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大直径嵌岩桩承载特性的现场试验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嵌岩桩是一种钢筋混凝土现场灌注桩,桩身弹性模量与岩石地基弹性模量相接近,当桩身嵌入岩层后,能牢固地结合成为共同受力的整体结构.通过现场试验(静载荷试验和动测试验)分析,得出嵌岩桩的承载特性: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和破坏特性主要与长径比、覆盖土层性质、嵌岩段的岩性和成桩工艺有关;大部分嵌岩灌注桩属于摩擦型桩;嵌岩灌注桩的嵌岩部分具有较高的侧阻力和端阻力;嵌岩桩的侧阻力与桩土摩阻力都是桩的侧阻力,但二者破坏机制、分布规律完全不同,桩土摩阻力沿桩的深度方向是均匀分布,而嵌岩桩侧阻力则是典型的非线性分布.  相似文献   

2.
梅瑞 《江苏建材》2014,(4):49-53
介绍了嵌岩灌注桩承载力的计算,对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桩侧阻力与桩端阻力的关系、桩端阻力难以发挥的原因、施工中遇到的问题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超长大直径钻孔灌注桩静载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通过试验实测资料,对深厚软土中的超长嵌岩钻孔灌注桩的工作性能进行了研究,对荷栽一沉降曲线、桩侧摩阻力、桩端阻力进行了较为详细的分析。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大直径旋挖嵌岩灌注桩静栽荷试验和桩身应力测试,对其桩身内力、荷栽传递、侧阻力大小、分布规律及桩端阻力与桩侧阻力的相互关系进行了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1)良好的嵌岩桩桩端岩性强度对于上覆土层桩侧摩阻力有很大的影响;(2)桩端承性状对侧阻力强化效应发生的前提条件是端阻力要有一定的作用。(3)桩端阻力对桩侧阻力的强化效应不仅表现在桩端附近,在桩身上部土层中也有强化效应现象。上述关系可以提高嵌岩桩桩侧摩阻力及单桩承载力,进一步优化桩基设计。  相似文献   

5.
通过分析东江双层桥嵌岩桩自平衡试验实测数据,探讨了大直径、嵌岩深的钻孔灌注桩的竖向承载性状,分析了桩端压浆对于提高桩基承载力及减少桩基沉降的作用,研究了桩侧阻力和桩端阻力的发展规律及注浆前后的变化,得到了桩端承载力在桩基承载力中的比重.试验结果表明:大桥嵌岩桩的承载力满足设计荷载要求,并有较大富余;桩端压浆对提高桩基承载力,改善桩基沉降效果显著;桩侧阻力的发挥程度与桩土间的相对位移有很大的关系,桩端阻力增长与沉降近似成线性关系,桩端承载力为整个桩基承载力的30%~50%,该嵌岩桩属于端承摩擦桩.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软土地区平均长径比约为62且在桩顶、桩端和各土层分界面均埋设钢弦式钢筋计的12根冲孔灌注桩的静荷载试验结果。根据试验结果,分析了冲孔灌注桩的荷载传递的特性以及其极限侧阻力和极限端阻力的变化规律。讨论了冲孔灌注桩的施工工艺以及持力层性状、沉渣厚度、嵌岩深度、沉渣成分和桩端后注浆等桩端嵌固情况对其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侧摩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高霞  谢海东 《建筑施工》2006,28(8):594-595
以嵌岩桩为例,给出孔壁粗糙度的描述及其与桩侧阻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试验结果,研究了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抗压和抗拔侧阻力的影响。表明孔壁粗糙度越大,相应的桩侧阻力就越大,施工时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增加孔壁的粗糙度,从而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8.
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桩侧阻力的影响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以嵌岩桩为例 ,给出孔壁粗糙度的描述方法及其与桩侧阻力之间的关系。通过分析试验结果 ,研究了孔壁粗糙度对钻孔灌注桩抗压和抗拔侧阻力的影响。表明孔壁粗糙度越大 ,相应的桩侧阻力就越大 ,施工时可通过一定的技术方法增加孔壁的粗糙度 ,从而提高钻孔灌注桩的承载力  相似文献   

9.
嵌岩灌注桩承载力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我省建筑事业的迅速发展,高层建筑愈来愈多,由于高层建筑单桩设计承载力较高,因而其基础大多采用桩径较大的嵌岩灌注桩。目前,嵌岩灌注桩在广州及珠江三角洲等地区应用十分广泛,大多数设计这类桩基时,一般都要求桩嵌入中风化或微风化岩层。根据我们多年来的试验研究情况来看,认为这类桩的承载力潜力仍然是不小的。这类桩的竖向承载力理论上是由桩身摩擦阻力和端阻力两部分组成。但一般认为桩身摩阻力相对端阻力而  相似文献   

10.
主要针对小直径超深嵌岩灌注桩嵌岩段侧阻力进行分析研究。在单桩竖向静载荷试验中,在桩身分层预埋钢筋计和应变计,测读各级荷载作用下桩身内力值,对嵌岩段侧阻力的发挥机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桩身内力是由上至下逐渐开始发挥的,对于超深的嵌岩桩,桩端阻力发挥比例极小。桩身侧阻力随着荷载的增加不断地变化,上部侧摩阻力先发挥,并且在每级荷载作用下,桩侧摩阻力都有传递。受桩端岩层的影响,嵌岩段靠近桩端部分的侧阻力要高于远离桩端的侧阻力。嵌岩段侧摩阻力分布曲线整体呈双驼峰形,下部峰值高于上部峰值,且在桩顶荷载传递过程中,最大峰值有下移的趋势。  相似文献   

11.
汪定熵 《四川建筑》2000,20(Z1):248-248
嵌岩桩嵌岩段的侧阻力和端阻力修正系数经过换算得出综合修正系数,使嵌岩桩的承载力计算更为简便.  相似文献   

12.
广东某电厂大直径嵌岩桩静载及阻力分布试验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大直径嵌岩桩静载与桩侧阻力、端阻力分布现场测试,分析讨论了嵌岩桩在荷载作用下的P-S关系特性以及端阻力、侧阻力分布规律,进而得到嵌岩桩荷载传递基本规律及承载力特征。  相似文献   

13.
通过二组大直径钻(冲)孔灌注桩的垂直静载试验,分析了大直径钻孔灌注嵌岩桩和非嵌岩桩的荷载传递规律和垂直承载力性状,并提供了一些岩土极限侧摩阻力和极限端阻力,供今后设计同类型桩时参考。  相似文献   

14.
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发挥特征及端阻力系数取值是岩土工程中嵌岩桩应用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收集整理了不同地区学者在不同时期、不同岩石性质和不同嵌岩条件下开展的165个嵌岩桩端阻力试验成果,主要包括嵌岩段岩石类型及其天然单轴抗压强度、嵌岩直径与嵌岩深度、嵌岩桩极限端阻力等。定义嵌岩桩极限端阻力与岩石天然单轴抗压强度的比值为嵌岩桩端阻力系数,分析了桩径、嵌岩深度、嵌岩深径比和岩石强度对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和端阻力系数的影响规律,建立了嵌岩桩极限端阻力及端阻力系数与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之间的拟合关系式。  相似文献   

15.
通过相关试验资料,分析钻孔嵌岩桩在嵌岩段的承载性状,研究其荷载传递机理,本文对影响单桩桩端阻力的因素分别进行了分析,提出对于嵌岩桩,没有最优的hr∕d,必须根据岩体的强度来确定,并综合论述了常用于桩端阻力确定的方法以及最新的一些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3根大直径钻孔灌注桩进行单桩竖向抗压静载试验及桩身内力测试,得出了3根试验桩的荷载、侧阻力及端阻力与桩顶沉降之间的关系曲线,并计算整理出各岩、土层极限侧阻力qsu及端阻力qpu的试验数值,以此试验数值与根据勘察资料及国家标准《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94)所估计的取值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17.
广深沿江高速公路太平特大桥梁基础采用直径2.0 m、长90 m左右的钻孔灌注桩。通过实测数据采集,对两根试桩在压浆前后的荷载-沉降关系、竖向承载特性、桩侧摩阻力及其与桩土间相对位移关系、桩端阻力等方面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压浆后桩极限承载力测试值提高幅度分别为36.88%、36.52%,其中总侧阻力提高23.56%、28.32%,总端阻力提高60.67%、66.46%;桩端阻力所占比重分别为23.82%、26.22%,说明该嵌岩桩为端承型摩擦桩;压浆前后试桩都没有达到承载力极限状态,桩基承载力有较大富余。  相似文献   

18.
钻孔灌注桩后压浆提高承载力的机理及计算   总被引:5,自引:3,他引:2  
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取决于桩体几何尺寸,侧阻力及端阻力,分析了影响钻孔灌注桩承载力充分发挥的因素:沉渣,泥皮厚度及孔壁形状等。说明了后压浆技术在钻孔灌注桩施工中提高单桩承载力的机理,并引入侧阻力影响系数及端阻力影响系数,提出了后压浆钻孔灌注桩单桩承载力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19.
嵌岩灌注桩竖向承载性状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新跃 《建筑技术》2005,36(3):220-222
根据某工程3根嵌岩灌注桩单桩竖向静载试验数据,分析嵌岩桩在受荷时的轴力传递、侧阻力发挥和桩端阻力特征,揭示了嵌岩灌注桩的承载特性和荷载传递机理及影响其承载特性的因素,得出一些对嵌岩灌注桩的设计、施工和深入研究具有指导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20.
以青岛市某大型工程为依托,对在泥质粉砂岩地基中的5根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分别进行竖向静载荷试验与桩身内力测试。根据大直径嵌岩桩实测数据探讨大直径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荷载传递机理与竖向承载特性。试验结果表明:试桩荷载沉降(Q-s)曲线为缓变形,桩顶沉降量均小于11mm,卸载回弹率大,幅度为51%~75%,承载力较高,5根试桩均满足设计要求;在最大荷载下,5根嵌岩桩桩端阻力所占桩顶荷载比值均在10%~20%之间,随桩长、嵌岩深度(中风化)增大而减小,表现出端承摩擦桩的特性;桩身荷载自上而下逐步发挥,上覆土层先达到侧摩阻力极限值,在嵌岩段中部侧摩阻力达到峰值;桩入岩越深,安全储备量越大,在泥质粉砂岩中风化段,实测侧摩阻力约为规范推荐值的2.5倍,说明5根桩有较大的承载潜力;随着荷载的增大,嵌岩段分担的总阻力由39%上升至45%,嵌岩段侧摩阻力占主要比重,但桩端阻力分担荷载的比例上升速率较快;根据行业标准与静载试验数据,重新认识该地层人工挖孔嵌岩灌注桩的竖向承载特性,充分发挥其承载潜力,对工程桩桩身尺寸进行优化,达到节约材料和提高施工功效的目的,具有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