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是推动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要举措。本文对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的价值意蕴进行了分析,总结了当前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现状,并从更新传统教学理念,强化教师课程思政意识;结合课程自身特点,深度挖掘课程思政元素;科学设计教学内容,注重课程思政有机融入;引入信息技术手段,创新教学模式与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体系,突出学生自评互评环节五个方面提出了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改革实施路径,旨在推动高职高等数学课程思政在育人的大道上发挥出更大的育人效能。  相似文献   

2.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高等职业教育需要把握尊重教育主体、倚重师资建设、着重课程建设、注重平台建设四个重要问题。常州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在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教育的过程中,突出教育普及,营造传统文化育人环境;突出保护传承,培育优秀传统文化项目;突出创新发展,引培传统文化名师名课;突出传播交流,拓展传统文化国际平台。  相似文献   

3.
连云港地方文化是连云港人世代传承并赖以栖息的精神土壤,为当地高校的育人工作提供了丰富的精神资源。高校要想充分挖掘和传承地方传统文化的重要价值,就必须在挖掘传统文化历史向度的同时充分发挥其审美元素的育人功能。江苏财会职业学院充分利用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活动和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开展了一系列特色育人的实践活动,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在此基础之上,提出了将地方传统文化融入高校育人实践的建议。高校可借助地方传统文化"母乳喂养"高校课程,同时依托大学生社团,开展特色育人的校园文化活动,以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相似文献   

4.
课程思政是新时期党和国家对高校提出的刚性要求。课程思政是中国大学的新的课程观,本质是立德树人,体现了理念与实践创新,体现了综合教育理念、协同育人理念。课程思政建设具有实践基础、现实依据、法律依据和教育学依据。实施课程思政要制定课程育人的价值目标,深入挖掘课程内容的德育元素并恰当融入教学,确定课程思政的评价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大学语文作为高校一门综合性人文素质必修课,是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深沉精神追求和独特审美体系。课程包含的思政育人内容俯拾即是,在培养学生人文素养、继承弘扬传统文化、增强民族自信心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基础性作用。为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育人目标,充分发挥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天然优势,我们急需构建一个完善的课程思政体系。从大学语文课程的教学体系设计、课程思政教学目标设定、课程思政元素的提炼开发、课程思政目标的实现途径、教学结果评价与反馈等5个方面论证了大学语文与思政课程协同育人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为大学语文课程思政体系构建了一个完整实现路径。  相似文献   

6.
为了解决好专业教育和思政教育“两张皮”的问题,课程思政建设需要着力关注思政元素的选择和隐性融入方法。基于电气类专业课程的特点和课程思政的现状,提出从提升教师育人能力、优选思政元素和合理评价体系3个角度开展课程思政教育。以“电路原理”和“自动控制原理”2门专业课程为例,从如何结合学校实际实现价值引领、如何结合课程本身坚定理想信念、如何结合所授知识树立文化自信和如何结合内外资源传授职业规范4个层面,分享了思政元素的挖掘和隐性融入的实践经验。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我国高校隐性课程教育开始着重研究“课程思政”,因此在显性课程中融入隐性思想政治教育元素成为高校教学改革的热门话题。目前我国高校的显性思想政治教育主要围绕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展开,因此将这些思政元素融入显性课程中,发挥出各自的隐性育人功能,引导高校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及价值观。但现阶段隐性思政教育尚处于起步阶段,我们可以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四史”教育等方面入手,将其显性特质转化为隐性属性,为高校显性课程与隐性思政的融合教育研究提供理论和实践上的指导。  相似文献   

8.
在高校积极探索课程思政的大背景下,为促进高校文献检索课程的思政建设,首先分析开展文献检索课程思政应具备的基础,进而提炼出能够融入该课程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包括信息道德教育、信息法律与法规教育、科学精神和创新精神教育等内容。最后通过设计检索案例、设置课程结构和设计课堂教学将思想政治教育元素融入高校文献检索课程,为开展课程思政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高等数学不仅传输数学学科知识,也肩负着思想政治教育的任务.目前各高职院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开展,需从发挥数学大师榜样力量、引入中国古典文化、理论与应用相结合等渠道深度挖掘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育人元素,激发学生爱国热情,培养其思考和动手能力,传承大国工匠精神,准确把握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等切入点,更新教学方法,创新教学模式,重视大学生数学建模比赛,加强高等数学师资队伍建设等手段齐头并进,将高等数学课程思政教学设计与实践贯穿在整个学科教育过程中,探索出一条适合高职院校开展高等数学课程思政的路径.  相似文献   

10.
为促进工程力学课程思政研究的深层次展开,对首堂导论课的思政教学内容进行详细讨论。遵循导论课的内容和特点,选择适合的思政元素,给出思政知识融入课程的切入点和方式。融合思政内容的导论课兼具传承知识和价值引领、育德育人的功能,为后续教学中的思政融入奠定了基础。该研究成果对力学类课程的教学研究具有积极意义,可推广至其他基础力学课程。  相似文献   

11.
为了与思想政治课同向而行,发挥雷达基础课程的育人价值,提出了雷达基础课程思政方法.该方法以岗位能力需求为牵引,以唯物辩证法认识论为指导,制定融入思政元素的多元化课程目标,重构融入思政元素的课程内容体系,创新融入思政元素教学策略,构建多元化的课程评价体系.教学实践表明,本文所提方法能够将学员所学德育知识转化为内在品质,学员德育的增强反哺专业知识.  相似文献   

12.
航空维修专业课程的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且本身蕴含着大量思政元素,根据课程特点和教学内容,提炼素质目标,梳理知识点,将爱国精神、工匠精神、航空精神等思政元素融入到专业课程中,创新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达到良好的育人效果。  相似文献   

13.
课程思政是一种科学、先进的思政教育理念,将思政与各门课程相融合,能更好地发挥协同育人的功能.以概率论与数理统计课程为例,发掘思政融入大学数学课程的教学元素,创新课程大纲、教学内容、教学手段、考核评估体系,进而揭示大学理工科基础课"课程思政"建设的客观规律和实施体系.  相似文献   

14.
为贯彻落实习总书记关于课程思政的重要讲话精神,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各高校纷纷出台实施方案,课程思政建设已经取得显著成效。在国内化工及相关专业化工原理课程的学习中深挖化工原理课程思政元素,在教学过程中,恰当将思政元素融入课堂,加快化工原理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与实践,促进课程思政与专业素养教育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15.
深入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事关新时代党和人民事业发展后继有人的根本大计。调查显示,青年学生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具有比较高的知晓度和非常高的认同度,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而行成效显著。但也存在教师铸魂育人意识不够强、党的创新理论内容融入的针对性不足、教学融入形式有待系统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铸魂育人效果不平衡等问题。应提高教师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的理念自觉,统筹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教学内容的融通,创新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渠道,完善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融通机制。  相似文献   

16.
为促进大学生专业能力与思想品德的共同提升,实现专业学习与思想教育的协同并进,对工程教育认证视域下的“水工程化学”课程进行思政探索与实践。依据该课程教学内容,按照“三全育人”目标要求,深入挖掘思政元素。在课前、课堂和课后“三段式”育人过程中,适时融入哲学素材、学科前沿知识、历史名人事迹、责任担当意识以及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通过有效地组织实施,提高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科技报国、勇攀高峰和恪守职业道德的精神,坚定爱国主义信念和提高中国文化自信。  相似文献   

17.
湖南作为一方红色热土,孕育了代际传承的红色文化——它具有培根铸魂的重要育人功能,在今天高校教育中仍然有不可替代的育人价值。将湖湘红色基因融入设计类课程,有利于丰富设计类课程的育人内涵,以红色文化资源提升设计类课程的育人价值,不但能将学生培养成为知识技能过硬的专业设计人才,更能将其培养成为红色基因的践行与传承者。高校设计类课程专业教师要对教学模式进行探索改革,使红色文化资源与设计类专业学科知识有机融合在一起,在设计类课堂中立体化、形象化呈现,给学生带去思想和精神上的浸润,促进思政和专业教育协同提质。本文围绕湖湘红色基因融入设计类课程的教学路径展开了探究,探讨了湖湘红色基因融入高校设计类课程的原则方式以及路径,以期为优化设计类课程教学改革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8.
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培养能担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实现立德树人、"三全"育人的目标,有必要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以下简称思政教育)进行创新。"艺术+思政"协同育人具有落实高校立德树人目标,满足大学生精神文化需求,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重要价值。艺术形式所具有的形象性和渗透性、思政教育与艺术教育目的一致性以及新媒体平台的发展,为"艺术+思政"协同育人模式的构建提供了可行性。高校可通过对课程协同、载体协同、育人主体协同和育人环境协同达成"艺术+思政"协同育人目标。  相似文献   

19.
课程思政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本质要求,是体现高职院校育人为本理念的现实需求,是实现学生全面发展的关键路径。高职院校担负为国家输送具有工匠精神、德才兼备人才的重任,是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培育主阵地。因此,围绕高职院校课程思政的具体实践策略,构建了“两法四维”实施模式,即利用“思政目标设定”方法和“思政元素融入”方法,从科学系统设计、动态发展评价、师资素养提升、保障机制健全四个维度,实现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的交融互促、同向同行。  相似文献   

20.
构建大思政体系,关键在教师,思政名师团队的建设成为其首要任务。在全面推进“大思政”育人格局的背景下,思政教学创新团队建设的守正与创新尤为重要。团队建设既要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保持立德树人的定力,促进思政课教师专业发展,提高思政课教育教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又要在组成结构、运行机制、重点任务、团队文化和建设成效等方面进行创新,达成团队建设目标;既要在课程思政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机制建设与实践方面做出成效,促进各类课程与思政课程同向同行,也要引导非思政课专业教师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落到实处,构建思政大课堂的综合教育理念,形成“大思政”育人新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