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动态增量聚类的设计与实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传统聚类算法往往只适用于静态数据集的聚类。对于动态数据集,新增数据后,前期的聚类结果不再可靠,运用此类算法则需要重新聚类,这样会造成效率低下和计算资源浪费。在基于密度和自适应密度可达聚类算法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增量聚类算法。理论分析和实验结果证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处理动态数据集,提高聚类效率和资源的利用率。  相似文献   

2.
利用少量标签数据获得较高聚类精度的半监督聚类技术是近年来数据挖掘和机器学习领域的研究热点。但是现有的半监督聚类算法在处理极少量标签数据和多密度不平衡数据集时的聚类精度比较低。基于主动学习技术研究标签数据选取,提出了一个新的半监督聚类算法。该算法结合最小生成树聚类和主动学习思想,选取包含信息较多的数据点作为标签数据,使用类KNN思想对类标签进行传播。通过在UCI标准数据集和模拟数据集上的测试,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比其他算法在处理多密度、不平衡数据集时有更高精度且稳定的聚类结果。  相似文献   

3.
基于密度的最小生成树聚类算法,将最小生成树理论与基于密度的方法相结合,不仅体现了基于密度聚类方法的优点,而且聚类结果不依赖于用户参数的选择,聚类结果更合理,特别是对大数据集,算法非常有效。因此,本文在基于密度的MST聚类的基础上,通过减少数据集扫描次数以提高离群检测的效率。理论分析表明,检测算法可以有效地处理分布不均的数据集,适用于大规模数据集的挖掘。  相似文献   

4.
为解决密度聚类算法在处理高维和多密度数据集时聚类结果不精确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共享近邻亲和度(SNNA)的聚类算法。该算法引入[k]近邻和共享近邻,定义共享近邻亲和度作为对象的局部密度度量。算法首先根据亲和度来提取核心点,然后利用广度优先搜索算法对核心点进行聚类,最后对非核心点进行指派即完成整个数据集的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发现任意形状、大小、密度的聚类;与同类算法相比,SNNA算法在处理高维数据时具有较高的聚类准确率。  相似文献   

5.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2016,(10):1439-1450
针对现有数据竞争聚类算法在处理密度不均匀数据集时聚类效果不理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密度自适应的数据竞争聚类算法。首先,定义了一种局部密度自适应线段;然后,根据局部密度自适应线段计算出密度自适应相似度,密度自适应相似度不仅反映了数据的整体空间分布信息,还反映了数据点的局部信息,更加符合数据的实际分布;最后,将密度自适应相似度用于数据竞争聚类算法中。在人工和真实数据集上的仿真实验结果表明,新算法比现有的数据竞争聚类算法在处理密度不均匀数据集时,具有更高的聚类性能。  相似文献   

6.
针对密度峰值聚类算法存在数据集密度差异较大时,低密度区域聚类中心难以检测和参数敏感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密度极值算法。引入自然邻居概念寻找数据对象自然近邻,定义椭圆模型计算自然稳定状态下数据局部密度;计算数据对象余弦相似性值,用余弦相似性值来更新数据对象连通值,采用连通值划分高低密度区域和离群点;构造密度极值函数找到高低密度不同区域聚类中心点;将不同区域非聚类中心点归并到离其最近的聚类中心所在簇中。通过在合成数据集和UCI公共数据集实验分析:该算法比其他对比算法在处理密度分布差异较大数据集上取得了更好的结果。  相似文献   

7.
为解决均值漂移聚类算法聚类效果依赖于带宽参数的主观选取,以及处理密度变化大的数据集时聚类结果精确度问题,提出一种基于覆盖树的自适应均值漂移聚类算法MSCT(MeanShift based on Cover-Tree)。构建一个覆盖树数据集,在计算漂移向量过程中结合覆盖树数据集获得新的漂移向量结果KnnShift,在不同数据密度分布的数据集上都能自适应产生带宽参数,所有数据点完成漂移过程后获得聚类结果。实验结果表明,MSCT算法的聚类效果整体上优于MS、DBSCAN等算法。  相似文献   

8.
针对密度峰值快速聚类(CFSFDP)算法对不同数据集聚类效果的差异,利用谱聚类对密度峰值快速聚类算法加以改进,提出了一种基于谱分析的密度峰值快速聚类算法CFSFDP-SA。首先,将高维非线性的数据集映射到低维子空间上实现降维处理,将聚类问题转化为图的最优划分问题以增强算法对数据全局结构的适应性;然后,利用CFSFDP算法对处理后的数据集进行聚类。结合这两种聚类算法各自的优势,能进一步提升聚类算法的性能。在5个人工合成数据集(2个线性数据集和3个非线性数据集)与4个UCI数据库中真实数据集上的聚类结果显示,相比CFSFDP算法,CFSFDP-SA算法的聚类精度有一定提升,在高维数据集的聚类精度上最多提高了14%,对原始数据集的适应性更强。  相似文献   

9.
基于扩展和网格的多密度聚类算法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邱保志  沈钧毅 《控制与决策》2006,21(9):1011-1014
提出了网格密度可达的聚类概念和边界处理技术,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一种基于扩展的多密度网格聚类算法。该算法使用网格技术提高聚类的速度,使用边界处理技术提高聚类的精度,每次聚类均从最高的密度单元开始逐步向周围扩展形成聚类.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有效地对多密度数据集和均匀密度数据集进行聚类,具有聚类精度高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一种改进的基于密度的聚类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密度的聚类是聚类算法中的一种,其主要优点是可以发现任意形状的簇,但处理大数据集时效果不佳,为此提出了一种改进的算法M-DBSCAN,保留了基于密度聚类算法的优点,同时克服了以往算法不能处理大数据集的缺点。实验结果证明,M-DBSCAN聚类算法在聚类质量及速度上都比原DBSCAN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11.
Data clustering is a popular analysis tool for data statistics in several fields, including includes pattern recognition, data mining, machine learning, image analysis and bioinformatics, in which the information to be analyzed can be of any distribution in size and shape. Clustering is effective as a technique for discerning the structure of and unraveling the complex relationship between massive amounts of data. An improved technique which combines chaotic map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with an acceler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since results of one of the most used clustering algorithm, K-means can be jeopardized by improper choices made in the initializing stage. Accelerated chaotic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CPSO) searches through arbitrary data sets for appropriate cluster centers and can effectively and efficiently find better solutions. Comparisons of the clustering performance are obtained from tests conducted on six experimental data sets; the algorithms compared with ACPSO includes PSO, CPSO, K-PSO, NM-PSO, K-NM-PSO and K-means clustering. Results of the robust performance from ACPSO indicate that this method an ideal alternative for solving data clustering problem.  相似文献   

12.
针对集中式系统框架难以进行海量数据聚类分析的问题,提出基于MapReduce的K-means聚类优化算法。该算法运用MapReduce并行编程框架,引入Canopy聚类,优化K-means算法初始中心的选取,改进迭代过程中通信和计算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有效地改善聚类质量,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以及优良的扩展性,适合用于海量数据的聚类分析。  相似文献   

13.
基于密度峰值和网格的自动选定聚类中心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夏庆亚 《计算机科学》2017,44(Z11):403-406
针对快速搜索和发现密度峰值的聚类算法(DPC)中数据点之间计算复杂,最终聚类的中心个数需要通过决策图手动选取等问题,提出基于密度峰值和网格的自动选定聚类中心的改进算法GADPC。首先结合Clique网格聚类算法的思想,不再针对点对象进行操作,而是将点映射到网格,并将网格作为聚类对象,从而减少了DPC算法中对数据点之间的距离计算和聚类次数;其次通过改进后的聚类中心个数判定准则更精确地自动选定聚类中心个数;最后对网格边缘点和噪声点,采用网格内点对象和相邻网格间的相似度进行了处理。实验通过采用UEF(University of Eastern Finland)提供的数据挖掘使用的人工合成数据集和UCI自然数据集进行对比,其聚类评价指标(Rand Index)表明,改进的算法在计算大数据集时聚类质量不低于DPC和K-means算法,而且提高了DPC算法的处理效率。  相似文献   

14.
为了解决传统K-Medoids聚类算法在处理海量数据信息时所面临的内存容量和CPU处理速度的瓶颈问题,在深入研究K-Medoids算法的基础之上,提出了基于MapReduce编程模型的K-Medoids并行化算法思想。Map函数部分的主要任务是计算每个数据对象到簇类中心点的距离并(重新)分配其所属的聚类簇;Reduce函数部分的主要任务是根据Map部分得到的中间结果,计算出新簇类的中心点,然后作为中心点集给下一次MapReduce过程使用。实验结果表明:运行在Hadoop集群上的基于MapReduce的K-Medoids并行化算法具有较好的聚类结果和可扩展性,对于较大的数据集,该算法得到的加速比更接近于线性。  相似文献   

15.
传统聚类算法由于单机内存和运算能力的限制已经不能满足当前大数据处理的要求,因而迫切需要寻找新的解决方法。针对单机内存运算问题,结合聚类算法的迭代计算特点,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Spark平台的聚类系统。针对稀疏集和密集集两种不同类型的数据集,系统首先采用不同策略实现数据预处理;其次分析比较了不同聚类算法在Spark平台下的聚类性能,并给出最佳方案;最后利用数据持久化技术提高了计算速度。实验结果表明,所提系统能够有效满足海量数据聚类分析的任务要求。  相似文献   

16.
Clustering based on a near neighbor graph and a grid cell graph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his paper presents two novel graph-clustering algorithms, Clustering based on a Near Neighbor Graph (CNNG) and Clustering based on a Grid Cell Graph (CGCG). CNNG algorithm inspired by the idea of near neighbors is an improved graph-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Minimum Spanning Tree (MST). In order to analyze massive data sets more efficiently, CGCG algorithm, which is a kind of graph-clustering method based on MST on the level of grid cells, is presented. To clearly describe the two algorithms, we give some important concepts, such as near neighbor point set, near neighbor undirected graph, grid cell, and so on. To effectively implement the two algorithms, we use some efficient partitioning and index methods, such as multidimensional grid partition method, multidimensional index tree, and so on. From simulation experiments of some artificial data sets and seven real data sets, we observe that the time cost of CNNG algorithm can be decreased by using some improving techniques and approximate methods while attaining an acceptable clustering quality, and CGCG algorithm can approximately analyze some dense data sets with linear time cost. Moreover, comparing some classical clustering algorithms, CNNG algorithm can often get better clustering quality or quicker clustering speed.  相似文献   

17.
聚类分析是数据挖掘中重要内容之一,也是人们分析数据的重要工具。针对聚类分析中存在易受噪声干扰、高维数据聚类结果不佳等问题,对弹性网络进行了加权聚类方向的研究。该算法考虑到数据集中各特征属性在聚类过程中不同的重要程度,重新构造关联数据点、聚类中心点的能量函数,利用弹性网络算法的求解模式,结合极大熵原理、模拟退火思想,提出一种具有加权特性的弹性网络聚类算法。该算法无需人工指导训练,便可以自学习地求解出高质量的聚类结果。通过不同维度、不同数量级的随机数据集和UCI真实数据集仿真实验,验证了算法的有效性和稳定性。相较于传统聚类算法,该算法显著提高了聚类质量。  相似文献   

18.
面对复杂信息环境下的数据预处理需求,提出了一种可以处理混合属性数据集的双重聚类方法。这种双重聚类方法由双重近邻无向图的构造算法或其改进算法,基于分离集合并的双重近邻图聚类算法、基于宽度优先搜索的双重近邻图聚类算法、或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双重近邻图聚类算法来实现。通过人工数据集和UCI标准数据集的仿真实验,可以验证,尽管这三个聚类算法所采用的搜索策略不同,但最终的结果是一致的。仿真实验结果还表明,对于一些具有明显聚类分布结构且无近邻噪声干扰的数据集,该方法经常能取得比K-means算法和AP算法更好的聚类精度,从而说明这种双重聚类方法具有一定的有效性。为进一步推广并在实际中发掘出该方法的应用价值,最后给出了一点较有价值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9.
在大数据环境下,从海量的互联网数据中获取热点话题是研究当前互联网中民意民情的基础,其中文本聚类是得到热点话题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可以分为文本向量化表示和聚类2个步骤。然而在文本向量化表示任务中,传统的文本表示模型无法准确表示新闻、帖文等文本的上下文语境信息。在聚类任务中,最常使用的是K-Means算法和DBSCAN算法,但是它们对数据的聚类方式与实际中话题数据的分布不符,这使得现有的文本聚类算法在实际的互联网环境中应用效果很差。本文根据互联网中话题的数据分布情况,提出一种基于RoBERTa-WWM和HDBSCAN的文本聚类算法。首先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RoBERTa-WWM得到每一篇文本的文本向量,其次利用t-SNE算法对高维文本向量进行降维,最后利用基于层次的密度聚类算法的HDBSCAN算法对低维的文本向量进行聚类。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的算法相较于现有的文本聚类算法,在含有噪声数据且分布不均衡的数据集上,聚类效果有很大的提升。  相似文献   

20.
为了满足数据分析中获取含有混合属性的数据集聚类的边界需求, 提出一种混合属性数据集的聚类边界检测算法(BERGE). 该算法利用模糊聚类隶属度定义边界因子以识别候选边界集, 然后运用证据积累的思想提取聚类的边界. 在综合数据集和真实数据集上的实验结果表明, BERGE 算法能有效地检测混合属性数据集、数值属性数据集以及分类属性数据集的聚类边界, 与现有同类算法相比具有更高的精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