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1 毫秒
1.
基于水土流失率的健康长江评价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面上收集的长江流域8个代表性水土流失类型区水土流失和水土保持资料,初步分析水土流失率、水土流失治理率与土壤侵蚀模数的关系,以此来评价健康长江评价指标—水土流失率,对其健康标准进行分级,并对8个典型水土流失类型区和长江流域及重要支流、水源地健康状况进行了评价。基于典型区域水土流失详查资料,从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基于水土流失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并基于此框架量化各指标,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赋值,对所选典型区域从水土流失治理角度进行了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2.
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水生态健康状况评价成为人们的关注重点.建立了由目标层、准则层及指标层等3个层次构成的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分为河流、湖泊及水库等3套系统,其中河流评价指标16项,湖泊评价指标21项,水库评价指标21项,用于对北京市流域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以密云水库和北运河流域为例,于2019年5、8、10月进行水生态监测和健康评价,结果表明,密云水库健康综合指数为87.76,水生态健康状况处于健康等级;北运河流域的水生态健康状况呈现空间性差异,其总体健康状况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3.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文中对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重要的关键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对长江流域及各主要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研究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在以上研究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健康参考值进行研究,分析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标对应的河流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4.
长江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初步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雷静  张琳  黄站峰 《人民长江》2010,41(3):11-14
对健康长江评价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的指标—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进行了初步研究。选择重要的关键因素建立评价指标体系对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进行了综合评价与分析。对长江流域及各主要水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进行分析,研究水资源可开发利用率。在以上研究的基础上,对长江流域的水资源开发利用率健康参考值进行研究,分析长江流域及典型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率指标对应的河流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5.
 根据建立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对所选典型区域从水土流失治理角度进行健康综合评价。研究表明,永顺县吊井岩、新邵县寺门前和赣县白鹭圩水土流失治理率健康诊断指数在0.60~0.70之间,处于相对稳定阶段;万州区土地土旁和成县黄陈健康诊断指数在0.50~0.60之间,处于脆弱阶段;元谋县金雷、黔西县牛场拔和广安区璧山庙健康诊断指数小于0.50,处于恶性循环阶段。  相似文献   

6.
为评价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健康状况,基于PSR模型,从压力、状态、响应3个层面构建了包括人口密度、水体面积、湿地管理水平等15个指标的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计算指标权重和指标隶属度,将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划分为"健康、亚健康、脆弱、病态、疾病"5个等级,根据综合评价指数确定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结果表明,2017年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指数为0.696,处于"脆弱"等级,接近"亚健康"状态;压力、状态、响应3个目标层中,状态层的约束性最强(0.548 5),响应层次之(0.241 0),压力层最弱(0.210 5);在15个评价指标中,物质供应、生态环境恢复、科研娱乐和湿地受胁迫程度是影响三门峡库区湿地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7.
构建了具有自然形态、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3类一级指标及14个二级指标的南通濠河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通过查阅文献和专家咨询建立了单项指标评价标准,进而采用层次分析法和综合指数评价法对濠河总体健康状况进行定量评价,结果表明濠河处于亚健康状态,提出引江冲污、截污减排、生态修复和环保疏浚等水生态改善措施以提升濠河的健康水平。  相似文献   

8.
彭涛  王珍  赵乔  郭倩 《水资源保护》2016,32(5):141-145
为定量评估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状态,以压力-状态-响应概念模型为基础,构建黄柏河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集对分析和属性识别理论对黄柏河生态健康现状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黄柏河生态系统综合健康状况处于中等水平,其中压力子系统、状态子系统和响应子系统的健康等级分别是良、中等和良,水体富营养化指数、农药施用强度、水土流失率等是影响黄柏河生态健康状况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9.
水土流失治理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水土流失治理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是对大量信息进行综合,并全面建立包括社会经济和资源环境在内的指标体系,能全面表征流域生态系统的主要特征。采用典型区域水土流失详查,从水土资源、生态与环境、经济发展等方面构建了水土流失治理率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框架。根据建立的水土流失治理率评价指标体系框架,量化各指标,对各层次指标权重进行赋值,为典型区域健康综合评价作准备。  相似文献   

10.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洞庭湖健康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维护洞庭湖健康,需要对洞庭湖的健康进行有效评价,为开展新一轮的洞庭湖综合治理提供决策参考和技术支撑。据此需要建立由总体层、功能层、状态层和指标层,包含13个指标的洞庭湖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为减少人为造成指标体系权重偏离,建立了基于AHP法的洞庭湖生态系统健康综合评价模型,对洞庭湖的总体健康情况进行评价。评价结果表明:洞庭湖的总体健康状况较差。  相似文献   

11.
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是构建生态安全的重要支撑。以长江口及毗邻海域为例,构建由年径流量波动比、年泥沙量波动比、入海段面CODMn、DO超标率、COD超标率、DIN超标率、DIP超标率、底栖动物多样性指数、浮游动物桡足类密度比例、浮游植物甲藻种类比例、类大肠菌群超标率等22个敏感指标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并建立了5个等级的评价标准;建立基于最大熵的河口生态系统健康模糊评价模型(FAME)。运用FAME模型对长江口生态系统健康的现状、变化趋势进行评价分析,目前长江口处于亚健康状态。为长江口综合整治及其他河口同类生态建设工程提供理论与方法储备。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包括生境多样性指标、河流水质指标、河口径流指标、森林覆盖率指标、地下水超采率和河流纵向连续性指标等河流生态功能指标进行分析,考虑各项指标在整体评价中的作用确定指标权重,并对各项评价指标进行标准化处理,建立了河流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据此,利用滦河流域有关成果调查和资料,对滦河河流生态功能进行评价,评价结果介于一般与较差之间。该评价方法考虑了多项影响河流生态功能的因素,因此评价结果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功能,可为河流开发和管理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3.
废黄河贯穿江北地区,经过江苏境内9个县市,由于土质原因和人口的增长、地区城镇开发进程的加快,水土流失问题日益严重。分析了废黄河水土流失的现状及引起水土流失的自然与人为因素,并提出了废黄河流域开展水土保持的相应措施。  相似文献   

14.
辽河流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初探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辽河流域生态脆弱,河流污染严重.本文基于辽河现状,从辽河流域、河流廊道、栖息地3个尺度,确定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和集对分析不确定性理论,对辽河流域健康指标进行评价分析确定,为辽河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5.
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进展及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为了解流域水土流失现状、制定水土保持政策与规划及实施水土保持防治提供了科学依据。当前,我国正处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关键时期,系统总结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发展历程、基础理论重点与亮点及水土保持关键技术、科研平台建设等取得的成果。但总体来看,长江流域水土保持科学研究还比较薄弱,理论研究还落后于水土保持实践。通过明确今后的研究重点,即土壤侵蚀动力学机制及其过程、水土保持措施防蚀机理及其适用性、退化生态系统的修复机理及其技术研发、重大生态治理工程生态过程及其效应评价,对于加强科技创新,推进流域水土保持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6.
以新疆典型的干旱内陆河流域--奎屯河流域为研究对象,在确定流域健康评价时空尺度的基础上,提出涵盖流域水资源健康、涉水生态环境健康、社会经济健康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基于组合赋权与协调发展度的流域健康评价模型。结果表明:现状年(2015年)处于亚健康状态的分区有:子区1、子区2、子区3、子区6,综合评价指数分别为:0.419、0.404、0.408、0.401,协调发展类型为临界协调发展;处于不健康状态的分区有:子区4和子区5,综合评价指数为0.358和0.343,协调发展类型属于中度不协调衰退型。  相似文献   

17.
淮河中上游水生态健康影响因子及其健康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左其亭  陈豪  张永勇 《水利学报》2015,46(9):1019-1027
在对淮河中上游10个断面水体理化指标、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底栖动物及栖息地状况等实地调查和监测的基础上,结合提出的河流水生态健康定义,采用频度统计法和相关性分析法对评价指标进行筛选,并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构建水生态健康评价指标体系和健康评价标准体系;运用水生态健康综合指数法和水体水质综合污染指数对河流水生态健康状况进行评价,并根据评价结果提出对策和建议。结果表明:60%的监测断面处于"亚病态"或"病态"水平,其中监测断面D5(槐店闸)处于"病态"水平;综合污染指数表明该河段水体均存在一定程度的污染,其中监测断面D5是"重污染"。研究表明淮河中上游水生态退化较严重,需要加强水生态修复及水环境污染综合治理。  相似文献   

18.
我国水土保持的理论与方法   总被引:8,自引:1,他引:7  
王礼先 《中国水利》2006,(12):16-18,24
通过对我国近几十年水土保持实践经验的分析,总结了推动我国水土保持事业进一步发展的理论与方法。水土保持的理论基础即土壤侵蚀学原理、流域水文学原理、生态经济学原理、恢复生态学原理、系统科学原理,以及流域可持续经营原理。水土保持的技术体系及方法为:以小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调查分析、综合规划、综合治理、综合开发利用,以实现水土保持综合效益。  相似文献   

19.
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研究   总被引:5,自引:2,他引:3  
 为全面分析流域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影响水资源承载力的因素,采用系统方法,提出了流域水资源评价广义指标体系,重点分析了经济、环境和社会方面指标的建立及对流域水资源评价的作用,初步提出流域水资源评价核心指标体系。结合长江流域上、中、下游典型地区,讨论采用统一的指标评价流域内不同地区经济、环境和社会发展与水资源的关系。分析表明,采用广义指标评价流域水资源能更好地反映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状况。  相似文献   

20.
汉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对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汉江是长江中游最大的支流,水能资源蕴藏量丰富,然而水电梯级开发与流域生态环境之间的矛盾是当前汉江流域面临的首要问题,如何评估汉江水电梯级开发造成的生态环境影响已成为学者广泛关注的问题。通过分析流域生态系统结构和功能,构建了基于PSR模型的水电梯级开发生态环境影响多层次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权法确定指标权重,运用专家评分法对指标进行量化,对汉江流域生态环境进行了评价。评价结果表明:随着汉江干流梯级的逐步建成,汉江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指数总体呈现下降趋势。利用SPSS将标准化后的各个水电开发阶段的压力指数和生态环境影响评价综合指数进行拟合分析,得到以诱发地震等级、河流断面宽深比等为因素的汉江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方程。该方程可为流域水电梯级开发生态环境影响预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