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每一种艺术的诞生都会经历萌芽、发展、修正、繁荣等几个阶段,在时代的巨变中衍化自身,紫砂陶艺正是一门这样的艺术,其从原本单纯的日用陶器,发展形成了当今门类多样,变化万千的集观赏与实用于一身的工艺美术品。并且这种变化远未停止,还在不断的向前发展和优化。在这个过程中,不断的融合周围新的元素,尤其是时代所带来的天然气质,及至今时今日,已经成为了一种可以承载时代潮流,人文印记,反映民族文化传统的优良载体,其能够通过形体微妙的变化综合 相似文献
2.
在紫砂艺术创作中,对于各种现实造型的塑造自古就有一套成熟的经验,其中就有对没有具体形态事物的塑造,用有形塑无形,紫砂经典"风卷葵壶"就是这样一件作品,通过事物对无形之物的反应从侧面将无形的风塑造成形,作品"大风"的制作也是由此阐发,将对于"风"的理解融入到了作品造型之中,表现出独特的形体韵味。 相似文献
3.
紫砂壶起源于北宋,至今已有几百年的历史,它因饮茶方式的改变而诞生,满足了人们由煮茶法到泡茶法方式转变的需要,在观赏性上它又经过了由古朴到华丽,复而返璞归真的过程,满足了不同时代下人们审美的变化,可以说它始终在与时俱进,与人们的生活相互交融.本文以紫砂壶"一鸣惊人"为例,浅谈其艺术特征. 相似文献
4.
宜兴紫砂的设计制作要求独特,总的来说,设计的器型要体现紫砂的古朴、精巧,色泽要柔和、温润,同时要便于抚握、把玩。一把壶要做到百看不厌、百用不烦,与主人有一种知己、相亲的感觉,那就是好壶了。 相似文献
5.
6.
7.
紫砂艺术作为陶瓷艺术中一种特殊的艺术,以其得天独厚的材质工艺绽放于民族艺术之林;竹在民族精神与文化中被寄寓着高尚坚贞的情操,历代无数文豪艺人为竹而痴迷,苏轼曾言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竹形在紫砂艺术中的运用由来 相似文献
8.
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博大精深,为紫砂艺术创作提供了不竭的源泉.陶艺家创作出来的紫砂作品是艺术史、文化史的一部分.紫砂壶的艺术价值需要传统文化的滋养,离开了中国传统文化沃土的滋养,紫砂壶的创作必将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本篇以紫砂“鱼跃壶”为例,谈谈紫砂壶器所蕴含的传统文化意义. 相似文献
9.
10.
11.
<正>紫砂塑器又称"花货",是取材于自然界的瓜果花木、虫鱼鸟兽等模似自然形体的造型,或是在方、圆等几何形体上进行堆、雕、捏、塑等装饰的壶艺,品种繁多,名家辈出,精品佳作流传至今。塑器是紫砂艺苑中的一朵奇葩,也是较早出现的一种壶器。明代紫砂塑器鼻祖供春的"树瘿壶"便是到目前为止所能见到的最古老、最完美的紫砂塑器,其形体取自大自然古老的银杏树的树瘿,壶身呈现七凹八凸的树皮纹理,壶嘴、壶把自然胥出,妙趣自然天成,被世人称颂为"脱尽人巧殊众工,神 相似文献
12.
纵观宜兴紫砂数百年的发展史,不同的时代,不同的人文环境,有不同的表现形式,不断地被熔炼、升华的壶艺文化独树一帜并流传至今。 相似文献
13.
紫砂壶是我国独有的传统陶瓷工艺,具有非常珍贵的艺术价值,同时亦是我国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融合了各家所长,集中反映了文化的深厚底蕴,折射出壶艺的妙趣灵光。 相似文献
14.
宜兴紫砂壶造型千姿百态,色泽淳朴古雅,表现形式独具匠心,手工工艺精美绝伦,以独特的泡茶功能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广誉海内外。本篇以紫砂“生机无限”茶具为例,谈谈紫砂壶具的文化蕴意。 相似文献
15.
16.
随着科技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紫砂壶作为泡茶首推利器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喜爱,它的功能强大,除了拥有强大的实用功能,还有着千姿百态的造型和丰富的文化内涵。勤劳智慧的紫砂手艺人一直默默致力于发扬紫砂文化,在科技日新月异发展的今天,紫砂壶不管是造型还是其它方面都在不断完善,更加贴近人们的精神需求,它的造型和艺术形式都满足了人们对饮茶茶具的需求。本文将重点分析紫砂壶作品"提铎"的泥料选择和造型款式,向大家展示紫砂文化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7.
紫砂是我国江苏省宜兴市一带的特产,是极其珍贵的矿物材料,有“价埒黄金”、“人间珠玉安足取,岂如阳羡溪头一丸土”之说。在宜兴紫砂器中,最受称颂的是紫砂茶壶,紫砂茶壶所泡香茗“盛暑越宿不馊”、“不夺茶味”,很受人们喜爱。 相似文献
18.
紫砂壶往往蕴含着哲学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紫砂文化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品鉴紫砂壶需要融会贯通儒道释思想,陶冶情操,升华境界。 相似文献
19.
历史文化是紫砂艺术创作最好的源泉,在古老的器物中包含着形体之美与创造的智慧、文化的结晶,能够承载时代性以及文化性的紫砂创作能够最大限度的引入这些美的元素,带来不同时代气息的创新之作。 相似文献
20.
春秋楚国陶朱公兴陶蜀山、北宋苏东坡松风竹炉,提壶相呼的东坡提梁壶传说、明代供春树瘿壶流传史载、南京明朝司礼太监墓葬吴经提梁壶文物出土考证、曼生十八式陈氏传承……紫砂文化继承创新、一脉相承,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明太祖朱元璋废龙凤团茶,兴花茶(散茶),茶具随之兴起,宜茶的紫砂茶具创作技艺日趋成熟。文人的参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