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4 毫秒
1.
聚合型色素由于分子中带有可聚合基因,可通过与高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将发色母体以高浓度结合于聚合物分子主链或侧链上,从而具有优异的耐迁移性,耐溶剂性,与高分子材料的良好相容性以及较高的生理安全性等,并已被成功地开发应用于合成材料着色和功能材料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这一类色素的合成及应用。  相似文献   

2.
3,6—二氯荧烷的新合成方法及其光谱鉴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流芳  何凤英 《化学试剂》1990,12(6):341-343,326
用新的方法合成了题目化合物。通过元素分析、IR、EIMS、~1HNMR 验证了分子组成及结构,并对其生成机理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3.
红色荧烷染料的合成与应用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吴雄 《精细化工》1995,12(6):14-16
从苯酐和间羟基-N,N-二乙基苯胺出发经两步反应合成了两种红色荧烷染料:3′-N,N-二乙氨基-7′-甲基荧烷和3′-N,N-二乙氨基-5′,6′-苯并基荧烷,并用这些染料制备了热敏纸及可逆热敏材料。  相似文献   

4.
荧烷是主要的压、热敏染料,本文以间二乙氨基苯酚,邻苯二甲酸酐为原料首先合成了合成荧烷的重要中间体KETO酸,然后以KETO酸为原料,合成3-二乙氨基-7-氯荧烷。通过熔点测定及红外、核磁分析手段,证明了中间体和目标产物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荧烷类压、热敏染料FH-101的合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合成了显黑色的压、热敏染料3 二乙基氨基 7 (2’ 氯苯胺基)荧烷,较佳的制备条件是:二苯甲酮衍生物与二苯胺衍生物的摩尔比为1∶12,硫酸质量分数(H2SO4)为90%,反应时间为24h,产物的收率达62%。  相似文献   

6.
付立民  张宪军 《辽宁化工》2000,29(1):1-5,10
归纳了热敏染料FH-102的不同合成方法,并进行了工艺选择。对中间体及产品的合成研究进行了总结与讨论。  相似文献   

7.
阳年发  杨利文 《化学世界》1999,40(5):254-256
以2-甲基-4-甲氧基苯胺为原料,经甲酰化,与溴苯综合和水解等步骤,成了2-甲基-4-甲氧基二苯胺。在缩合反应过程中采用氮气保护和使用加压技术提高反应湿,提高了产率。最适合的综合反应温度是200℃。产率为85.6%。  相似文献   

8.
荧烷染料的光诱导显色反应和机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荧烷染料的光诱导显色反应和机制的研究*周文慧刘建民李妙贞王尔**(中国科学院感光化学研究所,北京100101)关键词荧烷染料,碘盐,电子转移,光显色反应荧烷染料是一类重要的功能性染料,广泛地应用于热敏和压敏记录材料.通常采用在酸作用下,使荧烷染料...  相似文献   

9.
聚合型色素由于分子中带有可聚合基团,可通过与高分子单体的共聚反应将发色母体以高浓度结合于聚合物分子主链或侧链上,从而具有优异的耐迁移性、耐溶剂性、与高分子材料的良好相容性以及较高的生理安全性等,并已被成功地开发应用于合成材料着色和功能材料等领域。本文综述了这一类色素的合成及应用。  相似文献   

10.
食用色素是重要的食品添加剂之一,它能使食品具有鲜艳的色泽。食品的色、味、香是食品加工中的重要问题,食品具有鲜艳的色泽,对增进食欲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许多食品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原有的色泽容易发生褪色或变色。为了改善食品的色泽,提高竞争力,在加工生产过程中往往使用食用色素进行着色。食用色素按其来源可分为两大类,即人工利用化学方法合成的色素和由天然动、植物中提取的天然食用色素。人工合成色素虽然具有鲜艳的色泽,优良的染着色和调色性,但人工合成色素多以煤焦油为原料,原料本身就具有一定毒性,且在合成过程中容易受铅、砷以及  相似文献   

11.
采用H2O2和HNO3作为氧化剂,对市售煤基活性炭表面进行化学改性,探究活性炭表面官能团随氧化剂浓度的变化规律及其对甲烷吸附的影响。结果发现,硝酸氧化增加了活性炭表面的酸性官能团,碱性官能团降低,双氧水氧化使活性炭表面的内酯基含量明显增加,酸性官能团不利于活性炭对甲烷的吸附,而碱性官能团有利于甲烷的吸附。  相似文献   

12.
ABS树脂的生产工艺技术及进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陈朝阳 《广东化工》2003,30(1):54-56,58
综述了ABS树脂的生产工艺技术,重点阐述了乳液接枝本体SAN掺混法和连续本体法,介绍了国际上近年来在ABS树脂的生产工艺技术和产品的高性能化和多功能化取得的进展并对国内ABS树脂工业的发展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京都议定书"与"二氧化碳绿色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大全 《化学工业》2007,25(6):8-11
阐述“京都议定书”国际公约意义。提出了采用高新技术,将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变为绿色高新精细化学品和功能新材料,是我国贯彻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4.
磁性功能复合材料是现今功能复合材料的一个前沿领域,尤其聚合物基磁性复合材料具有质轻及可设计性强等优点,在功能复合材料领域发展迅猛。本文综述了近几年聚合物基磁性功能复合材料的发展方向和研究结果。  相似文献   

15.
阐述"京都议定书"国际公约意义。提出了采用高新技术,将造成"温室效应"的二氧化碳变为绿色高新精细化学品和功能新材料,是我国贯彻执行"京都议定书"的最佳途径。  相似文献   

16.
阻隔型塑料包装材料新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刘萍  王德禧 《塑料》2001,30(1):9-14
文章概述了我国塑料包装材料的现状和发展趋势,重点介绍了阻隔型功能包装塑料UHMWPE耐腐蚀包装塑料的应用和发展。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α ,ω -二 (N -甲基乙酰胺基 )聚二甲基硅氧烷和α ,ω -二丁酮肟基聚二甲基硅氧烷 ,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确定了它们的组成为不同聚合程度的线形体及环体 ,对它们进行定量分析时发现 ,它们受贮存环境湿气的作用都有不同程度的水解 ,使成分变复杂 ,主要由二官能基封端线型直链聚二甲基硅氧烷、单官能基羟基封端线型直链聚二甲基硅氧烷和DMC组成  相似文献   

18.
介绍了一种具有杀菌功能的新型季铵盐类双活性紫外吸收剂及其中间体的合成,并对其在棉纤维上的应用工艺及抗菌活性进行了初步的研究和探讨.通过单因素轮换及正交实验法,观察碱浓度、电解质浓度、吸色温度以及固色温度等因素对紫外吸收剂整理效果的影响,找到最佳整理工艺条件;对整理后的棉织物进行各种牢度试验.发现经过1.0%(o.w.f)浓度的该类紫外吸收剂处理后,棉织物的T(UVB)AV值可以下降23.64%;其吸尽率达到95%以上,同时可以实现无碱或少碱及少盐染色;整理后的织物耐洗牢度、耐汗溃牢度及耐摩擦牢度都较好;并在较低浓度下对以大肠杆菌为代表的革兰氏阴性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窦立岩  汪丽梅  洪群植 《广州化工》2011,39(16):59-60,104
海藻酸钠作为天然生物大分子,具有来源丰富,成本低,可降解,再生能力强的特点,将其应用于吸水树脂领域,有望成为一种很有前途的功能材料。本文采用冷冻法制备了海藻酸钠/粉煤灰/聚乙烯醇复合吸水树脂,并对其吸水性、抗盐性、保水性及表面形貌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20.
The nucleating ability of two organic pigments, quinacridone and phthalocyanine, in nonisothermal polypropylene (PP) crystallization was investigated. The investigations were carried out using DSC and polarizing microscopy. The efficiency of pigments in the nucleation process was determined in a simple test comparing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of the PP‐containing pigments with respect to the pure polymer. Both pigments revealed good nucleating activity. In the presence of pigments the increment of the crystallization temperature and the increase of nucleation rate were observed. The nucleating efficiency of pigments was confirmed in investigations of the obtained structure. The nucleating activity of pigments was explained by their features fulfilling several requirements for good nucleating agents. © 2003 Wiley Periodicals, Inc. J Appl Polym Sci 90: 3957–3964, 2003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