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四川盆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岩相类型与沉积环境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沉积物的搬运过程和环境条件控制着富有机质页岩的形成。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生物组成及沉积构造的不同,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识别出7种岩相类型:硅质页岩、粉砂质页岩、黏土质页岩、灰质页岩、含介壳灰岩泥质/泥灰岩、粉砂岩-细砂岩和斑脱岩。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并不是一直在低能的水动力条件下以悬浮的形式沉积,大量硅质生物化石、具粒序特征的生物碎屑、粉砂纹层、透镜状层理及沙纹交错层理等沉积构造表明,还存在生物沉积、风暴沉积和底流沉积作用。微量元素分析表明五峰组和龙马溪组下部硅质页岩形成于贫氧/缺氧环境,富含有机质;随后海平面逐渐下降,同时受到底流的影响,岩相类型向粉砂质页岩和黏土质页岩转变,贫氧/缺氧环境受到破坏,有机质的保存条件逐渐变差。  相似文献   

2.
贵州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是良好的烃源层,基于前人研究成果总结及研究区黑色页岩沉积古环境特征分析,对牛蹄塘组黑色页岩进行岩相划分,并讨论了岩相分布以及其与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分布之间的耦合关系。结果表明:牛蹄塘组黑色页岩主要以硅质页岩和富黏土质页岩为主;纵向上,页岩沉积时的氧化还原环境表现为从下部到上部由厌氧向氧化转变,深水相厌氧环境主要发育硅质页岩,贫氧环境主要发育富黏土硅质页岩;横向上,JY1井的浅水台地相厌氧环境主要发育黏土/硅混合页岩,TX1井的斜坡相—盆地相贫氧环境主要发育富硅黏土质页岩和硅质页岩;深水盆地和浅水台地均出现有机质的富集,有机质主要富集于硅质页岩中。  相似文献   

3.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一段发育厚层富有机质页岩,是松辽盆地页岩油勘探开发的重要目标层段。综合岩心与薄片观察、岩石学矿物学以及有机地球化学等手段,系统地研究了目标区页岩岩相特征及其生烃潜力与沉积环境的差异。结果表明,研究区共发育4种主要岩相类型,分别为粉砂质泥岩岩相、纹层状泥岩岩相、块状泥岩岩相和黑色页岩岩相。粉砂质泥岩岩相主要形成于浅湖-滨浅湖等浅水区,水体较浅,水动力强,不利于有机质的保存,因而有机质丰度较低;纹层状泥岩岩相主要形成于滨浅湖-半深湖过渡区间,纹层状构造发育,含较多碎屑矿物,有机质来源以水生浮游生物和陆源高等植物混合为特征,有机质类型以Ⅰ型和Ⅱ1型为主,生烃潜力较强;块状泥岩岩相主要形成于水体进一步加深的深湖-半深湖环境中,整体呈现厚层块状构造,岩石颗粒致密,有机质来源、类型及生烃潜力与纹层状泥岩相似;黑色页岩岩相主要形成于相对缺氧的深湖-半深湖环境中,黏土矿物含量高,有机质来源以湖泊低等水生生物为主,有机质丰度高(TOC为2.41%~7.34%,平均值为5.03%),有机质类型以Ⅰ型为主,生烃潜力强,具有极高的页岩油气资源潜力。  相似文献   

4.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青山口组富有机质泥页岩分布广泛,具有巨大的非常规油气勘探潜力。基于岩心观察、薄片、全岩X-射线衍射、氩离子抛光—环境扫描电镜、岩石热解以及有机碳分析资料,对青山口组泥页岩层段的储层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的主要岩石类型为粉砂岩和低有机质页状粉砂岩,泥页岩中黏土矿物含量为6.1%~39.3%,总有机碳含量为0.74%~4.23%,有机质成熟度(RO)为0.62%~1.19%,属于低成熟—成熟演化阶段。泥页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为粒间孔、晶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以及微裂缝。青山口组泥页岩层段异常超压作用有助于抑制压实和胶结作用,促进溶蚀和天然裂缝形成,有利于形成泥页岩(致密)油勘探"甜点区"。  相似文献   

5.
页岩岩相是制约页岩油富集区及可压裂性的直接因素,并且页岩矿物成分较为复杂、结构特征变化大,其颜色、成分、结构、构造和储集空间等都具有强烈的分均质性,岩相划分较为困难。本文通过建立地层纹层构造测井识别方法,再建立主要岩性的识别图版,然后建立细分岩相的测井识别图版,进而实现3类主要岩相的精细识别。  相似文献   

6.
贵州温水村剖面发育有一套完整的下寒武统牛蹄塘组富有机质黑色页岩,为厘清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页岩岩相类型,明确不同岩相形成环境特征,通过采集25块该剖面页岩样品,进行岩石薄片观察、X射线衍射(全岩)分析、总有机碳含量(TOC)测定及主微量和稀土元素分析,划分出温水村剖面下寒武统页岩的岩相类型,并明确了该层位页岩的沉积环境和有机质富集特征,建立了沉积模式。根据TOC值、沉积构造和矿物组成,同时考虑岩石脆性特征,共划分出9类页岩岩相:①富有机质块状强脆性硅质细粒岩;②富有机质纹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③高有机质块状强脆性硅质细粒岩;④高有机质纹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⑤高有机质块状中等脆性硅/黏土混合质细粒岩;⑥中有机质块状强脆性硅质细粒岩;⑦中有机质纹层状强脆性硅质页岩;⑧低有机质块状强脆性硅质细粒岩;⑨低有机质纹层状中脆性硅/黏土混合质页岩。其中,前5类页岩相形成于深水缺氧、暖湿型气候和以低温热水沉积作用为主的环境,初级生产力和古盐度较高,有机质富集受控于古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古盐度、古水深、暖湿型气候和热液活动,而其他岩相有机质富集则不受热液活动影响,沉积环境初级生产力和古盐度有所下降;建立了一个受氧化还原条件、古生产力、古盐度、热液活动及暖湿型气候影响的深水陆棚相沉积模式。  相似文献   

7.
页岩油形成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是勘探开发的重要基础.以松辽盆地青山口组岩心实验数据为基础,对松辽盆地古龙页岩轻质原油形成地质条件与资源潜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古龙页岩轻质原油形成地质条件优越,分布面积广、厚度大,有机质丰度高、类型好、热演化程度高,奠定了古龙页岩轻质原油大规模发育的物质基础.古龙页岩轻质原油储层条件好,主要发...  相似文献   

8.
以松辽盆地齐家凹陷青山口组为例,探讨应用地震沉积学和实验室岩心分析手段,采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的可行性。用地震资料划分地层和成岩相单元、建立岩心成岩相与地震属性的联系以及寻找有效的地震成岩相成图方法,是地震成岩相研究的3个关键步骤。井-震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和地层切片的制作可提供储集层尺度(20 m)成岩相单元的合理载体。砂岩成岩相分析和成岩序列的建立可揭示影响储集层质量的最重要因素——成岩作用。通过储集层参数和岩石物性分析可进一步了解成岩作用和波阻抗的关系并筛选适用地震检测的主要成岩作用。地震岩性体(如90°相位地震体)转换提供了成岩相的振幅(波阻抗)检测信号,用地震岩性体制作的地层切片可用于识别沉积相。在沉积相图上分析沉积相、波阻抗和成岩相的关系,可最终形成地震成岩相图。对青山口组泥质胶结砂岩和方解石胶结砂岩的实际分析表明,虽然砂岩成岩相地震检测尚处于起步阶段,但目前用常规三维地震资料预测砂岩成岩相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油气成藏期次研究   总被引:23,自引:4,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松辽盆地齐家—古龙凹陷在扶余、高台子、葡萄花、黑帝庙等多套油层获工业油流。应用储层包裹体均一温度以及显微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等分析技术,结合储层的热演化史,探讨了各套油层的油气成藏特征。有机包裹体的类型和特征显示,青一段源岩生成的原油向储层中运移主要有3个期次,不同油层经历的成藏期次各异,储层中原油的性质是油气多期成藏的综合反映。包裹体均一温度指示凹陷内油气3个成藏期分别是嫩江组沉积末期、白垩纪末期和老第三纪末,油气成藏期次与盆地构造发展历程表现出较好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10.
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孔隙结构特征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为了查明泥页岩系统微观孔隙发育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利用扫描电镜及场发射扫描电镜二次电子成像技术对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中的微观孔隙进行了系统观察.该套泥页岩中主要发育了5种类型孔隙,即基质晶间孔、有机质孔、溶蚀孔、粒间孔、晶内孔;此外,还发育大量微米—亚微米级(纳米级)微裂缝,包括溶蚀缝、充填缝及层间缝3类.微孔隙和微裂缝构成复杂微裂缝网络-孔隙系统,为烃源岩生成的油气向外排驱提供了有效通道,同时也为残留在页岩中的油气提供了充分的储集空间,对于油气的初次运移以及页岩油气等非常规资源的储集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1.
泥页岩层系储集层的性质是决定页岩油藏存在与否的关键因素之一.以松辽盆地北部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泥页岩层系为例,对其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矿物含量以及储集空间特征等开展了研究,结果表明:青一段泥页岩层系有机质丰度较高(有机碳含量大都在1%~3%),干酪根类型以I型和Ⅱ1型为主,且大部分泥页岩层系正处于生油高峰阶段;脆性矿物含量适中,发育大量不同类型的孔隙,为排烃提供了有效的通道,也为残留在泥页岩层系中的油气提供了充足的储集空间.青一段泥页岩层系整体含油性较好,估算页岩油资源量为78.37×108~97.97×108t.  相似文献   

12.
中国海陆过渡相页岩气的开发正处于起步阶段,而开展页岩岩相划分及储层特征的研究则有利于页岩气的进一步勘探开发.通过薄片鉴定、X?射线全岩衍射、扫描电镜等一系列方法对鄂尔多斯盆地东缘山23亚段海陆过渡相页岩进行精细研究.结合矿物成分、TOC含量将山23亚段页岩划分为8种不同的岩相,其中主要发育4种岩相:富有机质黏土质硅质页...  相似文献   

13.
泥页岩岩相测井识别及评价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晋言 《石油天然气学报》2013,35(4):96-103,167,168
基于成像、元素俘获和常规测井资料,从胜利油气区泥页岩地层岩相分析入手,总结不同岩相泥页岩的测井响应特征,以及与储集质量和含油性的关系。引入岩性系数的概念,建立碳酸盐岩、砂岩、黏土岩质量分数的计算模型。根据测井曲线的形态特征,提出岩层结构分类方法,实现了根据岩石质量分数和结构特征连续自动判别泥页岩岩相,收到良好的应用效果。  相似文献   

14.
以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白垩系青山口组一段富有机质页岩为例,基于岩石矿物、岩心薄片、测试分析、测井数据及钻井地质等多种资料分析,对大型坳陷陆源碎屑湖盆细粒沉积体系的岩性岩相、储集物性和页岩油富集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半深湖—深湖区高有机质丰度薄片状页岩相相较于中有机质丰度块状泥岩相具有更好的生烃潜力,发育的页理缝在超压...  相似文献   

15.
16.
泥页岩油藏是一类重要的非常规油气资源,测井评价技术在其勘探和开发中发挥重要作用。目前针对非构造裂缝型泥页岩油藏,国内外现有的常规测井评价技术均不能满足该类油藏勘探开发的需求。以松辽盆地白垩系青山口组泥页岩油藏为例,针对泥页岩油藏勘探与工程改造需求,以"非常规思想"为指导,从烃源岩品质、矿物组分、地层压力、岩石脆性、裂缝识别等角度开展测井定量评价方法研究。在此基础上,优选泥页岩有机碳含量、地层压力系数和岩石脆性指数这3个表征参数,建立了泥页岩油藏有效储层测井识别与定量评价方法,最终形成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配套技术。该技术成果填补了国内非常规泥页岩油藏测井评价技术的空白,为我国泥页岩油藏勘探开发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持和保障。  相似文献   

17.
长岭凹陷前七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钻井资料较少时,以岩心、测井等资料为补充地震属性分析,能较好地对沉积相展布进行研究。利用地质、测井、地震等资料,对松辽盆地南部长岭凹陷前七号地区青山口组沉积相进行综合研究,确认其为三角洲相沉积,并可进一步划分为三角洲平原亚相(发育分流河道、分流河道间、天然堤、决口扇等微相)和三角洲前缘亚相(发育水下分流河道、分支间湾、河口坝、远砂坝、前缘席状砂等微相)。通过绘制沉积微相平面分布图,建立该区青山口组沉积模式,为有利勘探区研究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筇竹寺组页岩沉积环境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上扬子地区下寒武统页岩展现出了良好的页岩气勘探前景,是油气资源的重要战略接替领域。通过露头观测、岩心描述、薄片观察、扫描电镜分析以及主微量元素地球化学分析,对该套页岩沉积环境进行了综合研究。根据矿物学、岩石组构及沉积构造的不同,在筇竹寺组识别出5大类12小类岩相类型,进一步总结了浅水陆棚、深水陆棚、斜坡-盆地沉积体系中发育的6类典型的沉积序列,建立了相应的沉积模式。浅水陆棚沉积处于氧化、相对低的古海洋生产力条件下,发育磷质-云质-泥质沉积序列和砂质-泥质-灰质沉积序列,有机质含量普遍偏低。深水陆棚以及斜坡-盆地沉积处于贫氧-缺氧、高海洋生产力的条件下,发育富含有机质的泥质-磷质-云质沉积序列、硅质-泥质沉积序列和泥质沉积序列。在四川盆地资阳-长宁一线陆内裂陷槽内部以及四川盆地之外东南部黔中、黔北及鄂西-渝东等大部分深水陆棚沉积区是富有机质页岩发育的有利区域。此外,热液活动为黔西北地区下寒武统牛蹄塘组黑色页岩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基础和保存条件,有利于形成富有机质的页岩。  相似文献   

19.
松辽盆地青山口组为厚层细粒沉积岩,是页岩油气成藏的重要层位,细粒沉积岩的分类是开展非常规油气勘探的前提.通过松辽盆地青山口乡剖面实测和系统样品分析,开展了青山口组细粒沉积岩类型、沉积环境和地球化学特征研究.根据总有机碳、碳酸盐矿物和陆源碎屑矿物含量,研究区细粒沉积岩可分为贫有机质陆源碎屑细粒岩、中有机质陆源碎屑细粒岩、...  相似文献   

20.
松辽盆地大情字井区青山口组二段(青二段)钻井揭示其砂体分布规律极为复杂,随着勘探程度的不断深入,早期“深湖型”三角洲沉积、浅水三角洲沉积等地质认识与生产实践之间的系列矛盾问题日益突出。为解决上述问题,围绕大情字井区开展了系统岩心观察和岩心数据分析。岩心观察显示青二段存在大量指示风暴沉积特征的风暴岩,岩性和粒度分析揭示研究区沉积具牵引流和重力流双重属性,表明青二段除发育三角洲沉积之外,同时还发育风暴沉积。经分析认为,研究区发育的风暴岩根据垂向沉积序列可划分为Ⅰ、Ⅱ、Ⅲ、Ⅳ、Ⅴ共5种类型,又根据不同类型风暴岩的沉积过程和搬运距离,近一步在平面上划分为原地风暴岩、近源风暴岩和远源风暴岩3类,其中原地风暴岩以Ⅰ型为主,Ⅱ型、Ⅲ型、Ⅳ型均为近源风暴岩,Ⅴ型为远源风暴岩。综合风暴岩的沉积特征,结合其剖面、平面展布,建立了研究区风暴沉积模式,从而形成大情字井区青二段三角洲前缘沉积与风暴沉积共同作用的认识,合理解释了实际钻遇砂体的复杂分布规律。研究成果可为该区后期油气高效勘探部署开发提供实际指导,亦可为相似油田区域沉积模式提供总结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