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针对人脸检测数据集中的信息均为高维特征向量且人脸识别易受表情变化影响等问题,本文提出一种基于测地距离的KPCA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利用非线性方法提取主成分。先采用KPCA方法把人脸数据映射到高维空间,进而在高维空间中提取人脸的主成分,其中核函数为多项式核函数;然后引入测地距离替换原来的欧氏距离进行相似度量,其能更准确地测量出两像素点间的实际距离,使得人脸识别率受表情变化影响小。该方法不但可以实现降维,而且还能达到有效提取特征的目的。在ORL人脸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的识别率明显优于PCA、KPCA等方法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2.
快速稀疏描述分类法(FSRC)与协同描述分类法(CRC)是在压缩感知理论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不同的侧重点限制了两者在人脸识别上的进一步提升。针对此,提出了融合快速稀疏描述与协同描述的人脸识别方法。首先,将人脸镜像图像引入样本库;然后,利用FSRC与CRC方法求解残差矩阵;最后,利用加权信息融合的方式将两者的残差矩阵进行权值加和,依据最小值所对应的位置信息 求取 识别率。公共人脸数据库的实验表明,所提方法优于FSRC,CRC及其他方法。  相似文献   

3.
为了提高人脸识别的分类正确率,提出了一种基于核的两阶段稀疏表示(KBTPSR)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利用一个非线性函数将原始数据空间映射到特征空间;然后,在该特征空间中将待测样本表示为所有训练样本的一个线性组合,接下来根据每个训练样本的表示贡献选出待测样本的M个最近邻;最后,将待测样本表示为上述M个最近邻的一个线性组合并且利用每一类训练样本对待测样本的表示贡献来完成分类.大量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可以获得很好的识别效果.  相似文献   

4.
人脸识别中光照、伪装及姿态等变化一直是富有挑战性的问题,其中特征提取是很关键的一步。为提高人脸识别率,结合压缩感知和空间金字塔模型,本文提出了一种新的特征提取方法,首先用尺度不变特征变换算法提取图像特征,然后与随机生成的字典进行稀疏编码,再用金字塔模型分层提取不同尺度空间的特征,并用最大池融合特征,最后运用核稀疏表示分类。在Extended Yale B,AR 和CMU 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于人脸图像的光照、伪装及姿态等变化有较强的鲁棒性,而且该算法有较快的运行速度。  相似文献   

5.
人脸空间是嵌套在高维观测空间中的低维流形,为了更好地描述人脸空间的凸起和凹进等细微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二维测地线距离保持映射的人脸识别算法。算法采用矩阵的模式表示人脸空间中的样本图像;基于图像的矩阵表示模型,采用二维测地线距离保持映射算法计算人脸空间的低维嵌套流形;以人脸样本在低维流形空间中的投影为特征进行人脸识别。在CMU PI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结果验证了算法的合理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基于数据二阶统计矩的主元分析法(PCA)是一种有效的数据特征提取方法,是基于原始特征的一种线性变换。但是,当原始数据中存在非线性属性时,用主元分析法后留下的显著成分就可能不再反映这种非线性属性。而核主元分析则是基于原始数据的高阶统计量,是一种非线性变换,在图像识别中它可以描述多个像素之间的相关性。而KPCA方法只考虑了人脸图像的整体信息,没有考虑到局部特征信息。文章提出了分块核主元分析(MKPCA)的方法进行人脸识别,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人脸嵌入在高维观测空间中的低维流形上,为了更精确地描述人脸空间的细微结构,提出了一种基于局部测地距离的张量边界Fisher分析的人脸识别方法。采用二维张量表示人脸空间中的样本图像和局部测地距离来计算样本近邻点。该方法更好地揭示了流形内在的几何结构,能够更精确地选择位于流形上数据点的同类和异类近邻点,同时避免小样本问题。在PIE和FERET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用该方法能够获得更高的识别率,验证了其改进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8.
受Metafaces方法的启发,提出一种基于字典学习方法的核稀疏表示方法并成功应用于人脸识别。首先,采用核技术将稀疏表示方法推广到高维空间得到核稀疏表示方法。其次,借鉴Metaface字典学习方法,进行字典学习得到一组核基向量构成核稀疏表示字典。最后,利用学习得到的核字典基重构样本,并根据样本与重构样本之间的残差最小原则对人脸图像进行分类。在AR、ORL和Yale人脸数据库上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良好识别性能。  相似文献   

9.
为了提高人脸的识别率,利用多特征和分类器之间的互补优势,提出一种基于核典型相关分析的多特征组合人脸识别方法(KCCA-MF)。提取人脸图像的LBP特征和Gabor特征,采用核典型相关分析算法对两种特征进行融合,以消除冗余特征,采用K近邻算法和支持向量机建立组合人脸分类器,并采用3个经典人脸库进行仿真分析。结果表明,相对于其他人脸识别方法,KCCA-MF提高了人脸识别的识别准确率和效率,可以满足人脸识别的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
标准KCCA方法需要存储和计算核矩阵,而核矩阵的大小是训练样本数的平方,随着样本数的增加,计算量逐渐增大、特征提取缓慢.为了提高特征提取的效率,提出了一种基于特征向量集的KCCA特征提取方法.采用特征选择方法,选择一个训练样本子集并将其映射到再生核希尔伯特空间(RKHS).用KCCA进行特征提取,将计算复杂度由O(n3)降到O(Nl2)(L<相似文献   

11.
基于因子分析与稀疏表示的多姿态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可控环境下,人脸识别面临的最大难题之一是姿态变化与遮挡问题。基于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将测试人脸表示成训练人脸的稀疏线性组合,根据其组合系数的稀疏性进行人脸识别。该方法对人脸的噪声和遮挡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但对人脸的姿态变化表现力极差,这是因为当人脸具有姿态变化时,同一个人不同姿态情况下很难对应起来,这违背线性组合的前提条件。为了克服稀疏表示方法对人脸姿态变化表现力极差问题,对人脸进行因子分析,分离出人脸姿态因子,得到合成的正面人脸;利用稀疏表示进行人脸分类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对人脸的遮挡和姿态变化具有很好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2.
基于加权分块稀疏表示的光照鲁棒性人脸识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光照变化对人脸识别的效果带来严重影响,提出一种对人脸识别的光照变化具有鲁棒性的方法,即基于加权分块稀疏表示的人脸识别方法。该方法首先对人脸图像进行离散余弦变换(DCT),通过去除 DCT 系数的低频部分来移除光照变化分量。通过反离散余弦变换得到光照归一化后的人脸图像,将人脸图像分块,独立地对每个子块作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并对每个子块的分类结果进行加权投票得出测试人脸图像的类别。在 Yale B、extended-Yale B、CMU-PIE 和 FERET 人脸库上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适用于光照鲁棒的人脸识别。  相似文献   

13.
由于稀疏表示方法在人脸分类算法中的成功使用,基于此研究人员提出了一种新的分类方法即基于稀疏表示的分类方法(SRC)。因此寻求最优的稀疏表示方法就成为了人脸识别研究的重点。由于粒子群算法具有原理简单、参数较少和效率较高等优点,因此将基于剪枝策略的骨干粒子群算法(NPSO)应用于稀疏解的寻优过程。选择弹性网络估计(Elastic Network)作为NPSO算法的适应度函数,提出了一种稀疏解优化方法即EnNPSO。该方法具有很高的全局收敛性和稳定性,还具有很强的处理高维小样本和强相关性变量数据的能力。仿真实验表明该算法提高了人脸识别率,具有更高的适应性。  相似文献   

14.
现有基于学习的人脸超分辨率算法假设高低分辨率特征具有流形一致性(耦合字典学习),然而低分辨率图像的降质过程使得高低分辨率特征产生了“一对多”的映射关系偏差,减少了极低分辨率图像特征的判决信息,降低了超分辨率重建图像的识别率。针对这一问题,引入了半耦合稀疏字典学习模型,松弛高低分辨率流形一致性假设,同时学习稀疏表达字典和稀疏表达系数之间的映射函数,提升高低分辨率判决特征的一致性,在此基础上,引入协同分类模型,实现半耦合特征的高效分类。实验表明:相比于传统稀疏表达分类算法,算法不仅提高了识别率,并且还大幅度降低了时间开销,验证了半耦合稀疏学习字典在人脸识别中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为了提高在光照变化条件下人脸图像的识别率,针对Retinex算法处理人脸光照图像产生的识别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稀疏差分和Mean-Shift滤波的Retinex算法.对人脸图像增加部分使用稀疏差分,利用Mean-Shift滤波代替高斯滤波对光照进行估计,通过采用Yale B人脸库、CMU-PIE人脸图像库和AR人脸图像库对算法性能进行测试,该算法具有很好的光照鲁棒性,有效地提高了人脸的识别率.  相似文献   

16.
基于条件正定核的SVM人脸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为提高人脸识别分类器的能力,采用了一种改进的可用于核学习方法的核函数—条件正定核函数。条件正定核函数一般不满足Mercer条件,但可以在核空间中计算样本间的距离,突出样本间的特征差异。对ORL、YALE、ESSEX三个标准人脸数据库进行仿真实验,结果表明基于条件正定核的SVM人脸识别算法在训练时间没有降低的情况下,与其他核函数法相比识别率有较大提高,并且当类别数增加时算法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主成分分析(PCA)算法获取的主成分向量不够稀疏,拥有较多的非零元这一问题,使用重加权方法对PCA算法进行优化,提出了一个新的提取高维数据特征的方法,即重加权稀疏主成分分析(RSPCA)算法。首先,将重加权l1最优化框架和LASSO回归模型引入到PCA算法数学模型中,建立新的数据降维模型;然后,使用交替最小化算法、奇异值分解算法、最小角回归算法等方式对模型进行求解;最后,使用人脸识别实验对算法效果进行了验证。在实验中使用K折交叉验证的方法针对ORL人脸数据集分别使用PCA算法和RSPCA算法进行识别实验。实验结果表明,RSPCA算法在获取更稀疏解的情况下仍拥有着不弱于PCA算法的表现,平均识别准确率达到95.1%,所提算法与表现最好的sPCA-rSVD算法相比,识别准确率提高了6.2个百分点;针对手写数字识别这一具体现实应用进行求解,获取到平均识别准确率96.4%的良好实验效果。证明了所提方法在人脸识别及书写数字识别方面的优异性。  相似文献   

18.
利用巴氏距离(Bhattacharyya Distance)和PCA(Principal Component Analysis)相结合进行人脸识别研究,提出了使用巴氏距离和PCA相合的算法对特征进行提取。当特征向量维数高时,首先对样本K-L(Karhunen-Loeve)变换进行降维,然后采用巴氏距离特征的迭代算法,得到最小错误率上界。基于ORL人脸数据库的实验表明该方法的识别性能优于LDA、HPCA、HLDA,采用文中的算法可以有效地提高识别率,减少巴氏距离特征计算时间,具有较强的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