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哥窑瓷一直以文化底蕴深厚和开片艺术独特著称,为瓷器艺术和人文精神的象征,体现型制端庄、风格清雅俊秀、纹饰自然的美学品质。文章在哥窑窑址确立、哥窑瓷审美、哥窑烧制技艺研究等三方面进行探讨,对研究和烧制哥窑瓷器之人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2.
龙泉窑月白釉瓷亦称哥窑月白瓷,施釉肥厚。开片裂纹生动自然,金线装饰,更增雍容华贵之感。自宋代以来,成为人们把玩收藏之热点。文章以龙泉窑古代月白釉瓷器、龙泉窑现代月白釉瓷器、龙泉窑月白釉瓷釉研制与烧制等三方面阐述了龙泉窑月白釉瓷器的研制与烧制,对哥窑月白瓷研究与烧制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溪口窑为龙泉青瓷窑系的一大组成部分。文章从田野考古及其史实材料研究出发,阐述了溪口窑址为黑胎青瓷的主要窑址、溪口窑走宫廷官窑精品路线、溪口窑宋至元代均在烧制哥窑瓷器的特性,并从工艺特征角度,初步探索了龙泉黑胎青瓷(哥窑瓷)紫口铁足、自然开片、胎釉特性繁杂、器型雅致等基本特征。文章以事实为依据,条分缕析,论理透彻,对溪口窑和哥窑瓷的研究与烧制均具有良好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4.
专利信息     
釉面开片的陶瓷器皿及其制作方法一种釉面开片的陶瓷器皿及其制作方法,是在泥胎上上较厚的高温釉,在1200~1300℃炉内烧制8~10小时,冷却至100℃时取出,待釉面出现裂纹,沿裂纹线上中或低温釉,再于炉内烧制2~3小时,冷却至室温即成。这种开片因二次上釉厚、薄不同而使开片的纹线呈现凸、凹状,具有立体感。这种开片的釉面和纹线颜色可任意调节,突破历史哥窑及仿品只有青瓷开棕、黄或黑片的少数颜色品种,可制成如黑釉开白片等难度极大的新开片陶瓷工艺品。彩绘陶瓷品及其生产方法一种平面网釉装饰的彩绘陶瓷品及其制作方法。底胎在13…  相似文献   

5.
茶器体现了人的勤劳和智慧,是历史传承进程中功能性与艺术性的完美结合的艺术品。传世哥窑茶器是以传世哥窑烧制方式创作的饮茶器具。做工精致的哥窑茶器,其瓷质如玉的品质决定了茶器的文化底蕴和审美效果,加之茶文化的渗入,使传世哥窑茶器实用而美观。文章结合烧制技艺阐述了哥窑茶器文化理念、传世哥窑茶器的设计、制作、烧制的文化理念,对哥窑瓷的研究和茶器烧制者均具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宋代龙泉窑青瓷和哥窑瓷,造型典雅,制作精致,在五代烧制秘色瓷的基础上,融合南北各方青瓷烧制技艺的精华,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文章结合龙泉窑宋代青瓷、哥窑龙泉窑址的瓷器等的研究,分析宋代龙泉窑和哥窑瓷的器物类型和造型理念。对青瓷烧制研究及其文化研究均有良好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7.
哥窑率先在宋代龙泉小梅烧制成功,至南宋及元明时期成为专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历代受到世人的追捧.本文就龙泉南宋哥窑青瓷之瓷釉特征、瓷釉配方研究及其烧制工艺进行探讨,提出了宋代哥窑瓷釉敦厚丰润、玉质感强,与其釉料中的萤石矿比例、氧化钙、氧化钾等元素比例的提高有关,与龙泉窑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有关,与龙泉青瓷的传统烧制技...  相似文献   

8.
大量的事实考古研究证明,哥窑在龙泉,但青瓷人如何弘扬哥窑传统,深入研究烧制出理想的哥窑瓷,难度颇大,本文针对考古研究、实践探索,针对哥窑烧制的难点提出了积极的对策,极具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浅谈哥窑     
哥窑的窑址哥窑是五大名窑存世瓷器之中谜团最多的。到目前为止哥窑的窑址至今仍然还没有定论,有人说在河南,有人说在景德镇,有人说在杭州,还有说在浙江龙泉。清人许之衡在《饮流斋说瓷》说:"哥窑,宋处州龙泉县人,章氏兄弟均善冶瓷业,兄名生一,当时别其名曰哥窑,其胎质细,坚,体重,多裂纹,即开片也。"这就是说,南宋处州龙泉县(今属浙江省)有章姓兄弟俩以烧瓷为业,哥哥章生一烧的  相似文献   

10.
<正>叶传应,1981年出生,浙江龙泉人。丽水市工艺美术师、高级工艺美术师、高级研究员、陶瓷艺术家、龙泉青瓷烧制技艺(龙窑烧制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浙江省“新峰人才”、中国工艺美术师协会永久会员、中国工艺美术产业研究院高级研究员、中国五大名窑专委会委员、中国文化传承委员会与发展委员会陶瓷文化研究所副研究员、龙泉仿宋哥窑青瓷研究所所长。师承青瓷大家李怀德嫡系传人李志明和中国工艺美术大师胡兆雄,对青瓷青釉配方、大小开片机理、施釉技巧、  相似文献   

11.
研究了在浙江龙泉大窑地区窑址群中出土的质量很高的南宋哥窑和弟窑片胎、釉的化学组成、显微结构和烧制工艺,分析了影响青瓷釉呈色的基本因素,讨论了青瓷釉“开片”、“鸡爪纹”、“朱砂底”、“紫口铁足”的主要成因,论证了哥、弟窑产品的不同特点及区别。  相似文献   

12.
南宋哥窑瓷器是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是青瓷烧制史上一种珍贵的典范。恢复南宋哥窑瓷器的烧制的当前瓷艺界的重要课题。本文结合文献研究、对龙泉窑址的考察,并结合青瓷烧制技艺进行实战研究探索,提出有效研究的三大策略,对哥窑瓷研究具有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13.
前言开片釉称之为裂纹釉,是一种艺术陶瓷的装饰。在我国历史上南宋龙泉哥窑创制的青瓷釉就属此类;其特点是胎薄质坚,釉层饱满,以粉青为贵,釉面有裂纹、胎为黑色,呈“紫口铁足”。并被列为宋代五大名窑之一。裂纹釉的种类繁多,如鱼子纹、百圾碎、冰裂釉、蟹爪纹、牛毛纹和鳝鱼纹等;其可使裂纹处染成黑、蓝、棕、绿、青灰等色调。此种艺术陶装饰深受国内外人士的高度评价。本人根据当前全方位对外开放形势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迎合人们的崇尚古朴  相似文献   

14.
“哥窑”为宋代龙泉章氏之兄所发明的釉面有金丝铁线的断纹开片,紫口铁足,胎体或黑、或深灰、或浅灰,其釉为失透乳浊釉,釉色以粉青、灰青、米黄为主。哥窑瓷在审美意义上看,具有器型端庄美、釉色如玉之淡雅美、纹片自然美等特征。文章结合考古史实和哥窑瓷器的特征进行阐述,对哥窑审美研究及其现代青瓷创作,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宋代哥窑瓷器釉面上出现的开片是中国陶瓷史上成功地将偶然产生的效果运用到陶瓷装饰上的一例。它与曼德布罗特(B.B.Mandelbrot)提出的分形理论中的自相似性却不谋而合。这里所说的分形的内涵,即局部与整体之间在形态上的相似,或者说从整体中分裂出来的局部能够体现整体的主要特征,它是我们从整体上的自相似性来认识传统陶瓷艺术中所蕴含的美学特征的一个角度。研究哥窑瓷器釉面的开片揭示了哥窑瓷器的部分艺术特征,但它还有着无可争辩的另一科学解读。  相似文献   

16.
陈坤怀 《陶瓷研究》1999,14(4):50-52
中国陶瓷在历史上是中国出口商品的重要象征。在宋代有五大名窑,其中宋代青瓷器皿中的哥窑瓷器,则以周身冰裂、变化万千、别开生面的瓷釉裂纹美而名遐世界。明嘉靖五年(公元1566年)刊刻的《七修类稿续篇》一书,内中有这样的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也浓淡不一。旧闻紫足,多少见焉,惟土脉细薄,釉色纯粹者最贵;哥窑则多断纹,号曰百圾碎……”哥窑瓷器的胎色有深灰、浅灰、黑灰和土黄…  相似文献   

17.
袁野 《江苏陶瓷》2022,(4):82-85+88
本文依据历代文献的记载并结合本人烧制哥窑型器物作品的经验,对哥窑的以下几个方面作出了研究和判断。(1)哥(官)窑型、龙泉哥窑不是传世哥窑;(2)哥哥洞窑、哥哥窑是元代仿南宋官窑;(3)传世哥窑不是瓷器,而是釉陶;(4)传世哥窑的窑址在杭州,年代可能在南宋修内司窑建立始,直至南宋末;(5)传世哥窑器是南宋官窑中缺陷美的巅峰艺术品类。  相似文献   

18.
"哥窑"概念自元代产生以来,不同时期概念有所改变,而哥窑所对应的产品类型也有所不同。以传世哥窑类型与出土哥窑类型为基本资料,结合哥窑文献,对哥窑的概念所指演变、生产年代以及类型特征进行归纳,对"哥窑"概念与不同阶段对应的产品类型进行考证。  相似文献   

19.
汝官窑青瓷釉工艺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许文骏  王萍 《中国陶瓷》2007,43(8):73-75,65
中国有"瓷国"之称,而宋代是中国陶瓷史上的"黄金时代"。精美绝伦的宋瓷开创了陶瓷美学的新境界,其中又以汝官窑青瓷最负盛名,是艺术与技术的完美结合。首先阐述了宋代汝官窑青瓷的价值及其釉的艺术特色,然后从釉的成分、开片和烧制工艺等方面进行深入探究,并提出一些独特的心得见解,力求为汝官窑青瓷的研究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20.
正在中国古陶瓷研究中,"哥窑"可谓是收藏界一个津津乐道的话题。考证与古陶瓷有关的古文献,自明代起至清末,述及"哥窑"这一关键词的文献次数之多在我国古代历史上的窑场中也是绝无仅有的。明代文献把"哥窑"列入宋代五大名窑之中,其中汝、官、定、钧等窑器都曾经作为"贡窑"或"官窑",产品被选入宫中成为宫廷用瓷,地位高贵。唯有"哥窑",文献中称其为"民窑"、"私烧",似乎出身低微。但值得注意的是民间收藏极少。让人意外的是在清宫旧藏中恰有神秘的"哥窑"实物遗存。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