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勘探技术,是地震剖面与地质层位之间的桥梁,能为利用地面地震反射信息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和油藏描述提供可靠的资料依据。阐述了VSP技术的基本原理、采集方法和在油气勘探中的作用。介绍了VSP技术在河南油田油气勘探中提供时深参数、层位标定和研究井旁构造方面的应用情况。分析了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下步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垂直地震剖面法(VSP)勘探技术,是地面地震剖面与井中地质层位之间联系的桥梁,能为地面地震资料解释提供高精度的速度资料、进行构造精细解释、储层横向预测与描述提供可靠的依据。介绍了GeovecteurPlus 7100 VSP处理系统的特点、处理流程及其主要模块特点。该处理系统在河南油田油气勘探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其能精细标定地质层位,可靠识别断层和断点,准确确定的油藏边界和分布范围。  相似文献   

3.
泌阳凹陷井地联合3D—VSP采集方法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地面三雏地震勘探和井中VSP测井技术都是相对成熟的勘探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的井地联合3D—VSP勘探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实现了地面三雏地震采集与井中VSP采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井地联合3D—VSP采集设计、论证思路、方法以及井地联合3D—VSP采集资料频谱、信噪比与波场等效果的分析,认为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解释精度,为落实构造、扩大和发现新的圈闭、确定油藏类型、油气开发评价等提供依据,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应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4.
渤南油田沙三段砂岩储层的地震横向预测方法及效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渤南油田,油气主要储层为沙三段浊积砂岩,储层埋藏深(大于3000m),空间岩性和物性变化大,属岩性断块油藏。以往的常规地震资料难以用于储层研究。为此,在该区采用了高分辨率地震勘探和VSP测井。通过对该区精细平均速度、合成地震记录及VSP测井等资料的综合分析,首先在联井高分辨率地震剖面上确定油气储层的地震反射响应,进而进行储层横向预测。然后,作出储层的构造图和厚度图,结合油气动、静态资料,对储层进行评价,提供有利钻探井位。利用上述方法,在该区已解释了17个砂体,展开面积38km~2;提供勘探开发井位25口,已完钻8口,层位预测深度与钻探结果吻合,其中有7口井获工业油流,取得了很好的勘探效果。  相似文献   

5.
地面三维地震勘探和井中VSP测井技术都是相对成熟的勘探技术,两者结合起来形成的井地联合3D-VSP勘探技术,是一项新型的地震勘探方法,它实现了地面三维地震采集与井中VSP采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井地联合3D-VSP采集设计、论证思路、方法以及井地联合3D-VSP采集资料频谱、信噪比与波场等效果的分析,认为该方法有效的提高了地震剖面的解释精度,为落实构造、扩大和发现新的圈闭、确定油藏类型、油气开发评价等提供依据,在泌阳凹陷深凹区应用该方法,取得了较好的地质效果。  相似文献   

6.
三维VSP方法实践及应用前景评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80年代以后,VSP技术在国内外普遍推广使用。在VSP技术的发展过程中,为满足生产和实践的要求出现过许多不同类型的VSP技术,3D VSP技术是在20世纪90年代左右发展起来的,其发展是应目前油气田勘探开发的要求,该技术无论从资料采集、处理,还是解释来看仍处于创新、发展和完善阶段。与常规VSP技术相比,3D VSP技术具有很多优点:可以获得详细反映井周围空间的各种数据体;可以对井周围小构造进行成像,研究井筒附近的地层各向异性特征;可填补地面地震成像的空白等。3D VSP和地表3D地震勘探及其它地质、地球物理方法相结合可以解决油田地质勘探和开发中的一系列难题。当然,在该项技术的应用中还存在一些尚未克服的问题,今后需在观测系统的设计以及资料处理和解释软件的研制方面做更多的工作。文中介绍了某区块原始3D VSP资料的处理和初步解释实践,根据工作完成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开展3D VSP工作的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7.
VSP(Vertical Seismic Profiling)——垂直地震剖面法勘探技术,是80年代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地球物理勘探方法。它是在地表设置震源激发地震波,在井中设置检波器接收,即在垂直方向观测人工波场。它的发展首先受到计算机技术的制约,从刚开始的零偏VSP及只能提供出时-深关系和地层速度到目前的非零偏VSP及利用VSP资料提取出真子波、用VSP初至波和上行波关系预测未钻遇地层、用VSP资料中波的传播关系识别地面地震记录上的多次波、利用三分量中的一些特征参数与声波测井和电法测井的资料相结合来研究地下构造及岩性等,都是计算机技术的发展在VSP应用中的体现。  相似文献   

8.
东濮凹陷开发地震的应用及前景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东濮凹陷码维地震覆汪面积约3600km^2,已实现了全凹陷含油气区的三维连片,三维地震、VSP技术和井间地震技术应用较为广泛。根据东濮凹陷目的层地质特点,开展了井约束地震反演、深层开发地震、构造复杂区地震,井地联合勘探试验,井间地震技术试验等开发地震技术应用研究,取得了良好效果。随着地震勘探技术及硬件的发展,在东濮凹陷油气田开发后期急需解决的小断块构造精细解释、储集层精细预测、油藏开发过程中油、气、水分布的监测,储集层裂缝识别、油气层识别等问题的应用前景方面,开发地震技术具有巨大的应用潜力。图3参6  相似文献   

9.
通过VSP资料在江汉油田的初步应用,收到了好的效果.主要是应用零偏VSP资料对拖谢、马王庙等地区的地震反射剖面进行了准确的层位标定。应用非零偏VSP-CDP剖面精查了井旁的构造细节,以及利用VSP技术从转换坡中提取横坡信息对储层的含油气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0.
在地震勘探的井位论证中钻前准确地预测速度是一项至关重要的工作。获取地层速度的方式有不同的方法:井孔速度、地震密点速度(预探井附近多个位置处理速度谱上拾取的叠加速度)。一般情况下会用预探井位附近的地震密点速度来求取时深关系用于钻前预测,而在涠西探区复杂断块的应用中发现地震密点速度要比井孔VSP速度偏大导致预测深度偏深,也就是说预测的误差会更大。不能使用地震密点速度进行钻前预测。为此由已钻井VSP速度和层位约束建立三维速度模型,从速度模型中提取预探井点速度来开展时深转换。而实际钻井表明:对于涠西探区复杂断块构造,用速度模型提取的井速度比预探井点处地震密点速度更接近实际钻井速度,预测误差在允许范围内。针对地质地震特点复杂地区要使用适合该地区的速度进行预测,尽可能减少预测误差,降低勘探风险。  相似文献   

11.
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应用与发展   总被引:6,自引:2,他引:6  
介绍了超声地震物理模型的基本原理与实验方法,及其在地震勘探中的应用与发展。超声地震物理模型可以模拟典型地质构造、模拟复杂地质现象、验证数学计算方法、验证相关理论、设计地震采集施工方案、发展3D地震勘探、VSP井间层析成像及多波地震勘探等技术,同时介绍了地震物理模型技术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2.
在地震采集技术设计中,常常需要参考目的层反射特征和速度变化等情况,利用VSP资料是获得这些信息的重要途径。在苏北某地区地震勘探中,利用VSP资料获得了目的层反射特征、层速度、地震波吸收衰减等情况,并在地震采集技术设计中加以利用,开展了针对性的观测系统设计。最终勘探成果证明,利用VSP资料辅助地震勘探观测系统设计的方法可行,有效提高了费效比。  相似文献   

13.
裂缝储层的地震预测技术与应用实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裂缝性储层是油气勘探的重要储层类型之一,也是页岩气勘探的重点目标。本文针对中国深部陆相河流相碎屑岩裂缝储层,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包括VSP和三维地面地震采集设计、VSP处理与储层参数求取、VSP驱动的全方位地面地震数据处理、储层构造和储层沉积解释以及纵波地震属性、VSP信息和测井信息的综合解释,并最终获得了裂缝性储层的预测结果。通过研究认为,裂缝储层预测要以储层的构造、沉积解释为基础,对于陆相碎屑岩裂缝储层,需要储层沉积相解释才能正确预测裂缝性储层发育带。在此基础上,仍需进行油气成藏模式的研究,才能更有效地预测裂缝油气藏目标。  相似文献   

14.
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在油田开发中后期的应用   总被引:9,自引:7,他引:9  
油田开发到中后期,要增储上产,就必须寻找新的储量,无论是寻找新的构造油藏还是岩性油藏,都必须准确落实构造,而单一地采用地震或测井资料进行构造成图都有局限性。针对老油田目前构造研究存在的问题,有机地结合测井和地震解释的优点,提出了油田开发阶段的精细地震解释技术,包含测井构造研究、测井层位深度建模、精细地震解释、建立研究区变速场、高精度变速场构造成图、有利区块分析和井位部署。该技术在大港唐家河油田精细构造研究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勘探开发程度很高的G388-2井断块,根据研究成果提供的1口井位获得高产油流。图7参6  相似文献   

15.
采用地面地震勘探技术可以分辨15~30m的地层,但低分辨率和缺乏详细的速度信息会降低地面地震勘探的效果,在研究更薄细的油气储层和已研究过的老区时,要采用一些更先进的勘探技术,对储层进行更精确的预测和描绘。为此,分析了VSP、测井和地面地震勘探各自的优势、不足和局限,采用VSP方法只能得到井周围一定空间内的丰富速度信息,而详细的速度模型可以极大地提高地面地震勘探的效果。据此分析,组合VSP和地面地震方法优势的井—地观测系统——3D VSP,可有效地增加信息量,并可通过引入VSP数据处理时所用的基于模型的处理技术,来使井—地观测系统的优势进一步扩大,在此基础上,如果与精细测井相结合,可以更好地寻找和开发剩余油气,这将是今后重要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三维三分量(3D3C)VSP是集井中地震、多波勘探为一体的地震勘探方法,因3D3C VSP资料既含有精确的深度信息又含有丰富的地层岩性信息,较地面地震有不可比拟的优势。但是由于3D3C VSP特殊的观测方式,需要有特定的处理和解释方法。针对实测的斜井三维VSP多波资料,分析斜井三维VSP多波资料的特点,研究了一系列处理和解释方法,其中包括:选排、速度分析、动校正、层位标定、层位对比及叠前反演等,实现了斜井三维VSP多波资料的处理及解释。  相似文献   

17.
泌阳凹陷属陆相断陷式碎屑沉积盆地,中南部地区储层为扇三角洲和辫状河二三角洲前缘沉积,相变快,成岩不均一,地震速度变化快,储层呈砂泥薄互层状,圈闭类型有断鼻、断块和地层加岩性圈闭。针对深层系构造特征、储层特征及速度变化特点,采用层位标定与层位综合解释技术、断层精细解释技术和变速成图技术,有效地进行了构造精细解释;采用测井约束波阻抗反演和地震属性分析技术,进行了砂泥薄互层储层预测。研究成果在泌阳凹陷中南部地区二次勘探中取得明显效果。  相似文献   

18.
随着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发展,解释技术得到了不断的实现。本次研究充分利用了先进的人机联作工作站对神泉油田中侏罗统进行了全三维地震解释,并结合开发井的层位校正,采用了相干切片、方差体、正演模型及克里金地质统计等先进的技术,精细落实了低幅度构造和小断层等,确定了神泉油田中侏罗统构造的基本特征。  相似文献   

19.
垂直地震剖面(VSP)勘探方法在我国使用已有近20年的历史,由于勘探设备的限制和对其方法应用认识不足,还是从勘探设备及应用方法发展的缓慢,都大大滞后于地面勘探设备的发展。近几年来,随着电子工业的飞速发展,井下勘探有了很大的进步,勘探方法也呈现多样化,VSP仪器从最初笨重的单级模拟传输逐步发展到今天的多级数字传输,VSP方法从最初简单的求速度到今天的二维以及三维高分辨率成像勘探。文章对近年来VSP采集技术进行了总结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多级数字VSP采集仪器设计思路。  相似文献   

20.
本文研究的低孔隙度裂缝型碳酸盐岩储层具有复杂的裂缝网络,是由多期大地构造活动产生的。由于成像测井特征很复杂而地面地震数据的质量又很不稳定,所以成像测井和地震解释的综合存在问题。早先的经验显示,VSP可以提供断层或裂缝作用的信息,而依靠其他来源的数据则很难确定这种作用。因此,可以使用专家的VSP处理技术在三维空间中确认和标绘反射面。为了解释特征和确定它们的形态,重新处理了在两口井中获取的数据。对于解释得出的VSP反射面通过成像测井分析和地面地震数据的解释进行了验证,并与其加以综合。由此提拱的约束性构造模型可以进行控制井以外范围的地震数据解释,而在地面地震资料对构造形态了解很差的地区也可以成为地震解释的起始点。研究显示,包括垂直入射在内的VSP数据能帮助我们了解油气储层并将井下信息外推到控制井以外位置。 垂直地震剖面(VSP)测量的实施和处理一般都针对很多目标,其中包括简单目标(应用测井和地面地震时-深对比的速度或效验炮的观测、声波测井标定以及合成地震记录)以及二维和三维成像、盐丘成像和AVO属性分析。这还不是VSP数据集的全部用途,读者要详细了解这方面的情况可以参阅Toksoz&Stewart(1984)、Hinds et al.(1996)和Hardage(2000)有关这一课题的论文。尽管对VSP勘探来说三分量记录有统一的标准,但水平分量通常是不用的。这个研究实例表明,采用先进的处理技术和使用所有三种分量,就可以从二维VSP数据集中获得新的构造信息并在三维空间中确定断层/裂隙的位置。 这项研究是一个较大的解释和综合研究计划的一部分,研究对象是一套低孔隙度的裂隙型碳酸盐岩储层。这套储层含有由多期构造活动产生的复杂裂隙网络。油田的优化开发要求了解这些复杂裂缝的形态和多个数量级的渗透性。一般说来,描述裂缝网络需要综合以下两方面的工作,其一是根据成像测井解释得出井下的裂缝图像,其二是解释分辨率虽低但分布广泛的地表地震资料。在本项研究的地区,测井资料和地表地震解释的综合存在问题,其原因是: (1)成像测井的特征很复杂——成像测井显示的大量断层和裂缝具有变化很大的倾角和倾向,而且不清楚井下所见的小尺度裂缝作用与地震尺度构造的关系。 (2)地震数据的质量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使地震尺度断层的解释很困难。 这导致了几乎没有断层或裂缝带能用地表地震资料的证据来解释。从这一初步讨论可以看出,成像测井资料所提供的是毫米级的裂缝信息,而地震解释所提供的则是米级和十米级的构造信息。为了填补井下成像测井资料和地表地震资料之间的这种尺度空白,采用了先进的VSP处理技术来获取裂缝的图像。虽然可以认为地表地震数据和VSP数据具有相似的频率组成,但VSP信号(通常)单程通过地层时衰减较小,因而VSP数据普遍有较宽的频带。因此VSP数据的重新处理能使介于成像测井和地震解释之间的中间尺度的构造得到解释。另外,三分量数据的完全处理可以计算反射构造的走向和倾角信息,由此能使反射层置于三维空间中。这样就能在综合研究之后对储层、储层建模以及模拟有更可靠的了解,但这些内容已超出了本项研究的范围。 有一项早期研究(Emsley等,2002)显示,经充分处理后,VSP数据的专家再处理结果可以成为储层描述的强有力工具。这种再处理要采用先进的VSP数据处理技术,其中必要的内容是三分量图像点转换(IPT)、极化分析和倾角确定。二维VSP数据集的再处理显示,构造特征可以在三维空间中成像和定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