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气候变化是当今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全球性问题。水资源是全球气候变化最直接和最重要的影响领域,全球气候变化将直接威胁到防洪、供水、粮食、生态和能源等与水相关的安全问题。2010年4月8日,由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与瑞士发展与合作署(SDC)联合主办的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安全高级圆桌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旨在促进相关部门、行业及相关组织通力合作,采取一致行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挑战,保障中国的水安全。国务院相关部委、10多个国际组织的官员和专家以及科研院校、企事业单位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共100多人集聚一堂。全国政协副主席张梅颖出席会议并致辞。水利部部长陈雷出席会议并作《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着力保障中国水安全》的主旨发言。会议共设4个主要议题:节能减排与气候变化,气候变化对中国水资源的影响,气候变化与防洪安全、饮水安全、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应对气候变化与水资源综合管理等。会上,众多专家围绕全球气候变化与中国水安全展开了热烈讨论,从科技应对、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等不同角度强调保障水安全必须正视气候变化的事实,尊重自然规律,增强水资源工作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加强水资源系统应对气候变化的响应性,努力将气候变化带来的负面外部性降到最低程度。全国人大财经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球水伙伴中国委员会主席汪恕诚在总结发言中表示会议取得了丰硕成果:明确了保障水安全是应对全球气候变化的重要领域;表达了加强合作与交流、促进应对气候变化保障中国水安全的强烈愿望;增进了理解和共识,促进了合作;增强了公众应对气候变化保障水安全的意识。本刊专题整编了部分领导、专家的观点,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2.
建国后,尤其是改革开放30年来,我省水土保持事业快速发展,对改善燕山、太行山尤其是环京津地区的生态环境,促进山区经济发展,改善当地群众生活生产条件,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我省水土流失状况不容乐观,生态环境相对脆弱,建设沿海经济社会发展强省、建设生态河北对水土保持工作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我们要认清形势,更新观念,处理好人工治理与生态自我修复、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组织领导与农民参与的关系,推动水土保持工作顺利开展,促进水利事业又好又快发展。  相似文献   

3.
从构建广东省人与自然充分协调的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系统出发,针对水土资源开发的突出问题及其差异性,结合区域发展的不同特点和要求,提出水土保持和生态环境建设原则、目标,按流域、分区域,突出重点治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以及建设项目水土流失预防监督、水土保持监测网络及信息系统的若干思考。  相似文献   

4.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是正确处理人类与自然界相互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新时代,我国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在对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与水利现代化建设关系分析基础上,阐述了水利现代化建设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重要意义,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包括一条建设主线、两大战略目标、三个重点对象、四条基...  相似文献   

5.
邻水县严格按照国家水土保持工程技术规范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要求,遵循“人与自然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的指导思想,以“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建设秀美邻水山川,致富一方农民百姓”为目标,坚持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打造出水土保持精品工程,有效地改善了治理小流域的生态环境。把水土保持工程作为农村、农业、农民发展经济的基础和载体,采取部门投入、业主引进、群众筹资等方式集聚资金。以发展经济果木林、生态旅游林和种草养畜为重点,集中水土保持、水利和国土整治等工程项目.合理布局.连片治理。寓开发于治理之中。  相似文献   

6.
李昭峰 《山西水利》2009,25(5):85-86,88
水是生命之源,河流是人类文明进步的摇篮。水与人类社会的发展息息相关,千百年来,人们在认识水、治理水、开发水、保护水和欣赏水的过程中,留下了丰富的精神产品,领悟出许多充满智慧的哲学思想。在河流治理过程中,建立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经济社会运行规律的合理的系统,要求其内部自然结构、经济结构与社会结构相互促进,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统一,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处,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保障经济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体现了人与自然的相互依存关系。  相似文献   

7.
资源水利的治水思路自1999年3月汪恕诚部长在中国水利学会年会上提出以来,以其丰富的内涵、扎实的理论基础、与时俱进的本质特征,不断地指导全国的治水实践,并在实践中得到完善和发展。全国各地治水实践由此发生了一系列重大变化.水利工作呈现出朝气蓬勃、生机盎然的大好局面。本文通过学习汪部长关于资源水利治水思路的一系列重要论述,结合新的治水思路的产生、发展过程以及在治水实践中的应用,力图阐明资源水利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并从系统论、实践论、方法论等方面理解资源水利的内涵和本质,为全面、深入地理解、把握资源水利的治水思路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8.
<正>各有关单位:"生态文明建设"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生态水利是二十一世纪人类文明进步和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对水利提出的必然要求,也是水利发展建设的最高目标。为了研究、探讨在河道整治中遇到的技术问题,改善水环境及河道沿岸生态环境治理,从而实现河流生态可持续利用,为培养和提高生态水利规划、设计、建设、管理方面的人才。  相似文献   

9.
伴随经济社会的迅速发展,以及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提出,新时期的治水思路中提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理念。“人与自然和谐”指的是人与自然的相拥、相惜和相爱,人作为社会活动的主体,同时也作为改造自然的核心力量,在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的过程中具有关键性的作用。现代生态环境问题所具有的综合性的特点告诉我们,人类在解决生态环境问题、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上再也不能采用机械的分析方法了,而应该采用科学辩证的方法。只有科学辩证的方法才能真正帮助我们找到解决  相似文献   

10.
以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理念指导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分析珠江流域水资源管理的基本特点,提出流域机构要落实流域管理的职责,构架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公共政策框架和管理制度,发挥河流的代言人和水资源的保护神作用,创新治水制度,同时重视治水制度建设,探索水资源的补偿机制,研究水利水电工程建设对移民和生态的影响,逐步建立流域水资源管理可持续利用的市场机制,加大构建公共参与和民主协商机制力度。  相似文献   

11.
水利现代化是全面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键,厘清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和实施路线,是目前亟须解决的课题。在深入剖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的基础上,分析了水利现代化建设需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提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水利现代化建设体系框架,从理论、技术、工程、投资、制度、监控、管理、服务等8个方面详细介绍了其主要建设内容;将水利现代化建设分为准备工作阶段、快速发展阶段、不断完善阶段3个阶段,并绘制了水利现代化建设路线图。  相似文献   

12.
生态文明建设的提出为水利风景区发展带来新的机遇,生态文明理念对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意义重大而深远。在对生态文明理念对于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意义进行探析的基础上,提出了水利风景区建设的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发展原则,在运用生态文明理念加快水利风景区建设方面提出了具体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刘宁 《中国水利》2007,(4):13-17
简要概述了我国水工程建设的进展情况,归纳了当前对水工程的主要看法,阐述了当前水工程建设的趋利说、趋害说的观点以及对水工程建设理念的新探索,提出要树立科学发展观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念,正确把握水工程建设的定位,科学选择与评价水工程目标,建设人与自然和谐的水工程。  相似文献   

14.
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是新时期水利现代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农业现代化的具体实践。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作为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一种先进理念,是实现灌区水利现代化的重要战略指引。在深入探析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理念和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基础上,构建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框架,包括六条基本原则、四大建设目标、五大体系布局和八项主要内容;并在河南省广利灌区开展了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初步探索,进一步明确了灌区水利现代化的建设目标与主要工作内容,为灌区水利现代化建设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5.
水生态文明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是当前流域水生态文明建设的主阵地和根本措施。根据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的新理念,明确了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建设的基本思路,提出了流域水生态环境治理的8项任务。  相似文献   

16.
同志们:举世瞩目的党的十七大刚刚胜利闭幕。水利部党组组织学习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进一步明确了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对新时期水利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要求坚持以人为本,把解决民生问题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人与自然和谐,把促进生态文明建设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坚持水资源  相似文献   

17.
要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一必须对作为自然资源重要组成部分的水资源进行科学利用、合理规划。本文在分析飞来峡水利枢纽管理与区域社会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的主要矛盾基础上,提出把飞来峡水利枢纽适当抬高运行水位,分为枯水期和丰水期两个期间的蓄水调度方案的初步设想,并相应采取行政、工程、技术和经济等措施,力求更加科学合理利用有限的水资源,促进区域内人与自然的和谐,推动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相似文献   

18.
人类社会正在进入--生态文明时代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人类社会发展到21世纪的今天,正在大踏步地进入一个新的明时代:生态明时代。关注自然,关注生态,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我们这个时代显的标志。生态明时代有着自身的特殊规律和要求。人类只有正确认识这些客观规律,才能很好地顺应历史的潮流;只有在客观规律面前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抓住人与自然关系中的主要矛盾,解决主要问题,才能争取发展的主动。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水利工作面临4项任务,即解决我国面临的洪涝灾害、干旱缺水、水土流失和水污染严重四大问题。这些问题表面上是水对人的伤害,但本质上却是人对水伤害造成的后果。因此,在防止水对人伤害的同时,更要注意防止人对水的伤害。破解中国水的四大问题,最核心的理念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相似文献   

20.
生态型山地城区的水利建设一直备受关注,本文以沈阳农业高新区水利工程建设为例,通过分析提出现代水利、生态水利、可持续发展水利等先进理念,进一步明确水利建设在生态型山地城区发展中的重要作用,完善农业高新区的生态环境和投资环境建设,最终达到提升生态型山地城区竞争实力的目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