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2太阳电池作为新型太阳电池,已经引起人们的广泛重视。该太阳电池制备方法简单、成本低廉,且能够获得比较理想的光电转换效率。本文详细介绍了染料敏化纳米晶体TiO2太阳电池的研究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做出了一些预测。 相似文献
3.
4.
5.
6.
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DSC)由于其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理论光电转换效率高,逐渐成为硅基太阳能电池的有力竞争者.DSC电池的光阳极主要起到对染料分子中激发出来的电子进行传导的作用,其光阳极薄膜大多数是由氧化物纳米晶制备的.氧化物纳米晶存在大量界面电阻,导致能量势垒,从而使染料分子中光生电子-空穴对不能有效分离,制约了DSC电池光电转换效率的提高.而高长径比的一维氧化物纳米光阳极薄膜有望降低界面电阻,促进电子-空穴对的有效分离,将是DSC电池光阳极材料开发的重要发展方向.详细论述了染料敏化太阳电池用一维纳米氧化物光阳极薄膜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7.
研究了染料敏化纳晶薄膜太阳电池由于价格低、性能好而备受关注,对电极作为染料敏化纳晶薄膜太阳电池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性能对电池性能有很大影响。综述了目前对电极的研究进展,重点分析了对镀铂电极、碳电极的研究进展,并简要介绍了导电聚合物电极和柔性对电极在染料敏化纳晶薄膜太阳电池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9.
以三嵌段共聚物F127为模板剂制备介孔碳,并用N2吸附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介孔碳样品进行分析.所制备介孔碳材料的孔呈无序蠕虫状,平均孔径为6.8nm,比表面积为400m2/g.用介孔碳作为I(-)/I(-)3氧化还原反应的催化剂制备染料敏化太阳电池对电极,用电化学阻抗谱对介孔碳电极的催化活性进行了分析.介孔碳电极对I(-... 相似文献
10.
本研究探索了具有良好导电性能的多孔钛酸锂结构对传统氧化钛纳米晶光阳极的增强效果。以钛酸四丁酯、氢氧化锂为源, 采用溶胶-凝胶结合溶剂热反应和高温烧结方法, 制备了具有多孔结构的尖晶石型Li4Ti5O12纳米粉体; 在表征其结晶性、微观形貌及孔结构的基础上, 将其与TiO2纳米晶浆料复合, 制备复合光阳极, 并详细考察了钛酸锂掺量、结晶性和孔结构等对电池光电转换性能的影响规律。结果表明: 随热处理温度升高, Li4Ti5O12结晶性增强, 晶粒尺寸明显增大, 比表面积下降。掺入Li4Ti5O12粉体可以有效提高光阳极膜的染料负载量, 降低TiO2/染料分子/电解液界面的电子传输阻抗, 从而明显提高复合光阳极的光电流密度(Jsc=13.91 mA/cm2)和开路电压(Voc =0.8 V)。Li4Ti5O12含量为1wt%的复合光阳极电池光电转化效率最好, 达到7.011%, 比纯TiO2电池(效率: 5.384%)提高30%。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Lijun Yang Wallace Woon‐Fong Leung 《Advanced materials (Deerfield Beach, Fla.)》2013,25(12):1792-1795
15.
TiO2纳米管的制备及应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iO2纳米管的制备与应用研究引起了科学家极大的兴趣,特别是TiO2纳米管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领域显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介绍了近年来TiO2纳米管的制备方法,并重点评述了TiO2纳米管在太阳能电池、光催化、光裂解水、气敏传感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展望了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利用纳米结构材料作为光阳极制备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被称为纳米结构染料敏化太阳电池(NDSSC).一般而言,它由纳米结构金属氧化物半导体的光阳极、染料敏化剂,电解质和对电极等几个部分组成.目前,纳米结构光阳极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如何优化设计和成功制备各种纳米结构的光阳极材料,以改善NDSSC的光电转换性能.本文着重介绍了各种TiO2纳米结构,例如TiO2晶粒薄膜、TiO2准一维纳米结构、TiO2纳米复合物膜层、TiO2核-壳纳米结构、TiO2量子点敏化结构以及串联电池结构等在NDSSC中的应用,并评论了它们最近的主要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7.
18.
Yip CT Huang H Zhou L Xie K Wang Y Feng T Li J Tam WY 《Advanced materials (Deerfield Beach, Fla.)》2011,23(47):5624-5628
A TiO(2) nanotube layer with a periodic structure is used as a photonic crystal to greatly enhance light harvesting in TiO(2) nanotube-based dye-sensitized solar cells. Such a tube-on-tube structure fabricated by a single-step approach facilitates good physical contact, easy electrolyte infiltration, and efficient charge transport. An increase of over 50% in power conversion efficiency is obtained in comparison to reference cells without a photonic crystal layer (under similar total thickness and dye loading). 相似文献
19.
20.
Sung Hoon Ahn Dong Jun Kim Won Seok Chi Jong Hak Kim 《Advanced materials (Deerfield Beach, Fla.)》2013,25(35):4952-49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