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5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为提高不确定数据频繁模式(FP)挖掘算法的时空效率,提出了基于最大概率的不确定频繁模式挖掘(UFPM-MP)算法。首先,利用事务项集中的最大概率值预估期望支持数;然后,使用该期望支持数与最小期望支持数阈值进行比较,以确定某一项集是否为候选频繁项集,并对候选项集建立子树以递归挖掘频繁模式。实验中,UFPM-MP算法与AT-Mine算法进行了对比,并在6个典型的数据集上进行实验验证。实验结果表明,UFPM-MP算法的时空效率得到了提高,稀疏数据集上提高约30%,稠密数据集上的效率提高更为明显(约3~4倍)。预估期望支持数的策略有效地减少了子树和头表项的数量,从而提高了算法的时空效率;且最小期望支持数越小,或需要挖掘的频繁模式越多的时候,算法的时间效率提高越多。 相似文献
3.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2016,(9)
不确定数据集中频繁模式挖掘的研究热点之一是挖掘算法的时空效率的提高,特别在目前数据量越来越大的情况下,实际应用对挖掘算法效率的要求也更高。针对动态不确定数据流中的频繁模式挖掘模型,在算法AT-Mine的基础上,给出一个基于MapReduce的并行挖掘算法。该算法需要两次MapReduce就可以从一个滑动窗口中挖掘出所有的频繁模式。实验中,多数情况下通过一次MapReduce就可以挖掘到全部频繁项集,并且能按数据量大小均匀地把数据分配到各个节点上。实验验证了该算法的时间效率能提高1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4.
; 对于不确定数据的频繁序列模式挖掘,会导致可能频繁模式数量的指数级出现,其中有些无用的挖掘结果,引起频繁序列的冗余。针对上述不足, 提出了可能频繁闭序列模式(pfcsp)的定义, 以及一种基于不确定数据的可能频繁闭序列挖掘算法U-FCSM。此算法中,基于一种元组不确定数据模型,计算序列的可能频繁性,应用BIDE算法的闭序列思想判断可能频繁序列是否是可能频繁闭序列模式。为了减少搜索空间与避免冗余的计算,应用了几个剪枝与边界技术。U-FCSM算法的有效性与效率通过大量的实验得以表明。 相似文献
5.
针对已有概率频繁项集挖掘算法采用模式增长的方式构建树时产生大量树节点,导致内存空间占用较大以及发现概率频繁项集效率低等问题,提出了改进的不确定数据频繁模式增长(PUFP-Growth)算法。该算法通过逐条读取不确定事务数据库中数据,构造类似频繁模式树(FP-Tree)的紧凑树结构,同时更新项头表中保存所有尾节点相同项集的期望值的动态数组。当所有事务数据插入到改进的不确定数据频繁模式树(PUFP-Tree)中以后,通过遍历数组得到所有的概率频繁项集。最后通过实验结果和理论分析表明:PUFP-Growth算法可以有效地发现概率频繁项集;与不确定数据频繁模式增长(UF-Growth)算法和压缩的不确定频繁模式挖掘(CUFP-Mine)算法相比,提出的PUFP-Growth算法能够提高不确定数据概率频繁项集挖掘的效率,并且减少了内存空间的使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不确定数据广泛出现在传感器网络、Web应用等领域中。不确定数据挖掘已经成为了新的研究热点,主要包括聚类、分类、频繁项集挖掘、孤立点检测等方面,其中频繁项集挖掘是重点研究的问题之一。综述了传统的频繁项集挖掘的两类基本算法,分析了在此基础上提出的适用于不确定数据以及不确定数据流的频繁项集挖掘的方法,并探讨了今后可能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7.
考虑到不确定数据流的不确定性,设计了一种新的概率频繁模式树PFP-tree和基于该树的概率频繁模式挖掘方法PFP-growth.PFP-growth使用事务性不确定数据流及概率衰减窗口模型,通过计算各概率数据项的期望支持度以发现概率频繁模式,其主要特点有:考虑到窗口内不同时间到达数据项的贡献度不同,采用概率衰减窗口模型计算期望支持度,以提高模式挖掘准确度;设置数据项索引表和事务索引表,以加快频繁模式树检索速度;通过剪枝删除不可能成为频繁模式的结点,以降低模式树的存储及检索开销;对每个结点都设立一个事务概率信息链表,以支持数据项在不同事务中具有不同概率的情形.实验结果表明,PFP-growth在保证挖掘模式准确度的前提下,在处理时间和内存空间等方面都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8.
由于不确定数据的向下封闭属性,挖掘全部频繁项集的方法会得到一个指数级的结果。为获得一个较小的合适的结果集,研究了在不确定数据上挖掘频繁闭项集,并提出了一种新的频繁闭项集挖掘算法——NA-PFCIM。该算法将项集挖掘过程看作一个概率分布函数,考虑到基于正态分布模型的方法提取的频繁项集精确度较高,而且支持大型数据库,采用了正态分布模型提取频繁项集。同时,为了减少搜索空间以及避免冗余计算,利用基于深度优先搜索的策略来获得所有的概率频繁闭项集。该算法还设计了两个剪枝策略:超集修剪和子集修剪。最后,在常用的数据集(T10I4D100K、Accidents、Mushroom、Chess)上,将提出的NA-PFCIM算法和基于泊松分布的A-PFCIM算法进行比较。实验结果表明,NA-PFCIM算法能够减少所要扩展的项集,同时减少项集频繁概率的计算,其性能优于对比算法。 相似文献
9.
10.
一种不确定性数据频繁模式的垂直挖掘算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数据的不确定性,传统频繁模式挖掘方法难以适用到不确定性数据中.针对不确定性数据的特点,把挖掘确定性数据频繁模式的经典垂直挖掘算法Eclat算法扩展到不确定性数据中,提出了UP-Eclat算法.该算法分别对Tid集和项集搜索树进行扩展:把原来只有一个id域的Tid扩展成两个域,即id域和概率域;用扩展后的Tid集代替原来的Tid集,生成扩展后的项集搜索树.扩展后的Tid集可以表示不确定性数据,然后利用扩展后的项集搜索树进行频繁模式挖掘.通过实验与分析,UP-Eclat算法可行,高效. 相似文献
11.
数据流的无限性、高速性使得经典的频繁模式挖掘方法难以适用到数据流中。针对数据流的特点,对数据流中频繁模式挖掘问题进行了研究,提出了数据流频繁模式挖掘算法FP-SegCount。该算法将数据流分段并利用改进的FP-growth算法挖掘分段中的频繁项集,然后利用Count-Min Sketch进行项集计数。算法解决了压缩统计和计算快速高效的问题。通过实验分析,FP-SegCount算法是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高效挖掘无序频繁子树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频繁模式挖掘是数据挖掘领域的中一个重要问题,其研究范围包括事务,序列,树和图.频繁子树挖掘广泛应用于生物信息学,web挖掘,化合物结构分析和挖掘等领域.本文提出用模式增长方法在由无序树构成的森林中挖掘直接频繁子树.算法利用规范化方法将元序树化为为唯一的表示形式,利用最右路径扩展方法构造完整的模式增长空间,然后根据待增长模式的拓扑结构确定其增长点并构造相应投影库,从而将挖掘频繁子树模式问题转化为在各投影库中寻找频繁节点问题.通过与HybridTreeMiner算法的实验比较,表明其具有更高的效率。 相似文献
13.
频繁模式挖掘是关联规则、序列分析等数据挖掘任务的关键步骤,我们知道,当给定的最小支持度阈值非常小,将产生大量的频繁模式,反之,可能产生很少的模式或根本没有结果。用户有时仅对其中的部分项的频繁度感兴趣,这属于部分频繁模式挖掘问题。文章通过有效设置挖掘区间,讨论一种top—k项频繁模式挖掘问题,进而扩展到连续区间上的情况,最后将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14.
序列模式挖掘就是在时序数据库中挖掘相对时间或其他模式出现频率高的模式.序列模式发现是最重要的数据挖掘任务之一,并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针对静态数据库,序列模式挖掘已经被深入的研究.近年来,出现了一种新的数据形式:数据流.针对基于数据流的序列模式挖掘的研究还不是十分深入.提出一个有效的基于数据流的挖掘频繁序列模式的算法SSPM,利用到2个数据结构(F-list和Tatree)来处理基于数据流的序列模式挖掘的复杂性问题.SSPM的优点是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负正例的产生,实验表明SSPM具有较高的准确率. 相似文献
15.
SPADE: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Mining Frequent Sequences 总被引:63,自引:0,他引:63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PADE, a new algorithm for fast discovery of Sequential Patterns. The existing solutions to this problem make repeated database scans, and use complex hash structures which have poor locality. SPADE utilizes combinatorial properties to decompose the original problem into smaller sub-problems, that can be independently solved in main-memory using efficient lattice search techniques, and using simple join operations. All sequences are discovered in only three database scans. Experiments show that SPADE outperforms the best previous algorithm by a factor of two, and by an order of magnitude with some pre-processed data. It also has linear scalability with respect to the number of input-sequences, and a number of other database parameters. Finally, we discuss how the results of sequence mining can be applied in a real application domain. 相似文献