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核电厂物项安全分级需满足相关核电法规标准对其的原则性要求,而对于具体分级的方法目前尚未有统一的要求,针对系统的仪控分级方法更是鲜有涉及。本文提出的仪控分级方法为:根据系统的功能级别,通过系统运行分析,识别出系统在事故运行过程中所需要的安全级信号,确定相关设备的控制过程,进而根据这些信号和产生的控制过程所执行的系统功能的级别,确定系统的仪控分级。该方法已用于红沿河核电厂重要厂用水系统(SEC)设计改进中的仪控分级。 相似文献
2.
王继东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0,(3)
引述了美国法规、导则中的关于划分质量组要求,介绍了划分质量组的具体规则,指出了不同的质量组应满足的工业标准,并讨论了质量组的划分与我国相关法规、标准的相容性。 相似文献
3.
为进一步提升核电厂安全性,核电厂用户提出了15%安全裕量的要求。为提升CPR1000核电厂大破口失水事故(LBLOCA)安全裕量,从改动最小、收益最大的角度出发,提出了两种改进措施:增加安注箱水体积和采用热棒统计分析方法(HRSM)。利用CATHARE程序,对安注箱水体积增加进行敏感性计算,以得到水体积增加量的最优值;热棒统计法中,对3个很大程度上影响计算结果的输入参数进行了抽样,并对计算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得到95%95%值(95%置信度下95%概率值)。结果表明,在采用上述两种改进措施后,CPR1000核电厂的LBLOCA安全裕量提升了6.5%。 相似文献
4.
5.
以西屋公司AP1000分级为基本原则,参考国内AP1000自主依托化项目质量保证分级方法,综合质量保证分级考虑因素,满足国内核安全法规和标准对质量保证分级的要求,提出了后续AP1000项目质量保证分级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7.
8.
核电站物项的安全分级工作中应特别注意全局性、适度性、均衡性这3项原则.物项安全分级的;基本方法,一般是根据物项(部件)的承压外壳损坏对安全的影响,对物项的安全功能进行分级田湾核电站采用的是俄罗斯VVER-1000/428型反应堆装置,其物项安全分级主要采用俄罗斯法规标准:电气和仪控设备采用IEEE-308(80)标准,分为1E级与非1E级;仪控系统及设备的安全分级采用国内标准GB/T15474—1995,分为安全1E级,安全相关SR级和NC非安全级,田湾核电站物项的安全分级必须经中国核安全当局审批并满足中国核安全法规要求. 相似文献
9.
王继东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08,(2)
本文评述了涉及核电厂物项分级的法规、导则和标准.对不同文件中的安全分级、抗震分类、规范分级、质保分级进行了分析对比.对一些概念,如安全重要物项、安全4级、规范级与核级等进行了阐述、解释并提出了建设.对标准中存在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看法. 相似文献
10.
曹东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4,(2)
秦山核电基地是中国大陆核电的发源地,目前有7台运行机组,因堆型、建造年代和管理模式等不同,物项和服务的质保分级也有所不同,为便于秦山地区运行机组质量管理的统一和规范,中核核电运行管理有限公司统一了质保分级方法,明确了分级流程和分级要求等,可为其它核电厂物项和服务的质保分级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1.
12.
13.
14.
15.
事故程序是核电厂纵深防御的重要组成部分,但目前CPR1000核电机组各种类型的事故程序在接口、程序结构等方面存在一些问题,需要进一步梳理分析并将各类事故程序在一个程序体系的框架下融合起来。本文梳理分析了CPR1000核电机组事故程序的现状,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事故程序的融合方法,该方法有助于提升CPR1000核电机组事故管理的水平,同时为国内其他核电机组事故程序的融合提供借鉴和参考。 相似文献
16.
17.
张怀远 《核标准计量与质量》2014,(1)
为了提高核电厂稳定发电能力并在一定程度上支持核电厂安全性和经济性目标的实现,AP1000核电厂开发了一套设备发电可靠性分级方法用于识别发电关键设备方法。该方法在核电厂设计过程中的运用可使设计者从核电厂运行发电可靠性的角度来识别和改进核电厂发电相关的薄弱环节,同时也可对核电厂机组今后的运行维护和技术改进提供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8.
19.
结合核电厂现有核安全、电力生产、风险等已有设备等级,以及考虑工业安全、环境安全、核与辐射安全、法律法规要求、维修经济性等多种因素,针对AP1000机组设计特点,提出以提高设备可靠性为目标的设备可靠性分级原则,并介绍了AP1000核电厂的设备可靠性等级以及设备可靠性分级的分析过程,增加了设备工作频度、工作环境和功能设备组的判定。最后结合实际工程,总结了几个需要注意的问题和具体的应用经验。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