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针对塔里木盆地巴楚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储层研究较为薄弱的问题,通过多口井岩心观察、薄片鉴定和地化分析,认为该区肖尔布拉克组主要发育晶粒白云岩和泥微晶白云岩,储层物性受岩石结构控制明显,其中细晶白云岩及粉晶白云岩孔渗性能最好。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储集空间以晶间孔、溶蚀孔洞和裂缝为主,整体上属于低排驱压力细-中孔喉道型,储集性能较好。储层经历多种白云石化作用改造,以埋藏白云石化作用为主,受一定热液作用影响。储层受喜马拉雅期构造作用影响较大,破裂形成的裂缝沟通残余孔隙,多期酸性流体渗入叠加改造,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储集空间,形成现今优质储层。综合认为巴楚隆起肖尔布拉克组储层在多期构造断裂叠加区域储集能力最好。   相似文献   

2.
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广泛发育微生物岩,具有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文中对柯坪地区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储层类型和特征、储集空间类型、物性特征,以及储层主控因素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肖尔布拉克组微生物岩主要包括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层纹石白云岩;储集空间包括晶间(溶)孔、溶蚀孔洞、窗格孔和微生物格架孔;不同微生物岩岩石类型的储集空间类型和物性不同,凝块石白云岩、泡沫绵层石白云岩物性最好,叠层石白云岩、层纹石白云岩次之;微生物岩的岩石类型和物性特征主要受沉积和成岩共同作用,沉积相带控制了微生物岩的分布,微生物结构决定了初始孔隙特征,大气淡水淋滤和埋藏溶蚀作用对储层进行了有效改造。  相似文献   

3.
中国南方地区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流体溶蚀改造机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对南方地区震旦系灯影组未遭受溶蚀改造作用的泥粉晶白云岩、遭受溶蚀改造的富含溶蚀孔隙白云岩储层(包括粗晶砂糖状白云岩)以及孔洞中充填的粗晶白云石开展了碳、氧和锶同位素以及稀土元素分析,以判别白云岩储层发育经历的流体改造作用类型、过程和机制。未溶蚀白云岩的δ13C、δ18O和87Sr/86Sr比值平均分别为3.0‰、-3.5‰ 和0.708 779;稀土元素组成上无显著的Ce和Eu异常,属于正常的海水成因白云岩。溶蚀改造后的砂糖状白云岩的δ13C、δ18O和87Sr/86Sr比值平均分别为1.7‰、-7.7‰ 和0.709 579,与未溶蚀改造白云岩相比具有略偏轻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和较高的87Sr/86Sr比值;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较高的REE含量和显著的Ce负异常,δCe平均值为0.5,表明多孔的砂糖状白云岩储层是大气降水和含油气流体溶蚀改造的产物。孔洞中充填的粗晶白云石的δ13C、δ18O和87Sr/86Sr比值平均分别为0.3‰、-11.3‰ 和0.710 334,具有显著偏轻的碳、氧同位素组成和显著高的87Sr/86Sr比值;稀土元素组成上,具有显著的Eu正异常,δEu平均值为3.0,最大达到9.8,表明孔隙充填白云石是从热液流体中沉淀出来的,并受地层中有机成因流体的影响。根据所确定流体作用类型并结合构造地质演化背景,探讨了灯影组白云岩储层流体改造过程和机制。南方地区在震旦纪灯影组沉积时期发育海水台地相泥粉晶白云岩沉积,局部见藻纹层结构。震旦纪末期遭受大气降水溶蚀改造,下渗至地下深处,促使白云岩溶蚀和重结晶作用;在此后的埋藏过程中,进一步遭受含油气流体的溶蚀改造作用,最终形成富含溶蚀孔隙和沥青的中粗晶白云岩储层。埋藏过程中,受盆地深部热液的改造作用,在孔隙中形成白云石充填,使白云岩储层发生了一定程度的致密化作用。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塔里木盆地柯坪露头区寒武系盐下肖尔布拉克组系统解剖,在实测7条剖面,观察超过1 000块薄片,分析556个样品物性及大量地球化学测试的基础上,建立了28km长度范围油藏尺度的储集层地质模型。肖尔布拉克组厚度为158~178 m,可划分为3段5个亚段,主要发育层纹石、凝块石、泡沫绵层石、叠层石、核形石、藻砂屑/残余颗粒结构的晶粒白云岩和泥粒/粒泥/泥质白云岩,自下而上的相序组合构成碳酸盐缓坡背景下的以"微生物层-微生物丘滩-潮坪"为主的沉积体系。识别出微生物格架溶孔、溶蚀孔洞、粒间/内溶孔和晶间溶孔5种主要储集空间类型,认为孔隙发育具有明显的岩相选择性,泡沫绵层石白云岩平均孔隙度最高,凝块石、核形石和藻砂屑白云岩次之;储集层综合评价为中高孔、中低渗孔隙-孔洞型储集层。揭示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主要形成于准同生—早成岩期,白云石化流体为海源流体;储集层主要受沉积相、微生物类型、高频层序界面和早期白云石化作用共同控制;Ⅰ、Ⅱ类优质储集层平均厚度为41.2m,平均储地比为25.6%,具有规模潜力,预测古隆起围斜部位的中缓坡丘滩带是储集层发育的有利区。图11表3参36  相似文献   

5.
四川盆地南川地区中—上寒武统娄山关群储层主要为台地边缘滩沉积,以白云岩为主。主要成岩作用类型有:白云岩化、溶蚀、破裂、胶结充填及压实压溶作用,对储层形成有重要贡献的成岩作用是白云岩化作用、溶蚀作用及破裂作用。根据白云石标型特征、有序度、碳氧同位素的分析,认为娄山关群白云岩成因有3种:准同生、混合水以及埋藏白云岩化作用,以准同生白云岩化作用为主。储层发育3期溶蚀作用:大气淡水溶蚀、埋藏溶蚀和表生溶蚀,以表生溶蚀作用为主。白云岩化作用和表生溶蚀作用是形成优质储层的关键,而胶结、充填作用破坏了大量的原生和次生孔隙,不利于储层的发育。  相似文献   

6.
基于岩心、薄片和分析化验资料,研究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奥陶系马五1+2亚段的储层特征及成因。结果表明,研究区马五1+2亚段具有多样性的储集岩类和储集空间类型。储集岩类包括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颗粒云岩、砂糖状中-粗晶白云岩、微生物碳酸盐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相应的储集空间有膏模孔、渗流物间微孔、粒间(溶)孔、粒内溶孔、晶间(溶)孔、窗格孔和砾间残余孔洞。研究区储集层整体表现为低孔、低渗孔隙型。其中,储集性能以含膏模孔泥粉晶云岩最佳,但发育频率及规模一般;而颗粒云岩和溶洞充填砂质角砾云岩储、渗性能略低于前者,但分布频率及发育规模更大。储层成因分析发现,研究区储层发育主要受沉积微相、多期叠合型岩溶的控制,为典型的相控岩溶型储层。砂屑滩和膏云坪是储层发育和后期岩溶叠加改造的物质基础,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对膏质团块的溶蚀以及岩溶水沿早期砂屑滩孔渗层顺层流动溶蚀是储集层形成的关键,而成熟期表生岩溶叠加改造未成熟期表生岩溶及其混合充填作用则使得先期储集层遭到破坏或消失。  相似文献   

7.
白云岩的结构不仅在白云岩成因研究方面具有重要意义还对白云岩储集空间的发育具有控制作用。在大量岩心、薄片以及扫描电镜分析的基础上,结合物性测试资料,针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奥陶系不同结构类型的白云岩在储集性能方面的差异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岩石微观结构对储集空间发育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①白云岩的结构特征与储层物性具有明显相关性,细晶、平面—自形白云岩(多孔的、砂糖状白云岩)孔渗性最好,其次为粉—细晶、平面—半自形白云岩,中—粗晶、曲面—它形白云岩以及保留原始结构的白云岩物性最差;②白云岩的结构类型同样影响着白云岩储层的储集空间及储层类型,随着白云石晶体结构由平面—自形向曲面—它形的转化,其储层类型也由以晶间孔为主的孔隙型储层转变为溶蚀孔洞型或裂缝型储层;③侵蚀性流体对储层的改造方式也受白云岩结构的制约,导致研究区白云岩地层中往往不发育大型洞穴储集体,而是以呈层状分布的孔隙型或针状溶孔型储层为主。  相似文献   

8.
基于岩心、薄片观察与地球化学分析结果,对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奥陶系马家沟组五段盐下白云岩储集层特征及其形成演化进行研究,得到以下几点认识:①盐下白云岩主要由微晶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砂屑白云岩组成,晶间孔和各类溶蚀孔是主要储集空间;②研究区内成岩作用复杂,主要为白云石化作用、溶蚀作用、充填作用和重结晶作用等;③多阶段的白云石化作用有利于次生孔隙发育和原生孔隙保存,包括准同生阶段的蒸发泵白云石化作用、准同生—浅埋藏阶段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以及后期的埋藏白云石化作用;④多期次溶蚀作用对次生孔隙发育具有重要影响,同生—准同生期多期次次一级的海进-海退旋回导致易溶组分暴露溶蚀,发育次生孔隙;⑤埋藏期的有机酸溶蚀、硫酸盐热化学反应及其产物H2S生成的氢硫酸对储集层溶蚀改造,使储集空间进一步得到改善;⑥盐下层系中高H2S含量的区域可以成为下一步勘探潜在目标。图12表1参47  相似文献   

9.
通过野外观察、薄片和铸体薄片鉴定、物性测试等手段,对苏盖特布拉克地区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岩石学特征、储集空间特征以及物性特征进行了分析。认为肖尔布拉克组发育厚度大、岩性纯的白云岩储层,其岩石类型以残余颗粒白云岩和纹层状泥晶白云岩为主,储集空间以溶蚀孔洞和构造溶蚀缝为主,储层类型为孔洞-裂缝型。孔隙度平均值为3.5%,渗透率平均值为0.635×10-3μm2,储层综合评价为Ⅱ级储层。影响研究区白云岩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有沉积作用、白云石化作用和构造运动。  相似文献   

10.
基于岩石学、地球化学、流体包裹体及同位素定年等研究,就热液对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碳酸盐岩储集层幕式改造进行分析。四川盆地西南部中二叠统栖霞组—茅口组白云岩缝洞中充填多期中—粗晶鞍状白云石及其他热液伴生矿物,主要属印支期构造挤压及推覆作用下规模性高温、深部富镁卤水沿基底断裂/伴生裂缝等渗滤通道对早期灰岩/白云岩幕式改造的结果。富镁热液作用时间主要为中—晚三叠世,其次为燕山运动中晚期及喜马拉雅期,热液改造导致了硅质及方解石充填。热液白云石化作用受断层、热液性质、流动路径及围岩岩性等因素复合控制,作用效果以物性“平均化”为主,热液对早期厚层块状颗粒灰岩/白云岩以热液白云石化/热液重结晶作用、破碎角砾化及缝洞充填等改造作用为主;对早期薄—中层泥粒灰岩以压裂、顺层白云石化、溶蚀及伴生矿物充填等产生的溶蚀-充填复合改造为主。热液作用下的破裂缝及溶蚀孔/洞为主要储集空间类型,溶蚀孔洞与网状裂缝的有效连通可形成优质白云岩储集层;典型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发育于断裂附近1 km范围内,厚30~60 m,部分孔/洞-缝连通体系发育的热液白云岩储集层具备勘探潜力。  相似文献   

11.
二叠系茅口组热液白云岩储层是近几年四川盆地勘探的热点领域,受到峨眉山玄武岩喷发的影响,热液活动在茅口组白云岩中十分普遍,但对于热液如何影响白云岩储层还缺乏系统的认识。基于野外观测、岩心和岩石薄片观察、阴极发光、包裹体均一温度和地球化学分析,取得了以下几点认识。①根据宏观产状,茅口组白云岩可分为层状白云岩和斑块状白云岩,层状白云岩是主要的类型。根据微观结构,层状白云岩可进一步分为粉-细晶白云岩和细-中晶白云岩,斑块状白云岩则由中-粗晶白云石组成。②细-中晶白云岩多呈斑块状分布在粉-细晶白云岩中,具明显的不等晶结构,且发育与热液相关的构造和矿物,与粉-细晶白云岩相比,细-中晶白云岩具有较高Fe和Mn含量、较强的阴极发光、较高的包裹体均一温度、偏负的δ18O(PDB)值及较高的87Sr/86Sr值,表明细-中晶白云岩是粉-细晶白云岩在热液作用下重结晶形成。③热液对茅口组白云岩储层的建设性作用表现在热液活动形成裂缝系统和角砾,热液溶蚀形成溶蚀孔洞,热液交代原始灰岩形成白云岩;破坏性作用表现在热液矿物沉淀充填先前孔、缝、洞和热液重结晶,重结晶过程有新的Mg2+和CO32-加入,导致重结晶后白云岩物性变差。④茅口组储层储集空间形成的主要驱动力是早期大气淡水溶蚀,热液可以作为储层发育的一个潜在信号,因此针对茅口组储层,应以滩控早期岩溶为核心思路进行勘探。  相似文献   

12.
寒武系龙王庙组白云岩已经成为四川盆地非常重要的天然气勘探领域,并在高石梯_磨溪地区发现了万亿方储量规模的大气藏,但对储层成因和分布规律认识不清已经成为制约龙王庙组白云岩勘探的瓶颈。基于露头地质调查、岩心和薄片观察、储层地球化学特征及储层模拟实验,对这套白云岩储层的特征、成因和分布规律做了深入的研究,取得2项认识:一是四川盆地寒武系龙王庙组可划分为上、下2段,编制了以段为单元的岩相古地理图2张,建立了碳酸盐岩缓坡沉积模式,颗粒滩主要分布于上段的浅缓坡;二是颗粒滩是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发育的基础,同生溶蚀作用是龙王庙组颗粒滩储层孔隙发育的关键,受暴露面控制,埋藏期溶蚀孔洞不但有规模,而且主要沿同生期的孔隙带发育,具继承性,分布有规律可预测。龙王庙组白云岩储层成因地质认识揭示储层的发育不仅限于高石梯_磨溪构造表生岩溶发育区,全盆地广布的颗粒滩相沉积都是潜在的勘探对象。  相似文献   

13.
上二叠统长兴组白云岩为川东北元坝气田生物礁气藏主要储层岩石类型。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储层形成主要由白云石化作用和溶蚀作用影响控制。为了揭示生物礁白云岩成因机理,通过长兴组岩心观察、白云岩岩相学特征分析与地球化学特征分析多方法结合,对白云岩的不同白云石类型及特征进行了深入研究,明确了白云岩储层的白云石化作用类型和期次。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储层白云石化类型可划分为4类,主要为同生期高盐度条件蒸发白云石化作用及回流渗透白云石化作用、浅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早成岩期热液白云石化作用,这3期白云化作用控制了元坝地区长兴组生物礁白云岩储层质量和分布。  相似文献   

14.
塔里木盆地震旦系齐格布拉克组发育一套以碳酸盐岩为主的古老地层,它的形成时代老,埋藏深度大,后期改造强烈,储层成因控制因素复杂。露头剖面、岩心观察和150个薄片分析表明,齐格布拉克组发育微生物白云岩、颗粒白云岩、晶粒白云岩和混积岩4种类型,比例分别占30%、25%、30%和15%。齐格布拉克组储集空间包括孔隙(原生孔、次生孔和微生物岩相关孔)、溶洞和裂缝(构造溶蚀缝和缝合线)3种类型。68个露头和岩心样品测试揭示,微生物白云岩孔隙度集中分布在2.5%~3.5%之间;晶粒白云岩中晶间孔隙和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4%之间,最大的可达9%,且晶体越粗,孔隙度和渗透率越好;颗粒白云岩中溶蚀孔洞发育,孔隙度分布在2%~3.5%之间,部分可达7%。在此基础上,综合碳氧同位素和包裹体数据,认为大气淡水溶蚀作用是储层的主要贡献者,埋藏阶段构造-热液溶蚀作用对储层保存和再改造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5.
开江-梁平海槽中-北段飞仙关组鲕滩气藏勘探已在多个区块取得重大突破,而海槽南段的勘探进展有限,其储层面貌及分布的控制因素不明确。基于录井、岩心、岩石薄片和碳、氧、锶同位素、主量与微量元素等测试资料,根据矿物组成、晶粒大小和孔隙成因类型,在开江-梁平海槽南段飞仙关组鲕滩识别出粒间孔型鲕粒灰岩(A型)、铸模孔型鲕粒灰岩(B型)、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C型)、铸模孔型鲕粒白云岩(D型)、细晶白云岩(E型)和粉晶白云岩(F型)6种储集岩类型以及鲕粒灰岩储层、鲕粒白云岩储层和晶粒白云岩储层3类储层。鲕粒灰岩储层分布在台缘带和台内。台缘带鲕粒灰岩储层岩石类型为粒间孔型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以残留粒间孔为主;台内鲕粒灰岩储层岩石类型为铸模孔型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铸模孔或粒内溶孔。鲕粒白云岩储层仅发育在台缘带,储集岩类型为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或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与铸模孔型鲕粒白云岩的组合。晶粒白云岩储层仅在台缘带发育,储集岩类型为细晶白云岩或粉晶白云岩,储集空间以晶间孔为主。飞仙关组鲕滩储层整体为低孔、低渗,鲕粒白云岩储层与晶粒白云岩储层、细晶白云岩与粒间溶孔型鲕粒白云岩的储集物性相对较好。组构选择性溶蚀作用和同生成岩阶段-早成岩阶段中等盐度海水主导的渗透回流白云石化作用是飞仙关组鲕滩储层与储集岩类型多样化及其分布规律的主要控制因素。  相似文献   

16.
川东北长兴组埋藏白云石化流体来源与油气倒灌式成藏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埋藏白云石化作用是白云岩成因的主导模式,亦是控制川东北地区上二叠统长兴组海相优质礁滩相白云岩储集层形成演化的核心因素,围绕埋藏白云石化热卤水来源与交代通道、后期溶蚀路径、油气充注过程等一系列密切相关的流体成藏机理性问题,已成为当今碳酸盐岩领域研究的前沿热点和困扰勘探实践的瓶颈难点。运用流体-岩石相互作用和流体成藏动力学研究新进展与新方法,通过岩心观察、地球化学指标对比、温压场环境恢复、流体非均质性反演与运移路径模拟追踪分析,认为川东北地区长兴组与飞仙关组流体同源,多期的埋藏白云石化交代作用、溶蚀作用及油气充注过程时空耦合关系密切,热卤水来源于飞仙关组海源地层水,长兴组礁滩相白云岩储集层中的油气存在着源于飞仙关组流体以不整合、断裂、优质白云岩输导层为通道的“倒灌型”成藏模式。  相似文献   

17.
川西雷口坡组碳酸盐岩储层特征及成岩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川西雷口坡组储层较发育,(藻)砂屑白云岩、中-细晶白云岩为主要储集岩,粒间溶孔、粒内溶孔为主要孔隙类型,孔隙结构以中-小孔细喉为主,总体显示出低孔低渗的特征。雷口坡组(藻)砂屑白云岩在川西坳陷的西缘分布稳定,厚度较大,总体上以海底、埋藏成岩环境为主,北段受到大气水成岩环境的影响,向南逐渐减弱。受成岩环境的控制,雷口坡组(藻)砂屑白云岩主要的成岩作用类型有压实、压溶作用、胶结充填作用、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等,其中,建设性的成岩作用主要有溶蚀作用、白云岩化作用、晚期破裂作用。溶蚀作用中的准同生期暴露溶蚀、表生溶蚀,主要分布于川西坳陷北部中坝构造带附近;而埋藏溶蚀作用对于川西坳陷中、南段储层的发育也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鲕粒、砂屑白云岩主要与早期回流渗透、埋藏白云岩化有关。综合沉积、成岩特征,雷口坡组在川西坳陷北段南部砂屑滩体发育,且经历了准同生期大气水溶蚀、表生期溶蚀和埋藏溶蚀作用,是最有利的勘探区;而在中段的金河剖面的鲕粒、砂屑白云岩粒间(溶)孔中,发现有大量的沥青,表明发生过油气的运移或聚集,也是值得重视的有利勘探区域。  相似文献   

18.
作为紧邻中寒武统膏岩层的第一套白云岩地层,下寒武统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及其成因认识对塔里木盆地寒武系盐下油气勘探由"近源"转向"盐间和盐相关"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以夏特等野外露头为主,结合典型井位,梳理了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的岩性组合、储集空间类型,讨论了沉积相演化与储层成因,结果表明:(1)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以潮坪相为主,主要发育混积坪、云坪、膏云坪和颗粒滩沉积,对应岩性有含陆源碎屑泥质泥晶白云岩、泥质泥粉晶白云岩、颗粒白云岩、粉晶藻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及膏质白云岩等;(2)储层主要发育于藻相关的颗粒白云岩、粉晶藻白云岩、藻叠层白云岩,储集空间分别为粒间溶孔、粒内溶孔和晶间微溶孔;(3)颗粒滩发育于潮坪背景下海进过程中的潮间高能带,叠加准同生期大气淡水溶蚀,形成粒间溶孔;(4)粉晶藻白云岩主要发育于云坪和膏云坪,微生物诱导的白云石调整和膏盐等易溶物质的溶蚀是晶间孔和晶间微溶孔形成的关键。综合柯坪地区吾松格尔组的构造高部位特征、膏盐潮坪背景、岩性组合及其成因等,指出环塔南隆起和牙哈-轮南凸起等周缘发育6个吾松格尔组有利勘探区。  相似文献   

19.
四川盆地高石梯东部地区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是重要的天然气产层。结合区域地质研究,通过岩心观察、镜下鉴定,对研究区微生物碳酸盐岩岩石学、成岩作用类型及序列展开系统研究,明确了储集空间特征,探讨了储层发育主控因素。上震旦统灯影组微生物碳酸盐岩以白云岩为主,岩石类型主要包括叠层石、球粒岩、凝块石和泡沫绵层白云岩。微生物白云岩储层主要发育于灯四上段、灯四下段和灯二段,储集空间类型以发育窗格孔、空腔溶洞、粒间溶孔、晶间溶孔和铸模孔为特征,优质储层段孔隙度一般在1%~6%之间,渗透率一般小于1×10-3μm2。微生物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主要包括原始岩石类型和成岩作用。原始沉积岩石中的微生物结构决定了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和孔隙结构特征;成岩作用是储层是否发育的关键因素,建设性成岩作用包括早期微生物白云石化作用、埋藏溶蚀作用与岩溶作用;破坏性成岩作用主要包括过度白云石化作用和硅化作用。  相似文献   

20.
曹妃甸2-1油田沙一段下部发育湖相碳酸盐岩储层,利用岩心观察、铸体薄片、扫描电镜等资料,分析沙一段下部储层岩性、物性及储集空间特征。结果表明,沙一段下部储层岩性主要为生屑云岩,粒间孔、粒间溶孔、生腔体腔孔、粒内溶孔是主要的储集空间类型,储层物性为中孔—中低渗。储层的发育和分布主要受沉积环境和古地貌的控制,沉积微相成果和古地貌恢复结果可以为预测有利相带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