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珐琅瓷艺术,是我们国陶瓷彩绘艺术里的重要一项,也是我们国家陶瓷艺术发展史上浓重的一笔。笔者就对什么是珐琅彩瓷,彩瓷装饰的内容、釉色及文化内涵进行了简单略论,在通过对实物以及大量文献调研中做出论述,本文从珐琅彩的装饰题材、珐琅彩的技术的进步、以及珐琅彩的艺术表现形式和文化交融等几个方面谈谈。清王朝皇亲国戚的审美标准,揭示了清康熙、雍正、乾隆三代珐琅彩瓷的主要装饰特征及演变过程,从而肯定了珐琅彩瓷绘艺术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的重要地位。  相似文献   

2.
珐琅花鸟仿古的装饰工艺,就是在瓷胎上画珐琅花鸟,加上仿古装饰的技艺.谈及珐琅花鸟仿古,首先要从珐琅彩瓷讲起.在瓷胎上画珐琅是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它曾经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也有部分用于犒赏功臣.陶瓷装饰中,花鸟装饰艺术具有悠久的历史,随着历史的更迭,每个时期都有不同的风貌,无论题材内容、形式风格、装饰手法都大异其趣.珐琅花鸟从康熙晚期开始正式兴起,雍正、乾隆期间盛行一时.最早的珐琅花鸟是在胎体未上釉处先作地色,后画花卉,有花无鸟就是一个特征.  相似文献   

3.
康熙珐琅彩瓷是在受西方传教士画家的影响下创烧成功的,形成了与传统釉上彩瓷有显著区别的艺术新风,中西合璧是其最突出特色。康熙珐琅彩瓷在清代釉上彩瓷风格之变中具有重要意义,对雍正、乾隆珐琅彩瓷,粉彩瓷以及广彩瓷风格都产生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4.
清宫玻璃器与珐琅彩瓷同为一代名品,玻璃器对珐琅彩瓷在工艺和艺术上都产生积极而重要影响。在工艺上,珐琅彩瓷的发生、兴盛与衰败都与玻璃器工艺有着密切关联;在艺术上,玻璃器在装饰风格和器型上对珐琅彩瓷均有一定影响。  相似文献   

5.
贾丽媛 《陶瓷》2022,(1):117-119
珐琅彩最早萌生于明中期的"景泰蓝",真正开始于清代的康熙,兴盛于雍正,鼎盛于乾隆.在中西文化交融时期,清乾隆的珐琅彩呈现"综合风格"多元化的格局,景德镇的"瓷胎洋彩"、宫廷造办的"瓷胎画珐琅彩"以及粤海关督造的"广珐琅彩瓷"都在不同程度影响着珐琅彩瓷的发展,印着中西结合的痕迹.  相似文献   

6.
张慧君 《陶瓷》2013,(23):17-20
清代,清宫珐琅彩中出现一种以仙山楼阁为题材的新型界画装饰。界画用另一种媒介展现出来,从而出现了仙山楼阁题材珐琅彩瓷。界画应用于在珐琅彩瓷上,丰富了彩瓷的装饰题材,并且对后世彩瓷装饰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般认为,珐琅彩瓷是铜胎掐丝珐琅工艺影响之下的产物,而事实上,珐琅彩瓷的出现与兴盛,除了铜胎掐丝珐琅工艺的影响之外,还受一种外销瓷——纹章瓷的影响。本文通过对纹章瓷和珐琅彩瓷的构图形式、装饰形态、装饰色彩,以及创烧的时间等方面的分析与比较,论证了纹章瓷对珐琅彩瓷具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创烧于清代康熙晚期的珐琅彩瓷,是中华民族的一项伟大创新。然而,珍贵的珐琅彩瓷制作技艺在乾隆以后随着清王朝的衰败而失传,后世虽屡有仿制,终因不得珐琅料制作工艺与珐琅彩瓷彩绘烧造技艺而中止。日前,为抢救并保护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遗产,尽快发掘和传承艺术瑰宝珐琅彩瓷的制作技艺,让这颗中华瑰宝重放异彩,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珐琅彩瓷科...  相似文献   

9.
徐筱莲 《陶瓷研究》2023,(5):165-166+169
斗彩、五彩、粉彩、珐琅彩是我国四大彩瓷,其中又以珐琅彩和粉彩最具特色。两种彩瓷在陶瓷发展史中占据重要位置。珐琅彩和粉彩除了独立的各自发展之外,彼此相互影响,在综合装饰中也是大展色彩,粉彩和珐琅彩在综合装饰中的运用可以使整件作品的色彩效果得到提升。本文从彩瓷中珐琅彩与粉彩在陶瓷综合装饰中的运用作论述,望对陶瓷发展有点滴作用。  相似文献   

10.
商情·信息     
专家“破译”制作工艺“彩瓷皇后”亮相武汉博物馆被誉为“彩瓷皇后”的珐琅彩瓷,其制作工艺在失传200多年后终于被成功“破译”。11月1日,由国家博物馆专家和江西制瓷大师历时8年研制的第一批珐琅彩瓷亮相武汉博物馆。珐琅彩瓷是中国古陶瓷顶峰期作品,其胎质洁白细腻,釉面莹润如玉,色调明快艳丽。据史料记载,珐琅彩瓷由清朝康熙皇帝授意在皇宫内创烧而成,显示皇权的至高无上与尊严,因此被世人誉为“彩瓷皇后”。由于皇室为显示高贵而独揽珐琅彩瓷的烧制权和使用权,民间艺人无从了解其制作工艺。因此,自乾隆朝后皇室不再烧制这种瓷器时,其烧…  相似文献   

11.
珐琅彩瓷器是极为名贵的宫廷御用品,它诞生于清康熙年间。由于它始源于仿制铜胎珐琅器,故在清宫内被称为"瓷胎画珐琅"。珐琅彩使用珍贵的西洋进口或宫中自行炼制的珐琅料画彩烧制的御用瓷器,彩料中不能掺和珐琅质以外的任何其他成分。珐琅彩的突出特点是绘画时用什么颜色,烧出后还是什么颜色,着色效果保持一致性。粉彩作为瓷器釉上彩绘艺术在康熙年间已经开始萌芽,到雍正时期日趋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相映成趣,有机地结合起来。珐琅彩瓷与粉彩瓷都是清代发展壮大的典型新兴的彩瓷制品。本文主要就两者的产生、发展,以及原料、制作地点、制作程序等方面进行比较,探讨二者存在的种种差异。  相似文献   

12.
笔者以珐琅彩为专题,介绍了珐琅彩瓷器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3朝的发展和工艺特点,对于现代彩瓷的研究及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清三代珐琅彩是我国陶瓷装饰艺术中一朵奇葩,在中国陶瓷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本文通过对清三代珐琅彩瓷工艺特征的阐述。进一步揭示了清三代珐琅彩瓷工艺特征,对陶瓷艺术家继承发展陶瓷历史优秀传统不无裨益。  相似文献   

14.
《陶瓷研究》2014,(6):45-45
珐琅彩瓷的正式名称应为“瓷胎画珐琅”。是国外传人的一种装饰技法,后人称“古月轩”,国外称“蔷薇彩”。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们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该碗绘有杏花盛开,春风吹绿柳,双燕比翼飞。  相似文献   

15.
占春生 《景德镇陶瓷》2010,20(3):I0198-I0199
一、珐琅彩的艺术特征 珐琅彩艺术在中国陶瓷的彩瓷园地中,独树一帜,绚丽夺目,堪称艺术奇葩。珐琅彩原产法国,引进中国之后对中国铜器装饰文化和陶瓷装饰文化产生了极大影响,创造出有中国艺术特色的瑰丽的珐琅彩艺术。  相似文献   

16.
张雷文 《陶瓷研究》2004,19(2):10-10
珐琅彩瓷器是清代康熙、雍正、乾隆三朝极为名贵的宫廷御器,是中国传统制瓷工艺与法国传入的珐琅技法相融合而产生的新的彩瓷品种。上海博物馆珍藏有一件珐琅彩墨竹图碗,高7.6厘米、口径16.1厘米、足径4厘  相似文献   

17.
正宜兴紫砂从古至今都与其它工艺品、艺术品一样,随着时代的脚步、国运的兴衰而决定着自己的命运。国运昌盛,紫砂就是旺,艺术形式和创新形式就多样化的发展。紫砂陶装饰在清代康熙、雍正、乾隆时期蓬勃发展,特别是乾隆盛世,紫砂陶的造型和装饰丰富多彩,如清三朝宫廷御用器皿,特别是瓷器盛行挂珐琅彩,宜兴紫砂陶也一度在胎体上挂珐琅彩、挂炉均釉,形成一种奢华多彩的风格。但因为当时挂珐琅彩成本高,工艺难度大,仅在宫廷中适用,再加上紫砂  相似文献   

18.
粉彩瓷又叫软彩瓷,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是以粉彩为主要装饰手法的瓷器品种。粉彩是一种釉上(在瓷胎上)彩绘经低温烧成的彩绘方法。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的一个品种。粉彩以"粉润柔和、色彩丰富、画工细腻、风格迥异"的艺术特点而风靡古今中外。据史料记载,粉彩有"始于康熙、精于雍正、盛于乾隆"之说。《中国陶瓷史》载:"粉彩是在康熙五彩的基础上,受珐琅彩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制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即粉彩是在康熙五彩和珐琅彩的工艺基础,尤其是材质基础上产生的。  相似文献   

19.
粉彩也叫"软彩",是釉上彩瓷器的一个品种,是景德镇四大传统名瓷之一。它的历史悠久,它的发展早在清康熙年间,就已开始了萌芽;到雍正时期,趋于成熟,并形成粉彩装饰的独特风格;乾隆时期粉彩已非常兴盛。而粉彩瓷器是清康熙晚期在五彩瓷基础上,受珐琅彩瓷制作工艺的影响而创造的一种釉上彩新品种,从康熙晚期创烧,后历朝流行不衰。粉彩的艺术效果,以秀丽雅致,粉润柔和见长,这与洁白精美的瓷质和美丽的装饰-传统人物画分不开,它们相互衬托,  相似文献   

20.
<正>珐琅瓷又名瓷胎画珐琅,是将珐画珐琅技法移植到瓷胎上的一种釉上彩瓷。珐琅彩瓷是专为清代宫廷御用而特制的一种精细彩绘瓷器,部分产品也用于犒赏功臣。据清宫造办处的文献档案记载,其为康熙帝授意之下,由造办处珐琅作的匠师将铜胎画珐琅之技法成功地移植到瓷胎上而创制的新瓷器品种。珐琅彩盛于雍正、乾隆时,属宫廷垄断的工艺珍品。所需白瓷胎由景德镇御窑厂特制,解运至京后,在清宫造办处彩绘、彩烧。所需图式由造办处如意馆拟稿,经皇帝钦定,由宫廷画家依样画到瓷器上。珐琅彩瓷创烧于康熙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