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研究表明,盐渍土壤的最大裂缝宽度、平均裂缝宽度和土壤裂缝斑块的平均面积与土壤含盐量有极显著的线性。土壤表面最大裂缝宽度与土壤合盐量呈曲线正相关,平均裂缝宽度与土壤含盐量呈线性正相关;土壤裂缝斑块的平均面积与土壤含盐量呈半对数负相关关系。调查分析表明,土壤含盐量对棉花生长发育影响十分明显,当土壤中Na+的含量达200mg/kg时,危害开始显现,表现为棉花发芽率降低,棉花植株矮小,棉花进入生育期后,结铃少、单铃重轻,造成棉花的产量低下;当土壤的含盐量达到12g/kg时,棉花虽然可以成活,但是不能形成产量;当土壤的含盐量达到15g/kg上时,棉花种子不能发芽。  相似文献   

2.
页岩的超低渗透率决定了页岩气井生产期间持续存在的压力瞬态效应,从而使得产量预测很困难而且是非唯一解。采用三种适用于致密气和页岩气日产瞬态分析法曲线对生产资料进行分析:①双对数曲线;②特征曲线:时间均方根曲线;③流动物质平衡曲线。基于页岩气井线性非稳态流动特点,运用双重孔隙线性瞬态流典型曲线分析涪陵页岩气田JS区块一口多级压裂水平井产量数据,并进行储量评价。根据产量与时间双对数曲线关系,将该气井生产分为表皮效应、线性流动、拟稳态流3个流动阶段,运用基质线性流模型计算该气藏基质渗透率,利用流动物质平衡曲线求取该井SRV范围内游离气储量,在此基础上进行产量预测。同时,采用常规气藏工程方法预测该井可采储量,结果对比表明,常规方法预测的页岩气产量过于悲观,RTA软件预测页岩气可采储量更为真实可靠。探索建立了一套适合JS区块页岩气可采储量的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3.
传统的油藏天然能量指标分析方法仅用来分析注水前的油藏天然能量大小。经理论研究发现:Δp軈(平均地层压力降)与Npr (无因次弹性产量比值)呈幂指数关系,双对数曲线呈线性规律;双对数图上等时间间隔点越密集,边底水补充地层能量越及时,水侵速度越快;驱动能力指标同样适用于注水后的分析与评价,且变化规律不变,注水后等时间间隔点越密集,注水效果越好;运用Δp軈与Npr关系式可以准确地预测原油采出程度,同时结合油藏水驱特征曲线还可以确定合理累积注采比和阶段注采比。最后,用于实例分析取得了良好的预测效果。  相似文献   

4.
储采比是评价油田开发程度的重要指标之一,预示着油田是否可以持续稳定开发,陆上油田对储采比的研究比较成熟,但海上油田相关理论研究较少。针对该问题,运用油藏工程和油藏数值模拟方法,得到储采比与储量替代率、递减率、开发时间、累计产量、采出程度和采油速度之间的关系式。将研究成果应用于渤海J油田,结果表明油田实际变化规律与理论研究一致:海上油田储采比与储量替代率成正相关,与递减率呈倒数关系。储量替代率不变时,稳产期末储采比越高,初始递减率越小;递减率不变时,储采比随储量替代率增长而升高。储采比与开发时间、累计产量、采出程度之间呈双对数直线关系;与采油速度呈反比关系。研究成果对油田寻找新的储量资源、确定挖潜时机、制定开发技术政策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线性递减类型的建立、对比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元千  周翠 《石油学报》2015,36(8):983-987
产量递减阶段是油气田开发的主要阶段。产量递减法是预测油气田产量和可采储量的重要方法。该方法的有效应用与储层类型、驱动类型和开采方式无关,只要油气田的产量已进入递减阶段,即可应用产量递减法进行有效预测。Arps提出的指数递减、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尤其是指数递减和双曲线递减,在国内外的产量预测和可采储量评价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Arps的3种递减类型,只适用于产量随时间呈曲线递减,而不适用于呈直线递减。实际油田生产资料表明,对于致密低渗砂岩油气藏,压裂投产后的产量与时间之间往往不是曲线递减关系,而是直线递减。因而,Arps的3种递减类型,已不适用于直线递减的产量和可采储量的预测。经过推导建立了线性递减类型,该类型既是一种新的递减类型,又是对Arps递减类型的补充。经应用实例表明,线性递减类型是实用有效的,所提出的预测产量、累积产量和可采储量的方法,具有很好的实用价值和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6.
地层岩性、物性和含油气性与测井曲线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不同的测井曲线常常反映不同的地层性质,因此,很难用单一的函数来描述曲线之间的数学关系。 多元回归技术是处理变量间相关关系的有效方法,目前已得到广泛应用。 一般运用多元线性回归模型来描述测井曲线之间的关系,该模型对简单的地层特性关系分析较为有效,但随着地质影响因素的增多,其效果也往往欠佳。 为此,以常规多元线性回归模型为基础,推导了非线性回归模型,将复杂的非线性问题简化为较为简单的线性问题来处理,增强了多元回归技术的适用性;同时,建立了多元回归原始参数与模型的优选方法,为最优回归结果的获取提供了技术支撑;最后,探讨了测井曲线重构在地质与工程作业中的具体意义,并以 3 个应用实例证明了该技术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7.
Arps基于矿场油井产量递减数据的统计分析和理论研究,提出了指数、双曲线和调和三种经典的递减模型,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至今被广泛地应用于全球油气工业的产量和可采储量的评价。应当指出,Arps的指数递减是递减率为常数且产量递减较快的一种递减模型。由于其预测的指标比较稳妥,被上市评估公司普遍采用。Arps的双曲线递减和调和递减是两种产量递减较慢的模型,在实际中应用得并不多。陈元千等于2015年建立的线性递减模型,仅适用于产量随时间呈直线下降,而且递减率随时间的增加而增加。本文建立的幂函数递减模型,它的递减率随时间的增加而降低。根据Arps提出的递减指数n划分的不同递减模型:n=-1时为线性递减,n=0时为指数递减,0n1时为双曲线递减,n=1时为调和递减,1n≤2时为幂函数递减。由于呈幂函数递减的产量与时间之间存在双对数直线关系,因此,该递减又可称为双对数递减。利用幂函数递减模型,对两口美国页岩水平气井的产气量、累积产气量、经济可采储量、采出程度和递减率进行预测。预测结果表明,两口井的递减指数基本相同,接近于2。  相似文献   

8.
本试验研究了沥青的密度与温度和针入度之间的关系。A原油生产的AH-30、AH-50、AH-70、AH-90、AH—110五种沥青用于关联密度与温度、密度与针入度之间的关系。B原油生产的AH-50,AH-60,AH-90,AH—110四种沥青用于验证针入度与密度之间的关系。研究得出:沥青的密度与温度呈直线关系。不管测定密度的温度与测定针入度的温度是否相同,针入度的对数与沥青的密度都呈直线关系。对来源于同-种原油的沥青,温度与密度回归方程的斜率相同。密度与针入度的对数回归方程的斜率和截距呈直线关系。  相似文献   

9.
水驱气藏气井见水后,产气产水规律复杂,使得水驱气藏开发难度显著增大。就目前水驱气藏而言,缺乏相应成熟有效的动态分析方法。从气、水两相渗流规律和物质平衡方程出发,推导出了水驱气藏的水驱特征曲线,即累计产气量与气水比呈对数关系,在半对数坐标上呈线性关系,矿场可以根据直线的斜率反算见水后气井的动态控制储量,通过某气田气井开发动态检验,该研究成果可以有效预测气井的开发动态和开发过程中动态控制储量的变化,对于水驱气藏开发具有一定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油藏高含水开发期确定采收率的一种新方法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水驱油藏进入高含水开发期以后,常规的水驱曲线对采收率的标定会出现很多问题.在高含水开发期,地层中油相的相对渗透率比较小,相对于相渗曲线上为后期比较扁平的阶段,在该阶段可以将油相的相对渗透率与含水饱和度之间的关系看成线性关系.在此基础上,从渗流力学和物质平衡原理角度出发,利用产量公式和相对渗透率曲线推导出处于产量递减期间的油藏采油速度与采出程度之间的关系,发现存在线性特征.在给出最低的经济极限采油速度的情况下,利用该关系可以对油藏动态和经济采收率进行标定,同时给出了其适用条件.并利用孤东七区西Ng63 4的生产数据进行了实例验证,给出了该油藏的经济采收率,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1.
基于低渗油藏CO_2驱过程中CO_2与原油渗流符合幂指数规律的假设,在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理论基础上,推导了低渗油藏CO_2驱特征曲线,建立了CO_2拟含气率与采出程度关系式,形成低渗油藏CO_2驱地质储量、可采储量和采收率等指标的预测方法。低渗油藏CO_2驱特征曲线形式表明,修正后的累计CO_2产量与累计产油量呈半对数直线关系。现场生产实例应用表明,CO_2驱特征曲线能较好地预测低渗油藏CO_2驱的可采储量及采收率等动态指标,对区块开发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高含水期油田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的理论推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传统水驱特征曲线推导的理论基础是中含水阶段油水相对渗透率比(Kro/Krw)与含水饱和度(Sw)成半对数直线关系,而在高含水阶段Kro/Krw与Sw在半对数坐标中明显偏离直线关系,水驱特征曲线普遍存在上翘现象。为了准确预测油田开发后期开发动态和可采储量,对实际岩心相对渗透率曲线进行平均化处理,并借鉴文献中岩心数据资料,拟合出适合高含水阶段Kro/Krw与Sw关系的新型表达式;应用Buckley-Leverett前沿推进方程和Welge平均含水饱和度方程,推导出适合高含水期油田的新型水驱特征曲线关系式。应用分析表明,新方法预测水驱可采程度与产量递减方法计算结果吻合度较好,对于油田生产后期开发指标预测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流度低于1.0μm~2/(Pa·s)超低流度油藏的驱油特征,采集杏树岗油田研究区水驱和聚合物驱检查井油砂样品44件进行实验。结果表明:水驱中黏油、低黏油、高黏油、普通稠油体积分数分别为55.0%,31.8%,9.1%,9.1%,聚合物驱巾黏油、低黏油体积分数分别为59.1%,40.9%;水驱见效井段的流度大于0.078μm~2/(Pa·s),不见效的小于0.054μm~2/(Pa·s),不一定见效的为0.054~0.078μm~2/(Pa·s);聚合物驱见效井段的流度大于0.011μm~2/(Pa·s),不见效的小于0.003μm~2/(Pa·s),不一定见效的为0.003~0.011μm~2/(Pa·s);水驱和聚合物驱驱油效率与流度、渗透率都呈对数显著正相关,水驱驱油效率与剩余油黏度呈对数显著负相关,聚合物驱驱油效率与剩余油黏度呈曲线显著相关。研究成果为杏树岗油田及同类油藏剩余油有效开发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4.
将所统计数据分别在普通坐标系、半对数坐标系和双对数坐标系中进行绘制,并分析其间的关系, 选择回归预测技术进行预测,建立一元线性回归模型与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回归预测技术依据最小二乘法原理,进行数据拟合,确定经验公式的系数,求解经验公式.后继水驱阶段的累积产油量在半对数与双对数坐标系中与时间呈近似线性关系,但二者预测值有不同方向的偏差,将预测值求和取平均,预测结果更准确.应用该方法对实际聚合物驱块进行预测,拟合误差和后验误差很小,预测精度较高,因此预测结果是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王鑫敏 《石化技术》2022,(1):154-156
中原油田东濮老区经过多年注水开发,主力油田普遍进入高含水开发中后期,开发效果差异大,不同类型油藏特别是低渗油藏对与目前采用的含水与采出程度图版适应性较差。本文通过筛选分类油藏典型水驱开发单元,运用统计学方法,分单元绘制甲型水驱特征曲线,确定稳定水驱直线段及其斜率,建立分类油藏多个单元动用储量与斜率倒数之间的双对数曲线,根据线性回归,确定东濮分类油藏修正系数,从而建立东濮分类油藏含水与采出程度关系图版,明确水驱调整治理潜力目标与方向。  相似文献   

16.
目前对油藏采收率的预测主要采取产量递减法、水驱曲线法等预测方法。随着油藏的注水开采,含水率不断上升,基于水驱曲线关系的研究,可以得到含水率与累积产油量或采出程度的半对数直线关系。笔者依据曙二区杜家台油藏南区的油水井的生产资料,充分利用该直线关系对油田的采收率进行有效的预测。采取经验公式法、产量递减法以及4种水驱特征曲线法对采收率进行了预测分析。杜家台南区的理论采收率较高,挖潜潜力较大,采收率的预测为后期的开发调整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7.
研究表明采用算术座标,深度与镜质体反秧经曲线呈三段式;上段R0由0.2%-0.25%线性缓慢增加0.6%-0.7%,中段R0非线性快速递增到1.0%,下段呈线性快速递增,若采用半对数座示,则中段不明显,可利用埋深-反射率关系图估算不整合面之上或现今地表的剥蚀量,最大埋藏深度及古地温梯度,进而重塑盆地热史,上段,中段,下段分别对应对成熟前,生油期间,成熟后镜质体化学成分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程时清  张望明 《石油学报》1993,14(4):99-109
本文根据弹性不稳定渗流未简化的非线性扩散方程,引入了无量纲指数压力和无量纲产量系数.获得了考虑非线性项C1|▽P|2情形下的精确解(非线性解),研制出新的典型曲线图版,找出了非线性解与Agarwal-Ramey解(线性解)之间的关系,并进行了比较.最后用实例说明该典型曲线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提出了一种应用油田进入特高含水期后生产动态数据计算油藏相对渗透率的新方法。该方法采用二项式拟合krw/kro与sw的半对数关系曲线,并借助多元线性回归方法,求出油水两相相对渗透率表达式,从而得到相渗曲线。经过与油田开发初期岩心实验测得的相渗曲线对比,发现计算出的相渗曲线能更好地反映出油田长期注水开发后的物性变化,有助于油田特高含水期的地下流体流动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刘银山  刘刚  刘阵  刘飞  任春燕  董旭 《石油地质与工程》2015,29(3):110-112,115,149,150
以中原文东油田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为研究对象,通过岩心实验分析孔隙度、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效应的变化关系,并测定渗透率与启动压力梯度之间的变化关系。实验和模拟结果表明,深层高压低渗透储层孔隙度、渗透率与应力敏感效应成幂函数变化,当渗透率在5×10-3μm2以下时存在明显的启动压力梯度,且随着渗透率减小,启动压力梯度急剧增大;启动压力梯度对产量呈线性影响,而应力敏感效应对产量呈指数影响,且比启动压力梯度对产能影响更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