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高碳钢球化机制与Ac1f透烧球化退火工艺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高碳钢球化退火机制进行了研究,认为碳化物球化的核心是加热时的剩余碳化物,若加热时得到不均匀奥氏体和剩余碳化物组织,则奥氏体过冷分解是α相在碳化物质点间单独形核,随后两相以幂函数规律各自独立呈球状急速长大成粒状珠光体(Ps)组织;当加热得到均匀奥氏体和剩余碳化物时,过冷奥氏体的分解按两相相互激发形核及随后的合作、协调、匹配长大成层片状珠光体(PL)。由此开发出Ac1f透烧加热的球化退火工艺,生产试验取得了球化质量好,生产周期短及节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高碳钢快速球化退火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通过对高碳钢传统球化退火理论与技术的分析 ,提出了 Ac1 f温度透烧的奥氏体化新工艺。结合生产现场设备及退火质量的检测 ,制定出相适应的快速球化退火工艺 ,不仅提高了球化的质量 ,改善了机械加工性能 ,还使球化加热时间缩短到原工艺的 2 5 %~ 30 % ,球化缓冷到 6 80℃的时间缩短了 5 0 %。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决GCr15轴承钢在球化退火过程中所产生的球化不充分、球化组织较差问题,对GCr15轴承钢球化退火钢材进行了取样,并分析了其缺陷组织.结果表明,此批钢材球化组织缺陷产生的原因是原始钢材组织不均匀,网状渗碳体较严重,球化温度过高或保温时间过长,保温后冷速过快.工艺调整后,将钢材先进行正火处理,得到了均匀、无网状碳化...  相似文献   

4.
铝合金化超高碳钢的球化工艺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超高碳钢 (UHCS)中添加铝 ,利用成分不均匀奥氏体的加热控制 ,可以实现奥氏体在冷却过程中先共析碳化物在基体上弥散析出。这些弥散分布的碳化物颗粒在共析转变前的等温过程中长大 ,其尺寸由等温时间和等温温度控制。随后进行淬火和高温回火处理 ,得到了理想的球化组织。新的球化工艺为 870℃透烧 ,在 780℃等温保持 1 5h淬火 ,然后 6 5 0℃× 2h回火。该工艺与普通等温球化工艺相比 ,使超高碳钢具有高的屈强比  相似文献   

5.
针对GCr15轴承钢大圆材球化合格率低和沿钢材横截面球化不均等问题,进行了快速和等温球化退火工艺试验。结果表明,采用等温球化退火工艺,并适当减少奥氏体化保温时间至14 h,降低球化珠光体转变温度至680 ℃、延长保温时间至25 h,能够显著提高轴承钢大圆材球化合格率,同时可以获得从钢材中心到边缘较为均匀细小弥散分布的球化组织。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β处理温度,变形量,再结晶退火保温时间及锻造多火次空烧对TC11合金显微组织中α相细化、球化的影响,结果表明:β处理温度必须等于α+β/β+20℃~30℃锻造温度宜取930~970℃(取低些邓;变形量必须取>50%)再结晶退火温度为950℃保温时间1h有利于α相细化,球化。调调整950℃退火温度下的保温时间为5h,可使α球化,粗化,可用以调整锻件最终于力学性能,毛坯多火次空烧,对锻件最终获得  相似文献   

7.
用万能材料试验机对合金的抗拉强度、屈服强度和伸长率进行测试,借助光学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合金均匀化热处理前后显微组织和成分变化,探索5059铝合金铸锭的最佳均匀化热处理工艺。结果表明,随着合金均匀化温度的提高,低熔点第二相快速溶解,但在480 ℃时均匀化时合金基体中出现过烧组织;均匀化温度为460 ℃时,保温24 h后,原铸态合金中β相较大程度地溶回到基体,同时不均匀组织和枝晶网状组织基本消除,继续延长保温时间,合金的组织没有明显变化,因此5059合金的最佳均匀化热处理工艺为460 ℃×24 h。  相似文献   

8.
针对经历不均匀变形的高温合金构件会产生不均匀的组织分布,影响其整体力学性能,且通过热处理难以消除的问题,采用脉冲电流处理,利用其局部焦耳热效应,促进微观组织的均匀化。为了解脉冲电流作用下高温合金微观组织均匀化的机理,采用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脉冲电流的热效应与非热效应对高温合金不均匀变形微观组织均匀化过程的影响,获得了电流密度、通电时间对再结晶体积分数、平均晶粒尺寸及微观组织不均匀度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脉冲电流处理后,观察到大变形区组织发生“回复-再结晶-晶粒长大”演化,而小变形区仅发生轻微晶粒粗化,在适当的脉冲电流加载下获得了大、小变形区晶粒尺寸及形貌一致的均匀组织。  相似文献   

9.
采用金相分析、扫描电镜、能谱分析、DSC等手段研究含钪Al-Zn-Mg-Zr合金均匀化态显微组织的演变。结果表明:在合金铸态组织中存在大量的枝晶偏析,在晶界处存在很多低熔点共晶相,主要元素在枝晶内部区域呈周期性变化;合金中元素Zn、Mg和Cu在晶内及晶界分布不均匀;在均匀化过程中,随着均匀化温度的升高或时间的延长,残留相逐渐溶入基体,元素分布逐渐均匀。合金的过烧温度为476.7°C。当均匀化温度升高到480°C时,合金中开始出现复熔球和三角晶界。综合考虑:合金的最佳均匀化制度为470°C,24 h。  相似文献   

10.
7A55合金均匀化处理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采用光学显微镜、扫描电镜、能谱分析、透射电镜和X射线衍射分析等研究了7A55合金铸态与均匀化显微组织演化与成分分布,确定了该合金的均匀化处理温度与过烧温度,研究了铸锭均匀化动力学过程,利用菲克定理导出了均匀化动力学方程,利用动力学方程对均匀化过程中合金元素的扩散、Al3Zr的析出、难熔相的聚集和球化现象进行了解释。根据实验及计算结果,得出合理均匀化处理工艺为470℃均匀化24 h。  相似文献   

11.
高端H13系列扁钢的退火组织应满足北美压铸协会标准《NADCA#207》或热作工具钢显微检验标准?SEP1614?的要求,某公司H13系列扁钢退火组织一次合格率仅为79%,通过调整钢锭的高温扩散工艺、增大扁钢轧后在线冷却强度及延长等温球化退火保温时间等工艺措施成功改善了带状偏析、液析碳化物、退火组织均匀性等问题,一次合格率提升至98%以上。  相似文献   

12.
以经酸连轧后的34MnB5钢为原料,采用Gleeble3500热模拟试验机模拟退火试验,分析最佳退火温度,并进行不同热冲压工艺的平模淬火试验。研究退火温度、淬火温度对热成形钢组织与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退火温度为790℃时,条带状组织已基本消失,晶粒的等轴化程度较高,混晶现象明显改善,贝氏体晶粒组织细化,在基体内部均匀分布铁贝两相。退火温度为790℃,淬火温度为930℃,保温5 min时,显微组织为细小均匀的板条马氏体,综合力学性能最好,其屈服强度达到1353 MPa,抗拉强度达到2018 MPa,伸长率达到7.5%,且横纵向三点弯曲角均可以达到50°以上。  相似文献   

13.
采用搅拌摩擦加工(Friction stir processing,FSP)技术对AZ31镁合金进行加工,通过采取不同温度及保温时间的退火工艺,研究了FSP镁合金在退火过程中的微观组织演变过程及硬度变化规律。结果表明,FSP成功制备了细晶AZ31镁合金,其平均晶粒尺寸细化程度达54.9%。当退火温度在200~300 ℃时,加工区(SZ)晶粒尺寸较为稳定,且组织发生不同程度的均匀化和细化;当温度超过300 ℃时,加工区晶粒互相吞噬而快速长大。在退火温度较低、短时间保温时热影响区(HAZ)组织变化不明显,而延长保温时间或者升高温度,HAZ区组织会迅速细化、均匀化;当退火温度超过300 ℃时,再结晶会在短时间内完成,随后晶粒继续长大。在300 ℃下保温60 min为最优退火工艺,可使SZ、HAZ组织分别细化10.9%、35.6%。  相似文献   

14.
采用金相分析、能谱分析、力学性能检测等方法研究了60Si2Mn热轧弹簧钢在略低于奥氏体初始转变温度Ac1退火过程中的组织和性能变化。研究发现,退火过程中试验钢的强度、硬度随退火时间的延长先下降后升高,试样的塑性、韧性则先升高后降低。金相分析结果显示,试样在退火过程中首先珠光体中的渗碳体片层不断增厚、间距增大,然后渗碳体片层发生断裂、球化,球化率随时间的延长不断提高;当退火时间达到10 h之后试样中出现“岛状组织”,并且随着退火时间的延长,“岛状组织”体积分数不断增多,30 h达到20%。经过进一步分析检测,“岛状组织”为马氏体,马氏体组织中的Si含量显著低于基体组织,而Mn含量显著高于基体组织。  相似文献   

15.
通过显微硬度测试、金相组织观察等手段研究了退火温度、退火时间及热轧变形量对热轧钼板显微硬度和再结晶晶粒尺寸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一定范围内提高退火温度及延长退火时间均有助于再结晶的进行,当总变形量为66%时,其最合适的退火工艺为l200oC下加热1~2h;随着热轧总变形量的增加,钼板的再结晶晶粒尺寸逐渐变小,其显微硬度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  相似文献   

16.
We have evaluated the effect of annealing in oxygen atmosphere on the structure, texture and phase transformation of LZO films deposited on YSZ (yttria-stabilized zirconia) (0 0 l) single crystal substrates and textured NiW substrates by metal-organic deposition (MOD) method.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ructure stability of the LZO films is heavily dependent on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n annealing process. Then we have in details studied the behavior of oxygen diffusion in three kinds of buffer layer architectures on NiW substrates by varying the temperatur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dwelling time in the annealing process. The oxygen diffusion within buffer layers leads to the oxidation of substrate, and even the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buffer layers are destroy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thickness of the oxides layer related to NiW substrate. It reveals that the relative volume of oxides related to NiW substrate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with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and increases linearly with the annealing time at logarithmic scale. The relative intensity of texture peaks of buffer layers decreases and even disappears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in annealing process because of the acceleration of the oxidation reaction of substrate. The influence of annealing temperatur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dwelling time on the oxygen diffusion is related to the intrinsic oxy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of buffer layers materials. Compared with the increase of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the elongation of dwelling time shows a less effect on the oxidation rate of NiW substrate and a weak destruction of the texture of buffer layers. Except choosing the oxide materials with small oxygen diffusion coefficient as buffer layers in coated conductors, the degree of oxidation about NiW substrate could be greatly controlled and it would result in the less destruction of texture and structure of buffer layers by adjusting the annealing temperature, oxygen partial pressure and dwelling time in the process of YBCO deposition.  相似文献   

17.
Cr-Mo系低合金钢锻前高温扩散工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以2.25Cr-1Mo-0.25V钢为对象,研究了锻前高温扩散工艺中加热温度、保温时间对低合金Cr-Mo钢组织均匀程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提高加热温度、增加保温时间都将提高钢组织的均匀程度,而加热温度的影响尤其明显。若以组织均匀程度为判定依据,该材料的锻前高温扩散参数应为1150℃×30h或1200℃×20h。如果保温时间过长,将出现网状仿晶界型铁素体,力学性能下降。  相似文献   

18.
铁酸铋(BFO)多铁性材料因具有丰富的物理性能,以及其在存储器、传感器、电容器、光伏器件等方面的广阔应用前景,在过去几十年一直受到广泛的关注。然而,由于Bi元素在高温下容易挥发,所以很难合成纯相的BFO薄膜。此外,因存在氧空位或由于Fe离子变价导致的非化学计量比等缺陷,使其漏电流密度较大,严重影响BFO薄膜的铁电性能及实际应用。退火工艺是影响材料微结构及宏观性能的重要因素,因此通过退火工艺来调控BFO薄膜的结构及性能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手段。然而,退火工艺包括退火时间、退火气氛、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方式等多种形式,究竟每一种退火形式如何影响BFO薄膜的结构及性能是值得探讨的问题。为此,综述了退火工艺(括退火时间、退火气氛、退火温度以及退火方式)对BFO薄膜的结构(晶粒尺寸、形状,电畴尺寸、类型,表面形貌)和性能(磁性、铁电性、介电性、漏电性、导电机制)的影响的研究进展,并提出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王彬  魏宝民 《轧钢》2022,39(3):37-42
冷轧后退火处理是冷轧板带生产中的重要工序。利用Gleeble-3500热模拟机对0.35 mm薄规格SPCC冷轧带钢在不同退火制度下显微组织及其再结晶行为进行了研究;基于JMAK模型,建立了SPCC钢再结晶动力学模型。结果表明:SPCC带钢退火温度为540 ℃时,保温过程以铁素体回复为主,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为10.52%;退火温度为560~640 ℃时,铁素体发生再结晶及晶粒长大,再结晶体积分数达97.38%~99.39%。相同退火温度下,铁素体再结晶体积分数与保温时间呈指数关系,在短时间保温条件下,铁素体没有足够时间再结晶,其组织为典型冷轧纤维状组织;再结晶基本完成后,微观组织趋于稳定,保温时间延长有利于再结晶晶粒的继续长大。此外,随着退火温度的升高,达到相同再结晶体积分数所需要的时间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20.
借助差示扫描量热法、扫描电镜等检测分析手段以及JMatPro热力学软件,研究了等温球化退火的奥氏体化温度和保温时间对GCr15SiMo轴承钢碳化物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奥氏体化温度的升高和保温时间的延长,GCr15SiMo轴承钢中碳化物趋于均匀化、细小化,且有利于GCr15SiMo轴承钢退火过程碳化物球化效果。在奥氏体化温度为800℃、保温时间为30 min的等温球化退火工艺下,GCr15SiMo轴承钢中碳化物数量多、尺寸小、弥散分布度高,且组织最为均匀致密,硬度较低,球化效果最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