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彭信山  刘明举  陈阳  王倩 《煤炭学报》2014,39(Z1):93-99
在大量测试瓦斯基础参数和分析瓦斯地质资料的基础上,从地层含水性及水动力条件基本特征入手,系统研究了二郎矿区含水层水动力条件对煤层瓦斯逸散模式、赋存规律和煤变质程度的影响,且对类似条件的矿区的情况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5号和8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上逸散模式为主,8号煤层瓦斯逸散量较小;受二叠系下统茅口组(P2m)强富水性的含水层的影响,下部的12号煤层瓦斯以垂直向下逸散为主,瓦斯先通过其直接底板,然后通过地下水动力活动性极强的茅口灰岩含水层逸散;12号煤层的瓦斯含量和瓦斯压力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瓦斯梯度和突出危险性也小于其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由于12号煤层下部的含水层常年的流动性,致使12号煤层储存温度(古地温)略低于上部的5号和8号煤层,从而使得深部的12号煤层变质程度和瓦斯放散性均略低于浅部的5号和8号煤层。  相似文献   

2.
井下水、回(乏)风是伴随煤矿整个开采过程但并未被充分利用的自然资源,是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伴生能源。煤矿井下水一般水温在10℃,矿井回风一般温度在14℃以上。通过热泵技术提取其中7℃左右温差的热能,将这部分低温热能搬移、压缩,温度提升至80℃左右,变成高温热能,用于供热和其他用途。根据热泵技术专利开发的风源热泵和水源热泵属无污染的清洁能源设备,成为国家推广的环保节能产品,技术成熟,在河北、山东等地被广泛应用推广。对此项技术在大同煤矿集团公司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通过对贵州几起典型小煤矿透(突)水事故发生及救灾过程情况进行分析,试图找到贵州省小煤矿透(突)水事故的真正原因以及预防措施,使得煤矿及监管部门在煤矿的生产过程中能够充分了解矿井透(突)水原因及机理,从而有效预防或避免矿井透(突)水事故。  相似文献   

4.
鹤煤三矿压风自救系统靠地面安装的空压机提供动力供给井下压风自救系统,由于压风管网较长,到达作业地点的压风往往含有部分废油、水等杂质,导致压风自救装置出气不均匀、忽大忽小,影响压风自救装置的正常使用。为防止压风管路中的油、水等杂质进入压风自救装置,提高压风自救装置的稳定性和寿命,研究发明了压风自救系统油(气)水分离器,是提高压风自救装置的稳定性和寿命的一种油(气)水分离装置。  相似文献   

5.
为了有效地预防煤层顶板水害的发生,在系统地分析了岩溶地区煤层顶板的含水层富水性特征、构造特征、有效隔水层性质、开采扰动对煤层顶板影响的基础上,结合模糊综合评判法,建立了岩溶地区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总体评价方法.结合贵州黔西地区青龙煤矿实例,对该矿煤层顶板涌(突)水危险性进行了总体评价,评价结果和实际情况相符,证明了该方法的可行性和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煤矿机械》2021,42(9):55-57
针对穿层钻孔施工(水力冲孔)过程中煤水(气)混合物无法有效分离、计量不准、工作人员劳动强度大等难题,研制了履带式煤水(气)分离及计量输送装置。装置采用履带行走,转动部分采用液压控制,气、水分离及计量系统采用集成智能控制,达到全部自动化的目标。煤水(气)混合物通过防喷装置排渣口进入流量自动控制装置,通过高、低浓度瓦斯分源抽采,实现多台钻机平行作业期间抽采能力合理匹配;通过螺旋输送机及条缝筛的合理布置,实现了煤水混合物的煤、水自动分离,同时通过螺旋输送机下部的存水实现瓦斯有效密封;当煤渣达到箱体设计煤量时触发煤位传感器释放信号,驱动计量箱体旋转,空箱体继续接煤,含煤箱体将煤渣倒入输送装置,并完成一次计量;输送装置将煤渣输送至矿车或输送带上,运离施工地点。  相似文献   

7.
8.
为将排放量巨大的煤基固体废弃物尾煤资源化合理利用,以浮选尾煤为原料,通过热活化-碱激发法制备了尾煤基地质聚合物(Tail Coal Based Geopolymer, TGP)。考察了热活化温度对TGP吸附Pb(Ⅱ)容量的影响,通过SEM、XRD、FTIR、BET等材料表征分析了TGP的物理化学性质,并进行了TGP对Pb(Ⅱ)吸附行为的探讨。结果表明:800℃热活化后的TGP对Pb(Ⅱ)吸附效果最佳,吸附量达228.57 mg/g,远高于原尾煤的吸附量64.48 mg/g,是原煤的6倍;在第六次使用后所有TGP的吸附量均达到最高吸附量的80%以上;当活化温度在600℃以下时,尾煤中的硅铝利用率较低,当活化温度达到600℃以上时,TGP全部转化为非晶态物质,硅铝元素得到充分利用;浮选尾煤以粒径大小不一,结构疏散的不规则颗粒为主,尾煤表面粘附着很多粉末状颗粒,经热活化-碱激发法改性后,原尾煤结构消失,呈现粗糙疏松的凝胶状;在温度为800℃时已经脱出羟基、晶体结构被破坏、产生相变,在1 104 cm-1处的吸收峰是属于Al-O/Si-O不对称伸缩振动,在683 c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