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通过齐齐哈尔市双阳河干流水生态治理实验研究,创新河流污染治理模式,在干流上游水域选取试验段,以碳纤维生态带(碳素纤维生态草)工程技术开展实验研究,力求通过实验,得到改善流域河道水质、提高水质净化能力和生物生态修复效果的生态治理措施方案。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黑臭水体治理投加菌剂易随水流飘散的问题,本文利用碳素纤维生态草对微生物菌剂固定挂膜,并通过原位围隔试验,探究微生物菌剂联合碳素纤维生态草处理黑臭水体的效果。试验结果表明:协同处理组的COD、浊度、TN、NH+4-N、TP的削减率分别为85.8%、75.2%、86.3%、90.8%、53%,DO从0.15mg/L恢复至5.8mg/L,水质状况显著改善。与单挂生态草试验组相比,协同处理组的成膜时间缩短3~5d,膜增重显著,生物膜形态较好;协同处理组水体环境微生物多样性增加,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丝状菌(Filamentousbacteria)等益生菌在水体中出现,霍乱弧菌(Vibriocholerae)、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等致病菌大量减少。试验证明,生态草协同微生物菌剂可加速黑臭水体净化,促进水生态稳定。  相似文献   

3.
2006年春末夏初,引滦于桥水库菹草爆发,对供水水质和供水渠道运行安全造成严重影响。作为天津市唯一的饮用水源地,于桥水库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工作至关重要。为了有效地控制菹草的大面积爆发,该文重点对富营养化发生机制、菹草的生态习性及在引滦水域的发生特点进行研究,结合于桥水库水源地的实际情况,提出了该水库草型富营养化控制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4.
太湖五里湖生态恢复的理论与实践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在针对太湖五里湖水质严重污染和生态严重退化的情况,从分析浅水湖泊生态恢复的理论入手,提出生态恢复过程中控源减污、生境改善、生态重建、稳态调控的四个关键步骤,评价了西五里湖生态恢复示范工程的效果,计算了示范工程区水生植物覆盖度和生物多样性指数,指出达到景观要求的草型清水稳态湖泊还需要一个漫长的演替过程。  相似文献   

5.
莆田市东圳水库库区水环境生态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从水源地安全入手,坚持山水林田湖草是一个生命共同体,针对东圳水库库区水环境存在的问题,因地制宜实施东圳水库库滨带生态修复、入库河流生态治理、水资源水生态保护等,强化司法监督管理,全方位改善库区生态环境,提升水库水质,保障饮用水源地安全。  相似文献   

6.
新乡市打造山水林田湖草一体化生态城,合理的水资源配置、科学的水资源保护对确定未来城市景观生态格局、产业发展及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文章立足生态城发展目标与需求,建议从5个方面保护水体环境、确保水质达标。  相似文献   

7.
以济南市腊山分洪河道试验段水质为研究对象,开展河道生态治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曝气充氧—碳纤维生态草技术激活河道土著微生物修复黑臭水体,设备运行34 d后,河道水质指标DO、ORP较治理前分别增加了46.8%、55.63%,TP、CODcr及BOD5去除率分别为35.07%和49.36%、50.11%,ORP始终维持在较高水平,NH4~+-N、TN及CODcr、BOD5均有突破前值。  相似文献   

8.
黄河水量调度对增加敏感水域水量,维护基本生态的改善水质恶化的局面将具有重要作用。应充分利用水利工程,采取断面最小下泄流量控制、加强水质监测等多种措施发挥水量调度对水质改善和生态保护的作用。同时,要认识到水量调度在改善水质和水生态方面所受到条件的制约,降低人们思想和行动上的不合理期望,减少对水调的依赖,促使社会采用各种手段,加强水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从根本上解决水质和生态问题。  相似文献   

9.
针对目前黑臭河道污染的紧迫现状,通过研究金鱼藻及苦草对流动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探究在河道中构建原位生态修复系统以净化水质的可行性,并讨论了HRT及DO与污染物去除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HRT为24h时金鱼藻去除率较高,对COD、NH3-N、TN及TP去除率分别达到75.81%、81.63%、77.09%及74.46%;HRT为24h时去除效果显著优于HRT为12h时;HRT与DO是限制生态修复系统水质净化能力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及其集成化策略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如何选用和集成适宜的技术实施污染河流的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以及如何评价其工程措施的效果,是污染河流治理实践中面临的难题。分析了我国河流水质污染及生态破坏的现状、特点及其成因,总结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国内外研究进展。并对各种技术的特点及其对不同类型河流的适用性进行了剖析。探讨了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技术的选择原则与集成化策略,在分析我国北方河流的物理结构与生态特点的基础上,提出了以生物/生态技术为核心的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综合技术方案。还就污染河流水质净化与生态修复工程效果的评价方法和健康河流评价指标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1.
水环境数学模型研究进展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水环境数学模型的研究按照时间可以划分为三个阶段。对每个阶段的特点和发展情况进行了详细叙述。阐述了水质模型在水质预测、水质规划评价、水环境容量计算和水质预警预报中所起的作用,以及在国内外的实际应用情况。介绍了当前国内外在各个发展方向上的研究进展,说明水质模型未来的六个发展趋势:新模型的开发,不确定性水质模型的研究,水质模型与“3S”的结合,多介质环境生态综合模型,人工智能和水质模型的结合,地下水和地表水转换的水质模型。  相似文献   

12.
在分析生态补水对水环境影响的基础上,从水文、水力、水质角度提出改善效果评价体系,具体的评价指标包括生态补水量系数、重要节点补水效率、换水周期变化率、区域水质改善度;以常熟市生态补水试验为例,分析评估了生态补水对水环境的改善效果。结果表明,该指标体系能够为优化生态补水方案提供定量化基础,同时指导不同连通调水模拟方案间的优选分析。  相似文献   

13.
海河流域河道外生态需水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水土流失是海河流域较为突出的生态环境问题之一。经对比研究发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会通过影响洪充量,土壤侵蚀量等因子,进而改变水土流失的状况。从提高植被覆盖度尤其是低覆盖度草地植被的角度出发,定量研究了为改善流域水土流失状况河道外生态需水的具体数额,得出海河流域现状年河道外生态耗水(降水)385亿m^3。另外,为改善河道外生态环境状况将低覆盖度草地提高地提高至中等覆盖度水平,则需要增加生态需水12.5亿m^3。  相似文献   

14.
大黑汀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及下游引水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探究大黑汀水库2017年养鱼网箱拆除后水质特征,于2018年分季节采集水库表层和分层水样分析水库水质时空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大黑汀水库表层水体总氮在冬季最高,总磷在夏季最高,硝态氮是溶解性无机氮中的主要成分;大黑汀水库总氮、硝态氮、总磷和磷酸盐质量浓度总体上都表现出上游最高、中游次之、下游最低的空间分布特征,氨氮和亚硝态氮则相反;垂向上主要表现为夏季总磷质量浓度底层大于表层,与温跃层及溶解氧水平有关;养鱼网箱拆除后显著降低了水库总磷和磷酸盐质量浓度,氨氮质量浓度也显著降低,总氮和硝态氮质量浓度无显著变化;氮磷比表明磷是该水库水体富营养化的限制因子,因此养鱼网箱拆除能有效控制该水库富营养化进程;根据水质时空分布特征,下游引水应避免在冬季取水,引水高度上应选择从坝前中层水柱取水。  相似文献   

15.
为了综合解决乡村河流微污染问题,文章以上夹河退水渠河道微污染水体为对象,以净化能力强且观赏性较好的9种水生植物为试验供试植物,构建了单一植物型生态浮床,研究了植物型生态浮床对水体中氨氮(NH4^+-N)、总磷(TP)、化学需氧量(COD)等指标的去除情况,结果表明:9种植物生态浮床对乡村微污染河道水体中污染物的去除率有一定差异;其中,象草、芦苇、水葫芦对NH4^+-N去除率较高,分别为54.58%、61.04%、67.50%;黄菖蒲、美人蕉、水葫芦对TP去除率较高,分别为83.93%、86.26%、89.17%;黄菖蒲、风车草、水葫芦对COD去除率较高,分别为31.82%、31.83%、33.39%;该研究能够为植物型生态浮床技术在今后乡村微污染河流中的应用提供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6.
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在景观污染水体治理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生物治理与生态修复技术对昆山市环城北路景观池塘水体因富营养化、流动性差等引起的黑臭现象进行治理。治理后TN、TP的去除率均超过85%,水质达国家地表水Ⅲ类水标准,水体透明度达1.28 m,生物多样性增加,景观效果显著改善。结果表明,生物-生态修复技术对没有或仅有少量污水排入的受污染景观水体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17.
石头河水库是关中重要的城市水源地。介绍了水库库区水土流失的情况,分析其原因,并提出了有效防治库区水土流失,提高水质,改善生态环境,提升水库景观效果的林草措施及技术方案。  相似文献   

18.
南水北调中线来水主要作为北京市生活饮用水源,水质安全决定调水成败.长距离输水存在水质风险,分析了南水北调中线潜在的水源地水质风险、输送过程风险、突发性水污染事故及水质差异影响等风险.在此基础上,提出构建水环境监测网络及预警体系,建立健全突发水污染事件预案及应急处置体系,提高抵御灾害及应对突发水污染事件的能力;加强本市调蓄池库水生态环境建设;加强外调水与本地水适应性生态研究等输水水质安全对策,以保障南水北调调水水质安全和水生态安全.  相似文献   

19.
再生水回用于水体的富营养化及其景观修复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随着北京、天津等中国大城市淡水资源的紧缺加剧,再生水已成为城市景观用水的重要的水源之一。以再生水为补水水源的城市水体比天然河流、湖泊更容易发生富营养化问题。因此,保障水体水质达到相应的功能要求,研究水质净化与维持的方法和技术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采用景观修复手段防治水体富营养化具有生态可持续性的优点,而且维护成本较低,并能创造充满野趣的生态景观,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本文探讨了人工湿地技术、水体系统优化设计、水生生物调控技术等景观修复措施的应用,从源头补水处理,景观水体系统合理设计,景观水质、效果控制和维护三个方面入手,改善再生水回用的富营养化状况,重塑自然生态的水体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