合助磨剂分别与滚筒渣、脱硫渣和热闷渣进行混合后,利用行星式球磨机进行粉磨。研究钢渣的化学成分与矿物组成、不同助磨剂对钢渣超微粉粒度分布的影响、复合助磨剂对钢渣超微粉的作用机理。结果表明,当乙二醇、三乙醇胺与无水乙醇按体积比2∶2∶2配制复合助磨剂,以钢渣∶复合助磨剂质量体积比为450 g∶6 mL时,钢渣超微粉的粒度分布最佳,即d90为9.14~9.28、d50为3.31~4.20、d10为0.99~1.04和d90-d10为8.11~8.24 μm,其中复合助磨剂对脱硫渣的助磨效果最佳。  相似文献   

17.
利用冷轧厂热镀锌渣为原料,采用蒸发-冷凝法直接制备出超细锌粉。采用新型蒸发装置、冷却装置,考察了最大蒸发温度、恒温时间、保护气体通入量、蒸发物料量、冷却强度等对锌粉收得率及粒度分布的影响。对所得超细锌粉的化学成分、粒度分布、XRD和微观结构进行测试,并讨论了锌粉团聚的原因及对策。  相似文献   

18.
雾化法制备高品质钛合金粉末技术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惰性气体雾化法和等离子旋转电极法两种雾化法制备工艺所得TA15钛合金粉末的化学成分、粒度分布、颗粒形貌及微观组织。结果表明,雾化法制备的粉末间隙元素增量低,而且颗粒球形度高,颗粒内部是细小的胞状显微组织;惰性气体雾化法制备的粉末细粉收得率较高,有较多的吸附颗粒,颗粒内部有气孔;等离子旋转电极法制备的粉末粒度分布范围窄,颗粒呈规则的球形,表面光亮、圆滑。  相似文献   

19.
以氢氧化钾为催化剂,用硅粉溶解法制备硅溶胶,通过扫描电镜(SEM)、激光粒度分析(SL)、pH值和粘度测试对所得硅溶胶进行表征.研究反应温度、硅粉加入量、氢氧化钾加入量和反应时间对胶粒粒径、粒度分布以及形貌的影响,并对粒径增长进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反应温度的升高,平均粒径先增大后减小,粒径分散度先减小后增大:随着...  相似文献   

20.
以硝酸钇为原料溶液,采用氨水-草酸2步沉淀法合成了中心粒径(D50)为1.00~2.00 μm的氧化钇粉体,粉体分散性好,粒度可控.考察了沉淀剂的浓度、物料的浓度、反应温度、加料速度以及pH值等因素对氧化钇粉末中心粒度的影响.采用激光粒度仪、比表面仪、扫描电子显微镜等仪器对实验过程及实验结果进行表征和分析.结果表明,在氨水浓度为1.0 mol/L、草酸质量浓度为10 %、滴加速度为20 mL/min、草酸溶液温度为80 ℃、氨水沉淀后pH值在7~8之间、草酸转化后pH值小于1的条件下,可通过调节硝酸钇的浓度在0.4~0.8 mol/L之间,以制备中心粒径(D50)在1.00~2.00 μm范围内、比表面积在3.2~13.3 m2/g之间的氧化钇粉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