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婴戏图"是指以儿童游玩、嬉戏为主题画面的纹饰,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构图疏简、笔法洒脱随意、画面活泼奔放、人物生动传神。这一时期作品多追求简洁、凝练,体现"童趣"、"古朴"、"自然",形成了独特的形象语言与艺术风格。文章通过挖掘婴戏图纹饰的文化内涵,阐释了景德镇明代民窑写意青花"婴戏图"的艺术表现及审美情趣。  相似文献   

2.
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美学风格比较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兴华 《中国陶瓷》2007,43(10):62-65
从明清景德镇民窑和官窑器物的造型、胎釉、装饰、纹饰、工艺等比较出发,在找寻景德镇陶瓷器物的材质之美、装饰之美、釉色之美、纹饰之美、人文之美的前提下,分析官窑和民窑器物在美学风格上出现的精和粗、雅和俗、端正和自由、大传统与小传统等分野,以求更客观地评价民窑和官窑的历史地位、更好地欣赏精美的景德镇陶瓷器物,更恰当地理解、继承和发扬民窑和官窑的艺术价值和美学精髓。  相似文献   

3.
渣胎碗是明清时期景德镇民窑生产的具有代表性的陶瓷产品,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吴越文化、赣文化,特别是徽州文化等各种文化的交融作用,以及商品经济和景德镇民窑业的发展塑造出了与众不同的民间艺术品。渣胎碗的独特风格也值得重视。  相似文献   

4.
晚明青花民窑窑口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晚明民窑青花瓷生产以景德镇为主流,但也不乏各地其他青花窑场,给晚明青花瓷鉴定带来断窑口的问题.本文试从胎釉及青花发色和纹饰等方面简要比较景德镇窑与其他诸窑之差别,以期对晚明民窑青花瓷窑口的断定提供有益的帮助.  相似文献   

5.
明代初期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是最具中国本土文化特色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独特的文化个性以其特殊的方式不断延伸着明初社会进步的足迹,传承着百姓智慧和文化意蕴。以注重心性长于伦理,强调天人合一、中和之美作为自己基本特征的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文化,无疑能为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艺术创作提供多方面的理性启迪,寻找到更多的时代精神和文化经典元素。明代初期洪武、永乐、宣德民窑青花瓷器缠枝莲的纹饰审美特点、艺术风格及文化寓意已成为陶瓷文化艺术审美的主流。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艺术审美并非只是简单的还原活动,审美活动在使美得以实现和完成的过程中充满着主体创造精神,通过"写意"描绘物象外形以求表现物象内在"神韵"的生动性,境与世界的自然之美是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缠枝莲纹饰美学的最高追求和核心内容,享受大乐天地和谐之美是明代初期民窑青花瓷缠枝莲纹饰美学的重要思想。  相似文献   

6.
历史悠久的民窑青花瓷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的山水纹饰独树一帜。青花山水纹饰从元代开始出现,经过明朝的继承发展和开拓创新,最终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与传统陶瓷艺术结合在一起,使得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有别于其它瓷器的根本属性。天人合一的思想成为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的审美思想,对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的形成具有决定性影响,使得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体现出人与自然的统一,以及情与理的交融。从明代民窑青花瓷山水纹饰艺术的审美研究中,可以了解到一个时代的文化内涵和一个国家的民族文化精神。  相似文献   

7.
景德镇瓷器历史悠久,世界闻名。而其民窑的兴盛,为景德镇,乃至中国陶瓷艺术的繁荣功不可没。回顾景德镇民窑的的起源、分布与审美风格,有助于人们从不同方面去认识民窑,发掘民窑,促进民族陶瓷艺术的发展与光大。  相似文献   

8.
熊金荣 《陶瓷学报》2012,33(2):255-260
本文对十七世纪景德镇瓷器装饰的博古纹图案进行了溯源,并对这种纹饰流行的原因深入了分析。认为一方面它是以明中晚期"博古图"卷轴画为粉本,再加上文人参与民窑陶瓷产品的生产设计,这都使得这种装饰图案拥有了明显的文人意趣。由于这种博古图案装饰迎合了时人追求的风雅情趣,使其成为十七世纪陶瓷装饰中流行的纹样。  相似文献   

9.
从民窑和官窑的制度关系着手,分析景德镇窑业制度的发展历程.传统景德镇陶瓷生产包括官窑和民窑两大体系,景德镇陶瓷业发端于民窑,成熟于官窑,官窑又进一步促进民窑的发展,到了明清时期形成了官窑和民窑共同发展的局面.民窑制度是规范窑业社会成员的行为准则,其目的是为了民窑业稳定有序;而官窑制度是政府对窑业的关注和管理方法及其手段.民窑制度是官窑制度的基础,而官窑制度在民窑制度的基础上深入而严格.两者相互学习,相互促进,进而清朝形成“官民竞市”的现象.  相似文献   

10.
青花瓷发展到了明代,已经成为当时景德镇陶瓷的主流产品,明代景薷镇官窑和民窑的青花有着截然不同的艺术风格。尽管由于历史偏见,民窑不曾被载入史册,但是作为商品它广泛渗透于人们的生活中,它的产量之大是官窑瓷器所不能及的。民窑青花的纹饰及风格突破了官窑规范化的束缚,画面简练豪放、青翠滋润,所绘花鸟草虫、山水人物小品,皆构图简洁,寥寥数笔,简朴清新,生趣盎然,令人望之心旷神怡。  相似文献   

11.
本文的主要采用图例分析和归纳法,对明清两代分层开光形式的青花灵芝纹和景德镇渣胎碗的纹饰特征、装饰手法和表现方式进行分析,探究两者之间的联系与差别,追溯景德镇渣胎碗装饰艺术的起源。借此对景德镇渣胎碗文化进行补充和完善,也为当代青花装饰艺术的创新与发展提供相应的灵感和素材。  相似文献   

12.
晚明之前,景德镇民窑分布相对分散,而晚明景德镇民窑分布发生了重大变局,由分散转向了集中分布,从而对景德镇瓷业各方面均产生了显著影响,促进其迅速发展,并因此使瓷艺风格出现了明显转变。  相似文献   

13.
景德镇"转变期瓷器"被证实为民窑制品,其风格的突变,质地的精良,为当时民窑瓷业之大变化.这朵陶瓷的奇葩如何偏开在政局混乱、社会动荡的明清之际?本文将从明末经济角度来探询这个时期民窑瓷器此种变化的动因.  相似文献   

14.
<正>明清之际,景德镇的瓷业工艺水平达到了中国瓷业史上空前的历史高峰,景德镇发展成为中国、也可以说是全世界名副其实的"瓷都":其地"商贩毕集,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相望,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万"(见清代唐英著《陶事  相似文献   

15.
晚明是中国文化艺术重要的变革转折期,景德镇陶瓷艺术也不例外。晚明景德镇民窑瓷业以青花瓷为主导,其艺术风格发生非常显著的变化,表现出与前大不相同的艺术风格。影响晚明景德镇民窑青花瓷艺术风格发生大转变的因素很多,而徽商的巨大影响则显然处于其中最核心的地位,几乎所有的影响因素最终都可以归结到徽商身上。因此,对徽商与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生产之间的关系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6.
景德镇明末民窑写意青花山水自然、简洁,洒脱、飘逸,意境奇妙,体现了文人画的艺术特色。绘画者通过山水景象表达思想情感,反映人们向往淳朴、自然田园生活的精神追求。本文从景德镇明末民窑写意青花山水的艺术表现诠释其深邃的意境。  相似文献   

17.
5月1日,景德镇(珠山)民窑青花瓷片展正式开幕,本次景德镇民窑青花瓷片展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景德镇陶瓷学院、中国工业设计协会陶瓷专业委员会、上海视觉艺术学院主办,景德镇汉光瓷器博物馆承办,“汉光瓷”的创导者李遊宇大师指导,舒惠学先生策展,知名青花瓷片藏家吴忠信先生倾其十多年所有,不吝示人。  相似文献   

18.
戏曲故事自元代以来,就成为景德镇瓷器上绘画的主要题材来源之一。《西厢记》感天动地的爱情故事更是历代官、民窑青花、五彩、粉彩屡画不爽的经典纹饰。本文从各历史时期同一时期同一题材的装饰形式进行比较,阐述同一题材的纹饰由于器型不同、工艺手法不同,画师阅历不同及个人修养不同,所揭示的主题见解和装饰形式及绘画风格也必然存在迥异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民窑青花瓷文化艺术成就卓越,景德镇民窑青花瓷更是中国陶瓷文化的璀璨明星。民窑陶瓷表面粗糙,质地不够细腻,但功能结构合理,形体比例恰当,艺术风格独特。民窑青花装饰最大的艺术特征是追求洒脱自由,并注重人与自然的结合,这正是其平民性的生动具体表现,也是其区别于官窑青花的最明显特征。  相似文献   

20.
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从工艺材料、装饰载体、布局、装饰题材、装饰技法、表现手法、装饰内在意蕴等多个方面都有鲜明的个性特征,深入分析与探究景德镇民窑青花装饰,对我们进行现代青花瓷创作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