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气藏水锁效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渗砂岩气藏特殊的地质特性造成开发过程中普遍存在较强的水锁效应,是导致气井产能下降,储量难以得到有效动用的重要影响因素。为此,在大量的实验基础上,对新场上沙溪庙气藏水锁伤害机理、水锁对开发造成的影响以及水锁解除方法进行了研究,认为水锁效应将导致压裂液滤失带启动压力增加,气相渗透率降低,当滤失带流动需要克服的启动压力从0.94MPa上升到7.15MPa时,压裂液返排率从80%下降到40%,对储层造成极大的伤害,是新场Js2^1、Js2^3气藏储量难动用的主要原因之一。优化低伤害压裂液,并全程混氮加强返排,是新场上沙气藏压裂开发过程中克服水锁效应的重要手段。  相似文献   

2.
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储层建模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随机模拟为主要方法,在对储层参数进行变量统计参数和变差函数分析的基础上。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2气藏地质研究和气藏描述成果进行定量化转变,建立了包括构造模型、物性参数模型和流体分布模型的三维地质模型。以此为基础,对有利区进行了预测。随机建模方法的应用,提高了气藏描述精度,为气藏储层改造及开发调整方案编制提供了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3.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是国内在致密砂岩中所发现的最大气田,其纵向上分布有多个气藏,平面上相互叠置.研究表明,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水下越岸砂体四个微相.在研究沉积相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古构造发育特征,恢复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4.
针对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气藏气井压裂施工导致邻井连通逐渐增多的现象,综合分析地应力、压裂缝监测、井区压降变化、井间连通时间及气井间的方位关系等资料,得出压裂缝发育是压裂导致并间连通的主要原因.总结了气井压裂导致邻井出砂堵塞气井的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防止井间压裂连通的3个措施:部署加密调整井时要充分考虑气藏的地应力方向和裂...  相似文献   

5.
低渗气藏具有低孔隙度、低渗透率等特点,其微观孔隙结构与中、高渗透气藏不同,而储层岩石的微观结构是影响低渗气藏储集及渗流特性的重要因素.利用恒速压汞技术研究了苏里格和迪那低渗气藏的微观孔隙结构及其分布规律.研究表明,不同渗透率的低渗气藏岩心其孔道半径基本相同,而喉道半径不同,平均喉道半径与渗透率有很好的相关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用平均喉道半径作为低渗气藏储层评价指标参数,来表征气体通过储层的难易程度.该研究成果可对低渗气藏的分类评价和合理高效开发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6.
新场气田位于四川盆地西部川西坳陷,是国内在致密砂岩中所发现的最大气田,其纵向上分布有多个气藏,平面上相互叠置。研究表明,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发育三角洲前缘亚相,其中主要发育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和水下越岸砂体四个微相。在研究沉积相纵向和平面分布特征的基础上结合该地区古构造发育特征,恢复新场气田上沙溪庙组Js1、32气层的沉积相。  相似文献   

7.
运用地震、测井多种处理解释手段基础上,以动态信息为线索,以测试与实验分析相结合为手段,以表征储层储渗差异现象的地质模型为突破口,以建立等效地球物理模型为纽带,筛选并形成了识别储渗体差异性的方法技术。  相似文献   

8.
井网加密可以增加波及面积、提高储量动用程度、提高气井的采收率,是致密砂岩气藏开发的主要技术手段之一。新场气田沙溪庙组气藏为典型的致密砂岩气藏,通过对其地质特征和气井动态分析,综合工程工艺、经济评价和数值模拟等方法,开展了沙溪庙组气藏井网井距的加密优化,确定了研究区内的单层合理井距、气田的加密潜力,以及井网密度与经济效益的关系;结合沙溪庙组气藏纵向上多气层叠置,平面上单气层内部差异大的特点,提出了多层合采、"以优带差"的开发模式,实现了井控储量和采收率的最大化与经济效益的最优化相结合的井网加密方式。应用于CX633井组后,取得了较好的开发效果和经济效益,可为气藏的高效开发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9.
四川盆地西部上三叠统须家河组埋深超过3 000 m,表层低降速带厚度大(几十米至200多米),地震波高频信号衰减很快,地震反射有效频带窄、主频较低(25~30 Hz),储层预测特别是薄砂体预测存在精度差的问题。为此,首先在资料常规处理中采用能同时进行振幅补偿和相位畸变校正的稳定反Q滤波方法来提高地震资料的分辨率,随后在储层精细标定及对比追踪的基础上,利用GR地震随机反演进行砂岩储层预测。实际应用结果表明,在保持低频能量相对关系不变的情况下,该方法可有效拓展高频10~15 Hz,由此提高了对薄层砂岩的识别能力及储层预测的精度。  相似文献   

10.
新场上沙溪庙组JS2气藏为多气层叠置的致密定容无边(底)水气藏.生产井具有产能低且差异大、投产产量低、压力递减快、生产压差大、单井控制动态储量差异大等特点.前期多数气井初期配产压力偏高递减快、储量动用不充分以及局部井区井网不完善等问题已影响到气藏现有规模的稳产.通过对气藏开发特征及存在问题的分析,利用数值模拟研究了J2s2气藏稳产技术对策,认为通过产量调整、井网完善以及平面、层间调整可以实现气藏现有生产规模的稳产,同时达到最佳的开发效果.研究提出的稳产技术对策和合理开采规模对气藏的高效开发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新场气田沙二段气藏不同砂组之间产能差异较大的原因,本文利用物性分析和气水两相渗流实验,对覆压渗透率和气水两相渗流特征进行了评价和研究。结果表明,常规岩心物性证实主力层和难采层砂组渗透率平均值基本接近,但在覆压条件下,主力层和难采层渗透率差异明显;黏土矿物含量越高且产状越复杂,喉道越细小,喉道闭合越大,渗透率降低幅度越大,应力敏感性越强。难采层气相相对渗透率最大值低,临界含水饱和度高,水相上升快且相对渗透率最大值比主力层高。在开发过程中,难采层气井见水早,产水量比主力层大,井底积液、水锁伤害比主力层严重。  相似文献   

12.
低孔、低渗气藏关井压力恢复需要时间较长,不适宜采用试井的方法获取地层参数,因此,采用一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方法来研究大牛地气田盒三气藏的产量递减规律。该产量递减分析方法以Arps产量递减方法为基础,引入Blasingame归一化产量、物质平衡时间和拟时间概念,将变产量/变压降生产数据转变为等效恒定压力系统,运用Fetkovich产量递减标准图版进行拟合,所得匹配点数值分别进行地层参数计算和用于Arps产量预测。该方法提高了产量递减分析的可靠性,具有操作简单的优点,同时可有效求取地层参数。  相似文献   

13.
迪那2气田古近系低渗透储集层形成机制分析   总被引:8,自引:1,他引:8  
塔里木盆地库车坳陷迪那2气田古近系储集层为低孔低渗和低孔特低渗的碎屑岩,同一相带的储集层物性与粒度负相关,油气主要产自于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之中,储集空间以剩余原生粒间孔、溶蚀粒间孔、溶蚀构造缝和构造裂隙为主。经综合分析认为,其原因与前陆逆冲推覆构造活动的阶段性对沉积旋回性、沉积水体盐度变化及物源区变化的控制密切相关。构造相对活跃期为沉积水体成化期,主要发育扇三角洲平原亚相的辫状河道粗碎屑岩,同生期胶结作用强,而浅埋藏早成岩阶段碳酸盐和硫酸盐胶结物充填强烈,致使物性进一步变差,并且不利于晚成岩A阶段的溶蚀作用进行。而构造活动相对平静期的物源区较远,水体盐度低,发育的扇三角洲前缘亚相粉砂岩和泥质粉砂岩成分成熟度和结构成熟度相对高,同生期胶结作用弱,原生孔隙保存较多,浅埋藏早成岩阶段的胶结作用较弱,晚成岩A阶段的溶蚀作用较强,因此储集层物性要优于粗碎屑岩。构造破裂作用使迪那2气田古近系储集层物性获得改善。图3照片5表2参8  相似文献   

14.
为厘清分形维数对储层物性特征的影响,并提高渗透率计算精度,通过对川西坳陷蓬莱镇组、沙溪庙组致密砂岩气藏12块岩心进行高压压汞实验;利用毛管束分形模型对进汞曲线进行分形处理,并结合物性资料,对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进行研究;通过理论分析与多次试算,最终选取加权平均分形维数(Dave)、分界压力(pf)、中值半径(R50)等对渗透率进行多元非线性回归计算。结果显示:研究区储层可划分Ⅰ类、Ⅱ类、Ⅲ类、Ⅳ类共4种孔隙结构类型;大、小孔孔隙结构相对独立,分形维数与孔隙结构参数关系复杂;多元回归计算的渗透率与实测渗透率相关系数平方达0.9。多元非线性回归计算模型对于渗透率的计算具有更高的精度,为致密砂岩储层渗透率的计算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The results show that multiple genetic types of pores occur in the Lower Paleozoic shales, including inter-granular pores, intra-granular pores, and organic matter pores. Micropores provide the primary storage space for shale gas in the southern Sichuan basi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icroscopic pores and pore structures directly affect the gas content of shales. Differences in the pore structur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Lower Paleozoic shales provide a basis for understanding differences in gas content between the Longmaxi Formation and the Qiongzhusi Formation, two shale gas reservoirs in the Sichuan Basin.  相似文献   

16.
鄂尔多斯盆地新安边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具有较好的开发潜力,由于微观孔隙结构研究的薄弱制约了致密油勘探开发进程,对后期开采具有较大影响。该文采用扫描电镜、铸体薄片、高压压汞、微纳米CT扫描等技术,对新安边油田长7致密油储层的储集空间特征及微观孔隙结构参数进行定量表征。结果表明,长7致密油储层孔隙类型主要分为三类:粒间孔、溶孔、微裂缝。研究区发育大量纳米级孔喉,其对储层的储集及渗流能力具有较大贡献。依据不同样品的排驱压力划分:排驱压力小于1 MPa时,微米尺度孔隙丰富且连通性好,孔喉形态多为粗大管状、条带状,喉道半径主要集中在100~380 nm;排驱压力介于1~3 MPa之间,局部孔隙连通性好,纳米尺度孔喉多发育于粒内溶孔,孔喉形态表现为管束状、球状,喉道半径主要分布于75~250 nm;排驱压力大于3 MPa时,大量孤立的小球状孔喉聚集,垂向连通性差,仅局部微裂缝发育区提供储集空间,喉道半径主要集中为15~75 nm。  相似文献   

17.
川西坳陷新场气田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五段气藏试采均表现出气水同产,天然气究竟是以水溶气还是游离气为主尚无定论。为此,对该区须五段地层水开展了不同温压条件下的甲烷溶解度实验,并与1 mol/kg NaCl溶液中甲烷的溶解度进行对比,并结合现今产出流体气水比和理想气体状态方程,明确了须五段中流体的赋存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现今平均埋深和历史最大埋深状态下,新场须五段地层水中甲烷的溶解度分别为2.260 m3/m3和3.194 m3/m3。受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抬升影响,新场须五段水溶气脱溶主要是地层抬升减压降温脱溶。在不同埋深状态下,游离气和地层水在孔隙中所占体积比例分别普遍低于和高于50%,白垩纪末以来地层温压降低使得须五段中游离气体积发生膨胀,所占体积比例略有增大,而地层水被驱替排出,所占体积比例有所降低。地层温压降低导致部分水溶气脱溶出来,在总的天然气中游离气所占比例增大而水溶气所占比例降低,须五段天然气以游离气为主,水溶气所占比例不足5%。在地层抬升过程中,新场须五段有约29.3%的水溶气脱溶成为游离气,地层水共脱溶出了约1.8×109 m3的天然气。  相似文献   

18.
库车坳陷是近年来塔里木盆地深层致密砂岩气勘探的重要领域。通过开展物性测试、铸体薄片镜下鉴定、常规压汞实验、微米CT扫描实验及包裹体测试,分析库车坳陷迪北致密砂岩气藏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砂岩储层孔隙微观结构特征,结合测井解释结果和包裹体实验,探讨孔隙微观结构对致密砂岩气富集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库车坳陷下侏罗统阿合组致密储层主要发育溶蚀孔隙(包括长石和岩屑等粒内溶孔、胶结物溶孔)和微裂缝,残余粒间孔隙较少。阿合组致密储层孔隙微观结构可分为3类:第一类主要发育在粗砂岩中,孔喉分选差、孔喉半径大但孔喉比小,孔喉系统为毛细管束状,具有较好的渗流能力;第二类主要发育在粗-细砂岩中,孔喉分选较差,孔喉半径小于第一类储层但孔喉比大,孔喉系统为墨水瓶状;第三类主要发育在细-粉砂岩中,孔喉分选相对较好,孔喉半径小于第二类储层,孔喉系统也表现为墨水瓶状,但渗流能力差。第一类孔喉系统可形成天然气在致密储层中的运移通道;第二类孔喉系统是致密砂岩气主要的储集空间,有利于致密砂岩气的聚集;第三类储层为无效储层,无天然气充注。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西部深层上三叠统须家河组须二段致密碎屑岩气藏非均质性极强,准确预测规模裂缝网络与相对优质储层叠加形成的高效储渗区分布规律是勘探开发钻井获得高产稳产井的技术关键。以三维三分量地震勘探资料为基础,通过高效储渗区储层测井及波阻抗特征、地震响应特征对比分析、模型正演验证等方法,建立“杂乱弱反射”地震暗点高效储渗区识别模式,划分出PP波/PS波“单弱”及“双弱”2种暗点类型,解剖了其地质及地球物理成因机理,提出“双弱”模式为最优类型。利用对杂乱弱反射的吸收增强处理及像素成像暗点可视化刻画等技术手段,预测出了高效储渗区。  相似文献   

20.
鄂尔多斯盆地镇北地区延长组长4+5以成岩型低渗透储层为主,常规方法较难评价该类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品质。利用铸体薄片、扫描电镜和物性分析等方法对影响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的因素进行了定性分析,恒速压汞方法对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参数进行了定量表征。研究表明:镇北地区长4+5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与成岩作用密切相关,主要表现为机械压实作用和碳酸盐胶结作用越弱,长石溶蚀作用越强烈,粒间孔和溶蚀孔越发育,孔喉连通性越好,渗透率越大;微观孔隙结构和渗透率受大于0.12μm的喉道控制明显,主要表现为平均喉道半径越大,渗透率越大,孔喉半径比越小,微观孔隙结构越好,储层品质因子越大,试油产液量越高,尤其当平均喉道半径小于1.60μm时。喉道是影响低渗透储层微观孔隙结构品质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