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手艺人里有网红吗?他们是如何成长起来的?成名之后,他们如何将知名度变现?你为什么学手艺?你考虑过自己会为学手艺放弃什么吗?把手艺学到手之后,你准备做些什么?宋宫均把玩着自己最新的竹编作品,又开始思索起师傅的3个问题。王师傅说:"竹子不金贵,可贵的是手艺。要挣出一口饭、挣出一片名声,靠的全是竹编人的一双手。"不过,现在还用竹编制品的人早就寥寥无几了,即使他已经把师傅的细丝竹编学到了手,在业内已经  相似文献   

2.
<正>搞不定的甲方、断掉的资金链、被剽窃的创意……创业艰难,手艺江湖里的各种危机该怎么应对?或许是机缘,或许是因为宋宫均从师父那里学到的细丝竹编,5年前还是斗虾一个萌新主播的宋宫均突然一夜爆红。视频的点击量和转发量飙升到十几万,微博和公众号的粉丝数几乎能和一个小明星等同。粉丝量给了宋宫均一个机会,一个让他的竹编产生经济价值的机会。  相似文献   

3.
为了让普通人更能体会到竹编的美妙与乐趣,《中华手工》联合手艺网、嘉兴竹艺品牌"竹芸工房",共同推出了"百工小匠,编织童心"竹编手工体验系列活动。第一站,便落户在了"育想家艺趣中心"。  相似文献   

4.
竹中有玄机     
<正>iPhone壳、提篮、竹屐、菜单……大禾的竹制品不仅精致巧妙,还处处暗藏玄机。竹子能做成什么?是竹筷、竹席,还是竹篮?走一趟台湾南投竹山经营近30年的大禾竹艺工坊,你会惊讶于竹子还能制成3C数码配件、精美餐具,甚至成为令人把玩的玄机盒。第1号玄机竹盒,让德国宾士汽车的工程师也一筹莫展;第17号玄机竹屐,让人永远不知道你的私房钱藏在哪里;第19号玄机象棋,让你在楚汉对峙前先给敌人撒下烟雾弹……从早年的实用生活品,摇身成为极富个人品味的收藏精品,古老的竹子产业,在大禾主人刘文煌手中,玩出了新生命。  相似文献   

5.
动态     
《中国搪瓷》2011,(6):10-10
01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再现4月9日,曾六进故宫、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修复紫禁城"倦勤斋"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在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了他从业50余年来也是东阳竹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这次名为"见证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竹编精品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展中的第一环,共展出何福礼各类获奖作品45件。这只象是何福礼"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这一赞誉的见证。将整根竹子通过数十道手工工序,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大象,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6.
动态     
《中华手工》2011,(6):10
01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再现4月9日,曾六进故宫、用炉火纯青的技艺修复紫禁城"倦勤斋"的中国竹工艺大师、东阳竹编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在中外首工美术馆举办了他从业50余年来也是东阳竹编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个人作品展。这次名为"见证乾隆御书房的手工奇迹"竹编精品展,是文化部中外文化交流中心主办的国家级非遗传承展中的第一环,共展出何福礼各类获奖作品45件。这只象是何福礼"把竹子变成大象的魔术师"这一赞誉的见证。将整根竹子通过数十道手工工序,编织出栩栩如生的大象,令人惊叹。  相似文献   

7.
在紫砂壶的造型塑造有很多关于竹的题材创作,其中既有对竹子自然形态的模拟也有竹子外形的再塑造,其中"竹编"造型就是一个非常有特点的紫砂竹题材,这种造型融合了劳动人民的智慧,充满了生活的气息,将积极向上的意蕴融汇其中。  相似文献   

8.
要成为业内精英人士,还是得拜在大师门下,跟着大师学习技艺、气度,琢磨窍门、韵味。要想学到一门技艺的精髓,仅靠网络学习和与达人厮混是不够的,必得拜到一位高人门下,悉心听从师傅的教导,聆听师傅的告诫,学习技艺的精要,了解技艺的文化内涵,更重要的是,跟着师傅学习如何做一个手艺人。可是,找谁学?学什么?如何学?在这个快速、浮躁的社会,能静下心来学一门手艺的人  相似文献   

9.
中国是文明古国,已经有着上下五千多年的历史文化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到处都是竹子的踪影,从古至今有多少文人雅士都喜欢竹,喜欢用竹来自我比喻,比如诗人白居易的诗句中就表达到:"竹似贤,何哉?竹本固,固以树德……竹性直,直以立身……"。中国著名的历史学家陈寅洛先生就认为竹文化是中国文化之一;国外也有著名学者进行过研究,也认为竹子文明可以代表中华文明。竹子一直都是品德、品行的代表,为人要像竹子一样,拥有竹子的品德与坚韧不拔的精神,就能成为谦谦君子,与圣贤者一般。这种竹文化的思想尤其是在古代是深受文人阶层的喜爱与追赶的,在明清时期更是达到了高峰,随着明清时期紫砂的盛行,竹文化与紫砂文化也有了密不可分的联系,也与当时的文人雅士们有着深刻的关系,这也就是经过了几百年,竹文化依旧盛行为紫砂创作元素题材的原因了。  相似文献   

10.
编竹四十载     
我叫金建民,今年60岁,从12岁开始,不算在海宁给人当司机的10年,做竹编正好38个年头。小时候,隔壁住着一个打竹子的老头,我没事就往他那里跑,一连好几个月,他看我这么有耐性,就收我当了学徒。我觉得一个人干什么活也是一种缘分,大毛竹与我也有一种缘分。那时候,东西坏了肯定是要修的,舍不得丢。修理也有讲究,不像现在修理篾器太随便,上色就  相似文献   

11.
正造型多变的紫砂陶艺是中国优秀的传统手工艺术,独特的紫砂矿料,孕育出了多姿多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如砂如玉的肌理效果闻名海内。在众多的紫砂器中,经常会见到将竹子作为创作题材的作品,其中有许多已经成为历史上不可磨灭的佳作经典,如清代邵大亨所做的"太极八卦一捆竹"近代的"高风亮节壶"等,竹子与紫砂壶可以说结下了不解的缘分,眼前的这件"竹编石瓢"壶就是将竹编造型与传统的石瓢壶组合起来,一件主题鲜明的  相似文献   

12.
竹有凌云意,竹有君子心,或许竹的萧瑟幽绝更贴合当下东阳竹编的状况,清幽、偏安,却不攀附、谦逊……2004年,故宫启动建国以来规模最大的修复工程,工作人员意外发现尘封几十年的倦勤斋,内部装潢集绘画、木雕、玉雕、织绣、竹编于一体,尤其是大面积的竹编营造出低调的奢华,为宫内其他建筑所罕见。不多久,所有工种修复人员均已找到,唯独竹编技师没有着落,只因其竹编非同寻常,尤其具有"竹象牙"之称的竹簧器物,制作技艺在民间已近失传。最后只有一个人勇揭"皇榜",并目通过专家组考核,进入故宫修复竹编。这个人,是东阳竹编的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何福礼。  相似文献   

13.
"潘壶"是紫砂壶器中的经典款式,它小巧玲珑却古朴大方,代表着父母对女儿出嫁时的祝福,又有对未来的美好祝愿,"潘壶"自诞生起便成为一代传承之经典。在"潘壶"的基础上以竹编装饰,为此款紫砂"竹编潘壶"的特色。此壶通身是竹,竹子编排的外形细密精致,实在让人赞叹不绝。  相似文献   

14.
竹之用     
竹,生长能力强,短短几年便漫山遍野,面对浩瀚竹海,如何利用是关键。如今,人们生活中充斥着各种快消品,大家已经习惯被工业化产品包围,很少有人能静下来,留意手艺,关注精神……古人咏叹的竹之气节,在日常生活里渐渐淡去。2010年5月,本刊曾经做过一期关于竹的专题,转眼便是五年时间。在这五年里,有许多优秀的设计师、手艺人、企业同竹子一样,噌噌地成长着。他们认识到竹的可塑性,也看到竹子的快速再生能力,比木材更环保,他们带来对竹这种材质的新认识,设计出更符合现代审美的日常用品。本期专题,我们再次为您呈现关于竹的故事,关乎产业,关乎人,也关乎你我的生活。  相似文献   

15.
资讯     
<正>金属的竹语设计师檀寅莲在深入了解和研究传统竹编工艺后,设计了一组由坐具和灯组成的家具。金属和竹编的搭配将现代的设计理念、工业化材料与传统的手工艺、天然材料相融合。两种材料相互取长补短,坚固的金属弥补了竹编脆弱易损的缺陷,而竹编又为冰冷的金属材料带来了一丝温暖、传统的生活气息。她把作品取名为"简",意为把竹这种天然材料和竹编工艺带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中去。  相似文献   

16.
正在自然家的工作室里,竹灯散发出暖黄色的光,印在自墙上,安宁、舒适。一盏名为"千层"的竹灯,以寺庙里的盘香为创作灵感,将竹子柔软的特性表现得淋漓尽致;瓷胎竹编,这项传统技艺被融入现代设计,深受人们欢迎;"UFO"竹灯,用竹丝搭出立体结构,售价上千元。新设计的注入,不仅使传统竹艺制作在形态上得以改变,经济附加值也显著提升。  相似文献   

17.
竹编亮起来     
当章俊杰邂逅竹编,思绪万千。在为传统工艺担尤的同时,他发现了竹编那无以替代的质朴美感,将传统运用于设计的想法油然而生。在学生面前,他是一名大学教师:在手工艺人面前,他又是产品设计师。章俊杰在教书的同时,还专门从事产品设计,"素生SOZEN"就是他在2011年创立的品牌。那时,章俊杰开展了一个竹材质的研究项目,对象为杭州及周边的细丝竹编。随着研究的深入,章俊杰发现传统竹编费工费时,外  相似文献   

18.
刘园 《中华手工》2014,(10):96-97
<正>在农村,手艺也被叫做‘活路'。虽然其现状不容乐观,但是办法总比困难多,得有人潜下心来思考、行动。这需要的不仅是对手艺的情结,还需要一颗跟农村、农民一起跳动的心。现实远比想象中残酷,这不仅适用于描述小说,还适用于某些手艺。这些手艺,在摄影师和文艺青年的描述中,诗意横生,仿佛仅靠这些诗意,亦或说留恋,就能让手艺回舂。事实并非如此!有些手艺早就形成一地产业,全村男女老少都靠其吃饭  相似文献   

19.
<正>自古文人多爱竹,并赋予它一个雅号"此君"。东坡诗云:"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宜兴有"中国第一竹海",还有得天独厚的黄龙山紫砂矿源,紫砂壶和竹制品(如竹床、竹凳、竹席、竹匾等)家家都有。上世纪八十年代,宜兴紫砂陶人又将竹文化与茶文化融为一体,开拓出了一个新的"不可一日无此君"的高雅境界,以及一款俗称竹编壶(也称竹篓壶)的新宠而广受青睐。然而紫砂竹编壶制作难度大,耗时费工,因而许多艺术  相似文献   

20.
《粘接》2013,(4):15-15
曾听过这样一则故事,一位服装店老板收了两个徒弟。大徒弟聪明能干,师傅教的一点就通、一看就会,很快掌握了裁剪、缝纫等全套技术;小徒弟心灵手巧,但有点不安分,常常对服装设计提出一些奇思异想,弄得师傅哭笑不得。几年后两个徒弟都出师了,大徒弟自己开了个服装店,小徒弟则去了大城市打工,一直没有音讯。又过了若干年,大徒弟的手艺超过了师傅,成了小有名气的服装师傅,服装店生意也比较稳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