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黄河中游暴雨频繁、强度大、历时短,洪水具有洪峰高、历时短、陡涨陡落的特点。目前黄河流域建成水利工程总库容达900亿m~3,有效库容超过450亿m~3,形成了比较完整的防洪工程体系,但是洪水问题不可能彻底解决。1843年黄河花园口站洪峰流量达到33 000m~3/s,目前花园口过流能力最大为22 000m~3/s,黄河下游最窄处过流能力只有11 000m~3/s。所以未来下游城市群发展、滩区治  相似文献   

2.
黄河山东段位于黄河的最下游,河道全长628km。河型由高村以上的游荡型河段经高村至陶城铺过渡到陶城铺以下的弯曲型河段,利津以下为尾闾段。其特点是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水少沙多、水沙不平衡,造成河道不断淤积抬高,是黄河下游防洪与治理的症结所在。黄河山东段河道因泥沙淤积逐年抬高,而形成地上“悬河”,河床一般高出背河地面3~5m,洪水全靠两岸大堤约束。  相似文献   

3.
1山东黄河挖河固堤的必要性1.1河道淤积严重,排洪能力下降山东黄河位于黄河最下游,河道长628km,其特点是上宽下窄,比降上陡下缓,排洪能力上大下小。长期以来,由于大量泥沙淤积,使河床逐年抬高,形成地上“悬河”。河床高出两岸地面3~5m,洪水位高出两...  相似文献   

4.
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洪水水位变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胡春宏  张治昊 《水利学报》2012,43(8):883-890
采用实测资料分析和理论探讨相结合的方法,研究了河道萎缩过程中黄河下游洪水水位的变化特征与变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1986年后,黄河水沙过程变异,下游河道严重萎缩,洪水起涨水位显著升高,洪水上涨过程中水位涨率明显增大,滩槽水位变化不一致性增强。洪水起涨水位的升高主要是河道萎缩过程中主槽持续淤积抬高所致,起涨水位的升高对洪峰水位抬升幅度影响大,而行洪过程中黄河下游宽河段强大的断面调整功能极易造成洪水水位的陡涨猛落,其影响也不容忽视。通过引入洪水水位涨率特征参数θ,建立了θ与黄河下游河道主槽宽度、滩槽糙率比、排沙比等因素的定量关系,结果显示,黄河下游河道萎缩过程中,输沙能力降低,主槽宽度大幅度缩窄,滩地阻力明显增大,均会导致洪水水位涨率增大。以谢才公式为基础的理论分析进一步证明,黄河下游河道洪水水位涨率与河道萎缩具有非线性响应关系,河道萎缩越严重,洪水水位涨率增大的幅度越大。  相似文献   

5.
对黄河二十六次大改道的看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河下游河道,历史上大改道的次数,从来说法不一,没有一个统一的认识。1959年《人民黄河》一书把黄河下游大改道列为26次,一般写文章做报告多为引用。作者研究认为,对于决而复堵,未形成固定新河道的或决口分支,并未夺河,而原河仍然行河的决口不能算为大改道,如按这样的原则,历史上黄河下游的大改道只有5次。  相似文献   

6.
黄河下游地形图是防洪、灌溉、河道环境污染治理的主要图件,担负着规划黄河下游河道防洪、抢险等重要任务。自新中国成立以来黄河下游河道地形图共测绘了4次。随着黄河下游两岸经济的发展,地物、地貌变化日新月异,测绘大比例尺河道地形图显得尤为重要。如何测绘大比例尺河道地形图,使之成为治理黄河的可靠、负载信息丰富的地形图资料,从测图范围、比例尺选择和成图方法三方面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7.
一、問題的提出: 黃河三門峽水利樞紐建成后,虽然可以控制水庫以上約687,000平方公里流域面積上的洪水,但三門峽以下至秦厂間(以下簡称三秦間)尚有約45,600平方公里的流域面積,其間有較大的支流伊洛河及沁河匯入,該地區季雨較大,坡度又陡,仍易發生較大洪水。如1954年8月4日秦厂最大流量達15,000秒公方時,其中僅三秦間就有10,750秒公方。因此三門峽以下產生的洪水仍然威脅着黄河下游堤防的安全。因此在黄河水利資源開發規划中指出,为了徹底解除黄河下游  相似文献   

8.
论黄河下游河道两次历史性大转折及其意义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许炯心 《水利学报》2001,32(7):0001-0008
人类历史时期以来,黄河下游发生了两次历史性大转折,第一次为两千多年前战国中期全面筑堤使黄河下游成为地上河;第二次为20世纪90年代以来人类过量引水使黄河下游成为人为季节性或人为萎缩性河流。本文分析第二次历史性大转折的成因、过程和影响,目的在于寻找解决面临的严峻水资源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9.
黄河下游侧渗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述了黄河下游侧渗量的时空分布特征和影响因素,系统总结了黄河侧渗的研究方法,指出:黄河下游的总侧渗量为6.0亿~9.7亿m3/a,是沿河地下水的重要补给源;近年来,气候变化和上游引水量增加,使侧渗量有下降的趋势;就空间变化而言,河南段比山东段大,北岸比南岸大;黄河下游侧渗量大小主要受到径流量、地质、开采等的影响.同时,比较了黄河下游侧渗研究中常用的水量平衡法、解析法、电模拟法、数值模拟法、同位素法,分析了其优缺点,并在此基础上就有关黄河下游侧渗的进一步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黄河下游来水来沙对河槽形态与河型的塑造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来水来沙对河槽形态与河型塑造是冲积河流河床演变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黄河下游泥沙特性可将水流挟沙力转换成下游河道输沙平衡关系,进而推出河槽形态及河型与来水来沙的定量关系。结果表明是高含沙洪水塑造了下游上段纵坡较陡、断面宽浅、主流不稳定的游荡性河道。在当前水沙条件下,比降调整受河口限制,高含沙水流未能通过调大比降使淤积达到平衡,导致河床纵剖面平行抬高,是悬河发展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