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只要有人,就会有手艺,尤其是在农村。只要有人,就有手艺。在当下凋敝的农村寻找手工艺是一件难事,它们更多存在于那些闪烁着岁月痕迹的生活器物和农具上。而手工艺始终是要靠人的手来传承的,所以与其嗟叹手工艺的不复存在,不如去期待乡村建设的探索和实践。道理很简单,只要有人,农村就有手工艺。百姓日用而不知对于香港老佛爷集团公司的翁志华来说,能够在农村找到一些合适的手艺并对其进行价值提升是一件"多赢"的事  相似文献   

2.
正描述手工艺与孩子间的关系,你会想到哪些词语?玩乐、体验、低龄、文化传承、亲子陪伴……教育,也许是一个容易被忽略的词。若再深入探究手工艺与儿童教育的联系,似乎它更常出现于爱心公益项目之中。手工艺之于教育的功效,其实被严重低估了。教育,便意味着系统性学习。有家长提出疑问:"学习手工艺是让孩子未来成为手艺人吗?"那么现在学习编程,是否希望孩子未来成为程序员?美国教育学家维克多·罗恩菲尔德说:"在艺术教育的过程中,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最终目标。"我想手工艺教育的本质,是开  相似文献   

3.
《山东陶瓷》2021,44(2)
在新旧动能转换的背景下,"刻瓷"工艺在市场经济逐渐成熟与传统手工艺传承的缝隙间生存,既要传承好此技艺的精华,又要融合现代元素和审美理念来面对现代市场经济的竞争,怎么把创新与传承融合好,是大多数传统手工艺的一个整体性的难题。本文在分析刻瓷艺术这门技艺发展困境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社会的发展,探索研究传统手工艺未来如何创新与发展,如何在完整继承其文化脉络与传统技艺的基础之上,探索发展和创新创造"刻瓷"艺术,同时也总结我国传统文化、民间手工艺的发展和传承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4.
<正>如果手工艺行当有一个江湖,会是怎样的情景?每个门类都是一个门派,开宗立派、招收徒弟,让祖宗的技艺绵延不绝。手艺品牌的经营者就像掌门,支撑着整个门派的运转。耗尽半生心血去钻研一门技艺的工艺美术大师或者非遗传承人,如同深藏绝世神功的大侠。而江湖中更多的,是一个个初出茅庐的手艺新人,心志高远,总想搏出一番天地。新人,对于手艺江湖来说,是一笔极其宝贵的财富。  相似文献   

5.
造未来     
<正>手艺人以手造物,亦以物造就未来。当下,新概念、新技术、新模式正在影响手工艺行业,有的追逐技艺之精、有的奉行日用之美。当它们集结成为一场"新艺展"之后,所展示的是手工艺的当代面貌,所创造的是未来生活的无限可能。  相似文献   

6.
10年之间,上至中国手工艺的整体生存环境,下到手艺人的技艺锤炼、品牌打造、产业化经营,都发生了巨大改变。一些人在手艺的生存舞台上黯然离场,留下渐远的背影;一些人则成功地实现了转型升级,将手艺打造为品牌。这一个机遇与挑战并存的10年,不仅见证了中国手工艺的沉浮衰荣,也为下一个10年的发展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生存样本与发展路径。  相似文献   

7.
正传统手工艺是传承中国文化的一种方式。因为没有合适的市场和需求,有些手艺只能变成工艺品无法走进日常生活,濒临失传。设计师蒋琼耳希望能尽一份力,保留日渐式微的中国传统手工技艺,因此她创立了"上下"。就像是与生俱来的使命感,"上下"计划做持久的事业:通过对传统技艺进行创新,以现代美学的方式去诠释,使它们融入今天以及未来的生活。"上下"的设计,简单干净,看起来很平淡,但却坚持使用  相似文献   

8.
设计的力量     
正缂丝已有2 000余年的历史,是一种发源于古埃及的织造技艺,经西亚传入中国,在唐、宋时已广为使用、流传。宋徽宗曾经以一张中国画佳作辅以一件缂丝画,创立了"一画一缂丝",成为缂丝艺术的第一高峰。2009年,缂丝入选联合国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同时说明了缂丝的濒危程度。目前,苏州地区是缂丝技艺传承的唯一中心,能完成缂织技艺的手工艺人约有200余人,  相似文献   

9.
<正>不经一师,不长一艺。在手工艺行业,想要学习一门能够维持生计的技艺,拜师学艺是最好的方式。中国古代的工艺技术,尤其是雕刻、冶炼、建筑、陶瓷都是通过师徒制传承下来的。通过正式的拜师仪式后,徒弟被逐渐授予手艺技能,从而培养成师傅的得力"生产力"。但师徒制又不仅仅是一种合作模式,在中国传统文化  相似文献   

10.
正曾有一个观点:因为工业革命的影响,欧洲手工艺被冲击得体无完肤。现在屹立世界的,是靠工业设计与机械制作支撑的荣誉,它属于技术,而非艺术。巧合的是,在法语里,手艺人的单词是Artisan,前半部分即是"艺术(Art)"。作为高级时装的诞生地,手工艺术在法国社会生活中的地位毋庸置疑。而服饰之外的手艺,经过历史的沉淀也形成了一套成熟、独特的生存与发展思路。从工艺学校的人才培养到工艺师、艺术大师的评选,从制作工坊的保护到文化遗产  相似文献   

11.
正如果,一声"携手迈入田野,与手艺相拥"的呼唤,你会来吗?想必,让传统手工艺"鲜活"起来,继而实现资源转化,并非一句口号。根据相关调查研究显示,传统手工艺的聚合力是强大的,它能在现代社会中带动乡村群众就近就业,甚至居家就业。  相似文献   

12.
"人间珠宝何足取,宜兴紫砂最要得"说的是宜兴紫砂壶独特的艺术魅力与价值,作为一件中国传统的手工艺术品,紫砂壶也的确是一件比珠宝更为珍贵的宝物。此件紫砂壶名为"金鸡如意",通过手工艺人的巧妙设计将金鸡的造型表现出来,其文化内涵浸染着中国传统的吉祥文化。整件紫砂壶古雅秀丽,简约大方,工艺精湛,既凸显出手工艺人那独到的技艺,也反映出紫砂壶艺术的魅力。  相似文献   

13.
将两种传统手工艺融合在一起,用一种手工艺的"巧"来体现另一种手工艺的"美",进而呈现出传统手工艺的精神文化内涵,这或许是一条可以探寻的创新路子。潮州手拉壶作品"竹韵"就是这种创新方式的体现,它用手拉壶技艺和陶瓷雕塑技艺的"巧",体现了竹编技艺的"美",进而在一把手拉壶上展现出竹的韵味和精神,让手拉壶的文化内涵提升了一个高度。  相似文献   

14.
要成为业内精英人士,还是得拜在大师门下,跟着大师学习技艺、气度,琢磨窍门、韵味。要想学到一门技艺的精髓,仅靠网络学习和与达人厮混是不够的,必得拜到一位高人门下,悉心听从师傅的教导,聆听师傅的告诫,学习技艺的精要,了解技艺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一个手艺人。可是,找谁学?学什么?如何学?在这个快速、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学一门手艺的人  相似文献   

15.
正垮掉的一代?迷惘的一代?不不不,"90后"拒绝被定义。千年前孔丘的发问犹在耳畔:"后生可畏,焉知来者不如今也?"随着数字化、人工智能等科技手段的不断介入,手工艺、设计、艺术之间的概念边界日渐消弭与融合。这群已经在竞逐中崭露头角的手艺"后浪",或许并不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手艺人,但一样也在赓续传承中国的手工艺文化。毕竟,青春少年样样红。  相似文献   

16.
十二  赵伟 《中华手工》2015,(2):34-35
<正>传统技艺并非只出现在街头巷口,高校里越来越多的师生开始重视这些传统技艺的再运用。手艺,本是流传在街头巷尾随处可见的技艺,劈丝编竹、挥锤打铁、和泥做陶、开料锯木……但随着现代化技术越来越深入人们生活,机械代替人工冲击着传统手工艺。"心手相传·中国高校手工智造设计展"汇集了中央美院、清华美院、中国美术学院、北京工业大学、北京服装学院、北京理工大学、湖北美术学院、鲁迅美术学院等14所院校的52位师生,涵盖漆艺、陶瓷、木作、金工、纤维等优秀手工作品。他们用现代的设计,制造符合当下大众审美的产品,赋予传统手工艺新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正>潮州是一座历史文化古城,在这里诞生了许许多多的传统手工艺,手工艺人们代代相传、刻苦钻研,将这些传统手工艺不断发扬光大,不断提升其知名度,不断延伸其艺术价值,不断丰富其文化内涵,使其成为我们弥足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我们民族的乃至世界的文化瑰宝。几千年的历史积淀成就了这些传统手工艺,也造就了这座古城深厚的文化底蕴。巧夺天工、精妙绝伦、技艺精湛、底蕴深厚是这些潮州传统手工艺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是中国传统制陶技艺与优秀传统文化的集合体,外形结构与装饰的多样与气质内涵的深沉开阔是紫砂壶艺术最大的特点。在制壶水准的提高与手工艺人努力实践的基础上,当代紫砂壶不乏造型奇特、装饰奢华者,简约精细的"玉璃壶"展现的是一种紫砂壶艺术的淳朴之心与经典性。  相似文献   

19.
品读     
《中华手工》2014,(10):100-100
<正>《黟县百工》作者:左靖主编出版社:金城出版社出版时间:2014年6月定价:298元品评:历时两年7次田野寻访,记录89项黟县民间手工艺,本书是"黟县百工"调查项目成果的结集出版。与其他江南地区相似,黟县的民间手工艺比较发达,不用说最具特色的古建筑营造技艺、精湛的徽州三雕,其他的如手工编扎、手工纺织、农具制作等也都各具特色。"卖田、卖地,不卖手艺"这句古老的黟县谚语,充分说明了手工艺在日常经济生活中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0.
<正>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传统中国手工技艺的传承发展,手工技艺创作作品的巧夺天工,艺术造型的美轮美奂,离不开手工技艺之美,更离不开手的延伸——手工工具的应用。宜兴紫砂手工制作技艺,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其悠久的文化历史脉络、完善的艺术体系、完美的手工技艺传承,成为手工艺术中的一朵奇葩。紫砂手工制壶,离不开紫砂制作工具的完美辅助,木搭子、木拍子、尖刀、明针等,都是紫砂壶手工制作过程中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