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9 毫秒
1.
通过毛细管压力平衡理论及裂缝含油饱和度测定的经验参数,在分别确定基质含油饱和度(基质孔隙度和油藏高度的函数)和裂缝含油饱和度的基础上,计算出潜山油藏双重孔隙介质储层的总含油饱和度;同时,结合岩心、测井、试油及生产动态等信息的交会图法,考虑分区分带的岩性变化特点,定性、定量确定出油、水层解释与识别标准,经生产动态验证,解释精度大于90%.结果表明,应用效果好,是适用于潜山油藏复杂储集体系条件下油水层识别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2.
以海拉尔盆地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为例,通过裂缝平面分布特征、裂缝孔渗特征、开发井初期产能等方面分析,对苏德尔特潜山油藏裂缝发育特征与油水分布关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裂缝发育程度与潜山油藏储层含油性具有正相关性,裂缝的发育程度控制原油在圈闭内的运移与聚集,裂缝性储层纵向发育的非均质性决定了同一断块内不同井区油水界面的差异分布,裂缝在空间的不连通性造成断块内孤立分布的裂缝性储层发育区保存原有的地层水状态。分析裂缝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油水分布的作用,对于类似地质条件基岩潜山油藏评价及开发优化具有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3.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具有裂缝型油藏和双重孔隙介质油藏两种储层介质类型的特点.参考国内外潜山油藏开发的经验,结合油藏工程方法、数值模拟方法,对苏德尔特油田潜山油藏合理井网井距及注水方式进行了研究,形成了潜山油藏注水开发技术,为苏德尔特油田的整体开发提供技术支持.同时为类似油田的高效开发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4.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裂缝储层测井评价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针对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群潜山变质岩裂缝油藏岩性复杂、储层介质类型复杂、有效储层识别难和储量参数确定难的特点,开展了裂缝储层特征的综合研究。在总结该区岩心裂缝特征和测井响应特征的基础上,形成了一套针对变质岩裂缝储层测井综合评价的方法,通过实际应用测井解释符合率在86%以上,较好地解决了布达特群变质岩潜山裂缝油藏测井综合评价技术难题,为该区储量评价和开发方案的编制与实施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5.
苏德尔特油田布达特储层属浅变质裂缝性潜山油藏,储层缝洞普遍发育,既是主要储集空间,又是油气渗流通道.借助油藏描述、测井解释和油藏工程方法,通过统计分析、室内研究和矿场试验,在裂缝性潜山油藏富集成藏主控因素、油水分布规律、有效储层识别、块状潜山避射高度、合理采油速度、不规则网络潜山合理驱替方式及注水受效影响因素等方面形成...  相似文献   

6.
火山岩储层的饱和度模型研究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火山岩储层油水层评价是困扰测井解释的疑难问题。传统的阿尔奇公式计算的含油饱和度只适用于原生孔隙介质模型,对双重孔隙介质模型有其使用局限性。根据电阻率测井对裂缝的响应特点,采用双侧向测井电阻率计算裂缝孔隙度;通过储集类型的精细划分,在研究不同裂缝产状的导电机理、泥浆侵入机理的基础上,推导出相应的饱和度方程。应用该方法对火山岩储层进行评价,经试油验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渤海油田潜山储层岩性复杂、孔隙结构复杂、非均质性强,导致测井响应特征复杂,而DST测试一般都是对潜山井段进行大段合试,因此潜山产出层段的划分缺乏可靠的依据。针对该难点,对基质孔隙和裂缝同时存在的双重孔隙介质Biot理论进行推导,并模拟双孔介质情况下岩石的弹性模量与裂缝孔隙度的关系,发现弹性模量随裂缝孔隙度的增大而减小,而裂缝孔隙度是影响潜山裂缝性储层产能的关键参数。因此,应用弹性模量进行潜山储层产能评价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进而建立弹性模量与产出剖面测井的关系,然后利用这一关系评价潜山储层的产能。文中提出的这种潜山储层产能评价的方法在渤海锦州南油田多口井潜山储层评价中取得了较好的应用效果,证实了该方法的有效性,同时也扩展了阵列声波测井的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8.
裂缝性储层的评价一直是石油勘探开发的难点。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储层为古潜山油藏,岩性较复杂,属双孔隙介质储层,利用常规测并资料评价储层难度较大。本文通过对海拉尔地区布达特层地层研究,总结了利用常规测井资料识别变质岩储层裂缝的方法,为古潜山油藏双孔隙介质储层测井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对其它裂缝油气藏的测井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任丘潜山油藏是一个以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碳酸盐岩地层组成的大型潜山底水块状油藏,储层具有双孔隙介质特征,目前已进入高含水开发后期。充分利用地震、钻井、测井、试井及实验分析等资料,采用成像测井技术为裂缝型储层的识别确定了精细的划分标准,将储层由原来的两级细分为三级,采用相控建模技术、蚂蚁追踪技术、裂缝网络建模技术,分步建立了储层分级相模型、基质属性模型、离散裂缝网络模型以及裂缝属性模型;在此基础上,分储层级别对储量进行复核与细化,实现了双重介质油藏的分类分级建模,为后期的数值模拟和剩余油分布研究提供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1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储层次生孔隙度确定方法   总被引:17,自引:7,他引:10  
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布达特群储层为古潜山油藏,岩性较复杂,属双孔隙介质储层,仅用常规测井资料对储层评价难度很大。为此,将常规测井资料和成像测井资料相结合,利用先进的孔隙频谱分析(PoroSpect)等技术对储层次生孔隙度的发育给出定量描述,实现了对储层有效孔隙度的定量计算,为古潜山油藏双孔隙介质储层测井评价提供了新的手段,对其它裂缝油气藏的测井评价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1.
根据潜山油藏岩性分布复杂、非均质性强的特点,提出了变质岩潜山油藏相控建模方法,即依据"优势岩性"理论,利用录井资料中的岩性分析数据,建立变质岩相分布模型;以变质岩相为约束条件进行储层建模,实现了相控条件下基质的孔渗模拟。针对该类油藏裂缝发育、存在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特点,将各向异性建模方法引入潜山裂缝性油藏建模中,建立裂缝渗透率各向异性的定量表征模型。该方法考虑了裂缝和基质渗流特征,建立了双重介质模型,更便于与油藏数值模拟结合应用。  相似文献   

12.
辽河坳陷潜山油气藏勘探近年来不断取得重大突破,实现了由寻找成藏条件相对明显的高、中潜山向寻找埋藏更深、更隐蔽、更复杂的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藏的勘探转变.从基底构造活动、潜山类型、岩性及储集层特征、生烃系统、输导体系等多角度探讨了低潜山和潜山内幕油气成藏条件;同时,考虑潜山内幕油气藏的特点,结合勘探实践,从潜山与油气的关系入手重新建立潜山内幕油藏实用分类方法,拓宽了潜山找油领域,形成了具有低幅度、多期裂缝、多油源充注特点的潜山内幕目标成藏模式.通过对辽河坳陷低潜山及潜山内幕油气成藏理论的研究与勘探实践,2001年至2006年,低潜山和潜山内幕累计上报三级储量分别达2.54×108t和1.76×108t,为辽河油田增储稳产作出了重大贡献.  相似文献   

13.
孙玉  尹赐舜 《油气井测试》2004,13(3):46-47,49
富台潜山油藏储层埋藏深 ,温度高 ,基质孔隙度、渗透率较低 ,非均质性强 ,油层普遍存在污染堵塞 ,自然产能较低 ,采取胶凝稠化酸体系和多级注入闭合酸压工艺改造 ,针对性强 ,效果明显  相似文献   

14.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的再聚集模式及分布预测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任丘潜山油藏位于冀中坳陷饶阳凹陷,为双重孔隙介质的底水块状油藏[1],构造裂缝发育,产油层位是中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岩性以隐藻白云岩为主,颗粒白云岩次之,夹有泥质白云岩,。含泥质白云岩,储集空间可分成孔,洞,缝三大类,该油藏1975年发现,历经投产,高产稳产和产量迅速下降阶段,目前处于产量缓民递减阶段,在注水开发过程中,随着油水界面上升,油藏水淹体积加大,采液指数不断上升而要油指数不断下降,导致采油速率和产油量下降。  相似文献   

15.
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特征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对渤海湾盆地冀中坳陷廊固凹陷河西务构造带潜山储集层的岩心及地面露头进行了综合研究.潜山储集层的岩性主要是碳酸盐岩,储集空间包括溶孔、溶洞、裂缝和基岩微观孔隙,形成孔-洞型、裂缝型、缝-洞型和孔-洞-缝复合型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区内多期次的古岩溶作用是储集层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古岩溶作用主要发生于沿潜山不整合面的风化淋滤带、水平潜流带、断层裂隙带及顺层层面,形成相应的溶蚀孔洞型储集层.由构造运动所形成的裂缝不仅增加了储集层的孔隙度,还极大地改善了孔洞的连通性,提高了储集层的渗透性能.但不同岩性、不同构造部位储集层的发育程度不同:白云岩类储集层好于灰岩类储集层,无石炭-二叠系覆盖区的储集层好于有石炭-二叠系覆盖区,断层发育区内储集层好干断层不发育区.河西务构造带西南端潜山储集层发育,是有利的油气勘探区块.图4表4参14  相似文献   

16.
苏德尔特构造带三叠系布达特群潜山油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海拉尔盆地布达特群潜山油藏是目前苏德尔特构造带的主要勘探目标。但长期以来,由于油藏类型及特征认识的不深入制约了其进一步勘探开发。在对研究区构造特征认识的基础上,结合工区内的试油试采、生产资料,总结出该区油藏的三大特征,即含油储渗体基本不连通,相似部位、距离很近的2口井的生产情况差别很大,产层流压变化很大。通过岩心观察和其他资料的综合研究,发现该区裂缝在流体的储集与渗流中起主导作用。综合以上2方面的特征并结合网络状油气藏概念,将该地区油藏类型定为不规则裂缝网络状油藏。  相似文献   

17.
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特征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渤深6井钻探发现了富集高产的下古生界潜山油藏,地震、钻井和成像测井资料研究表明,渤深6潜山带油气藏类型主要有潜山风化壳型和内幕型两类,储集空间以裂缝、溶洞为主。对渤深6潜山带的地层结构和构造特征以及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该区下古生界油源充足,运移通道畅通,储层条件良好,是油气聚集的有利区块。对油气分布特点的分析表明,该区油气富集程度受距离油源的远近所控制,因此紧邻油源的潜山断块最具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8.
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及其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王军 《石油学报》2005,26(3):86-89
分析了富台潜山油藏复杂储层测井解释模型,建立了三重孔隙结构解释模型和电阻率解释模型,求取了三重孔隙参数,并根据三重孔隙在剖面中的变化值,计算了不同储集空间的含水饱和度解释参数,校正了由复杂储集空间引起的含水饱和度的计算误差,从而解决了复杂储集空间流体性质的判识问题。将该复杂储层测井评价方法在富台油田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进行了检验,取得了很好效果。  相似文献   

19.
以胜利油区某潜山油藏为例 ,考虑底水和边水 ,建立单井模型。利用数值模拟技术研究了具有边底水的双重介质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水运移规律 ;分析了基质渗透率、裂缝渗透率、裂缝密度、采油速度、打开程度等地质、工艺方面的参数对出水规律的影响 ,得到裂缝型潜山油藏含水上升主要特征 ;根据油藏地质特征、开采参数和含水率变化规律归纳得出边底水入侵的基本模式 ,为配置控水措施、改善双重介质油藏的开发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0.
富台油田古潜山储集层特征及分布模式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刘华夏  王永诗 《特种油气藏》2003,10(3):35-37,41
富台油田主力含油层位为下古生界及第三系沙三段上亚段,属复式油气藏。其中下古生界古潜山油气藏属层状油气藏。储层主要为内幕孔洞型储层和内幕裂缝型储层。本文从地质特征入手,分析了下古生界的储集空间类型,建立了古潜山内幕储集层分布模式,其结果对车镇凹陷北带乃至济阳坳陷同类型的古潜山勘探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